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山寂水一禅僧丨听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

Ebene四重奏演奏贝多芬《a小调第15弦乐四重奏》Op.132




孤山寂水一禅僧丨听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 

1、指挥家郑小瑛教你音乐会的大众礼仪;2、如何欣赏交响乐丨主要欣赏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3、每晚音乐短札丨钱仁康丨什么是音乐欣赏?如何欣赏音乐?4、喜欢听古典音乐,无非只为心的自在;5、一位住院医生的古典音乐生活;6、将自己交给古典音乐的人,其人格是不一样的;7、喜欢古典音乐,但别把听古典作为身份高低的象征!8、用心灵去感受,你一定会被古典音乐所感动!9、喜欢古典音乐的,有几个不是性情中人呢;10、为什么我这么讨厌古典音乐?11、“曲中闻诗书,乐中观丹青”丨中国古典音乐的“诗情画意” ;12、古典音乐入门的常见问题(1-4)丨欣赏作品必须了解创作背景么?13、古典音乐入门的常见问题(5-8)丨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正襟危坐全神贯注么?




贝多芬的微笑是慈祥的,大笑时却似怪物,神情总是有点忧郁。他的一位同时代人说:“他那双柔和的眼睛里含有一种令人伤心的痛楚。”在即兴演奏时他的模样全改变了,“面部的肌肉抽搐着,静脉鼓胀起来,嘴也发抖了。”人们说,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人物——李尔王。



多少次听贝多芬,令我热血沸腾、血脉喷张。他波澜壮阔、汪洋浩淼的内在精神生活,感染着我。“水何澹澹,山鸟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贝多芬的音乐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异的、广阔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力和美。我们发现巨人般的影象奔腾汹涌,爱情、友谊、欢乐,人类以全部激情充盈的声音在我们的胸头回荡。


高兴啊,就象阳光四射,

透过了宏大辽阔的天际,

兄弟们,你们的道路通畅,

欢乐吧,像英雄步向胜利。



然而,在贝多芬于1824年5月演出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两次音乐欣赏会后,对贝多芬来说,继之而来的是与他1816年至1823年这段时期相似的隐居生活。他的身体越来越糟糕,耳朵全部聋后,与世界的交流只能使用谈话册了。

马里纳演绎贝多芬《大赋格》Op.133


最后五部弦乐四重奏,作品127、130(其结尾赋格曲作为作品133出现)、131、132和135,乐思充满了孤独,虽然贝多芬美妙的多声部构成的轮廊依然是那么庄严朴素,气魄依然是那么宁静端庄。可是,孤独的情绪一直萦绕着他,面对生与死的形而上思索,贝多芬像一位老僧,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他那颗伟大的心灵,告诉我们他的痛苦与希望。这心灵时刻在忧伤思虑中放任自己。



老僧毕竟老了,他入世时,想到世界的是孤山寂水,进而把它化为“禅”的意境。晚期的五部弦乐四重奏是伟大的作品,心灵独语以大师特有的孤寂向人们倾诉。“万丈崇岩削成秀,千寻素涛逆折流。”悬崖峭壁边,问世间,禅思有谁懂?

贝多芬的“升c小调四重奏”(Op.131),是室内乐中最复杂的曲子,也是弦乐四重奏中的不朽佳作。它包括七个乐章、十四个速度变化,演奏家必须一气呵成奏完。七个乐章遵循歌剧的模式:序曲、咏叹调、宣叙调。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已逾出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变得自由不拘格。有评论家说,贝多芬过去一直处理的沉重的英雄对抗命运的风格、和欢愉的田园风格也不复现,调性转换与变奏开形式都更加的任意。



诚哉斯言,贝多芬的灵魂就静坐在晚期弦乐四重奏的神圣孤独之中。他作品的内容也随之改变了:以前是主观的自由,如今却具有人类永久的意义。

贝多芬向自己的过去告白。这种告白过程,用哲学语言说,出现了另一个他者主体。

“升c小调重奏”的第一乐章的赋格曲充满浓厚的教会音乐风格,第二乐章快板是意大利的咏叹调,第三乐章是宣叙调伴奏,第四乐章是“非常抒情”的行板乡村舞曲,“行板”拨奏低音部与中提琴久久持续的持续音符形成了深沉的背景。以后的几个乐章,贝多芬运用各种方式,好比武侠大师,把各种武器都试用一遍,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在音乐的精神内核处,他那深刻的孤独已看透人世间,他那高尚健全的心智依然感人肺腑。



最让人肃然起敬、赞叹的当然是“F大调第十六号弦乐四重奏”(Op.135),它的主题像米兰·昆德拉讲的,有一种“沉重艰难的决心”,在这首弦乐四重奏中,生命投入了模糊的意义,它是轻,还是重?

它的艺术表现,就体现在贝多芬频繁使用双主题赋格上,双主题赋格是在同一时间中处理两个命题,并且不能有一主题淡去,另一主题越来越清楚的时间交错。



F大调弦乐四重奏有两个基调,一是严肃的基调,贝多芬自己写下:“Must  it  be?”(必然这样吗),另一主题是轻快的基调,贝多芬写下:“It  must  be!”(必须这样)。这是贝多芬临终前要处理的主题,它不再是呐喊,不再是咆哮,它只剩下沉思与接纳后的平静。贝多芬心灵的神秘历程,要与命运和解了。

简洁单纯是这首弦乐四重奏的特点。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导引出第二主题,两个旋律流畅地配合着,进行着。第二乐章显露出强烈跃动的诙谐曲,充分展现着节奏的愉悦。第三乐章具有一种特别高贵深刻的意境。贝多芬认为,“悦耳而宁静的平和的歌,简朴,亲密。”它带给人一种神秘的悬念,深邃的情感,舒缓地展开,对光明的希望,后来逐渐有一种“我自归去”的哀伤感,但这种哀伤感是超尘脱俗的升华。他向尘世间诉衷曲,他流露出了一个沉重而艰难的决心,对生与死形而上的思考。

著名的第四乐章,贝多芬以慢速、沉重的音色提出对生命的疑问。两把小提琴传递着交替回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乐章的第二主题像是一首维也纳街头小调,有一种幽默的效果。给人的印象,贝多芬是以胜利的喜悦去迎接死亡了。



这变成了一个谜。全曲孕育着那么沉重的主题,却以诙谐的拔奏结束,最严肃的事,并非通过庄重、矜持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这首弦乐四重奏,J.W.N.沙利文这样评价道:这是一个极度宁静的人所创造的作品,这是一个曾搏击长空,但如今一切已成往事的人所拥有的宁静。

贝多芬的临终之语是:“一切灾难都带有几分善。”对死亡,他也超脱了,淡然了。贝多芬是一位禅僧,进入了梦幻般人神相融之界。



一个评论家写道:“当乔叟(Chaucer)的特洛伊罗斯被杀害时,他那如释重负的灵魂,快乐地旅行到第七个天体,他在那里俯瞰着地球:


终于,

他遇刺身亡,他的目光凝视下方;

他在内心嘲笑嘲笑着深沉的悲哀,

因死神如此迅速的降临而哭泣。


对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也应作如是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贝多芬可以用最简单的主题勾勒出最有趣的音乐
贝多芬第九弦乐四重奏Op.59
干货 | 如何听懂贝多芬全套四重奏,就在本月教会你!
Bravo艺术鉴赏之三:按这个步骤,听懂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不是梦!
停课不停学|小提琴家吴淑婷带您走进弦乐四重奏的世界(四)
贝多芬钢琴音乐和室内乐欣赏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