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入静之妙

太极拳的源流,直追道儒两家,太极拳讲静,也是从道儒两家而来。

道家有老子所说:“清静,为天下正”“不欲故静”,故道教有专门讲静功修炼的《清静经》。

儒家同样重视敬静二字,强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

孟子同样强调“静神”“养心莫善于寡欲”。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所以,宋明两代大儒如周敦颐,如二程(程颐、程颢),如朱熹,如王阳明,皆十分重视静功的修炼。

朱熹甚至要求弟子半日打坐入静,半日读书。朱熹说:“动静。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这完全是练功的体会。

朱熹解释《大学》;中定、静;安、虑四种境界时说:“定如水之初定。静则定得来久,物不能扰。处山林亦静,处尘市亦静。安则静者广,无所适而不安。静固安,动亦安,看处甚事,皆安然不扰。安然后以虑。今人心中摇漾不定叠,远能处事否?虑者,思之精审也。人之处事,于丛冗急遽而不错乱,非安不能。”

王阳明则有这样的练功体会:“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

清代湘军名将曾国藩同样练静的功夫了得,他曾专门在日记中谈到静字功夫的重要。他说:“‘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成为三代后的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阳明亦是‘静’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悦太极悦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九川录1
卷上 3、“一以贯之”的功夫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朱熹“二十四字”读书法,与君共勉!
太極拳最高境界是見“自性”
天涯海角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