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子兵法 第九篇 行军篇(上)

        “行军”在现代军语中,意即“军队进行训练或执行任务时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而本篇篇题的含义却与此有别,指的是行军过程中的“处军”。“处军”,指的是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作战、驻扎与宿营。赵本学曰:“行军者,军行处境须知之事也。次舍之处,则有水泽山陆之不同,经由之路亦有坑堑险阻之不一,果何择而何避乎?军行见敌,敌人则有动静进退之迹,有障蔽疑似之计,有治乱虚实之形,果何觇而何察乎?处军不得其法,相敌不得其情,皆有败衄之祸。《孙子》此篇专载其事,上言处军,下言相敌,周悉详尽,无复余蕴矣。”张预曰:“知九地之变,然后可以择利而行军,故次《九变》。”则指出了本篇与《九变篇》在内容上的前后衔接。

本篇前两段谈“处军”。孙子依次分析了在山地、江河、盐碱地和平地等四种地形下的“处军”原则,均蕴含着充分利用各种种“地利”以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旨归。作者还从军需供应与卫生防疫的角度,论证“处军”时为何需遵循“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的原则。士卒身体的健康与否,亦直接关乎作战成败,因而将帅需掌握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才能正确“处军”以使“军无百疾”。作者还提出了我军必须快速离开的“六害之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并提醒将领途经“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之地,需小心谨慎,认真搜索,以防敌人伏兵的袭击。本篇第三段谈“相敌”,一共举出了三十二种“相敌”之法。“相敌”,即侦察与判断敌情。受军事科技水平所限,孙子时代的人们观察敌情主要依靠眼耳,但这看似原始的“侦察工具”,仍能获知各种敌情,高明的将帅透过表象而抵达本质,便能掌握敌人的作战意图、战略部署、士卒心理、官兵关系等,从而因势利导,因敌制胜,在充分“知彼”的前提下战胜敌人。在而今高科技的武装下,侦察工具早已摆脱了孙子时代的原始简陋,但三十二种“相敌”之法所贯穿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宗旨,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辨方法,仍极具价值,永不过时。

本篇最后一段提出的一些观点,也闪烁着作者睿智的光芒。如“兵非益多也”,提出兵员并非多多益善,质量建设常比扩充数量更重要,在吴如嵩看来,这堪称“我国最早提出的精兵思想”。又如“令(应作“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提出在治军方面应“文”、“武”兼用,不可偏废。刘庆评价这一原则道:“这一思想比单纯鞭笞杀戮的强制性方法要进步,且与崇尚‘中庸’之道的中华民族文化相吻合,故几千年来一直被兵家奉为治兵准则。古代兵书《吴子》提出的‘总文武,兼刚柔’的将帅素质要求,近代兵书《曾胡治兵语录》中蔡锷的评语说‘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语,最为仁慈贴切。能存此心,则古今格言,千言万语,皆可付之一炬’,都可以看成是对这一思想的发展。”指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军原则对后世兵家的深刻影响。

        【原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①:绝山依谷②,视生处高③,战隆无登④,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⑤;客绝水而来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⑦,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⑧;视生处高⑨,无迎水流⑩,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⑪,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⑫,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⑬,而右背高,前死后生⑭,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⑮,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⑯。

        【注】①凡处军、相敌:“处军”与“相敌”是本篇前三段的关键词。吴九龙解释“处军”道:“指在各种地形条件下,军队行军、战斗、驻扎的处置方法。”相敌,侦察敌情,判断敌情。

        ②绝山依谷: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张预曰:“绝,犹越也。凡行军越过山险,必依附溪谷而居,一则利水草,一则负险固。”

        ③视生处高:杜牧曰:“言须处高而面南也。”视,看。生,这里指向阳的地带。处高,居高,居于地势高的地带。

        ④战隆无登:曹操曰:“无迎高也。”杜牧曰:“言敌人在高,我不可自下往高,迎敌人而接战也。”隆,高,这里指高地。登,攀登,这里指仰攻。

        ⑤绝水必远水:张预曰:“凡行军过水,欲舍止者,必去水稍远,一则引敌使渡,一则进退无碍。郭淮远水为阵,刘备悟之而不渡是也。”绝,横渡。

        ⑥客绝水而来:客,指前来进攻的敌军。

        ⑦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张预曰:“敌若引兵渡水来战,不可迎之于水边,俟其半济,行列未定,首尾不接,击之必胜。”

        ⑧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郭化若说:“附水,照现在的话说:就是‘直接配备’,即把防御的进队紧靠河边配置,可以直接箭射渡河中的敌兵,以阻止敌军渡河。如果想放敌人过河再打,就不要‘附水’,而作‘后退配置’,让出一定的地方让敌人渡河过来。等过了一半而后迎击它。……(孙子)从‘半济而击之利’的思想出发,提出‘欲战者,无附水而迎客’。实际上就是今天所说的‘后退配备’。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

        ⑨视生处高:曹操曰:“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处之。”

        ⑩无迎水流:杜牧曰:“水流就下,不可于卑下处军也,恐敌人开决,灌浸我也。上文云‘视生处高’也。诸葛武侯曰:‘水上之际,不逆其流。’此言我军舟船亦不可泊于下流,言敌人得以乘流而薄我也。”

        ⑪绝斥泽,惟亟去无留:陈皞曰:“斥,咸卤之地,水草恶,渐洳不可处军。”亟,赶快,迅速。去,离开。

        ⑫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张预曰:“不得已而会兵于此地,必依近水草,以便樵汲;背倚林木,以为险阻。”交军,指两军交战。      

        ⑬平陆处易:杜牧曰:“言于平陆,必择就其中坦易平稳之处以处军,使我军骑得以驰逐。”平陆,指平原地带。易,指平坦之地。

        ⑭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死、生,分别指低地与高地。《淮南子·墜形训》曰:“高者为生,下者为死。”张预曰:“虽是平陆,须有高阜,必右背之,所以恃为形势也。前低后高,所以便乎奔击也。”

        ⑮凡此四军之利:李荃曰:“四者,山、水、斥泽、平陆也。”张预曰:“山、水、斥泽、平陆之四军也。诸葛亮曰:‘山陆之战,不升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虚,此兵之利也。’”李零说:“《孙子》论地,不是讲纯自然的‘地’,而是和‘人’有关的‘地’。每篇的讲法斗不一样,主要是人的活动不一样。它讲地,主要有三种讲法:一和行军有关,最具体,有地形、地貌,如本篇的‘四地’,就是这样。一种和作战有关,则只讲地势,主要是远近、险易、广狭、高下这一套,如下一篇的《地形》就是讲地势。一种是综合的讲法,侧重的是区域,是更大的空间概念,讲如何带领士兵,从本国开进敌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如后面的《九地》,就是侧重区域。”

        ⑯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曹操曰:“黄帝始立,四方诸侯无不称帝,以此四地胜之也。”李零说:“中国古代帝系传说有代表各族姓所出的太皞(伏羲)、少皞、黄帝、炎帝、颛顼等。……据《黄帝伐赤帝》,黄帝胜四帝是靠‘右阴,顺术,倍冲’,应即左前为阳、右背为阴的处军之法。”黄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始祖,又称轩辕氏。四帝,泛指炎帝、蚩尤等周边部落的首领。

【译文】孙子说:概括说来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指挥部队与观察敌情要遵循的原则是:行军经过山地,要靠近山谷;驻扎时要选择向阳的高地;与地势高的敌人作战,我军不可采用仰攻,这是在山地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我军渡过河流后,一定要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宿营;敌军渡水来进攻,不要在水上与敌人迎战,要等敌人渡过一半再出击,这才有利;要想与敌决战,不要贴靠水边抗击敌人;我军要处于江河的上游,不要驻扎在江河的下游,这是在水边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部队经过盐碱沼泽地带,应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如果与敌军在盐碱沼泽地带交战,必须依傍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在平原地带应选择平坦之地安营扎寨,部队的右面和背面为高地,前为低地后为高地,这是在平原地带指挥部队时要掌握的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战胜四帝的原则所在。

【原文】凡军好高而恶下①,贵阳而贱阴②,养生而处实③,军无百疾,是谓必胜④。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⑤,此兵之利,地之助也⑥。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⑦。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⑧,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⑨。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⑩,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⑪。

         【注】①凡军好高而恶下:梅尧臣曰:“高则爽垲,所以安和,亦以便势;下则卑湿,所以生疾,亦以难战。”军,指安营扎寨。

        ②贵阳而贱阴:王皙曰:“久处阴湿之地,则生忧疾,且弊军器也。”阳,指向阳的地方。阴,指背阴的地方。

        ③养生而处实:曹操曰:“恃满实也。养生,向水草,可放牧,养畜乘。实,犹高也。”张预曰:“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

         ④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张预曰:“居高面阳,养生处厚,可以必胜。地气干熯,故疾疠不作。”

        ⑤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李零说:“古代方位概念,一般以南为前,北为后,东为左,西为右。‘右背之’是说要以西、北的丘陵或堤防为依托。”

        ⑥此兵之利,地之助也:梅尧臣曰:“兵所利者,得形势以为助。”助,辅助。

        ⑦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曹操曰:“恐半涉而水遽涨也。”上雨,指上流有雨。涉,渡水。定,指水势平稳。

        ⑧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指六种险恶地形。绝涧,指两山壁立,中间夹有一水的地形。天井,指四面高峻,中间低洼的地形。天牢,指高山环绕、形同牢狱的地形。梅尧臣曰:“三面环绝,易入难出。”天罗,指草盛林密,进入其中犹如身陷罗网的地形。梅尧臣曰:“草木蒙密,锋镝莫施。”天陷,指地势低、泥泞难行、车马易陷的地形。天隙,指两山相对、道路窄如裂缝的地形。

        ⑨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令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⑩军形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指行军遇到的地形及其植被情况。险阻,指险峻难行的丘阜之地。潢井,指低下积水之地。曹操曰:“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即芦苇。蘙荟,指草木茂盛,可供遮蔽。

        ⑪必谨覆索之,此奸伏之所处也:梅尧臣曰:“险阻,隘也,山林之所产;潢井,下也,葭苇之所生。皆蘙荟足以蒙蔽,当掩搜,恐有伏兵。”覆,审察。索,搜索。伏奸,指敌人的伏兵。

【译文】一般说来军队安营扎寨,喜好干爽的高地,厌恶潮湿的低地,重视向阳的地方,避免向阴的地方,在水草丰茂、便于放牧且地势高的地方宿营,军中没有各种疾病流行,这是必胜的重要前提。在丘陵堤防地域,必须居于它的阳面,背靠着它,这种情况下用兵获利,是地形辅助的结果。上流有雨,洪水突至,要过河的军人,须等水势平稳下来。凡是从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六种地形经过,必须赶快离开,不要接近。对这六种险恶地形,我军远离它,让敌军接近它;我军面向它,让敌军背靠它。行军途中遇到险峻难行的丘阜之地或低下积水之地,若上面长有水草、林木,茂盛密集,可供遮蔽,一定要谨慎小心,审察搜索,因为这里可能有敌人的伏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卷9行军篇诗解1四军之利好高恶下养生处实驻军察形
行军篇第九
《孙子兵法--行军第九》告诉你如何“处军、相敌、附众”
第九篇 行军
9.1、《孙子兵法》第9讲:行军篇第九(一)
孙子兵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