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化的思考-今日头条

摘 要: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是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但教师到企业实践在实际操作上仍然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许多学者主要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等层面来探寻教师到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教师企业实践取得实效做出了有益探索。然而,内在于具体运作中的能将学校、教师与企业有效关联起来的实际操作项目,亦不失为促使教师企业实践的可行的有效路径,而这却是诸多研究中稍有忽视的。因此,关于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化的思考具有一定价值。

伴随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愈显重要,直接关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而教师企业实践则是打造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然路径。它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生产组织方式、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以及习得企业内部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取得应有成效,是“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1]而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化,作为一种可能和可行的实践路径,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各方面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为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教师企业实践取得实效,拓宽道路。

一、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现状及成因分析

《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均提及要建立和落实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亦纷纷做出了积极回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以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顺利实施。但是,由于利益分担机制尚不明晰、相关保障机制还不完善、校企合作经验不够成熟等种种原因,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实际成效并不显著。

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诸多学者也主要是从政府、企业、学校、教师等层面来分析教师到企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师企业实践取得实效做出了有益探索。然而,笔者认为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践相关主体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衔接点,以致相互之间无法协同一致、合作共赢,而这是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稍有忽视的。具体说来,此处的这个衔接点并不单是通常所说的独立化的运行机构或第三方合作平台,还包括内在于具体运作中能将学校、教师与企业有效关联起来的有意义的实际操作项目。若通过科学、可行而又有意义的具体项目来实现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流于硬性规定中的“进入”企业实践这一形式,笔者相信学校、教师和企业三者将会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各自应有的角色,并顺利实现各自角色应该达到的实践目的,让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二、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化的涵义

美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主席Paul. grace曾经断言,“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而项目一词在我国最早则是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它主要是指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依据规范在一定的时间、人员、预算和其他资源限定的条件下,所开展的满足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有着明确目标或目的的活动。[2]项目本身具有确定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对实践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实践结果的考核与评优等能够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能使企业、学校和教师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避免其盲目被动、不知所措以致实践过程流于形式。

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化,就是指促使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封闭或开放式的项目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进行有效且有价值的实践,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具体而有意义的知识,习得专门的技能和技术,并因此而获得较为持久的进步与发展。[3]它是对教师实践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有利于增强教师企业实践的实效性,实现企业、学校与教师等多方共赢。

三、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化的实践意义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化,能把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人才资源、项目资源等统一于实践之中,实现双方“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同时,促进企业、教师和学校三者在合作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实现实践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一)对企业的意义——缓解企业在合作中存在的“成本顾虑”

企业作为以盈利最大化为其发展目标的经济体,不愿意接纳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不甚明晰教师到企业实践能为其带来何种益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将会给企业增添不少麻烦。而要摆脱企业的这种顾虑,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予以实现。其实,企业内技术人员多数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学校的专业教师则普遍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若能通过科学可行而又有价值的项目,将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与学校的专业教师整合起来,使其各展所长,实现理实相容,在某种程度上,企业上述的担忧将会迎刃而解。由于项目依据企业内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设计,因此通过项目促使教师与技师合作,能为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和管理培训等方面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此外,通过对合作项目的有效监管与控制,企业不用过于担心之前存在的因专业教师实际操作能力较弱、上手困难等而给企业带来的生产干扰,以及为教师们安排指导师傅、工作岗位及相关培训等方面的麻烦。

(二)对教师的意义——弥补教师在合作中存在的“需要缺失”

部分教师对到企业实践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实践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由于实践目的、任务、要求等不甚清晰,企业消极对待,学校监管不力等,部分教师未能明晰到企业实践与否能对自身产生何种效益。相反,认为实践过多侵占个人时间、增加自身压力,不能满足自身对继续学习、薪酬福利、晋升空间等方面的需要。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进行。但是,由于项目本身能融合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与教师们的职称评审、绩效薪酬等切身利益相挂钩,而且项目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等特征,便于教师灵活安排。所以,若通过可行有效的项目科学安排教师企业实践,将在相当程度上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师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的同时,为自己的薪酬福利和职称晋级等奠定基础,体会到项目实践给其带来的实际价值与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1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实践中的教师培养策略
三分钟看懂职业教育十年新名词!
我国3D打印行业与职业教育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