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少峰:未来导向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峰火文创大会创办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演讲

12月17日,在2018峰火文创大会“文化产业新趋势”首场论坛上,峰火文创大会的创办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从理念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分享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陈少峰从新旧媒体融合、文化地产、网络电影投资、平台规模、文创产品等10个备受文投领域各方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精心进行梳理,并深度剖析文化产业升级换代时期存在的认知误区。他还对文创电商的设计、未来企业模式的发展、IP孵化、跨界体验中心的打造、传统文化的产业化等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分享演讲。

在陈少峰看来,未来导向即是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面对当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他梳理出了十种错误的观念与做法:

一、媒体融合。媒体融合的思路正确,但融合方式不到位。正确的方式是在融合过程中迭代,而不是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拼在一起。

二、新媒体只能做广告。新媒体最大的能耐不是做广告,现在的BAT是以“广告+游戏”、“广告+电商”为主,新媒体第一个阶段做广告,而不是只能做广告,红利刚刚进入第二阶段——综合卖场。

三、观光(与门票经济)。发展旅游业不等同于观光,中国目前只停留在门票经济上,要上升到体验经济。

四、文化街、文化地产。现在有些所谓的文化地产是用地产掌控文化,很多地方做特色古镇,最后做成了一个打着文化旗号的街。这是本末倒置,真正的文化地产一定是以文化为主的地产。

论坛现场

五、仿古(含部分非遗)。没有文化底蕴的仿古做不成,同时所谓有文化底蕴的地方也做不成文化产业,因为观念过于保守。

六、只有卖家的平台。只有卖家没有买家的平台不行,跟消费者的触达不到位。

七、没有规模的平台。交易型平台需要很大规模,相互之间互相竞争,很多平台没有达到规模,还面临压价竞争,所以没有很好的效果。

八、孤立的文创产品。要有产业链、规模,要把大家吸引过来,不要做孤立的文创产品。

九、投资电影(网络电影)。不要投资孤立的的电影,要积累自己的版权和价值。

十、千万不能亏损。在陈少峰教授看来,亏钱反而是正确的选择,要学会花钱,学会合理亏钱,赚钱和亏钱要找到一个平衡,今天跟过去是不一样的,要讲质量、讲增长、讲积累。

论坛现场

面对问题,陈少峰提出了他的建议:

第一,转“平台为王”的思路为“平台+”为王。“平台为王”只要把平台做起来就有红利。现在的平台可分类为三种:第一种平台是产业链的大平台,如腾讯和阿里。第二种平台是中平台,做的是专业,比如今日头条、京东。第三种平台是小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

现在最重要的一个趋势是,不管是大平台、中平台,还是小平台,他们都渴望内容,因为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容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陈少峰举例道,目前,腾讯和阿里都进入了收入增长瓶颈阶段,他们都在进行升级换代,比如腾讯的“创造101”节目,通过跟偶像养成机构合作打造综艺节目,让团体选出的偶像做线下广告代言和演出,其中一个经典的商业模式是让大家推荐海选,推荐时跟腾讯的会员用户结合在一起(普通人推荐时候只能投一票,会员可以投十票,高级会员可投三十票),一下吸引2千万的会员,光这一项就收入了很多资金,这就是典型的“平台+”。

这种“平台+”今后会越来越显著,因为光靠平台的广告是不够的,需要构成一个链接。比如“一条”视频也属于垂直化,每天推一条短视频,大家看到工匠精神这么充分就会不自觉想买,这就是新媒体电商,就是平台+。陈少峰认为,商业模式从“平台为王”变成“平台+”为王,接下来会“+物联网”,要“+大数据”,还会“+医疗健康”。

第二,科技赋能。中国互联网上最赚钱的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业态是文化产业。原来最值钱的是IT产业,现在最值钱的是互联网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有IT做支撑,它不仅依靠IT,还要依靠平台,平台是最重要的一种力量。此外,娱乐机器人也很重要,有无数种方式可以让机器人跟文化产业融合,变成很昂贵的机器人。陪伴机器人也可以做成宠物机器人,人工智能研究在不断推进。

第三,轻奢化的文创电商。电商可分四个类:第一类是普通的电商,第二类是网红电商,第三类是新媒体电商,第四类是文创电商,类似于衍生品,先有内容,再有后续的电商,这是一个趋势。再有一个趋势是,需要的产品叫生活美学化和创意常态化,接下来的产品可能叫轻奢化的产品,能够融入生活,它是消费品,但是也有一定附加价值,消费者觉得不太贵,附加价值又高的轻奢化是一个方向。

第四,未来模式,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企业的整体价值需要企业有知名度,需要企业重视人才,会做积累,要考虑未来、成长性,以及未来导向的业态。要提升企业整体价值,一定要有独到的地方,要有参与竞争的创新或者头部吸引力,或者是有平台或者组合平台。未来最好的模式,陈少峰认为是平台+IP+文创电商,平台变成全国市场,未来的模式,就是文旅的IP+轻资产+线上线下。

第五,“一鱼永吃”,扩建IP以及其持续性。从故事IP、形象IP、产品IP、企业IP入手,植入形象,植入产品,先做产品,再赋予他一个故事,最终做成一个系列,才是有驱动力的产业。

第六,跨界体验:城市文化体验中心。先有城市故事再做体验中心,这样就可以有传统文化,可以用系列微电影表达,然后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在线下体验,这就是新的城市文创综合体。

第七,古今合用。很多的传统文化不能做产业,但能做产业的反而被忽视了。陈教授举例:比如灯,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古代的灯和灯柜,组合在一起,便可以做成一个灯光秀+天天音乐节+啤酒节+……等。

论坛现场

第八,活动经济。活动是从观光到体验,包括把观光的元素做成体验,照片拍的越多,体验性越是长,所以照相也是体验。旅游种类很多,比如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健康旅游,会战旅游,夏令营旅游,音乐界旅游……陈少峰总结道,很多地方应该打造活动性的品牌让大家参与。

第九,化腐朽为神奇,改造传统项目。改造传统项目,提升传统产业,专业化、持续化、精细化、系列化(IP与积累),改变店铺化(收入模式):企业集聚+互联网,从产业园区到四创基地、新型城市文创综合体,成为新的文化地标。现在的特色小镇和项目,都需要改造,所以改造传统的项目正好跟文化创意产业一样,是最顶尖的项目之一,我们要做的是产业升级,包括传统观念做出的产品升级,包括商业模式的升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峰火文创大会:峰教授演讲分享
文创产业已成房企转型红海,同质化怎么破?
陈少峰:新媒体影视内容产业链趋势
文创这样做才值钱,北大“峰教授”来厦为文创企业把脉......
刘爱明:“伪产业地产”要不得
光明日报:特色小镇 关键在“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