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子兵法 第三篇 谋攻篇(下)

         【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①,五则攻之②,倍则分之③,敌则能战之④,少则能逃之⑤,不若则能避之六。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⑦。

        【注】①十则围之:曹操曰:“以十敌一则围之,是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主弱客强,不用十也”。郭化若说:“‘十’十极言其多,并非具体的规定。意即我拥有数量上绝对优势的兵力,就可以包围敌人;使敌人全部屈服或被消灭。”

        ②五则攻之:张预曰:“吾之众五倍于敌,则当惊前掩后,冲东击西;无五倍之众,则不能为此计。曹公谓三术为正,二术为奇,不其然乎?若敌无外援,我有内应,则不须五倍然后攻之。”

        ③倍则分之:郭化若说:“倍,我的兵力多于敌一倍,即敌一我二,兵力数量上已有相对优势,但《孙子》认为还不够,还要设法使敌人兵力再分散些,这样我之兵力就能显得更明显的优势。”

        ④敌则能战之:曹操曰:“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伏以胜之。”郭化若说:“能战之,是假设在不预期遭遇中,敌我兵力相等,我应果断、勇猛,善于向敌薄弱部分猛攻,善战而胜之。”敌,指与敌人兵力相等。

        ⑤少则能逃之:张预曰:“彼众我寡,宜逃去之,勿与战,是亦为将智勇等而兵利钝均也。若我治彼乱,我奋彼怠,则敌虽众,亦可以合战。若吴起以五百乘破秦五十万众,谢玄以八千卒败苻坚一百万,岂须逃之乎?”

        ⑥不若则能避之:赵本学曰:“少者,寡不敌也。不若者,强弱、劳逸、饥饱、治乱不敌也。势力不相敌,则宜善于逃避。若坚与之守,坚与之战,则少者必为大者所擒也。韦叡曰:为将当有怯时,正知此意。然曰能逃避则逃避,亦有其道:或保险据隘,或诡情匿形,或假借声势使敌不能测,不敢迫。虽有退计而无退志,虽有弱势而无败形,此方为善,殆非急走之谓也。”

        ⑦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陈启天曰:“谓劣势兵力者,坚攻、坚战、坚守而不知避,则为优势兵力者所擒也。此句乃申言‘不若则能避之’之义,故以‘故’字承之。依本节所言者观之,则孙子既非纯主攻势主义,亦非纯守势主义。或取攻势,或取守势,须视敌我兵力之对比如何而定之。”杨丙安说:“‘坚’在此非坚固、坚守之意,乃固执、坚持之意。”

【译文】所以用兵的规律是,兵力十倍于敌军就包围它,兵力五倍于敌军就进攻它,兵力两倍于敌军就分散敌人兵力,兵力与敌军相等就要能设奇兵打它,兵力少于敌军就要能避开它,兵力弱于敌军就要能逃避它。所以实力弱小的军队如果固执硬拼,就会被强大的敌人擒获。

        【原文】夫将者,国之辅也①。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②。

        【注】①夫将者,国之辅也:李筌曰:“辅,犹助也。将才足,则兵必强。”国,指国君。辅,辅助,辅佐。

        ②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张预曰:“将谋周密,则敌不能窥,故其国强;微缺,则乘衅而入,故其国弱。太公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陈启天曰:“谓将才周备则国必强,将才不周则国必弱也。将才周备与否之标准,则《计篇》所谓智、信、仁、勇、严五德是也。”周,周密。或指将帅德才兼备,或指国君与将帅亲密无间。隙,缝隙,此处意为将帅谋略稍有失误。或指才德有所缺失,或指国君与将帅不和睦。

【译文】将领是国君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必定强大,辅佐稍有失误,国家就必定变弱。

【原文】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①: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②;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③;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⑤。

        【注】①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钱基博曰:“所患三事,只是一事曰:君从中御,将无专任。盖君者,谓一国之最高政治当局,可以领导军事,而不可以干扰作战。作战者,将帅之职业。”君,国君。患,危害,贻害。三,指三种情况。

        ②“不知军之不可以进”五句:贾林曰:“军之进退,将可临时制变,君命内御,患莫大焉。故太公曰:‘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刘邦骥曰:“縻军者,进退失据,是縻绊其军也。”縻,束缚,羁縻。

        ③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曹操曰:“‘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礼不可以治兵也。”三军,周制,诸侯大国三军。《周礼·夏官·司马》:“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此处为军队的通称。同,共同,此处意为参与,干涉。

        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陈启天曰:“三军之权,谓战时军令也。军事行政为经常之事,故谓之事。战时军令为应变之策,故谓之权。《计篇》云:‘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可见此所谓权,又含有战略战术之意,亦战时军令内事业。”权,权变,机动。任,指挥,统帅。

        ⑤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梅饶臣曰:“君徒知制其将,不能用其人,而乃同其政、任,俾众疑惑,故诸侯之难作,是自乱其军,自去其胜。”乱军,扰乱自己的军队。引胜,失去胜利。引,却,失去。

【译文】国君对军队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进攻,却硬要军队进攻,不了解军队不可以退却,却硬要军队退却,这叫做束缚军队;不了解军队的事务,却干涉军队的行政管理,就会使将士感到迷惑;不了解军队行动应机动灵活,却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怀疑。将士既迷惑又怀疑,那么诸侯各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降临了,这叫做扰乱自己的军队,丧失胜利而自取覆亡。

【原文】故知胜有五①: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②,识众寡之用者胜③,上下同欲者胜④,以虞待不虞者胜⑤,将能而君不御者胜⑥。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注】①知胜:指预测战争胜负。五:指一下所述五种情况。

        ②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张预曰:“能审攻守之宜,则无不胜。”

        ③识众寡之用者胜:张预曰:“用兵之法,有以少而胜众者,有以多而胜寡者,在乎度其所用,而不失其宜则善。”

        ④上下同欲者胜:杜佑曰:“言君臣和同,勇而战者胜。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虞:事先有准备。

        ⑥将能而君不御:杜佑曰:“将既精能,晓练兵势;君能专任,事不从中御。故王子曰‘指授在君,决战在将’也。”刘庆之处:君主与将帅的关系直接涉及到战争指挥体制能否顺畅和有效地运行。所以,《孙子兵法》主张,第一,国君与将帅是主与辅的紧密关系,将帅地位十分重要。第二,将帅要具备智、信、仁、勇、严的将德,要有把握战争全局、克敌制胜的能力。第三,国君应充分信任将帅,大胆放手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战场实际临机处置,而不是越权干预瞎指挥。第四,将帅要勇于拒绝国君的错误指挥。将帅应该以“安国全军”为目标指挥战事,要有“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思想追求,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又说:“‘将能而君不御’后来在民间演变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广大百姓所熟知。但在封建社会中,君主和将帅间存在着不可弥合的深刻矛盾,要想使其相互间完全信任是不可能的,‘将能而君不御’的原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也难以具体贯彻实施。”御,干预。

        【译文】可从以下五种情况预测战争胜负:知道可以作战或不可以作战的,能够取胜;懂得兵力多时该如何用兵,兵力少时该如何用兵的,能够取胜;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取胜;以自己的有准备对付敌人无准备的,能够取胜;将领有治军能力,而国君能不干预其指挥的,能够取胜。这五条,是预测战争胜负的方法。

        【原文】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①;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②;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注】①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刘庆指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关于战争知行关系最著名的观点。它包括,第一,知是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了解影响战争的诸要素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战争决策,奠定胜利的基础,将帅也才能真正成为“成功出于众者”的贤明之将。第二,要“全知”、“详知”。从狭义上说,“知彼知己”包括知我军和知敌军。但从广义上去理解,它应当包括一切与战争有关的信息,其中了解敌情是第一位的。对战争信息不仅要知全,也要知详。第三,既要知敌我天地之情,又要知克敌制胜之道。除了了解敌我之情和天候地理之状外,也要知道战争活动的必然规律,了解用兵基本原则。只有了解战争规律,掌握和正确运用用兵原则,按照规律制定自己的作战方案,才足以战胜敌人。又说:“目前社会上有人把‘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当成是孙子的话,这是不对的。首先,孙子在了解信息时,一贯主张把了解敌人的信息放在首位,因为它的难度最大,所以要知彼在前,知己在后。其次,对敌情、我情和天地之情都了解了,却并不能保证你打胜仗。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那种认为‘知己知彼’就可以百战百胜的观点其实是十分唯心主义的,在战场上行不通。还是《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表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准确、辩证地说明了战争信息与战争行为之间的深刻联系。”殆,危险。

        ②一胜一负:意即胜负不定,有可能打胜,也有可能打败。

        【译文】所以说,如果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那么每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如果不了解敌人,只了解自己,那么就胜负不定,有可能打胜,也有可能打败;如果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那么每次作战必定失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识《孙子》
兵家宝典《孙子兵法》,助你百战百胜!
《謀攻》原文及翻譯
以多胜少是兵法第一原则。
《孙子兵法》30句经典名句,讲的不仅仅是权谋,还是人生!
《孙子兵法》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