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普及学堂第五阶段修炼为什么要选这三篇文章

第五阶段修炼内容(全文在此篇文末):

1、《戒懒文》

2、《治病主药诀》

3、《心相篇》

注脚:

◎为何要抄背《戒懒文》?

《戒懒文》,乃明代著名教育家陈白沙先生所著。白沙先生乃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兼书法家、诗人,乃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为明代心学之奠基者。

白沙先生曾为专心读书,在家修建春阳台,数年未曾下台,无论饭食、住行、二便,皆不离此楼台。可谓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终得一朝学有成,名扬天下世人知。

为官数十载后,心中始志于教学。由是舍弃功名利禄,回归家乡,办学授徒,为后世培养真正传承人才。

白沙先生教学,常以文化人,见学生过失,即书文写赋以劝之,因此创作众多传世名文,如《戒色歌》、《戒戏歌》等等,而此《戒懒文》,亦是由此而出。

曾师常将懒惰比做盗贼,常不经意间便入侵头脑,占据人思想,阻止人进步。曾国藩曾公,亦言懒为衰德,傲乃凶德,由是可知,身为学子,戒懒为第一要务。

正如文中所言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故而白沙先生要求弟子举起从头写一篇,贴向座右为警戒。可见此《戒懒文》,乃精进学子所必读之文也。身为学子,若不将其烂熟于胸,刻印于脑,落实于行,又何谈惜时如金,何来学业有成呢?

为何要抄背《治病主药诀》?

《治病主药诀》,摘自清代无名氏所著《医学传心录》,顾名思义,专门论述各病主要用药。

清代名医徐灵胎有言: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如此,始见师用心之巧妙,先于二阶,教会我等背诵《病因赋》,即是识病之名,再于如今教我等背诵《治病主药诀》,便是识病之主药。

凡病皆有主药,换而言之,又可称之为引经药。古人有言:引经之药,方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清代名医尤在泾又言: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徐灵胎讲: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可见中医用药,不单讲究四气五味,更讲究引经用药,辨病主药。主药如同先锋,可带领余药直攻病位,其收效之功,如虎添翼。

观此文所述病症,皆条而有统,先从人体头部说起,如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继而分别说明六经分别主药,如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等。再到四肢肢节,如肢节之疼用羌活……”,进而到躯干,如腹痛须用白芍药胁下疼痛往来热,进而到人体内脏,如上焦湿热用黄芩,中焦湿热黄连释,再到具体病症、病机,如气刺痛时须枳壳,血痛当归上下分等等,可见此文涵盖之广泛,用意之精微。

且文中所述,皆言简意赅,毫无晦涩之意,不单一见即明,而且朗朗上口,令人读之韵味十足。若欲在临床之中,能随手见功,应针取效,岂可不读此文?岂可不将此文烂熟于胸呢?

◎为何要抄背《心相篇》?

《心相篇》,乃是五代时期,道家著名人物陈希夷,世称陈抟老祖,其经典不朽之作。它既是风鉴学问(相学学说之一)之纲领,又为心地因果学问之基础,堪与《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并论。

之所以取名为《心相篇》,亦是取其“相由心生”之意,正如开篇即言:“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教诲人观相便可知其心地善恶,观行便可知其吉凶祸福。

但常人阅此书,常以为其是教人看相算命之术,实不知,它更是教人在心地功夫上,必求自反,命自我立,德自我成,深信因果善恶之报,乃真实不虚,不可轻视之。

纵观此文,语言虽精炼,但事无巨细。既言处事接物之理,如“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等,又言心源隐微之修炼,如“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等。既告之如何获福,又言之何以遭祸。且全文以诗赋行文,对仗工整,言辞押韵,读来既深感因果之不爽,同时又为其用词而觉心向往之。

曾师之所以将此文介入五阶修炼,亦是期望我等,不论将来或为医,或不为医,皆要明心地因果之理,变异命运之道。若说《了凡八点》,乃教人明因果善恶之纲要,那此《心相篇》,即是在心源隐微处,在日用行为中,教人如何趋吉避凶,如何改造命运。是实实在在的落实,明明白白的践行。

师能将如此圣贤经文教授,令我等有幸得闻,若在古时,是磕尽多少响头,也求之不得的枕中秘、传世宝啊!真修学弟子,若观此等旷世名文,纵然穷尽心力,也必要将其熟读记诵!此中真义,难以尽述。

第五阶段

《戒懒文》

——陈白沙

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仲尼不寝终夜思,圣贤事业勤而己。

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能囊萤,韩愈焚膏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

尔懒岂自知,。    待我详言之。官懒吏曹欺,。    将懒士卒离,

母懒儿号寒,。    夫懒妻啼饥,猫懒鼠不走,。    犬懒盗不疑。

细看万事乾坤内,只有懒字最为害。诸弟子,听训诲,日就月将莫懈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贴向座右为警戒。

《治病主药诀》

头疼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还须着,

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茱用无错。巅顶之痛人不同,藁本须用去川芎。

肢节之疼用羌活,去风去湿亦其功。小腹痛用青皮治。心痞黄连枳实从。

腹痛须用白芍药,因寒加桂热黄柏。腹中窄狭苍术宜。胀膨厚朴姜制法。

腹中实热何所施,大黄芒硝功有力。虚热虚汗用黄芪。肌肤浮热黄芩宜。

胁下疼痛往来热,日晡潮热柴胡宜。脾胃受湿身无力,怠惰嗜卧用白术。

下焦湿肿兼火邪,知母防龙并酒柏。上焦湿热用黄芩。中焦湿热黄连释。

渴用干葛天花粉。半夏燥脾斯时禁。嗽用五味喘阿胶。枳实黄连治宿食。

胸中烦热栀子仁。水泻芍药苓白术。调气必当用木香,若然气盛又非良。

补气必须用人参,肺经有热不相应。痰涎为病须半夏,热加黄芩风南星,

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术陈皮两件增。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挟热芩连凑。

眼痛黄连当归根。惊悸恍惚用茯神。小便黄时用黄柏,涩者泽泻加之灵。

气刺痛时须枳壳。血痛当归上下分。痢疾当归白芍药。疟疾柴胡为之君。

血痛桃仁与苏木。气滞青皮与枳壳。枳壳青皮若用多,反泻元气宜改作。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相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

惟有中满不食甘,临症还须究端的。

《心相篇》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得失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如何餐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如何时犯官府?强梁作胆。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赀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为甚欺夫?显然淫行。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勉教后来,犹期善变。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必背经典
牙痛奇方
【有声】第一册 16、善恶与因果
空无的空性智慧
当行与否,在于发心。
善恶是人的概念,不是因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