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江策论:“襄阳南阳一体化发展”可能性有多大?应该如何着手?

南阳与襄阳,分据南阳盆地的两端,各扼其险,在古代,战争时期是兵家争夺的要地,由南阳盆地出发争夺天下的比比皆是,和平时期既是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商贸物流交易的重要通道,比如有名的中俄“万里茶道”就是从这里经过的。

南阳盆地自古就是交通要道

也正因为这块盆地在中国地理格局上有着非常关键特殊的地位,所以按照中国古代政治家们的区域划界原则“山川形便、犬牙交错”的思路,盆地两端的南阳、襄阳必须属于不同政区。这种划界方法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比如长江三峡是重要的咽喉,所以分别划给了四川和湖北,桐柏山的义阳三关是重要的咽喉,所以分别划给了河南和湖北,太行八陉也是重要的咽喉,所以分别划给了北京、山西、河北和河南。但这种划界其实并不能阻断两地的密切联系,“义阳三关”虽然划给了河南和湖北,但是两边的信阳和广水关系还不错,“长江三峡”虽然划给了重庆和湖北,但恩施和奉节的关系也不错,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两地同根同源、斩不断而已。但这个规律放到南阳襄阳上,就好像不一样了,我们在网上看到两地网友相互批评的帖子很多,争端明显大于合作,见不到太多感情包容的地方。

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古代名人故里、故居的争议上,最典型的是关于诸葛躬耕地的争夺,此外还有光武帝刘秀、楚国故里、“帝乡”之称、牡丹花起源等等。

二是交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在对铁路的争取上,从普铁时代到高铁时代,宁西、郑万、合康,两地的交锋一直不断。

三是在城市建设方面。你说我的烂尾楼多,我说你的新区是死城,你说这个水氢汽车,我说这是你湖北出产,你说我这有太极马大师,我说你是环区域文明城市圈。等等。都会挑选对方的短板弱项来进行抨击,争一时之快。

有趣的是,虽然两地在市级宏观层面的争议较多,但在基层的县一级来往却不少,邓州与河谷接壤、新野与襄州接壤、唐河与枣阳接壤,这几个地方的联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非常频繁。这也说明两地之间的交流基础还是存在的,这也是未来推动实施南襄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地在经济发展上也是你追我赶,南阳也曾领先过,但襄阳在近些年的机会相对好一些,发展速度也快一些,渐渐与南阳拉开了身位。以2020年的数据来看,襄阳的经济总量比南阳多了1000亿,人均达到了南阳的近2倍。

这是因为襄阳的机遇条件比南阳要强。湖北是第一个实行省域副中心发展战略的省份,襄阳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这一地位,之后的发展越来越顺利。而南阳这边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南阳在河南省内的地位也比较尴尬,目前河南主要集中精力发展郑州,省域副中心城市也只设了一个,放在洛阳,而且洛阳还是和郑州接壤的,城区的距离不算非常远(隔着巩义市)。这在设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省份,都是比较罕见的。比如湖北的省域副中心襄阳、宜昌都跟省会武汉不接壤;湖南的省域副中心衡阳与长沙不接壤,岳阳虽然与长沙接壤,但两个的城区一北一南,距离非常远;江西的省域副中心赣州更是离南昌远远的。这种设置方法,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省域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而洛阳和郑州接壤,城区距离也不是很远,相互之间不知道谁虹吸谁、谁辐射谁。洛阳西面与三门峡之间隔着崤山,南面与南阳之间隔着伏牛山,根本没办法辐射到这些地方。也就是说,河南的中心城市布局不够合理,洛阳受地理所限,无法发挥什么辐射作用,而豫南地区几千万人口却没有对应的副中心。假如南阳能够争取省域副中心的地位,对于河南的整个发展就是一件大利好。当然,对于襄阳也是一件好事,两个副中心携手发展。

南阳是千万级人口的大市,这就是南阳最大的资本和优势,因为这个体量的城市在全国都很少见。但南阳的政治地位偏弱,在争取国家资源支持上,话语权比较弱,如果能和襄阳抱团起来,利用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发展机遇,两家报团要一些资源,就要容易很多。毕竟,豫省目前还是主要管郑州。

“南襄一体化”的说法最早来源于“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在这里明确将壮大南阳襄阳组团作为一个专门主题来表述,可见对于这一战略的重视。事实上,“南襄一体化”的说法是有雏形的,当年河南建立中原经济区,想把襄阳也拉进来,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其实,把襄阳纳入中原经济区,是一个互利多赢的事情。襄阳文化偏向北方,与河南的来往本来就很多,襄阳也需要北方的人口作为其经济腹地,如果中原经济区的襄阳、郑洛能够实现联动,夹在中间的南阳肯定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襄阳没有加入中原经济区,但“南襄一体化”的提出,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失。

但襄阳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人口不足。这可以说,是未来很多城市广泛面临的问题。随着全国人口的逐步下降和“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加剧,内陆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失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比较极端的就像东北这样,缺乏产业、人气不足。假如一个城市不能赶上这一波几乎是最后的发展机遇,不能把人口集聚起来,那么城市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襄阳其实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但襄阳的情况比另一个副中心宜昌要好一些,因为襄阳本身的人口基数还比较大,而且襄阳背靠河南,有较大的腹地,而这些条件宜昌都没有,宜昌附近的恩施、荆门、荆州的人口体量远远比不上南阳。但襄阳也并不值得非常乐观,因为人口流失的趋势不可避免,如果没有有力的措施,人口只会更少。当人口减少的时候,一些想要的基础条件就不会再有了。因为人少了,国家也不会再投资了。

这个问题南阳也面临着。南阳的户口有接近1100万,但常住人口只有900多万,中间缺失了100多万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流失这么严重,其实也跟南阳的经济情况相关,缺乏产业,留不住人,未来如果南阳如果没有好的措施或产业,那流失只会越来越严重。退一步说,即使要让人口流出,让他们流到省内的郑洛、或省界附近的襄阳,这也比流去东南飞要好。所以说,南襄一体化,是对南阳、襄阳都有利的事。

南襄城市组团,就是以襄阳、南阳为中心,带上十堰、随州、信阳等邻近城市,也就是将豫南鄂北的大部分地区统起来,形成一个较大的经济圈。

一是要形成南襄一体化的广泛共识。就是说,两地应该放下争议,求同存异,把目标盯住在经济发展上,树立一些共同目标。比如文化牌谁都可以打,你能宣传诸葛亮、我也能宣传,甚至大家可以组团来一个三国文化游,毕竟,文化牌的背后是经济唱戏,这是对两地都有利的。如果为了争而争,把目光常常盯在论证谁是正宗、谁是赝品上,只会延误发展的机遇。对此,其实两地政府高层之间是清醒的,两地政府之间也已经开始了一些合作,有一些企业也开始在对方范围内进行布局。

二是要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完善交通设施,方便两地人们往来。加快南襄高速公路、唐枣高速公路的建设,利用好郑万高铁,适时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和南襄城际铁路的建设,谋划襄阳市域铁路并延伸到河南省界,建设轨道上的“南襄组团”。加快畅通唐白河到汉江航道,搞好公铁联运、铁水联运。

三是可以尝试进行先行区示范。两者可以尝试在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先试着做一些组团式发展,如文化旅游,农业贸易等,以新野、襄州组团为中心,两翼包括唐枣组团、邓丹河谷组团,先建设一些边贸口子镇、省际物流集散地,以点带面促发展。

如果襄阳、南阳两地能够树立共同目标,携起手来谋发展,相信肯定会在中部地区创造出省际合作的典范区,两者的城市能级也会提高一个层次,未来的发展前景肯定更加美好,就是不知道,这一天有多远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与襄阳本是于同根生,共属于南襄盆地,为何分而治之?
南阳:谁的诸葛亮?
南阳襄阳热争诸葛亮躬耕地的冷思考 (抄录)
襄阳党政代表团来宛考察并与我市签订协同发展框架协议 唱响双城记 共筑增长极 王祺扬朱是西王太晖等出席
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行政区之内的襄阳与南阳,为什么会分属两省?
为什么把汉中划给陕西,把南阳划给河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