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元典 | 《参同契阐幽》第六章:炼己立基章(大字本)

上篇

中卷

(中卷言養性,共計三章,乃上篇之中也。)

此卷專言養性,而御政、伏食已寓其中。蓋先天祖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不出中黃,為萬化之主宰,舉性而命在其中,舉養性則元精、元氣併歸元神之中矣。知而養之,方契黃帝、老子虛無自然大道。故末篇又稱黃老養性。

炼己立基章第六

此章言煉己立基,在乎得一,乃養性之初功也。

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原本隱明,內照形軀。閉塞其兌,築固靈株。三光陸沉,溫養子珠。視之不見,近而易求。

此節言煉己之初基也。

首卷御政諸章,但敷陳乾坤坎離造化法象,到此方直指煉己工夫,示人以入手處。呂祖云“七返還丹在人,先須煉己待時”。張紫陽云“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煉己即養己也。己即離中己土,為性根之所寄,只因先天底乾性轉作後天之離,元神翻作識神,心中陰氣刻刻流轉,易失而難持,不得坎中先天至陽之炁,無以制之。然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若非致虛守靜之功,安得窮源返本哉,故曰內以養己,安靜虛無。

生身受炁之初,本來一點靈明,人人具足,只因後天用事,根寄於塵,塵轉為識,日逐向外馳求,未免背覺合塵,認奴作主,故必須時刻收視反聽,一點靈明自然隱而不露,深藏若虛,從此默然內照,方知四大假合之軀,總歸幻泡,當下便得解脫矣,故曰原本隱明,內照形軀。

兌為口,係一身出入之門戶。凡元氣漏泄處,悉謂之兌,而總持于方寸之竅。《黃庭經》云“方寸之中謹蓋藏”,即閉塞之意也。即此方寸中間,有一點至靈之物,為生生化化之根株,故曰“靈珠築固者,不漏不搖也”。

三光,在天為日、月、斗,在人離以應日,坎以應月,天心在中以應斗樞。一坎一離,南北會合,反聞內照,真人潛於深淵,塞兌固守,元珠得於罔象。如此則天心寂然不動,而煉己之功就矣。故曰三光陸沉,溫養子珠。

然本來一點靈光,倏有倏無,非近非遠,只在目前,人卻不識,索之身內不得,索之身外又不得。故曰視之不見,近而易求。

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初正則終修,幹立末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此節言煉己之功,在乎得一也。

《度人經》云“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可見中黃丹扃,為萬化統會之地。譬若北辰居所,眾星自拱。學道之士,從此溫養子珠,勿忘勿助,久之神明自生,漸漸四通八達,身中九竅百脈、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孔,一齊穿透,自然光潤和澤,感而畢通。即《易》所云“美在其中,而暢于四肢也。”故曰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

丹道有初有終,有本有末。初者煉己,下手之功;終者入室,了手之事。初如木之有幹,本也;終如木之有標,末也。然須知最初下手一步,便是末後了手一步,所謂“但得本,莫愁末也”。初基一步,便踏着正路,從此循序漸進,修持之功,自然節節相應。原始可以要終,即本可以該末矣,故曰初正則終修,幹立末可持。

然則孰為初?孰為本?要在一者而已。未生以前,惟得一則成人;有生之後,能抱一即成丹。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順去生人生物者,此一也;而三返二、二返一、一返虛無,逆來成聖成仙者,亦此一也。太上云“得其一,萬事畢”。又曰“谷神不死,是為元牝”。谷神至虛而至靈,其妙生生不已。從生生不已處分出元牝。其體則一,其用則兩,秘在掩蔽二字。掩者,掩其玄門。蔽者,蔽其牝戶。若非一者在中,豈能掩蔽?然非掩蔽于外,亦不成其為一。此中竅妙,非得真師指授,縱饒慧過顏閔,莫能強猜,況世間凡夫乎?故曰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所云黃中,是指出祖竅之中;所云一者,是指出祖竅之一。知中則知竅,知一則知竅中之妙,知竅中之妙,便知本來祖性,便知守中抱一,是養性第一步工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同契阐幽》下 朱元育 - Powered By BBSxp
解读《周易参同契》:炼己立基章第六
仙宗
吕祖《道德经》释义 (道经10-18)【纯阳真人吕洞宾祖师释义】
吕祖《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