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扒了抖音上粉丝最多的500个律师账号,发现这样5个规律——
userphoto

2023.11.03 江苏

关注
最近和一位刚到北京来做律师的朋友聊天,说起北京与其他二三线城市律师生态的不同,他说:“北京的网红律师还真是不少!”

“来北京之前,想通过抖音、小红书了解一下北京律师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一搜才发现真不少,有很多甚至是千万级大V。不像在一些二线城市,网红律师仍然是'稀有物种’。”这位朋友说。

为了验证他的感受是否真实,我用某数据工具,扒取了抖音上账号带有“律师”二字的用户,按照这些账号的粉丝规模和热度进行排序,形成了一个抖音律师前500账号的名单:

……

事实证明,这位律师朋友的感受可以说相当真实,在500个具名为“律师”的账号中,有多达83个来自北京,占比16.6%,相当于每6个“网红”律师中,就有1个来自北京。

根据对这500个账号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还发现了下面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1

越是大城市,网红律师就越多?

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网红”律师各有多少?我们把500个账号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人数排列时,得到下面的列表:


“网红”律师人数名列前茅的,更多的是相对发达的区域。据上表的不完全统计,北京有83人,广东有38人,江苏有27人,山东、河南有21人,上海有18人。

按照城市来看的话,10人以上的有北京(83)、广州(20)、上海(20)、郑州(15)、成都(13)、深圳(12)、济南(12)、南京(10)、重庆(10)。这些也都是相对发达的城市。


另外,北京不仅是“网红”律师占比最高的城市,也是全国律师抖音大V最多的地方。排名前20中,有9名律师来自北京,几乎占据一半。像李叔凡、郝慧珍、龙飞、张明英(律师张大姐)等综合排序靠前的律师,都来自北京。

律师抖音大V在哪儿,对粉丝来说意义当然不大,毕竟你在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同等机会享受网络的便利,看到你想看的律师大V。但对供给侧的律师会有影响,不同城市“网红”律师的数量,决定了内容同质性风险的大小,内容质量的内卷程度,也反映了不同城市大相径庭的开放、创新基因。

#2

30岁以下年轻人,不爱关注“网红”律师?

基于500个账号的主要粉丝群体,我们又进行了一些分析,发现大部分定位在30岁以上、40岁以下的青年,其次是老人。中年人和30岁以下的年轻人非常少。


其中,只有1%不到的账号,分别以18-23岁和23-30岁的年轻人为主要受众;以31-40岁的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的达到53%,超过半数;而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要受众的,也达到38%。

老人多符合我们对抖音用户的印象。当今哪个家庭里,还没有一个爱刷抖音的老人?而且50岁以上这个年龄范围相对广泛,以这些人为主要受众很好理解。

但以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账号只有不足2%,这就比较令人惊讶了。按常理讲,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紧紧拥抱短视频潮流的一代,而且也有充足时间玩抖音,为什么“网红”律师无法吸引他们呢?

硬要分析,也许是年轻人生活阅历相对简单,还没有机会接触太多法律问题,关心法律问题的也就少一些?抑或律师职业生人勿近的印象,导致了年轻人不一定喜欢?

这样看来,如何取得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可能是接下来“网红”律师后起之秀的发力重点。从当下的趋势来看,以30岁以下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律师大V,也开始逐渐出现。

比如最近声名鹊起的“律师老韩”,主打直播连麦,内容基本都是年轻人的话题,比如“谈恋爱送女朋友一只猫,分手后怎么要回来”“婚前买的房,婚后抵押了一起还贷,房子算谁的”“打了女朋友怎么办”等。直播间霎时欢乐,霎时悲伤,相当有效果,吸引了大量18-23岁的年轻人,全平台粉丝迅速涨到了一百多万。

另外就是,“同龄相吸”的规律也比较明显。也就是多大年纪的律师吸引多大年纪的粉丝。

比如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运营的账号“郝律师”,她发布的内容主要是离婚、继承、征拆、社保、子女抚养这样的普法类,受众也就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群;再比如封跃平律师,他的内容主要跟合同、商事、房产、强制执行等相关,受众则以31-40岁的男性居多。

大概从受众的角度看,同龄人更容易建立一种信任,会天然地认为彼此之间有相似的阅历和经验,因此也就更容易接受律师的内容了。

#3

只有5%签了MCN机构,靠爱发电仍是主流

在众多被MCN机构渗透的行业中,法律行业算得上一股清流。根据500个账号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只有27个、也就是5.4%的律师账号签了MCN。


签一家MCN机构最大的好处莫过于他们提供的运作模式,可以极大地节省律师的时间和精力。

一般来说,MCN机构可以解决内容输出的问题,促进优质内容的高效利用,而且对投入产出有相对清晰的预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运作模式。常年困扰律师的“做什么内容”“怎么做内容”“怎么用好内容”“多久有回报”等诸多问题,MCN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协助解决。

因此,不少已经成名的大咖律师,平时没有太多时间仔细研究抖音的,会与MCN机构进行合作。(也有一些律师选择自己打造运营团队。)

但MCN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他们不太了解律师行业。律师职业适合什么样的运作方式,有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案例?过于商业化的运作,会不会破坏律师的形象,对现有业务造成冲击?MCN机构高昂的运作成本,有没有稳定的回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律师毕竟是搞法律的,谨慎入场、风险预估。就像法律具有滞后性一样,律师行业在签约MCN这件事上仍然相对保守。

#4

想脱颖而出,要做好长线作战准备

另外一个现象是,500个“网红”律师账号中,大部分的作品数量都非常可观。比如主打行政诉讼的赵立冬律师,发布作品超过3700个;比如律师大V中少有的千万级“网红”龙飞律师,也发布了超过2000个作品,现在每天的更新频率在8条左右。

据统计,总计发布超过1000个作品的“网红”律师有55人,占比11%;发布超过500个作品的162人,占比32.4%;发布超过100个作品的有399人,占比79.8%。


而且这500个粉丝最多的“网红”律师,许多都至少运营了2年以上,可谓是时间与内容的长跑,才带来了不错的结果。

相当一些律师,他们蛰伏的时间要比成名的时间长上许多。比如龙飞律师,一开始她也没有找到“直播连麦”这种受欢迎的方式,而是从正经普法做起的,直到真正找到自己最受喜爱的一种方式,才在短期内形成爆发式增长。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把做短视频当做业余爱好、期待快速出结果的律师很难脱颖而出的原因。如果只是不切实际地期待着随便做的几个短视频就带来很好的数据,甚至形成案源,而没有毅力把一件有价值的事重复下去,中途轻易放弃,那么没有结果也是符合预期的吧。

#5

蓝海还很宽,但内容和变现仍是难点

我们还分析了一些其他有意思的数据,比如这些账号如何创收。抖音会记录这些账号直播带货的频次、成单数量和交易金额,不过这些数据相对私密,我们就不再具体分享了。只是总结一句,律师做网红还是有“钱景”的,至少从直播带货的角度可以看到,一些律师每场带货的平均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0元。

另外,在数据看不到的地方,“网红”律师的咨询量、成案量也并不低。虽然不见得整体案源质量有多高,但在一些业务领域,比如婚姻家庭、交通肇事、债权债务、征地拆迁等领域,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据我们私下了解,一些律师通过网络案源可以形成每年数百万元的营收。


所有的变现,都是基于优质内容带来的优质流量产生的。综合观察500个“网红”律师抖音账号的内容,仍然以ToC为主,普法类的内容占大多数,集中在解决老百姓生活中高频、疑难的法律问题,口播为主,同质化也相对明显。

这里面确实有做得很好的内容,但思路和方式仍有待放开。正如前一段时间爆火的律师“跳舞普法”,虽然形式有待商榷,内容做得也不尽扎实,但创新的意识是值得赞许的。

可见的未来,“网红”律师们仍然要解决短视频的“短平快基因”与律师工作复杂且高度定制化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带货之外找到一条更有行业属性的转化路径,这可能也是许多律师要研究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基于数据,对于抖音前500律师账号的一点小小观察,欢迎大家赐教!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众多律所密集发力新媒体建设!是跟风还是趋势?丨律新社观察
上新玩梗嗑CP,瑞幸、喜茶在小红书上玩出一套“高性价比营销”
一个短视频创业者,竟然不追求爆款了?!
2020,我们为什么越来越依赖短视频?
现在想发展抖音短视频,应该如何打开市场?具体怎么操作?
60出道不嫌晚,老年网红的致富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