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济学视角看世界:生产和消费

经济学里消费的概念很值得推敲:

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

提炼出几个概念:

消费的是产品或服务

消费是满足需要

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生产消费是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投入,有助于生产

个人消费是纯消费

从个人发展的视角重新定义生产和消费:一切“为人生积累向上的力量”都是生产,“消耗自己”是消费。

可通过生产得到的东西:钱、能力、知识、向上的动力

个人消费过程中付出的东西:钱、注意力

下面具体分成 9 个部分阐述

1)生产和消费的概念

2)本质区别:正负

3)可供消费的东西

4)另一种消费:纠缠

5)工作中的生产和消费

6)用生产者的角度看世界

7)误把消费当生产

8)误把生产消费当生产

9)生产和消费的微妙关系

1)生产和消费的概念

在个人领域,着重讨论“精力、注意力、向上的动力”这些“无形的资产”,一切“为人生积累向上的力量”都是生产,“消耗自己”是消费。

理清生产和消费的概念,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基尺,分清你现在在做的事是“为人生积累向上的力量”还是“纯消费”,为人生积聚向上的力量,摒弃掉那些消耗你的事。

2)正负

生产和消费本质的区别在“正负”,以当下为基准,生产是在当下的基础上增加,消费是比当下减少。

在做事情之前,明确“正负”至关重要——是越做越提升自己、还是越做越消耗自己。刷手机就是最典型的不断耗费你的精力、消费自己的事。

古典老师讲碎片化阅读:

深度思考是件难事,也是件需要时间和空间的事,它远远比迅速点开另一个同样标题很好玩、内容很逗比的标题的文章难得多也长得多——但这个时候,90%的人会选择点开下一个话题——你的浅薄之路也从此开始。

这也形成一个上瘾机制——瞬间点开新话题能让你获得’哇我懂了’的廉价快感,但看的信息越多,就见到越多牛人的思想高度,你却越无法深度思考。为了抵御这种焦虑,你只好继续打开更多窗口,见证更多顶峰,然后更多焦虑。

饮鸩止渴,一直到瘫痪。

刷文章不是生产,是消费。你获得的是“学会了”的得到感,付出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

3)可供消费的东西

即,钱、注意力。对钱的消费有明确的感知,但是对注意力则是不知不觉。“拿用户的注意力换广告商的钱”是一种极成功的商业模式,广告也成为互联网的支柱产业。每个人都有对信息的需求,“广告商买单”也是“用户、内容生产方、广告主”三方都满意的方式——用户可以免费看到优质的内容、广告主完成了产品销售、内容生产者得到了应得的报酬。

但是你要意识到你并不是“只得到、无需付出”,明白“你消费了什么”。

注意力消费的典型场景:手机一刷就停不下来。如果你对什么东西上瘾,那“远离诱惑源”是基本的思路,比如什么东西你看见就想买,那你就不看。手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必要性和生产功能,你不得不用,它甚至有很强的学习功能,可以低成本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它强大的娱乐功能、各样挑逗的信息不断刺激你的神经,你越玩越有快感、越有快感越玩,最后耗尽了自己。连睡觉都比不上玩手机,睡得越来越晚,“再晚上床玩手机的时间不能省”。

另外提一下心力:它跟注意力还不一样,它更耗神。

素德点明了学者与老板的真正区别:没人缺正确道理,人们缺的是执行正确道理需要的心力。管理学天天教你建立奖惩机制,你也知道那是对的。但当你发现某个下属有问题,要从重从快处理,你却不敢面对曾经忠诚过、共同战斗过的人的眼睛。

忍受伤害别人的痛苦,就是你分内事的一部分。

——贪心记:致新手老板:跟教父学管理

有些事情必须消耗心力,比如算计谋划。有些事消耗了心力,却并没有什么意义,比如与人交恶、缠斗。还有些事情在无形之中消磨你的意志,比如刷手机,越刷越焦躁。要知道心力是有限的,用在该用的地方。

4)另一种消费:纠缠

与人争执,你损失了一些事实上的利益。你懊恼、气愤、想怎么做能报复、喋喋不休地指责对方,这件事便无休无止地消耗你的心神、注意力。

理性的做法是衡量已有的损失和继续纠缠要消耗你的时间、心情、精力,然后迅速完结。减少对注意力的继续消费,即使你不甘心。

写给不甘心:

离过去远远的,是生活给我最好的祝福

不听不看,不动任何意念

我们是有眼界和格局的人,不要被眼前纠缠

当你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就会有更多的不期而遇

5)工作中的生产和消费

工作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结果,一切的职位、收入、发展空间甚至人际关系都在工作结果的基础之上。

工作分为“培养自己”和“使用自己”,即“生产自己”和“消费自己”。从雇主的角度他只想使用你已有的技能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你如果能有提升更好,但“让你有长进”不是他雇你的目的,“培养自己”是你自己的事。

有思考、有提升的工作内容就是在生产自己,所以留意工作过程中那些有难度、需要动脑子的内容,公司不在意你培养自己的过程,但是会为结果买单——你能承担更大责任,就能有更好的待遇。

生产关系中不要要求消费者待遇,被领导批、受客户气、同事两面三刀,这和“铁路要倒班、工厂有噪声”一样,是工作的一部分,你必须接受。作为消费者,你可以要求被服务,但生产者只能服务别人。

老板既是生产又是消费:老板要求员工,他在消费,姿态高,老板出去谈客户,他在生产,姿态低。甲乙方永远是相对的概念,他要求你的时候不可一世,也一定有人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

6)用生产者的角度看世界

看咪蒙不是消费她的内容,而是学习她怎么写文章。看甘比和邓文迪不是为了嫁入豪门,而是看她们有哪些过人之处,这是生产者视角。

“有趣的人都在刷抖音吗?”“有趣的人都在拍抖音”,生产者视角是区分于消费者的不同立场。看电影的时候一个反面角色一边让你恨得牙痒痒,一边让你觉得“演得真好”,比如驴得水里的铜匠,这是从演员的生产者角度看事情。你是消费者,看一场马拉松只能看到第一名;你自己跑过,就知道跑到中间名次的人都很了不起。

越是消费者的角度越挑剔,越是生产者越能理解不容易,也更能学到东西。

再比如:新到一家创业公司,同去的伙伴对很多问题不满。我也不满,但是我想,“如果我是老板能不能保证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不能。那就去想有什么能解决的,觉得哪有问题,“要求老板要怎么样”是消费状态,“想怎么解决”是生产状态。

我自己写东西一段时间之后,就越佩服持续输出的作者。看到一篇文章实在是太容易了,可是获取的容易并不代表它们不珍贵。并且写作让我的阅读更有质量:从前看文章是一片一片读,现在是一行一行读,遇到好的句子一个字一个字感受,“在人们的舌尖上滚过”这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你心里微妙的感受的句子。

看画知道那是一笔笔画上去的,看片子知道那是一个个镜头连做出来的,生产者是看世界的另一个视角。

生产者的视角也被用到了产品设计中:

这些年大火的“导师”节目,就从生产者的角度带大家看歌手唱功、演员演技,增加了只从“消费者”的角度感受不到的忐忑和艰辛,也会更容易发觉“导师”的厉害之处。以及选秀节目的投票榜制度,跟着选手比赛“让他出道、刷他的排名”,也让粉丝从只看的消费者角度之外、增加了生产者视角,更有参与感。

学习怎么做“心理咨询”是生产者角度,被咨询是消费者角度。现在“咨询不赚钱、培训赚钱”的现象盛行,“消费者”不好找,但是找“生产者”则容易得多——培训机构、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各个收费都不菲。

“来学的大部分都是觉得自己有问题的”,资深人士说,“但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个案咨询”,该当消费者就当消费者,做消费者体验最好,解决问题也更直接。

尝试也是生产的过程。不敢做、做了被否定、做得不太好的第一版,都是生产的过程,都对最终的成果有帮助,毕竟在一版的基础上改比从零开始推进要容易得多。

想的差不多了就去做,这其实有利于把事情做成。

7)误把消费当生产

“买到就是赚到”,也就意味卖家“卖一件亏一件”,那为什么还要搭着人力、商品、店面费用出现在你的视线里?这种多是买家自以为捡便宜,多少街边的服装店常年“房屋到期,清仓甩货”,对商家是“少赚点”,是生产;相对于你能“少花一些钱”,却还是消费,而且你找到、分辨出这样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买到就是赚到”只是一句用“把消费当生产”做为勾引你消费的营销理念,信不得。

8)误把生产消费当生产

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

该干活不干活、规划个没完没了,那是把生产消费当生产——是要规划,但只规划、策略肯定是实现不了的。

李笑来说,“只有靠自己的行动才能改变自己,并不是您交了钱,获得了会员资格,就可以自动获得什么”。买书、买课程的时候气血上涌、觉得自己努力上进,或者屯了一推书就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知识”,都是“误把生产消费当生产”的典型例子,收藏总比看完容易,拍照总比理解容易,买课总比学完容易。

9)生产和消费的微妙关系

可转换,比如:结果导向,参加培训,没学到就是消费,学到了就是投资生产。

同一件事不同人做效果不同,你在快手看美女直播是在“消费”,研究快手的运营是在“生产”,“你们刷剧是娱乐,我刷剧是工作,你逛街是消费,商场做市场考察是生产。

生产和消费极度失衡会吃大亏。拿身体举例,看手机、电脑时间久了眼睛会干涩、久坐颈椎僵化、大吃大喝、吃的油腻辛辣、胃不舒服……都是在消费身体,肌肉按摩放松、跑步、瑜伽是在强身健体,是帮助身体“生产”。

再比如情绪,心里有创伤被掩盖过去,相当于欠了很大一笔债,成长过程需要不断去还。小时候受了很大的伤害,长大以后需要有意地在这方面持续投入地“生产”,找心理医生,找能倾听、理解你的朋友,在这方面多花精力。

看一下自己现有的“存款”、“负债”,然后查漏补缺、增添着补。

从“精力、注意力、向上的动力”角度区分日常生活里的方方面面,哪些是在生产自己,哪些是在消费自己,分清正负和绝对值,为人生积聚向上的力量。


昭翎

对于个人发展来说,身为消费者站在生产者的角度,能获得我享受到这种产品(服务),我还知道这种产品(服务)怎么来的双重感受。

还有另一个角度,考试中,考生是消费者消费试题,出题人是生产者生产试题,考生若能够站在出题人角度思考我会如何才能达到我选拔或者是测试的目的,了解其中模式,或许也就掌握了一把利器。

今天原本很反感那位反反复复强调重点每次讲的内容又很不一样的老师,转换思维后,我开始询问自己如果我来讲这部分内容,我会强调什么,哪里是需要注意的,这部分在整个知识架构中处于什么位置,慢慢的也就能理解她所强调的内容了。

清明 回复 昭翎:很高兴交流,也说一下我的改变。

不买便宜东西了,而考虑“需不需要”,花钱买便宜这事我想了很久,真不能干。我手机用得少了,不常用微信、不刷公众号,一下多了好多时间。

更能意识到注意力,不和人纠缠、不算计优惠券,这些都是无形巨大的支出啊;吃亏、不开心就认,因为知道及时止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视角与防寒服
消费创业时代,谁能拥有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忠诚度,谁就能赢得明天
Java线程:并发协作-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解读消费主义如何催生“新穷人?”
买到''歪白酒'' 南充一男子获十倍赔偿计39万余元
你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