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圆地方的审美在楚鼎
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
元士三鼎”
周代青铜工艺的成熟,鼎-被贵族阶级当做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甚至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清代出土著名的大盂鼎、 大克鼎、 毛公鼎和 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 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宗教的广泛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西周中期所普遍确立的,与商代青铜器艺术神秘狞厉与繁缛铺张相结合的作风完全不同的一种简朴庄重而又典雅的青铜器艺术风格,到了西周晚期已呈现衰颓迹象,但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的青铜器艺术,基本上还是西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延续。不仅北方属于姬姓和姜姓的诸侯国的青铜器形制和组合基本与西周晚期相同,纹饰也沿袭西周晚期的作风。包括楚国在内的南方各国的青铜器形制、组合、纹饰风格同样也与西周铜器没有大的差别。

代表着新的时尚和趣味,体现鲜明地域性特色的青铜器艺术新风格,出现于春秋中晚期以楚国为突出代表的南方青铜器艺术新传统,首先在楚式鼎的造型系列中凸现出来。
据高崇文的分析归纳,整个东周时期的楚式鼎有如下几种形态:
A. 折沿侈耳鼎
特征为折沿,耳立于沿上且外侈,浅腹,圜底,兽蹄足

B. 附耳折沿束颈鼎
早期为宽折沿,无束颈特征,后为窄折沿,平唇,束颈。


C Ⅰ. 凸棱型子母口深腹鼎
附耳,子母口外侧有一周凸棱,深腹,兽蹄足。


C Ⅱ. 无凸棱型子母口
特征为扁圆腹,细高足。


D. 平底升鼎
折沿,耳外撇,浅腹,束腰,平底,三粗壮兽蹄足,腹周饰攀附兽。


E. 小口鼎
直领小口,宽肩圆腹,圜底、蹄足,肩附双耳。


F. 扁斜足云雷纹鼎
附耳、浅腹、坦底,三扁足外斜,子母口,拱盖中有一环钮,盖或腹部多饰双线“S”形云雷纹。

 楚式鼎造型系列示意图
以上七种形态的楚式鼎中,A型的折沿侈耳鼎、B型的附耳折沿束颈鼎和CⅡ型的无凸棱型子母口鼎三种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可在三晋、两周地区的铜鼎样式中找到形式依据,表明楚的青铜器对北方青铜器传统的承续。但其中的B型附耳折沿束颈鼎,其束颈折肩的样式却是楚国所独具的作风。这种大口、平沿的束颈折肩鼎,出现于春秋晚期,是一种作炊煮器用的镬鼎。在它的形式因素中显然包含了较多楚人自己的趣味。
其余四种楚铜鼎样式均不见于中原地区,只在南方流行。在这四种南方样式的铜鼎造型系列中,除F型的扁斜足云雷纹鼎的楚人仿造的“ 越式鼎 ”,出现时间较晚,只在战国中晚期流行外,CⅠ型凸棱型子母口深腹鼎、D型平底升鼎和E型小口鼎都具鲜明的楚风格,都出现在春秋中晚期,其中平底升鼎和小口鼎一直流行到战国末。分析这三类楚铜鼎的样式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春秋时期楚国上层贵族的一些艺术趣味,这些趣味的主导方面是对灵巧、生动、变化和力度的喜好追求。

美学家 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品味传统
赏楚式艺术


- -
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博物院之青铜器篇
中国古代酒具图文说【四】
收藏见证历史(6-23)解析春秋楚地青铜鼎与吴越青铜鼎(一)
故宫博物院藏青铜器(5)
王子午鼎的故事:楚王好细腰鼎身也束腹
中国古代青铜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