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谈 | 雕塑遐思

不记得是罗丹还是米开朗基罗,在被问及如何创作出如此伟大的雕像时,他说不是他创作的,雕像本来就藏在石头里面,他所做的只是剥开而已。

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是块石头,同时也是雕塑家(弗洛姆说过),穷其一生慢慢剥开显露自己的本来面目,最终认识自己是副什么德行样。哲学一直在探讨三个最基本的命题,即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倒是老在追问,长大后要么被爱情迷失了双眼,要么被利益拽偏了方向,不再问了,全忘了!要不怎么有哲人说:童年是成年的父辈呢!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断雕琢自己,从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同事、他人、古人、今人、成功人士、失败人员身上学习。他们有的像大凿子,有的像小锉刀,从各个不同的侧面雕琢我们。记得上学的时候学素描,为了使画面更富立体感,老师要求黑的地方要深得下去,高光的地方要亮得起来。如果说成功或成就像高光,如鼻子尖、亮脑门,那挫折、失败更像深眼窝。平面总有点儿单调,起伏的张力才显得丰富。当然这只是说形象,思想的深邃宽广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的。肤浅的社会培养肤浅的价值观,功利的现实难以催化高远的理想。

韩少功在谈到新生代作家抄袭的问题时曾说,并不一定是真的模仿,而是我们现在某个阶层的人士生活太过相似,学习工作经历相似,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似,包括所住社区、坐驾、饮食习惯等等都相似,就像是过着别人的生活。虽说模仿是我们成长的第一步,但人类首要的权利之一就是不做他人的复制品(萨瓦特尔说的)。化妆同出一辙,表情电视拷贝,穿着虽有小异,气质观点雷同,床上运动方式咱们看不到,想必也原创不到哪去。大家怕和别人不同被视为落伍、失败,于是拼命copy他人,特别是他周围的人。可以没思想、没个性,但不能没标志。

国图馆长任继愈说,现在大学跟蒸包子似的,一屉一屉的都一个模样。这么多的相似令我们模糊的还不如兵马俑有特征呢。张扬执导的电影《向日葵》中,片尾男主角终成画家,所画的一切画中人不论男女老幼皆是同样面孔,同样的没有表情的表情,暗示一个时代给我们留在内心中的印象。现在又何尝不是呐,有的人拼命张扬的不是个性、思想,是等而下之的浅薄和无知。当我们试图通过周围的人作参照来深切刻画自己时,发现都是一样的平面、平淡、模糊,我们能认出自己吗?

在我们人体的所有器官中,唯一还不能被置换的就是我们的大脑,因为那里藏着我们自己。再健硕的身躯、再俊美的面目也不过是个承载工具而已,我们倾其一生雕琢的不是它们,它们会随岁月而衰弱枯萎,我们要刻画得是我们的思想、心灵、心智,这才是我们最终认识自己最锋利的工具。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只能告诉我们平凡,就像红尘满目耀眼缤纷,执着于外相永远停留于外相。香港个色导演黄真真拍摄的纪录片《男人那活儿》中采访很多白领男士,问他们秃头和阳痿二选一如何,大多数宁选阳痿不要秃头。可见外相的力量。这就是下半身不敌上半身的例子。就如同练出一身好看的腱子肉,而正直、果敢的品质难窥。

我们易于接受观念而惰于独立思考,就像只知道春要开花,秋要结实,却从未亲自细致地体察每一朵花、每一株草各自蕴含的不同凡响的生命,并思索它们将要莅临的命运。我们还会用心体会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凉诗心吗?我们用粗糙的、大众化的、忙乱的、焦灼的、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方式应对大自然的细腻的、平和的、有序的众彩纷呈。我们都知道无目为‘盲’,不知道无心为‘忙’。古人在造字时已嵌入深意,而我们今人久已忘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时间会改变一切,包括我们的观念、思想、认识问题的角度等,但时间改变不了我们一样的本性或曰人性。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加快了我们今人的脚步。我们接受的信息量不知是前人的多少倍,我们跨越的距离不知是前人的几次方。我们吃的更好,穿的更漂亮,住的更舒适,但你敢说你比前人更深邃、更深刻、更心智完善、更有洞见吗?

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歌词云:“眼看着高楼盖的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说白了,生活是门艺术,是要自己创造的,而我们却习惯用他人的思想观念代替自己。我们学着他人,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晋升、忙着升官、忙着编织人脉网络、忙着让自己更忙以便不错失任何一个‘进取’的机会,但我们从不忙着认识自己,我们怕和自己独处,怕过多的思考会产生患得患失般的犹疑而失去‘奋斗’的动力。我们把这称作聪明识时务。我们宁愿被社会、人群、媒体洗脑般的抛入热闹非凡的海边浴场,也不愿独自在内心深处去寻觅静谧的思想绿洲。

其实我们人就像树上的叶子,迎春而生,应秋而落,虽有高低之分,接受阳光多少之别,但最终的命运是相同的,就是化为泥土。我们不必因东风带来新生就三呼万岁,也不能因西风的戕伐就怒喝冷酷,这是命运。我们只要知道自己就是片树叶,走过春的和风、夏的温煦、秋的晴丽,接受过阳光的抚育,细雨的洗涤,这就够了,让严寒和冰雪刻在树干作墓碑吧。

蒙田说生就是为死作准备的,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少有人走的路》上说我们一生经历的一切包括快乐、幸福、苦难、挫折都是在雕琢我们,令我们最终走向心智的成熟。画画时要先勾轮廓定调子,大开大阖后再磨砺细节。如果上来就囿于细节往往失掉整体。我们首先画成一个人,其次才是加工其社会特征。罗丹在创作巴尔扎克的雕像时怕人们过于欣赏其手部的细节而忽略雕像面部的神采毅然将手的部分去掉。我们往往执著于表象而忘记真正的目的,我们生而为人的目的究竟为何呢?

西班牙哲学家萨瓦特尔说,生活不是一门像数学那样精确的科学,而是一门像音乐一样的艺术,我们可以学习一些规则,但没有欣赏的耳朵和渴望倾听的心就都没有用。生活和艺术一样,可以学习的部分只为有资质的人儿准备,但对于天生的“失聪者”,这只会让他感到无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在这方面,大多数聋子都是自愿的。好生活不是普世性的、大规模生产的,而是“量身定做”的,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去加以创造。想要活得好,训诫和先例可以帮忙,但绝不能代替我们自身。

感慨一番,宣泄一下情绪。可能受最近读的几本书的影响,它们都强调自己、独立思考、追求个性生活。推荐一下:一本是茨威格写的《蒙田传》;一本是西班牙哲学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的《伦理学的邀请:做个好人》;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所著《少有人走的路》。

我们工作和生活平凡,阅历有限,大多乏善可陈。惰性和成见可能使我们易于形成管状视野,从而忘记身边更广阔的世界。一本好书、一部好电影、一首好歌、几阙佳词可能开放更多的天地。但关键是要我们真心愿意去感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思想陈旧,智慧和今人差多少?
傳統文化的定義
学诗杂谈·作词要勇于创新
江南讲记(八)读诗与欣赏
张轩湖《诗法例释》(七)
连载 | 张轩湖《诗法例释》(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