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中的36种心理效应(11-14)-终身学习-中国教育人博客
 

教育中的36种心理效应(11-14)

 (2010-07-09 17:05)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十一)角色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同卵双生的女孩,她们的外貌非常相似,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中,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都是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内读书。但是她俩在性格上却大不一样:姐姐性格开朗,好交际,待人主动热情,处理问题果断,较早地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而妹妹遇事缺乏主见,在谈话和回答问题时常常依赖于别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是什么原因造成姐妹俩在性格上这样大的差异呢?

  主要是他们充当的"角色"不一样。在生下来后,她们的父母在对待她俩的态度上大不一样。尽管她们是孪生姐妹,但她们的父母就责成先出生的为"姐姐",后出生的为"妹妹"。姐姐必须照顾妹妹,要对妹妹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求妹妹听姐姐的话,遇事必须同姐姐商量。这样,姐姐不但要培养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扮演了妹妹的"保护人"的角色;妹妹则当然充当了被保护的角色。

  可见,充当何种角色对孪生姐妹的性格异样是关键的因素。其实,并非只是孪生子才有角色效应,正常的人都会受到角色的影响。充当知识分子这个角色,就会受到文质彬彬等一些角色要求的影响;充当教师这个角色,就会有为人师表等角色要求。它就象魔绳一样,把你紧紧地捆束在这个角色之中。

  同样,学生在校、班、组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就影响了他的性格。日本心理学家长岛真夫等人,研究了班级指导对角色加工的意义。他们在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上进行了实验。这个班有47名学生,他们挑选了在班级中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在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一个学期过后进行测定,发现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有显著的变化,第二学期选举班干部时,这8名学生中有6名又被选为班级委员。另外,也观察到这6名新委员在性格方面,诸如自尊心、安定感、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责任心等特征都有所变化。从全班的统计来看,原来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孤独、孤僻儿童的比例也大大下降了,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可见,学生的性格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角色影响的。那么,怎样来发挥角色的良好效应呢?

  第一,教师可以运用伙伴选择法(即社会测量法),描成人际关系图和人际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所处的地位。如哪些是人缘儿,哪些是嫌弃儿,哪些是中间型的。然后采取措施,用充当角色的方式促使嫌弃儿发生变化,如让嫌弃儿充当图书管理员或其他一些必定要与同学们发生交往的角色。

  第二,班干部、团干部等角色最好也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充当。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十二)罗森塔尔效应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的人,190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把研究结果污染了。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的那一组学得快。

  罗森塔尔对这种结果怎样解释呢?他推测说,这有能是由于实验者对聪明的动物和蔼友好,对待的动物粗暴而造成的。

  1908年,在另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中,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

  罗森塔尔的话,其实只是权威性的谎言。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掩饰不住的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孩子们的心中荡漾!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就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本人认为,产生这种效应有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1)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的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2)反馈,即教师对他所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3)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们学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有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4)鼓励,即罗森塔尔所指出的,对学生的输出,对他们作出的反应,给予真挚的鼓励。

  罗森塔尔效应给当前的教育以很大的启示。在现行教育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虽已列入教育学的典章,但这种信念并没有在每个教育者的头脑里扎下根。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可造之才总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只是少数几个尖子;而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只能广种薄收,至于成绩不佳的差生那更是朽木不可雕也。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情绪,而且也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不幸儿

  其实,这种偏见早已被罗森塔尔实验所否定。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只要是正常人,如果受到教师的关心、帮助、热爱,那么他就会有所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育不要仅限于几个尖子,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同时还要指出的是,学校教育中产生的罗森塔尔效应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它可能是建立在一些不幸儿遭歧视排斥之上的。因此,我们不宜提倡这种人为而成的效应。但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激励作用,我们必须记取,并付之实施。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十三):从众效应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处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这时这位大亨却想,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这个故事说明,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生活中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效应,称为从众效应

  从众就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有个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自己不太了解,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一般都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有时候处于无奈也会随大流 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个人在街上闲逛,忽见一长队绵延如龙,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自觉贻笑大方,赶紧悄然退出队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参至孝至仁,他的母亲对儿子极为了解。有同名同姓的另一个曾参杀了人,有人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其母不信。过了一会,又跑来一个人,说:曾参杀人了。其母将信将疑。又有第三个人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话音未落,曾母已经翻过墙头避开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孟母三迁是自觉运用从众效应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范例。 压力是从众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个团体内,谁作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团体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美国霍桑工厂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作量后,就会明显的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嫌弃。为了免遭嫌弃,人们就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而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鉴于此,我们在学校的管理中,要注意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建立积极的舆论氛围,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同时,要注意发挥团队组织和学生会及文学社得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十四):家庭教育中的心理超限效应

  心理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家庭教育中心理超限效应的种种表现:

  1 .过度关心。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有些家长过度关心、呵护、疼爱孩子,生怕孩子冻着、饿着、跌着、碰着、苦着或有什么闪失。家长如此关心孩子,除了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自私、自负、自傲等不良个性外,还容易产生另一种超限效应,那就是逆反心理和不良情绪。 2.过度压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误认为惟一的途径就是考上大学。为了使孩子能考上大学,死死抓住孩子的学习不放。在过度的学习压力下,孩子健康的心灵被扭曲了,往往会越学越怕学,越学越厌学,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极端行为或人间悲剧。 3.过度期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竞争,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就更高。有些家长把子女的成功与否同自己的荣辱甚至家庭的显赫与衰败系于一身,寄厚望于孩子。这种过度的期望、苛刻的教育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许多心理障碍。 4.过度批评。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孩子犯了错误或没有达到家长的教育要求,就狠狠批评。过了一会儿,仍觉得意犹未尽,再重复批评一次,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批评,就会使批评的累加效应更大,就会越来越厌烦,使得孩子对家长极不耐烦,讨厌至极就会演变成敌对心理。 5.过度表扬,有些家长认为,多批评不好,多表扬就好了。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越来越多,而且有些是有意拔高。这样,会使孩子认为家长在哄自己,甚至认为家长不信任他,不尊重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两个效应,让孩子从逆反到主动
三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和5个心理规律
教师不可不知的八个心理学规律
六种心理效应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