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干教师观摩课(二)》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5年4月8日上午。

地点:四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C校长、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主题:《骨干教师观摩课》听评课活动(二)。

主持:S 

 

  活动过程

一、L老师执教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X老师执教三年级数学下册《线段 直线射线》,全体数学老师观摩。

二、评课

(一)自评

1.L老师自评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体会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重点是知识目标,难点是体会关系。这节课课堂组织比较乱,活动比较多,学生年级小,对学具比较感兴趣,效果不太好。

2.X老师自评

主题图离学生有些距离,我就更换了主题图,创意使用教材。线段的两个端点一个为起点,另一个为终点,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应该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线段,与生活结合,数学运用于生活之中。

(二)互评:《认识人民币》

1.L老师:(1)课前的顺口溜,对学生多种感官要求参与学习,培养良好习惯。学习中如果注重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效果会更好。(2)从学生熟悉的超市买东西入手,使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3)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充分认识,感受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单是纯粹教知识。建议:学生对人民币不太陌生,是否设计上再调整一下,把所有的人民币都呈现出来,让学生说哪些是你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更能突出重点。安排有些零散。

2.C校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不参,不一定与课前的几句话有关系,而是组织教学要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谁坐得好,用小红花刺激,学生没有真正对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没有找到根本问题。

3.X主任:L老师这节课没有在换钱的过程中得出,元角分的关系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是重点,没有突出。过程很匆匆,没有在体验中经历。要整合教材。

4.S老师:L老师的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并让学生知道认识过程。

5.L老师:L老师这节课有条理,学生说得少了些,思路非常清晰,但纸币、硬币的分类没有分出来。1元=10角的进率用情景故事,化解了难点,很好。

6.Z老师:认识人民币有两个教学目标: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理解相互关系,掌握进率。本节课第二个目标达成得不太好。兑换人民币要通过购物活动进行,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要多放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经历。

7.S:老师让学生准备学具,做到人手一份,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学生从一堆里面找出指定的,本身就是学习;先认识单位、再学习进率,然后练习,大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建议: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要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数字、单位,而不仅仅是风景、国徽;进率学习后马上师生对口令几道换算题,及时练习、巩固、应用,可以把后面进率练习题向前调一下;在学习进率时有一句话“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对学生很抽象,老师要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说一说。

8.C校长:L老师下功夫了,时间不够用,要先把我重点,调整一下,面值的认识,如何认识,不是找风景,关键是单位、数字,不管硬币还是纸币,都是这样,要把握住重点。要指导学生有序观察,要求很好,干什么?教学环节再调整一下,要紧紧吸引学生,重点不太突出,目标把握不准确。

(三)互评:《直线 线段 射线》

1.Z老师:教师对教材适当进行了改编,很好。教师帮扶得太多,教师读题读的太多。直线、射线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画一画。

2.D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衔接紧凑,练习很好,很有层次。学生操作比较多,让学生动手。建议:线段向一方延伸得到射线,操作不当。

3.L老师:让学生提前把直尺等工具拿出来,做充分上课准备。这节课质朴、自然,进步很大,活动操作到理性认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背后的东西:试讲、做课件,自己琢磨,钻研精神值得学习。做课时,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上面。

4.S老师:这节课规范,让学生思考、回答,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老师爱钻研,认知,爱问为什么,值得学习。

5.F老师:练习题的处理要放一放,让学生自己思考,老师帮的多,学生不完整,老师也没有及时纠正,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说。

6.S:老师很从容平和,不急不躁、不温不火,这一点进步很大。让学生想象射线、直线无限延长,非常好,给学生空间,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过一点画几条直线:让学生动手画、猜一猜,在画中体验,在画中验证,在画中感悟本质,突破思维定势。练习设计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延伸。建议:练习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直线、线段、射线时说一说为什么,直接巩固特征;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找一找,而不仅仅是老师提供的电视剧一样。

7.C校长:老师进步很大。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引导很到位,线段的两个端点,一个可以是起点,另一个可以是重点,为直线、射线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虽然很简单,但不好讲,不易理解。老师让学生克服了,难点克服得特别好。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备课如何把握重点,设计如何突破难点。建议:小组合作,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小组代表说应是代表小组完整汇报,而不单独是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老师扶得多了些,怎么放,要有体现。评价问题,练习如何让学生人人都会,每人画一画,同桌互相看一看,评价一下,有不对的,互相说一说。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度上再高一些。把握重点,围绕重点设计教学。(5)数学要提高成绩、质量,必须把握好课堂,不要多做题,老师累在改作业上,光想让学生大量练习上有提高这种观念要转变,要树立宁愿不改作业,也得备好课的观念,不能颠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长如何听课评课1
东辽数学名师的昨天——今天——明天
教师语言素养(5)让课堂过渡语架起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再谈课堂过渡语的有效设计
做好精准复习 实现高效课堂 ——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一些思考
深度课改的课型之路(下)
4.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