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安故城在
userphoto

2017.03.20

关注

小花序言

之前那篇《待渡香港》收到很多好评,一直心有感念。继而有一个想法,就是慢慢找时间将我生活过的城市逐一写来。我人生的第一站是西安,就从西安写起吧。



西安

故城在


我的故乡在西安,这是一座极适合存放记忆的城市。厚重的城墙承载着一个国家千年的历史,也雕刻着我十几年的青葱时光。

前几日有友人来香港,给我带了冰峰汽水和秦镇凉皮。光阴荏苒,如今的冰峰汽水都是可登大雅之堂的听装易拉罐了。秦镇凉皮装在精致的礼盒里,酱料和辣椒油被抽了真空分别包装,精美的有些不习惯。

拆开包装,闻到扑面而来的油泼辣子香,少年时在街市上欢纵觅食的画面骤然浮现。

纵使时代更迭,凉皮的包装在变,城市的容貌在变,人也在变,但记忆就在那里,清澈如昔。

长相思,在长安。



西安分为城墙里和城墙外。城墙里那区区11平方公里的“皇城圈儿”其实不堵车的话,5分钟就可以驱车从城墙南门开到北门。但在童年我眼中,它就是全世界。

城墙是舒适圈,它以一种最直观的形式感将我们包裹在内。城墙本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养息之策所建,生来便带有孙悟空为唐僧划地为障的意味。城墙内不许盖高层建筑,因此不论城外如何风云变化,城墙里永远是阡陌不惊。迈入永宁门,再急迫的心事也仿佛突然舒缓,时间都突然慢下来。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从教室窗外便可望见城墙,可望见城墙上推着自行车踱步的闲人,可以看到成群的鸟呼啦啦地飞过灰色的残垣。那一刻我觉得我的青春就雕刻在石板墙里,内心如止水,无欲无求仿佛已活了千年的老妖。人被这安逸的画面夺走了心绪,恍然间不知自己为何要念书,反正佛曰,明日之心不可得。

在安逸的旧城里,少壮不努力,看得到的是亘古不变的岁月静好,是看不到老大徒伤悲的。

在西安的童年是极幸福的。那时每逢假期,我就被送到东郊的姥姥家,门口就是兴庆公园,那可是城里的小孩逢春游才能去的地方。那时候觉得兴庆公园好大,有比大海还辽阔的湖面,有比长白山还深邃的树林。有一年天气炎热时我和父亲去捉蝉,后来找不到路误入丛林深处,那时流行随地大小便,于是我们踩了两脚的人屎回到家,至今提起,母亲仍会笑出眼泪。

姥姥家床底下有一个塑料格子箱,里面插着一瓶瓶晶莹剔透的冰峰汽水,我每天都会撩起床单,爬到床下去数还剩下几瓶。一箱喝空了,姥姥和小保姆就会抬着一箱空玻璃瓶去换新的汽水,而我则雄赳赳气昂昂走在最前面,仿佛缴获了一座城池的战利品。

上学以后,每天两点一线的回家路上,有两个趣味极大的景点。一个是邮局报刊亭,假如新一期的《童话大王》和《科幻世界》到了,对我便如同节日一般。另一个就是卖冰棍的小摊,这是体现身份阶级的地方。有一次班上一个男生买了一根六块钱的梦龙,至今在我们心中仍比北京房哥房姐还要土豪。我爱买的冰棍是娃娃头和雪美,后来离开西安,我惊讶地发现外地竟没有这两种口味,娃娃头在北京改了名字叫雪人,雪美这种酸奶味的雪糕,则是我后来去了美国在pinkberry才重新拾获。

高三的一年是用八次大模考串连起来的。每次模考结束后,我和同班的闺蜜就会跑到鼓楼回民巷大吃一顿自我犒劳。最美味的往往是最不健康的食物,至今我依然记得涮牛肚蘸着麻酱和油泼辣子放入口中,接触到舌尖味蕾那一瞬间的喜悦。所有的压力和沮丧,在那一瞬间降为零。

住在城里的孩子不曾见过乡村的烟火,鼓楼回民巷每到傍晚的炊烟袅袅就是我们对人间气息最直观的理解。每到傍晚时,鼓楼回民巷里家家出摊,烤肉的红炭燃了,粉蒸肉的罩笼热了,酸菜炒米的锅里冒出香气。各种烟雾和味道萦绕交织,整条回民街都沉浸在华灯烟火的氛围里。多年之后每每回乡省亲,漫步在这条熟悉的街道上,蓦然回首,总仿佛能看到少年时的自己,站在鼓楼城门前张开双臂雀跃欢颜。


离开家乡前的那个暑假,我挽着父亲在莲湖公园散步。看池中的莲花和十几年前一般淡香悠然。一茬一茬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仿佛十八年只是弹指一挥间。

人是有预感的动物。我知道我走出这座城门,便从此一去不会回头。我所成长过的莲湖路、莲湖公园、北大街天桥,从此不再是樊篱,而是过去。

在后来的人生中,我曾经一次次摆脱舒适圈,走进新的领域。但我会一直记得那年夏天我和父亲站在莲花池畔,一向抠门的他幽幽对我说,“想家了就随时买飞机票回来,我给你报销。”

那一刻起,我的故乡和我的父亲,不再是触手可及的依靠,而是一个定心丸,一个退路,一个尽管我可能永远不会去走却不能没有的退路。

黄沙断碛千回转,长安城渐行渐远,但他们赋予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便烙在那里了。



城墙是皇家颜面。80年代朱雀门遗址出土时,其雕栏玉砌仍尤在。青石制作的门坎上刻有线条优美神采飞扬的蔓草花纹,磨砖对缝的门洞隔墙厚实端正。

“我们是皇城根儿的人”,就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和英国巴斯人一样,西安人有一种对旧王朝放不下的缅怀,以及对王族血统一厢情愿的优越感。

这是一种病,我也有。离开西安去外地念书,我每次自我介绍一定先说“我是西安人”,再说“我叫李小花。”仿佛我说出我的家乡,我就自动列席于貂婵、褒姒和杨玉环,列席于路遥、贾平凹和陈忠实,列席于郑钧、许巍和张楚。

有浪漫遐想的故乡总能帮人招桃花。比如我认识一个姑娘来自沈从文的故乡,偏又在国外念过书,湘西小镇的泥土气息和华盛顿的樱花香混杂成为一种只闻其名便可为之倾倒的神秘感,让这姑娘这些年不知祸害多少男青年。

西安也是招桃花的利器重镇。回想我毕生寥寥可数的桃花史,多少可以归功于故乡的威名。

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刚刚名声鹊起的八零后作家来我们学校交流,此人是典型的上海文青,撩妹热情极高,但缺乏功底。我还记得他听说我是西安人后激动不已,望着我说,“在梦里,我总觉得自己是长安人。”当时我被酸地落荒而逃,不久后他寄来一封电邮,附着他新写的一篇以唐代长安城为背景的小说,女主人公竟用了我的名字。“她居处竹轩,王孙所赠蔷薇,花积若云。”时隔多年我再次在网上搜索,发现此文竟流传甚广。我和这位作家已不再联络,我想当年他所倾慕的也并非李小花,而是一个来自长安城的女子轮廓罢了。感念我的故乡,让我收到过这样一份青葱玄妙的礼物。

扯远了。但的确我这些年在外面遇到的西安人,很少见到谁表示对家乡“印象不深了”,个个聊起西安都是唾液横飞,神采激昂,掩饰不住的眷恋和骄傲。

此外,我这些年遇到的西安人,都保持着耿直的个性,做事勤勉,对道德感有种钻牛角尖似的执着。

这可能是血统里自带的基因。西安人原本安土重迁,下了狠心离开故土外出闯荡,却终究是学不会江湖术,开口仍是乡音,不露声色的面孔掩的住喜怒,却掩不住爱恨。

在纽约时我有一个女友,西安人,生得如花似玉。她自小出国,是伦敦大学、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三所名校的毕业生。尽管离家十余载,但聊起西安的凉皮粉蒸肉,她仍会放肆地拍案惊呼“僚咋咧!”每次我们和其他朋友聊到西安,她也常常一句话噎死对方:“这是我们西安的事儿,你不懂!”

尽管家境殷实,但她上学的时候仍每周坐火车去纽约上州的小镇做兼职老师,平时还在学校图书馆打工。后来她毕业进了一家中资企业的纽约分公司,刚进去就表现突出,常常代表公司公开演讲,还在老总谈判时列席翻译。

但时隔数年,我再次和她联系,则得知她已经离开这家公司,原因是她性格太执拗刚烈,又不肯掩饰锋芒,最终在一次出口大单上,团队要分回扣,她不同意,最终和团队闹翻脸,拂袖而去。

后来她干脆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夜以继日的努力,如今风生水起,还获得了好几个创业大奖。

我一直觉得她是西安人浪迹江湖的典型代表。努力又执着,刚烈而不弃原则,话不投机便好聚好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福建和广东人是望着海长大的,血液里有远行的冲动。西安人则不同。

我们是望着城墙长大的,骨子里就愿意守在这皇城根儿。


捏指数数,和其他大城市相比,西安去外地乃至外国读书工作的孩子比例并不大。为什么要离开西安呢?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城市吗?难道没有全国最好的大学吗?难道不该搬进南北通透的大宅安居乐业吗?

我无以为辩。

我18岁离开家乡,颠沛辗转,直至今日,未曾再在同一座城市生活超过四年。

不久前我回乡省亲,下了飞机坐上出租车。和京沪健谈的司机截然不同,西安的司机向来寡言,一小时的车程,竟一路不语。

望向窗外,这座浓缩了我全部少年记忆的城市,如今却略显疏离。

城里道路拥堵,修地铁的粉尘夹杂着尾气的味道。路边仅留下狭窄的通道供行人通过,而行人彼此毫不礼让,粗鲁地把力量施加在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身上。这再不是少年时可以蒙上眼睛倒退着往前走的街道。

突然觉得故乡与任何一座三线城市无异。昔日宁静的暮鼓晨钟,如今不过是城外大兴土木的仿古景点,恢宏却充满不伦不类的现代造作。

旧友们如今过得很是如意。有孩子的享受着柴米油盐的乐趣,发财了的享受着夜夜笙歌的乐趣,铁饭碗混日子的享受着办公室政治的乐趣。

十年风雨别长安,笑把无穷作梦看。一时间,竟有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失落。

走马灯似的约旧友聊天。

高中的时候我有两个同学住一个院子,一男一女,每天我们三个一起骑自行车上学。那个时候,他俩每天都会站在我家窗下扯着嗓子喊“李小花,快下来!”然后我们一起风驰电掣地骑着自行车穿过莲湖路,穿过北大街,穿过环城北路。我们有时候会玩双手撒把,任周围的车辆按铃或惊叫。有一次差点撞到一位大伯,大伯指着我们大骂“这些小孩不知道学好!”我们就像听了褒奖一样心满意足放声大笑。

后来我离开西安,他们俩则进了同一所大学。再后来他们俩结婚了。两年前我听说女生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了。

我约了这位男生叙旧。他在西安当地的事业单位工作,多年不见,人轻微发福。

刚开始的谈话不咸不淡。和所有在西安的对话一样,我们聊了彼此的工作、买房情况、父母身体。问起那位女生,他说她在美国找到了赏识她的导师,已经转为正式的博士生。

酒过三巡,他的脸开始发红。“我不能多喝酒,因为我去年查出来脂肪肝。”我赶紧拦他,他却又饮下一杯。

我就知道你早晚会回来,西安是你家啊!”年过三旬的男人,突然就哭了。

我心里一咯噔,继而意识到,这句话不是说我。

原来他离婚了,青梅竹马的妻子在美国已经和一位副教授再婚。

他和着酒精一遍一遍说,“西安这么好,你为什么要离开。

后来在返程的飞机上,我眼前不断浮现这个男生满面的泪,耳边萦绕着那句,“你为什么要离开”。

每天太阳照常升起,每座城市上演着来往归别。

离开的人,有多少个在异乡烂醉的夜,呢喃着追思故乡的桥,城墙上的乌雀,街市上攒动的笑靥。近乡却又情怯。

留下的人,遥望那些离开的背影,欲同往,却踌躇止步,空守着物是人非的故城,任时光周而复始。

于我而言,魂牵梦萦的是家乡,回到故里,却发现已没有几张熟悉的面孔,道路已不识。故城斗转星移,风云变幻,不变的是千年的城墙,以及城墙里永无休止的喜怒悲欢。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无论跋涉几千里,但回首,仍可见城墙内的灯火阑珊,有人欢纵,有人悲泣。

冰凉的冰峰汽水,烟雾缭绕的鼓楼街市,双手撒把骑单车飞驰过的林荫。

如今的西安是什么模样已不重要,我的少年往事已留在永宁门里。

向北望,城外辽阔。



编辑 | Savannah 


这是两个80后姑娘的涂鸦平台,我们一个居于美国加州,一个居于中国香港;一个北京大学毕业,一个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一个是理科女却饱读诗书,一个是文科女却在投行做模型。我们的共同点是:知道no zuo nuo die却勇往直前,爱用自己赚的钱买买买,走过很多地方交到许多稀奇古怪的朋友,希望用笔将这美好的世界记录下来。


 二氧花旦

eryanghuadan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安游记之一(西安美食)
【一点资讯】看饿了,别舔屏,中国最有特色,最好吃的美食街就在这里
在西安生活你不得不知道的38条小技巧,太实用了!
关于西安的50个关键词
陕西的小吃三秦套餐指的是什么?
还记得那些80年代、90年代曾经风靡的饮料吗?|汽水|珍珍|健力宝|西安冰峰|荔枝|冰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