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养生

  

·我们为什么要提起养生?我们的身体好好的干吗要养生?其实当我们提及养生的时候就已经说明我们的身体遇到了麻烦!

·亚健康?

·  亚健康是指非病非健康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免疫力降低,出现身倦乏力,易感冒,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焦虑、记忆力下降、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由于亚健康的症状不典型,或表现错综复杂,一般没有病理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故该现象还没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往往只简单地认为与工作疲劳有关,很少作系统的防治,但长期的亚健康状态未得到纠正,则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

·中医看待的亚健康

·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不畅,劳逸过度等因素导致脏腑气血阴阳暂时失去相对平衡,但尚未发展为疾病的中间状态。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发病前的预防工作,它不仅确立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疾病发生、流行的原则及措施,这与近代学者提出的亚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医学的未病先防,不是被动消极地对治病邪气的防避,而是主动积极地对机体正气的保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未病先防的方法很多,有针对人体正气的,如饮食调养、情志调摄、运动锻炼、婚育卫生等;有针对邪气的,如顺应四时、隔离避毒、针药防邪等。

·现结合亚健康的原因、表现,对中医的防治亚健康的措施作出小结。

·1、顺应四时

·在众多的防病养生法中,中医学从人与自然这个整体出发,把顺应四时放在诸法之首。因为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人类已经形成了与四时气候相应的生理节律。如果打乱或破坏这些生理节律,就会削弱或损坏人体的正气,给病邪的侵入创造条件。自然界的气候存在着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的周期性变化。随着四季寒暑的变迁,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津液也有相应的盛衰改变,即使在一日之中,人体的阴阳之气也有类似四时的变化。故应根据四时气候特点,调适人体的起居动静。《内经》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张景岳指出“人应以春温之气养肝,以夏热之气养心,以长夏之气养脾,以秋凉之气养肺,以冬寒之气养肾”。

·《摄生消息论》谓“春日融和,当眺目园林亭阁,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冰、冷粥……秋间不宜吐并发汗,冬三月,宜服山药酒一二杯,以迎阳气”。除了四时的摄养,还应重视晨昏的调护。为了资助阳气的发生,清晨宜多去户外活动,吐故纳新,导引肢体,舒展筋骨,流通气血,旺盛生机。傍晚日落,阳气开始潜藏,卫外能力减弱,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活动,按时入睡。同时应利用气候因素,进行身体锻炼,如日光浴、空气浴,及耐寒锻炼。

·2、调理饮食

·我们的老祖宗在饮食方面就用一句话概括了:“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管子》亦说:“饮食节……则身体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千金要方》里亦云:“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

·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和方法。一是饮食要适量。这是说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若饮食过度,超了脾胃的正常运化食物量,就会产生许多疾病。《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博物志》说:“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东谷赘言》中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对人的具体危害:“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过饱不利于健康,但食之太少亦有损于健康。有些人片面认为吃得越少越好,结果强迫自己挨饿,由于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反而虚弱不堪。正确的方法是“量腹节所受”,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这无饥无饱,就是进食适量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致因饥饱而伤及五脏。

·二是饮食应定时。“不时,不食”,这是孔子的饮食习惯,即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这是正确的。一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便会作好消化食物的准备。好吃零食的人,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常会没有饥饿感,勉强塞进些食品,也不觉有何滋味,而且难以消化。对饮食宜定时这一点,《尚书》早就指出了“食哉惟时”,意思是,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这样才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脾胃活动时能够协调配合,有张有弛。

·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机体阴阳有盛衰之变,白天阳旺,活动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阳衰阴盛,即待寝息,以少食为宜。因此古人有“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的名训。清代马齐《陆地仙经》中提到:“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3、调和情志

·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多种情绪变化。中医认为情志变化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与五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和调的情志能够条达脏气,促进其功能活动,若七情异常,超越了生理调节范围,就会引起脏腑、气血的功能紊乱。

·4、调适劳逸

·亚健康主要表现为躯体慢性疲劳,近年来,中年知识分子体质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疲劳过度,若不能及时缓解疲劳,积劳成疾,进一步恶化,可导致过劳死。

·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劳和逸太过,均能损伤脏腑精气,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如劳动用力太过,可伤及肺脾之气,出现气短乏力、喘息汗出等症。久行久立可伤及肝肾之气,出现筋痿、骨弱等症。心神过度劳倦,主要伤耗心、脾、肾、脑之气,导致心悸、失眠、纳闷、眩晕等症。但若长期过度安逸,则使气血郁滞,脏腑组织失养,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导致肺脾之气耗伤,出现气短乏力,纳呆食少,倦怠等症。故要合理安排劳逸时间,有充足睡眠时间,严格把握劳动强度。忙碌者要学会忙里偷闲,张弛有度,不要为物役,为名累,为情牵,要能屈能伸,使自己忙而不累,忙中有闲。

·5、运动保健

·  中医学特别注重运动在强健脾胃中的积极作用。如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运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还能增强脾胃的健运功能,促进脾胃对饮食物的纳运、吸收和输布,从而保证充足的气血化源。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丰富多彩,如“五禽戏”、“天竺国按摩法”、“八段锦法”、“易筋经”、“太极拳”等,这些健身术在锻炼中既有肢体的运动,又有意气的配合,以意领气,以静御动,形神兼养,所以锻炼的效果较好。

·6、推拿疗法

·自然冲击疗法、推拿疗法可以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通过气血、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身体的经络、血管、神经无处不畅通,气血循环无有障碍,那疾病就不会在我们身体内滞留。自然冲击疗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舒运安全、简便易学、免受针药之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外结合,多途预防!大灾后防疫,中医药来支招
来看看当代名老中医如何“治未病”?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最易忽略的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有哪些特点
太极拳与中医养生
张锡纯的体质观:让中医“如虎添翼”的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