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详注第十五章

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

王弼注: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今译:冬天走过结冰的河面,小心翼翼像是要过去又不敢过去,表现出让人看不出他的意图的样子。

原文:犹兮若畏四邻,

王弼注: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意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今译:四面的邻人一起攻击处于中间的人,而中间的人正不知道要应对哪个方向才好。具有上等品德的人,别人看不到他表露在外部的声色动作,他的想法打算,别人也看不出来,就像上面说的样子。

原文: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王弼注: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今译:凡此诸若(如同),均说明‘古之善为士者’之‘深不可识’,其声色动作、内心意趣,不能给以确定之形容或名称。

备注:(苏辙《老子解》:“粗尽而微,微而妙,妙极而玄,玄则无所不通而深不可识矣。戒而后动曰豫,其所欲为,犹迫而后应。豫然若冬涉川,逡巡如不得已也。疑而不行曰犹,其所不欲,迟而难之,犹然如畏四邻之见之也。俨兮其若客,无所不敬,未尝惰也。涣兮若冰之将释,知万物之出于妄,未尝有所留也。敦兮其若朴,人伪已尽,复其性也。旷兮其若谷,虚而无所不受也。浑兮其若浊,和其光,同其尘,不与物异也。”)

原文: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王弼注: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今译:虽晦暗不可见,然而自有明晰之条理,能使晦暗模糊的变得清晰明白;静止能使浑浊的变清;运动能使静止的事物发生变化、获得生机。这就是自然的道。老子以“谁能”提出疑问,是为了表现完成上述之事的困难。徐,是周详谨慎的意思。

原文:保此道者不欲盈,

王弼注:盈必溢也。

今译:盈满了就必然溢出来了。

原文: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王弼注:蔽,覆盖也。

今译:蔽就是覆盖。

备注:(1、淮南子《道应训》:“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见此器。’颇顾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则正,其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揖而损之。’曰:‘何谓揖而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则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俭;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陋;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尝不危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弊而不新成。”

2、苏辙《老子解》:“世俗之士,以物汩性,则浊而不复清;枯槁之士以定灭性,则安而不复生。今知浊之乱性也则静之,静之而徐自清矣。知灭性之非道也,则动之,动之而徐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所谓动者,亦若是耳。盈生于极,浊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以盈也。物未有不蔽者也,夫惟不盈,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全文今译:

古时那些善于运用道的人,微妙而且精深通达,深刻而不易被别人了解。正因为不易被别人了解,所以勉强这样形容:谨慎,就像严冬过河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警觉,就像提防四邻的围攻;庄重,像在别人家做客;柔和洒脱,就仿佛正在消融的冰;敦厚质朴,像未经雕琢的原木;旷达开阔,像空旷的山谷;浑厚深沉,像江河浊流。

如何能使水不再浑浊?静止后就会慢慢澄清。如何能使安定长久?运动起来就能使新的产生代替旧的。遵循道的动静规律的人不求满盈、不追贪欲、不走极端,所以才能恪守规律,不妄作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十五章简释:吉人天相,徐清徐生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及延伸阅读
【道德经】 十五卷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老子辩证之十五
【每天一章道德经】真正不凡的人,反而能守住平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