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8月10日,今天从朋友圈看到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的署名文
userphoto

2022.08.11 河南

关注
2022年8月10日,今天从朋友圈看到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的署名文章《我从清华学生中观察到的七个普遍现象》,文章中钱教授列举了他所目睹的清华大学学生的七大现状:1.忙、茫、盲,忙碌的忙,茫然的茫,盲目的盲;2.学分绩(GPA)导向;3.变相缩短学制;4.焦虑、纠结、内卷;5.大学如同高中;6.做研究的困惑;7.均值高、方差小。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钱教授说的这七个现象不仅仅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特点描述,也是中国大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整个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正如钱教授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方式使得我们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扎实,整体水平较高,即所谓“均值高”。但是学生同质发展,冒尖学生少,即所谓“方差小”。清华大学中出现的突出人才少,创造性人才少,其他大学可想而知。

观察只是教育发展的起点。教育发展者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努力去落实。到底应该如何去权衡地落实呢?钱老师也给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七个建议:

首先要权衡什么才是思维与知识。大学里学知识很重要,但是培养思维能力更重要。

其次,要权衡什么才是通识与专业。通识教育虽然喊得响,但是落实起来很难。其中既有学生的现实考虑,也有教师的认知偏差。

第三要权衡什么才是个性与从众。从众是追随和追求他人与社会的认同,这是需要的;但是完全从众就会导致学生同质化发展。

第四要权衡什么才是无用与有用。“知识就是力量”说的是知识有用,但这种“用”现在变得越来越“短”。

第五要权衡什么才是好奇心与功利心。功利心人皆有之,不可或缺。但是缺乏好奇心,特别是缺乏“智识好奇心”,是人的创造力不能被激发的重要原因。

第六要权衡什么才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是追问人生价值,追求以人为目的的价值,并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自由、快乐、幸福;工具理性是现代繁荣的基石,但是如果只有工具理性,没有价值理性,不考虑现代繁荣带来的后果,教育的价值就会被质疑。

第七要权衡什么才是人与才。这是大学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之才,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为文明之人,育人的核心是人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地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精致的机会主义者。

钱颖一教授总结的七个普遍现象和七个重要权衡建议是整个社会都要思考和面对的。七个普遍现象有共同根源,是市场和政府之外的教育评价的薄弱。七个重要权衡中的偏颇本源,可以归结为“育才”压倒“育人”,是市场和政府之外的教育愿景的缺失。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重视不仅仅是教育中的“智育”更多的是“教化”,这才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正如《中庸》所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我们个人的所有希望皆在现代教育所赋予的教化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的教育——能否可行?
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精彩讲授《经济学原理》
为什么英国女王如此重要?
钱颖一:100年前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今天看来更加的正确
钱颖一: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 就是把“教育”等同于“知识”
清华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