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子兵法 第十三篇 用间篇(下)

       【原文】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①,赏莫厚于间②,事莫密于间③。非圣贤不能用间④,非仁义不能使间⑤,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⑥。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⑦!

        【注】①莫亲于间:梅尧臣曰:“入幄受词,最为亲近。”王皙曰:“以腹心亲结之。”

        ②赏莫厚于间:王皙曰:“军功之赏,莫厚于此。”张预曰:“非高爵厚利,不能使间。”

        ③事莫密于间:陈启天曰:‘’间谍在全军之中,论其关系,则须最亲近;论其待遇,则须最优厚;论其事务,则须最秘密。关系不亲近,无由得其款诚。待遇不优厚,无由驱其冒险。事务不秘密,无由收其效用。亲、厚、秘三字,乃为将者用间之基本方法,不可或忽者。然徒亲、厚、秘,亦未必能得间之用。

        ④圣贤:指才智卓越的人。

        ⑤非仁义不能使间:陈皞曰:“仁者有恩以及人,义者得宜而制事。主将者,既能仁结而义使,则间者尽心而觇察,乐为我用也。”张预曰:“仁则不爱爵禄,义则果决无疑。既啗以厚利,又待以至诚,则间者竭力。”

        ⑥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赵本学曰:“通乎己微为圣,盖凡间术,其张情布形,驾词构事皆用心,极于深巧,出人意料之所不及,故谓圣智者能之。所遣为间之人,必主将素结其心,得其死命乃可委托,故谓仁义者能之。所得间谍之息,不惟敌人有真伪之形,而间者亦有真伪之辞。必精思缔审,参伍酌量,然后不为之误,故谓微妙者能之。是则行间贵乎有术,使间贵乎有道,而听间亦贵乎有裁断也。”微妙,指心思神妙的人。

        ⑦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杜牧曰:“言每事皆须先知也。”张预曰:“密之又密,则事无巨细,皆先知也。”

【译文】在处理三军之事时,没有什么人会比间谍更亲密,没有什么赏赐会比赏给间谍的更优厚,没有什么事情会比使用间谍更机密。不是才智卓越的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义之人不能使用间谍,不是心思神妙的人不能察知间谍的真伪。微妙啊微妙,没有什么地方是不需要使用间谍的!

【原文】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①。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②。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③。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④。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⑤ 。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⑥。五间之事,主必知之⑦,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⑧。

        【注】①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梅尧臣曰:“杀间者,恶其泄;杀告者,灭其言。”发,施行,实施,开展。先闻,事先知道。

        ②“凡军之所欲击”五句:李零说:“这是讲所有需要刺探的事项,‘军之所欲击’是野战,‘城之所欲攻’是攻城,这是正规的军事手段。‘人之所欲杀’是刺杀要害人物。刺杀是恐怖手段。”守将,守城的总指挥。左右,即守将身边的人,贴身保镖和伺候他的人。谒者,管通报或把门的警卫。门者,看守城门的人。舍人,看守官署的人。

        ③“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四句:杜牧曰:“敌间之来,必诱以厚利而止舍之,使为我反间也。”张预曰:“言舍之者,谓稽留其使也。淹延既久,论事必多,我因得察敌之情。下文言四间皆因反间而知,非久留其人,极论其事,则何以悉知?”利,指重金收买。导,引导,诱导。舍,住宿,稽留;或谓离去,释放。

        ④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杜佑曰:“因反敌间而知敌情,乡间、内间者皆可得使。”梅尧臣曰:“其国人之可使者,其官人之可用者,皆因反间而知之。”

        ⑤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张预曰:“因是反间,知彼可诳之事,使死间往告之。”

        ⑥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杜牧曰:“可使往来如期。”陈皞曰:“言五间皆循环相因,惟生间可使如期。”

        ⑦五间之事,主必知之:李荃曰:“孙子殷勤于五间,主切知之。”

        ⑧知之必在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杜佑曰:“人主当知五间之用,厚其禄,丰其财。而反间者,又五间之本,事之要也,故当在厚待。”

【译文】用间的方案尚未实施便有人事先知道了,这种情况下间谍与他所告诉的人都要处死。凡是打算攻击某支军队,进攻某座城池,杀死某个人物,必须事先了解守将、守将身边的人、警卫、看守城门的人以及看守官署的人的名字,命令我方间谍务必刺探了解。必须将刺探我方军情的敌方间谍探查出来,乘机对其加以收买利用,诱导之后释放,这样反间就能为我所用了。根据反间的情报才能判断,乡间、内间是否可以使用了。根据反间的情报才能判断,死间是否可以制造假情报,并将此报告给敌人。根据反间的情报才能判断,生间是否可以按期往返。五种间谍的运用情况,国君都必须了解,了解这些内容必须立足于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厚待。

【原文】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①。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②。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③。

        【注】①“昔殷之兴也”四句:伊挚在夏,意即伊挚曾在夏国做过间谍。吕牙在殷,意即吕牙曾在商国做过间谍。然而先秦文献并无伊尹、吕牙当过间谍的明确记载,仅有他们曾分别游历于夏、殷的说法。李零说:“伊挚、吕牙当间谍,这类故事,估计是保存在古代道家‘阴谋书’里。……它们都是借古代名臣、贤相辅佐明君、圣主取天下的故事,讲治国用兵之术。这些故事,其实是古代的《三国演义》,当时的阴谋诡计大全。”伊挚,即伊尹。原为商汤妃有莘氏之媵臣,受汤赏识,任以国政,佐汤灭夏,建立商朝。吕牙,即姜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他年老时隐居渭水之阳垂钓,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立为太师。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②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陈皞曰:“晋伯州犁奔楚,楚苗贲皇奔晋,及晋、楚合战于鄢陵,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伯州犁伺于楚王,二人各言旧国长短之情。然则晋所以胜楚者,楚所以败者,其故何也?二子则有优劣也。是知用间之道,间敌之情,得不慎择其人,深究其说也?故上文云‘非圣智莫能用间’者。夫圣智知人,人即附之;贤者受知,则勠力为效。非圣非智,必猜必忌。公道不启,仁义不施,则义士贤人因而衔愤,此将上天不佑,幽有鬼神,设无人事之变,恐有阴诛之祸,岂上智之士为其用哉?故上文云‘非仁义莫能使间’。”上智,指智慧超群的人。

        ③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刘寅曰:“用师在知敌情,故间为兵之要。未知敌情则军不可动,故间为三军所恃而动者也。愚谓孙子首以《始计》,而终以《用间》,盖计者将以校彼我之情,而间者又欲探彼之情也。计定于我,间用于彼;计料其显而易见者,间察其隐而难知者;计所以定胜负于其始,间所以取胜于其终,计易定而间难用。故曰:非圣智莫能用间,非仁义莫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皆难之之意也。孙子于篇终言之,其有旨哉!”郭化若说:“用间在孙武之前既不多,所以《孙子》书中讲得就少了。孙子对当时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很敏感的,书中指出间的作用提出五间俱起,五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无所不用间的预言,对春秋战国以后推动用间于战争是起了先导作用的。现代各国间谍之多,正像孙子预言的‘无所不用间’了,而窃取情报的工具方法则多到数不清,而有些人对此不甚了解,孙子对不了解敌情的人的批评,对一些人是个最好的忠告。”李零说:“用间的重要性有二:第一,《孙子》贵谋,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用间不光是刺探敌人,也包括内情的监控。‘知彼’和‘知己’都离不开用间。今本《孙子》,始于《计》,终于《用间》,是个巧妙的安排。‘多算胜少算’,前提是‘知彼知己’。‘知彼知己’怎么知?关键是用间。《用间》是个圆满的结尾。第二,《孙子》尚诈,强调‘兵者,诡道也’(《计》),强调‘兵以诈立’(《军争》)。……什么是最大的‘诈’?莫过于用间。用间,技术性很强,不光组织手段有技术,通讯手段有技术,行动手段也有技术。古人强调‘攻心’,现代强调‘信息’,两者都离不开用间。黑虎掏心,‘掏心’最重要。它是兵法的精髓,最能体现兵家的智慧。”

【译文】从前商国的兴起,是因为伊尹曾在夏国做过间谍;周国的兴起,是因为吕尚曾在商国做过间谍。所以明智的君主和贤能的将领,能任用智慧超群的人当间谍,必定可以成就伟大的功业。这是用兵的关键,三军都要依靠他们提供的情报来部署军事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
《孙子兵法》卷13用间篇诗解用间先知因间内间死间生间反间为贵
13、《孙子兵法》第13讲:用间篇第十三
第十三篇 用间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华兵家智慧谈 ?
十三、《孙子兵法》谭 用间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