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楚雄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在这片美丽神奇的彝州大地上,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彝、傈僳、苗、回、傣、白、哈尼等26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这片红土地上共同生活,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民族历史文化。对于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团结教育更显得重要。

2013年5月,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被上级命名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建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展厅,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列入地方课程,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如何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落到实处?怎样让民族团结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我认为在让好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外,还可以把它渗透在语文、品社、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一、在语文课中渗透

语文的人文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最佳学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本就是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继承和发展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就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民族知识渗透,让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民风民俗。比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时,可充分利用课本上已有的资源,让学生了解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还可以进行教学内容拓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族小学,民族小学与我们普通小学的差异,国家相关的民族教育政策等。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可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西藏和内陆的交流发展历史,让学生知道,因为藏汉文化交流,才有了藏族和汉族的共同繁荣。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介绍傣族民风民俗;教学《草原》一课,介绍蒙族民风民俗;教学《和田的维吾尔》一课,介绍维吾尔族风俗习惯等。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努力挖掘语文教材里的民族素材,于“润物无声”中让学生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二、在品社课中渗透

品德与社会课本身就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任务,课程性质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是它的份内之事。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选编了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专题单元,这些教学内容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最好的素材。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好大一个家》就是专门进行民族常识介绍的教学内容:第一课《56个民族是一家》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亲如一家;第二课《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介绍了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宁夏、广西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概况,属于民族区域知识学习;第三课《少数民族之乡——云南》专门介绍了我们云南的少数民族情况,这相当于是我们云南的本土教材,当我们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应该把它当成一节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来上。

品德与社会课本里还编入了另外一些与民族团结教育相关的内容,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东西南北中》,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这些内容都是非常好的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我们要把民族团结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广泛了解民族知识,把民族团结的观念扎根于心中。

三、在音乐课中渗透

有人说,音乐是世界各民族通用的语言。的确,在各民族所有的文化中,音乐是最能沟通的手段。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族歌舞绚丽多彩,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曲,这些歌曲为我们在音乐课堂上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手段。学唱《金孔雀轻轻跳》,学生会知道孔雀、竹楼、小卜少、小卜帽等傣族的民族符号;学唱《我的家在日喀则》,学生会认识“阿嗦”“玛尼拉”等藏族歌曲里常见的语言……

在湘版的小学音乐教材里,每个年级下册课本都专门编了一个单元叫《五十六朵花》,分别介绍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舞蹈,这更是我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最好资源。通过一系列的民族歌舞的学习,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民族歌舞中,音乐已经成了各民族的共同语言。

四、在美术课渗透

一说起少数民族,我们自然就想到色彩鲜明的民族服装,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各种工艺品,民族图腾等,这些都是美术课堂上经常会涉及的内容。只要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找到恰当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把相关民族的服装、工艺品、图案等作为美术教学的范例,指导学习在实践中去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比如,手工课上,可以让学生制作民族娃娃,用各种卡纸制作民族工艺品。绘画课上,让学生画出家乡美景,边疆村寨。如果学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的,还可以在美术课上组织“赛装节”,让少数民族学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大家互相欣赏了解。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增加了对上些少数民族特点的认识,感受了少数民族工艺的独特魅力,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创新方式方法。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才能真正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让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宽容善良品德、全面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各民族大团结永续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战略工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海淀教师研修网
民族常识全册教案
《我们的民族小学》导学案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