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鼻烟壶2
古月轩鼻烟壶
百科名片
古月轩
所谓"古月轩",是指一种清代(公元1644~1911年)的工艺美术品。"古月轩"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3年),它以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过去因其工艺难度极高,所以只在皇家御窑中制做极小的器具,如鼻烟壶、烟碟等。
古月轩概述
瓷器装饰技法的一种。又称“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使用外来颜料,色种多,色彩控制准确;画面有立体感,工巧精细、富丽堂皇。盛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专充“内廷秘玩”。康熙时多在素烧过的瓷胎上,以黄、蓝、红、豆绿、绛紫等色作地用双勾法仿铜胎珐琅形式描绘花纹;雍正时和五彩技法结合,多在白瓷器上彩绘;乾隆时仿西洋油画作画,画面人物题材增多。
"古月轩"的烧制难点主要在于釉色温度和料胎的熔点几乎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匠师严格掌握炉温和料胎薄厚。而且一件"古月轩"成品要经过数次着色,反复彩烧,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古月轩"成品工艺精良、图案别致、多配以两句或四句小诗,器物上还有"古月轩"三字款式和烧制年代。它集诗、书、画于一体,堪称清代工艺品中的佳作,至今仍受到人们的青睐。 过去对"古月轩"一词的来源有三种解释。一说清代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在位)时,有轩名"古月轩";另说"古月轩"是一位胡姓匠师所制作的精美料器,后来被皇家官窑加以模仿;还有一说认为从未有过"古月轩"料器,而是出自古玩商的臆造。近年来更有人提出瓷胎画珐琅即"古月轩"的新说。但这些说法均缺乏确切的理论和实物依据,不可轻信。"古月轩"至今仍是文物、博物馆和工艺美术界难以诠释谜团。
古月轩名称的由来
鼻烟壶协会会员董重里先生介绍,根据中国台湾“故宫”出版的《故宫鼻烟壶》一书所述内容,“古月轩”三字其实是当时雍正、乾隆二朝的内务府主事海望的得意之作。
雍正朝珐琅彩器已经出现,并属官窑制品,而雍正帝却没有想好此类珐琅彩器如何命名落款,于是就将落款之事交给了当时的内务府主事海望办理。珐琅彩本身烧制就已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自然炸裂,一个带着官窑款的物件在皇上手中把玩的时候自然出现裂纹,自然让人感到十分尴尬,就是皇帝想发火也无从下手,所以雍正帝才想另起一名,代替官窑款。此款既要体现皇家气派,又要表现器物之美,虽然此事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极为伤脑筋,所以才将命名落款之事交与内务府主事海望。而“古月轩”正是海望在圆明园之中观月赏景之时的奇思妙想,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发现“古月轩”其实是海望一语双关,“古月”是海望巧妙地将自己名字寄于其中。
古月轩之谜
习惯上将彩绘精细入微、画面多配以诗、印,并有料书乾隆帝年号款的珐琅彩瓷称为“古月轩”瓷。“古月轩”指何物,在清末已众说纷纭了,今人更是无据可依。 清末《饮流斋说瓷》说:“古月轩凡三说:一谓古月属于乾隆之轩名,画工为金成字旭映者也;一谓古月轩系胡姓人,精画料器,而乾隆御制仿之也;一谓古月为清帝轩名,不专属乾隆,历代精制之品,均藏于是轩也。三说者,所闻异词,所传闻又异词。”而清宫内府其实并无“古月轩”,各种传说显系讹传。传世有署“古月轩”红款之鼻烟壶,均系伪品。
而到了民国时期,著名的古玩商人赵汝珍在其专著《古玩指南》一书中,根据自身条件详细研究,并且总结前人之说,确定“古月轩”就是珐琅釉及珐琅彩之瓷或料器也。同时,他也认为“古月轩”之瓷器、料器康熙之时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古月轩”之款却在乾隆时出现,故“古月轩”主人,是乾隆时人也。
但近代有些学者认为,“古月轩”是宫廷里退休返家的师傅,在回家后自己开设的小窑烧制。更有说“古月轩”纯属晚清民间子虚乌有的传说,并无真正来历。
以上说法有的完全错,有的不全面。据目前所见实物和史料,可以断定“古月轩”不是乾隆或清代所有皇帝的佚名。“古月轩”也不是某位胡姓工匠把姓一分为二,即使真的有某位工匠制作料器或瓷器相当精美,大清皇帝也不会把他的轩号移植到宫里。
古月轩鼻烟壶
由风华大师捐赠与河北习三内化博物馆
[1]
“古月轩”鼻烟壶,其样式、画工、选材等方面凝聚了中华民族各种工艺的精华。不仅精于绘画,而且也很注重题句。“古月轩”鼻烟壶的稀缺性和极高的艺术造诣,使得清代后期社会上仿制“古月轩”彩绘鼻烟壶之风越演越烈。
2000年5月天津蓝天国际拍卖行有限公司主持的天津文物公司春季展销会上,一件清乾隆年间古月轩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以242万元的天价拍卖成交,改写了当时内陆鼻烟壶拍卖纪录。不过有关专家表示,由于历史的因素,在内陆的古董收藏市场,“古月轩”鼻烟壶珍品稀少,但是赝品众多,给投资者造成一种错觉。所以建议投资者,先了解再下手,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古月轩瓷器辨伪
康、雍、乾三朝的珐琅彩瓷和后世仿制的珐琅彩瓷,有着不少共同点和区别,如何区分其真假呢?笔者认为,传统的鉴定方法依然是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胎体:作为清宫头等名品,负责制作素瓷的景德镇御器厂有责任把最精良的半成品运往北京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加工。据目前所见,康、雍、乾三朝无论哪一朝的珐琅彩瓷,胎体质量均十分高,胎骨细密平整,露胎的底足均十分细洁,尤以雍正器最为细滑。康熙器胎体比后两朝器稍厚,总之,真品胎体厚薄适度,与其它品种(如彩瓷)无多大区别,重量也适中,不轻不重。后仿器胎体一般也力求平整均匀,那些按严格要求仿制的作品甚至连重量也相同(但烧造后可能出现误差),许多仿品制胎不讲究,不是胎体过厚过重就是过薄过轻,尤以后者为多。有的可看出釉下的胎面不够光滑均匀,从足底看绝大多数胎质较疏松。在鉴定中,我们可以寻找光绪、民国的精细瓷器作对照,仿品常与之有共同点。
二看釉色:康熙器和雍、乾器的色地器,通常以红、蓝、绿等色彩作器表釉面装饰,这种色地器器表低温,色釉的施绘通常十分均匀,一气呵成。后仿的色地器常色调浓淡不一,有的涂抹痕明显,有的色泽晦暗;真品白地器和色地器未施低温釉的部会,均为细润洁白的白釉,釉色十分滋润,光泽平和,不刺眼。仿品多釉层稀薄,色虽白但显得苍白的,光泽多有刺目感。但应警惕那些色釉或白釉色泽晦暗或旧气十足的作品。一般说,作伪者不会对这种名品进行成色上的仿旧,因为珐琅彩瓷均保持着一定的鲜艳色泽,除非是在旧瓷上加绘珐琅彩(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有以明瓷画彩器)。
三看造型:按目前所见,清三代珐琅彩多为盘、碗、盉、碟和瓶类造型,几无其它形制。这些造型作品均已见于各种图录,可按图索骥。如发现造型不符者应引起注意,但造型相同者未必就是真品,清瓷的造型变化往往十分细微,有时无法从图录中判明,如上海博物馆所藏乾隆珐琅彩鹌鹑图瓶早已被大量复制过。造型虽相同,但所绘者是粉彩,不谙鉴赏者往往以此为真品,理由是造型相同。因而我们不能把造型作为主要依据。当然,不少晚清、民国伪作不按照原作予以仿制,仅在款识上反映出来,其造型同真品大相径庭,一见便知是清末民初的仿品。
四看彩绘:康雍乾珐琅彩料通常经皇家严格把关,康熙器全用进口彩料,加入所谓“多尔门油”作绘画润滑剂,雍正时,国产珐琅彩料试制成功,不少用国产料绘制的作品质量也很高。从传世康雍乾珐琅彩作品看,彩绘工细,色泽艳丽,光亮透明,晶莹润泽,有一种玻璃质感,富有层次。后仿者着彩通常稍晦暗,色彩层次感差,光泽度、透明度均不及真品,有的彩绘过于浅淡,有的过分浓厚,手摸有过分的凸起感。有的则厚薄不均。而且,光绪、民国所仿作品,用彩多有不同,除少数接近清三代真品珐琅彩外,许多仿品用粉彩料,大致有三种:1、类似康、雍、乾粉彩的彩料。2、清末民初的“重工粉彩”,彩料浓厚如堆脂。3、浅绛粉彩(近代兴起的粉彩)。这三种粉彩效果不同,均不属典型的仿珐琅彩,但常被人当做珐琅彩,遇到这样的作品,应与清末民初粉彩多对照。
五看画风:康熙珐琅彩多图案化,以花卉为主。雍正时开始走向绘画化,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同时,皇家延聘宫廷如意馆画师创作画稿,指定画珐琅高手绘彩。许多雍、乾彩器诗书画三绝并存,艺术格调极高,因而从画风上可见其精神,后仿者往往不能得其神髓,笔调生硬,线条松散,纹样呆板,毫无生气。
六看款识:康、雍、乾彩瓷的落款,对人们判断是否珐琅彩具有重要作用。有时一件器物虽分究竟是为粉彩还是珐琅彩,但如果底有料款,就基本清楚了。同样,要判断一件作品真假,落款也显得举足轻重。康熙器底部,基本上都是红或蓝两种外粗内细双方栏四字宋体款“康熙御制”(紫砂器多黄彩款),后仿款字体竭力摹仿真品,但真品字体略扁,结构工整,点划顿撇捺笔路分明,仿款字体略瘦,撇捺做作,欠功力。雍正器款比前复杂,绝大多数为双方栏蓝料内粗外细四字宋体款“雍正年制”,也有双方栏(粗细相等)款。另有一种无方栏四字款,均为蓝料款,还有一种青花双圈六字款(这类款器更要注意后加彩)。后仿者有相同格式款识作品,有的书红款,也有书“雍正御制”者。以第一种蓝料款为最多,有的外方栏线浓淡不均,“雍正年制”四字大小不一,看似工整,但软弱无力,按原款照描的痕迹明显。乾隆款依然以蓝彩双方栏外粗内细四字宋体款为主。但除了与上述几种雍正款相似者外,还有篆款,偶亦见黄款。有些仿款基本能达到真切效果,但有的则违反常规。值得警惕的是,凡是书雍正、乾隆款的红款器多为仿品。蓝彩四字款的仿制特征与雍正款相似,有的更差,上述两种雍乾蓝料字体,与民国仿“洪宪年制”四字款相比有相似之处,有时可以此参考。 还应注意的是,凡落“古月轩”款的制品均为清末民初赝品。凡器身题写“郎世宁制”款识底书雍正乾隆官款者,也均应为民国仿制。因为至今未见一件书“古月轩”或“郎世宁制”的瓷器作品为真品。
古月轩受骗故事
大收藏家受骗“古月轩”
康熙、雍正、乾隆官窑珐琅彩瓷器乃国之瑰宝,早已驰名世界。而在清末和民国时代,珐琅彩瓷器给人以神秘感,它有个俗名叫“古月轩”。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后,清代官窑瓷器才逐渐流入民间。在此之前,不用说古月轩,就是一般官窑瓷器民间也不准有。民国十年前后,琉璃厂的古玩商在古物陈列所第一次见到官窑珐琅彩。与此同时,延清堂、荣兴祥才搜集到古月轩盘、碗一两件。
清末民初北京著名陶瓷文物收藏家沈吉甫,从光绪二十六年收集到民国二十年,31年的时间,珍藏名贵古瓷千余件,仅有一件乾隆官窑珐琅彩画松竹梅的小梅瓶,因为是红字款,当时认为是件“撂跤货”,够不上真正的古月轩。
“九·一八事变”时,沈吉甫年近古稀,他深怕自己的万贯家财难保,便把北平的全部财产都卖掉,在天津英租界买了幢小楼,隐居下来,钱财存入外国银行,才甚感安全保险。
买到“古月轩”
193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沈吉甫散步回来吃早点,女仆见他的神态安详,走过来跟他说:“老爷子!我有位同乡拿来件古玩瓷器,请您给看看。您今天精神儿好,给他看看吧!”
女仆双手捧着黄色包袱走进屋来,打开包袱露出锦匣,从锦匣软囊中取出件约28厘米高的珐琅彩蒜头瓶,递给沈吉甫。沈吉甫戴上花镜仔细观看,瓶上画着蝶恋花。两朵怒放、两朵半放、一朵含苞的牡丹;一只蝴蝶向上飞翔,一只蝴蝶俯冲飞向花蕊。牡丹的花瓣层次分明,花间的蝴蝶像活的一样,周围的绿叶茂密似飘动,正、反、侧、斜姿态各异。从画面上看,似是出自“如意馆”供奉之纸绢画稿。珐琅彩这具有特色的彩绘艺术,引起了沈吉甫的兴趣。再看瓷釉,晶莹精致,瓷胎滑腻。后看款识,介乎宋体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蓝色料款;款外有蓝色二层方格,外粗内细,外方格四角是折角。是乾隆珐琅彩瓷器的款识规格,釉色彩色细腻艳丽无比。
沈吉甫摘下花镜,沉默片刻,问道:“你那本家兄弟从哪里拿来的这件瓶子?”
“这是他们官长的东西,还是成对的,有几对。今天只拿了一件来。队伍快要开拔了,他们的长官看不懂,想求您给鉴定真假。”
沈吉甫看了一件珐琅彩瓶子,勾起了他喜爱官窑瓷器的癖好,他立即说:“你让他们都拿来我看看。”
一个星期过后,坐着汽车来了位军官装束的人,带来一对玉壶春,一对橄榄瓶,请沈吉甫鉴赏。
乾隆官窑珐琅彩玉壶春瓶高约27.5厘米,珐琅彩绘图案为“百花呈瑞”。中间绘牡丹,周围绘菊花、牵牛花等各种花卉,百花齐放,鲜艳异常,细腻而逼真。乾隆宫窑珐琅彩橄榄瓶高约26.5厘米,珐琅彩绘图案为“岁寒三友”松竹梅。大片青翠,微红点缀,别具韵味,配有书法精美的五言诗和胭脂水色“君子”二字的朱文印章,这对橄榄瓶的造型和图案美妙飘逸,诗情画意,耐人寻味,是制瓷工艺与书、诗、画结合的艺术珍品。
沈吉甫欣赏这两对瓷瓶,爱不释手,连声说:“好!好!是古月轩。”军官开口说:“这是我们长官的东西。军人只知打仗,不懂古玩瓷器。我们长官说,沈先生如看好了,请他珍藏。军队开拔带着不方便。”沈吉甫笑了说:“我不收藏古玩了,但见了好东西还爱看。”军官说:“您爱看,东西放在府上,您尽量欣赏。过些日子我们长官来,同您面谈。”
八万元听声“响儿”
这位军官没过五天,带来另一位军官拜会沈吉甫。他们相互寒暄客套一番。沈吉甫问:“你们今天到我这里来,是不是想把三对瓷瓶取走?请转告司令,他让我开了眼,敝人深表谢意。”军官说:“不然,司令不想把这些东西带回太原,更不愿露出风声,引起南京方面的事端。咱们秘密交易,说哪里算哪里。”说来说去,沈吉甫愿出十万元,但要十天后交款。两位军官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令下如山倒。命令一下我们就撤走,恐怕等不了十天。”沈吉甫主动提出:“三天为限。”
军官走后,沈吉甫马上写信,约请北平琉璃厂铭珍斋经理韩敬斋和延清堂的二师兄安溪亭,来津观赏古月轩。这两位是一老一少鉴定官窑瓷器眼力最好的古董商,也是沈吉甫信得过的老朋友。
第五天沈吉甫付过款后,他们二人才来到天津英租界沈吉甫的家。年长的韩敬斋看了这三对珐琅彩瓶,直咂嘴说不出话来,“呵、呵”两声,表示惊讶和疑惑;年轻的安溪亭看完东西只说:“好!好!”看看沈吉甫就不再说什么了。他们俩都看出了是民国初年的仿制品,但不敢直说,怕把沈老气出毛病来。两人哼呵几句开始聊别的,不评论眼前摆着的瓷器,却说起今天天气好。沈吉甫心里也明白了,也就不请他们给这些瓷瓶下结论了,彼此是心照不宣。
朋友走后,沈吉甫取出放大镜,细细观察珐琅彩蒜头瓶。看出这瓶子的胎釉虽然洁白匀净,但不够精细、密度低,釉面有细小棕眼;胎骨薄手头轻,拿起来发飘,胎质不够坚密细腻;彩质不够精细,彩层较厚,彩面光泽欠活,颜色浓而过艳。彩色与绘画联系起来看,笔法呆板,不似纸绢画气,没有多种彩色重叠地反复地皱、擦、点、染的“院画”的绘画特点。看完他将放大镜放下,越寻思火气越大,盛怒之下,“啪嚓”一声,把瓶子摔得粉碎,手拍桌子大声喊仆人:“马上把那个军官给我找来!”
二位军官来了,沈吉甫要求退货。军官说:“您先赔瓶子,我们再退给您钱。”沈吉甫听这话觉得有点讹人,便说:“你退给我钱,我就赔你。”双方争持不下,沈吉甫问:“我得赔你们多少钱?”军官说:“那是其中最好的一件,不止值十万!”沈吉甫说:“这不是退了货,我还得给你们添钱吗?!我这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讲不清’,我去见你们司令!”“司令早回太原了。就是他在天津您也见不到。这点小事我们弟兄代他办了。有话您跟我们说,在这里或到司令部去都行。”沈吉甫怕惹出娄子,进了天津警备司令部,岂不是进了虎口!?最后军官同意退回二万元,并取走了其它的几件瓷器,沈吉甫花了八万元,只买声“响儿”听。
沈吉甫受讹骗之后,甚觉天津租界地不安全,仆人也不可靠。不久,他返回故里宁波。抗日战火燃起后,他到上海居住,不同古玩商交往。最后老死在沪上。
同名品牌
北京京龙古月轩红木家具总厂是浙江东阳人与北京人强强联合的当代新古典家具大型合资企业。总厂与分厂共占地28亩,总厂5000多平米的大展厅,展销各种材质和各种款式的精品红木家具3000多件(套)。
古月轩红木以厂实、货实、人实、价实的四实精神,赢得广大客户的厚爱,建厂12年来荣获各种奖牌12块,被成千上万的顾客赞誉为“信得过的大厂家”。2005年古月轩红木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之后,一位曾经购买上百万元古月轩牌红木家具的顾客给该厂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道:“以诚为本,古来高朋满座;以信为魂,今朝誉满京城”。
古月轩红木主要用料是由东南亚进口的珍贵红木,包括紫檀木(小叶檀)、香枝木(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卢氏黑黄檀(黑酸枝类)、印尼黑檀和老红木(上等红酸枝)等,另外,还从南美搜集到比老红木还要珍贵的上品硬木——维腊木(降香绿檀)。木材干燥的处理,由现代化的蒸汽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含水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古月轩牌红木家具有明式、清式,更具特色的是当代新古典京作风格。其特点是:用料考究,只用心材,不带白皮;配料匀美,精挑细选,重在本色;再加上一流工匠的精雕细刻,使之不仅古香古色,而且融汇了古今中外名牌家具的神韵,被行家称之为“古韵今风”。
古月轩牌红木家具配有名牌产品质量保证书、使用保养说明书和终身保修信用卡,并配带名牌家具身份证和防伪标识,有的还配送精美的《收藏证》。因而,古月轩牌红木家具既具有长期耐用的使用价值,又具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保值价值。
彩绘瓷鼻烟壶
彩绘瓷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以下5种:
(1)斗彩鼻烟壶。斗彩又称逗彩,是在瓷胎上先用青花绘出花纹的轮廓,加上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按青花的轮廓填绘红、黄、绿、紫等与装饰主题有关的色彩,加以烘烧。由于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浑然一体,互相辉映,使鼻烟壶夺目生辉。
(2)五彩鼻烟壶。五彩是用多种彩色直接在烧成的瓷鼻烟壶上描绘花纹,再经烘烧而成。有一件雕瓷五彩鼻烟壶,扁瓶式,通高8厘米,腹宽4.3厘米。腹部黄色回纹地,凸雕博古图,有瓶插如意、梅枝、灯笼,几案上置书、瓶、炉、壶、围棋、三足炉、罐、琴等。这件鼻烟壶被北京故宫收藏。
(3)粉彩鼻烟壶。粉彩是在烧成的素釉瓷上用掺有铅粉的色彩绘画,经烘烧而成,颜色深浅不同,浓淡协调,绚丽可爱,为鼻烟壶中色彩最丰富的品种。雍正粉彩折枝花卉接近恽南田的花卉画风,花则婀娜,树则老干,瓷质之佳,装饰之盛,为乾隆朝开辟的道路。有一乾隆款瓷胎粉彩花卉鼻烟壶,通高7.2厘米,器颈、两侧绘粉红彩卷枝花开,腹做长方形八角开光,青白地,一面粉绘花蝶,另面隶书“繁红艳紫殿香余,第壹扬州种色殊,逞画风流还直恨,被人强唤是花奴”。钤篆白文“乾”、朱文“隆”,底篆文一行红款“乾隆年制”。带饰珊瑚红及描金瓷盖与牙匙。画面上三种颜色各异的花朵,用娇艳的嫩黄、粉红渲染得嫣然可爱,使花瓣的层次显露出浓淡不一、深浅相间的色调。器颈、两侧的粉红彩绘艳而不俗,再配之以工整的篆书题诗,使鼻烟壶上的诗、书、画结合得天衣无缝。还有一件乾隆款瓷胎粉彩缠枝莲鼻烟壶,通高6.6厘米,粉青地描金彩绘纹饰,侧饰莲花;腹饰蝠、磐、缠枝莲,带描金红釉瓷盖与牙匙。足内红釉篆书横款“乾隆年制”。这种粉彩描金器在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中是比较珍贵的品种。《陶雅》中指出:“乾隆大兴锦地花,参入泰西画法,俗谓之规矩花,镂金错彩,叹观止焉。”嘉庆为清朝由盛而衰之始,瓷业已渐呈衰微,唯瓷鼻烟壶“一枝独秀”。嘉庆粉彩瓷鼻烟壶制作规整,胎质洁白,把粉彩画面衬托得娇妍动人,画工精巧玲珑,人大如蚁,树小于芥,纤毫毕现。嘉衣朝前期的粉彩瓷鼻烟壶,基本上仍保留着乾隆的遗风,如有的嘉庆款粉彩花卉鼻烟壶,与乾隆款粉彩花卉鼻烟壶,不仅所绘花卉纹饰及所题御诗毫无二致,设色用墨也如出一辙,若不查器底款识,很难分清何者为乾隆何者为嘉庆。乾隆末至嘉庆初粉彩器日趋繁缛,这一时期的粉彩鼻烟壶花纹过于繁缛堆砌,失去了雍正时期清新秀丽、飘逸优雅的风格和生动感。
(4)素三彩鼻烟壶。素三彩是以浅翠冬青及青花加紫或部分剔雕挂粉而成,色彩淡雅秀丽。
(5)珐琅彩鼻烟壶。珐琅彩是以油画的技法,用化学方法精练配制的珐琅彩料在瓷器上作画。由于珐琅彩在烧成前后的颜色完全一样,便于画匠掌握色彩,立体感强。瓷胎画珐琅鼻烟壶及琉璃胎画珐琅鼻烟壶俗称古月轩鼻烟壶。杨献谷《古月轩瓷考》称:“洋瓷自明时已流入,康熙瓷胎画珐琅即仿洋瓷,用洋彩法……康窑料款蕃莲、蕃菊及宝相花,皆以西法仿珐琅彩绘成,故即命曰瓷胎画珐琅。”古月轩鼻烟壶中有种洋金红地乾隆款玻璃胎图案花卉鼻烟壶,因红釉光泽柔和,颜色宛若盛开的蔷薇花,被西人称为“蔷薇彩”。珐琅彩自康熙十九年(1680)后开始烧造,中经雍正、乾隆,至嘉庆初停止生产。据《香祖笔记》所载,画珐琅玻璃鼻烟壶于康熙中、晚期已由御窑玻璃厂制成。古月轩鼻烟壶的制造,将清代白瓷的高质成就与西洋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达到了画珐琅制作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名的画珐琅鼻烟壶的瓷胎莹素如银,其胎、釉的特点是:釉质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亮,釉内气泡极小甚密,细腻犹如涂脂。这种高质量的白瓷素胎,由御用画师,或聘请西方画师,用油画技法作画,填料,然后再入炉烘烧而成。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年第4期中《清代玻璃概述》一文曾介绍过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3348号各作承做活计清档,其中有一件雍正十年造涅白玻璃竹节式画珐琅鼻烟壶,不仅造型新颖,制作精雅,更摆脱旧法,精心彩绘了一竿摇曳婆娑的翠竹,展示出生机勃勃的碧竹风韵。乾隆时期,瓷胎及玻璃胎的画珐琅鼻烟壶造型更加奇巧,纹饰、绘画尤具极高的艺术价值。当时的著名画师有戴恒、汤振基、邹文玉、贺金昆等,此外还有西洋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人,当时制造的画珐琅鼻烟壶无不精美异常,被人视若珍宝。有一乾隆款玻璃胎珐琅彩人物鼻烟壶,通高7.2厘米,白色半透明玻璃,颈绘蕉叶,肩密布卷草纹,腹部开光各彩绘一村姑,侧开光彩绘西洋风景,底楷书双行蓝款“乾隆年制”,带不透明的绿玻璃盖,缺匙。当时,正盛行既具有中国风格又符合西洋画理的郎世宁新体画,共特点是既有立体感,又没有浓重的阴影和过强的高光,强调线条在画中的作用。《饮流斋说瓷》谓:“乾隆绘人物面目,其精细者用写照法,以淡红笔描面部凹凸,恍若传神阿堵者。”雍正八年(1730)十月二十六日清档,有郎世宁奉旨为金胎高足珐琅杯、金胎有把珐琅杯画装饰图案的记载。可见,郎世宁和他的徒弟都曾参与了为宫廷画珐琅鼻烟壶彩绘的工作。画珐琅彩绘的难度要比用纸绢绘画大得多。乾隆时期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的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的珐琅鼻烟壶专以名工制胎、名手绘画,以色调丰富的珐琅彩所做画面瑰丽生动。乾隆时期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纹饰题材丰富,多彩锦地开光铺排,题材有花鸟、竹石、人物等,而以各式花卉为多。花卉中又以单枝折枝布置的为多见,花多作牡丹、芍药、月季、蕃莲、菊花及荷花等形。《陶雅》中称:“乾隆大兴锦地花,上画彩花数朵,每一朵横斜萦拂,婀娜多姿,笔法绝不板滞。”有的烟壶上还绘有横仿织锦纹样的规矩花,即《陶雅》所说“乾隆大兴锦地花参入泰西界画法,俗谓之规矩花”者。乾隆年代的鼻烟壶,绘画吉祥图案琳琅满目,层出不穷。有的在烟壶腹部开光内之金地上彩绘桃,据《神异经》记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三寸,和羹食之令人益寿。”有的在壶腹部两面开光内均彩绘盘枝双花,其中一面花心写蓝篆书“寿”、“同”,另一面花心内写“天”、“地”,故隐之为“寿同天地”鼻烟壶。还有的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通体金色地彩绘松、竹、梅,称之为“岁寒三友”鼻烟壶。乾隆时期画珐琅鼻烟壶的又一特色,是在色泽上涂金彩,涂金彩的装饰方法风靡一时。珐琅鼻烟壶为宫廷垄断的内廷御制,始终秘藏宫苑,且从不赏赐宠臣。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才稍有外流,民国时期出现乾隆款珐琅鼻烟壶仿品。耿宝昌在《明清陶瓷鉴定》中说:“此时,仿品的种类还有白地珐琅彩……如烟壶等。应当注意,此类仿品的胎质较真品还要细润,纹饰更加强腻柔和,作品之精,颇能乱真。”
(6)雕瓷鼻烟壶。雕瓷鼻烟壶是指用刀具在鼻烟壶的瓷胎上根据需要雕刻花纹,其特点是着力较大,线条较深,立体感强,有绿釉雕瓷云龙鼻烟壶,雕瓷人物鼻烟壶、黄釉透雕鼻烟壶、雕瓷博古图鼻烟壶等。
玛瑙鼻烟壶
简介
鼻烟壶中国微型艺术代表之一,它的器型繁多,图案丰富,工艺极为精巧,使用材料多种多样。有料器壶、瓷壶、宝石壶、化石壶、有机材料壶、金属壶、内画壶、珐琅壶等等。每一件鼻烟壶都通过不同的图案纹样来表达各种美好寓意玛瑙是鼻烟壶制作中较常用的材料,颜色有黄、红、棕色、黑色等。在玛瑙鼻烟壶中,黄褐色的玛瑙材质是其中使用较多的一类,在这类鼻烟壶中有不少传世精品。黄褐色玛瑙常含有棕黑等各色杂质,比较适合于巧雕,制作者根据材料的天然纹样来设计画面,将杂质或瑕疵部分巧妙地雕刻成人物或者花鸟,产生巧夺天工的妙趣。
历史
记载,早在明晚期,欧洲人就把鼻烟输入中国。因为鼻烟有一定的医用功效,所以在清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吸闻鼻烟几乎成为一种时尚。有了鼻烟,随之便有了鼻烟壶。玛瑙鼻烟壶,不仅
内画大师一丁内画玛瑙
制作相对容易,而且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妙韵,往往令人爱不释手。玛瑙鼻烟壶色泽丰富,常见的有红、白、绿、黄、黑色,以及俏色等天然纹理。俏色是指一块材质上同时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颜色,雕刻工匠往往利用这种自然的颜色分层,通过合理巧妙安排,雕刻出极富情趣作品,这样的鼻烟壶又被称为“巧作”,“巧作”的烟壶造型,多见于动物或者禽鸟,颜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逼真,很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这种“巧作”的玛瑙鼻烟壶,由于受到材质的限制,所以数量不是很多,价值自然不菲。这只清代玛瑙狮子鼻烟壶,曾经以20万港币价格在香港拍卖市场成交
白玉鼻烟壶。清代流行白玉鼻烟壶,以温润如脂者为佳品。比较多的是青白玉,黄玉、墨玉鼻烟壶反而较少见。清代赵之谦在《勇庐间诘》中说:“玉之属,白截肪,黄蒸栗,所共知也;或留皮色为之,赤黄相间;或改古玉奉之,尤奇丽。”白玉鼻烟壶甚富造型美和趣味性。例如雕琢成茄子、佛手、瓜果、蟾蜍、竹节等型。此外,壶身还有些浅浮雕,颇丽。”白玉鼻烟壶甚富造型美和趣味性。例如雕琢成茄子、佛手、瓜果、蟾蜍、竹节等型。此外,壶身还有些浅浮雕,颇具花鸟山水的风味。还有吉祥图案和纹饰,例如蝠鼠,鹿仔、瓜果、富贵花、鱼、莲花等。还有雕琢铭文、“寿”字、“福”字、“喜”字“万”字等等。清宫的显贵看厌了全白的纯白玉,故在表现加烤一薄层褐黄色斑,以增情趣,当时俗称为“玉皮子”鼻烟壶。
清代赵汝珍在《鉴辨鼻烟壶》中记载道:“用玉特制鼻烟壶,大概始自康熙朝,因为康熙皇帝享国时间最长,任何质地的烟壶,都自此时肇始,正是基于此点推断玉制烟壶在康熙时创始。大概是玉质烟壶的价值,全在于质地的优劣,而作工的粗细和年代产生的远近,并不重要,所以其创制的年代,世人往往忽略……乾隆朝玉器的制作,有一个独特之处不可不知,即中国历来用玉,一律将玉的原有包皮,剥得一干二净,绝对不能有丝毫原皮留在上面,数千年来,无不如此。只要查看一下过去的玉器,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惟独乾隆朝时,常有利用原皮的各种颜色制作各种花纹或鸟兽虫鱼、山水云烟之状,制作也极其美观。”
翡翠鼻烟壶。翡翠是一种天然矿石,主要产于缅甸。翡翠是一种统称,红色称为翡,绿色的称为翠,其中以绿色鲜艳的翠价值最贵。翡翠鼻烟壶到晚清时代才逐渐出现和受重视。翡翠鼻烟壶大都以旧工的精品为佳。旧工比较精巧,质地是愈细腻愈好。翡翠鼻烟壶分为京作、穗作和苏作。京作,即北京翠玉雕,造型多样化而高雅,而且有古风。穗作,是广州工,比较擅造型新颖为主,也多素面。翡翠鼻烟壶要注意“地张”,“地张”是指质地无翠色、翡色和紫罗兰色的部分。翠玉鼻烟壶要求“地张”色柔和,显出亮丽和匀润。如果“地张”的水分差,便不透明,会影响照映的程度。现今坊间所见有些翡翠鼻烟壶,表面上够翠绿,但是绿中往往有闪黄、闪蓝的感觉,色调不自然,是“邪色”。要谨防玻璃料的假翠玉鼻烟壶,假翠玉鼻烟壶必然有所谓“料泡”或“猪鬃毛眼”,即气泡。这类假翠玉色调较鲜艳,带有很强的蓝光,只要拿起来向着强光对视,即可看到气泡。
松石鼻烟壶。清代鼻烟壶多以松石作壶盖,用作壶身者较少,以造型奇特者为罕。松石又称绿松石和土耳其石,通常都呈油脂状至蜡状,但不透明。其色层甚多,以天蓝色鼻烟壶为佳,颜色鲜明、浓艳。淡蓝、月蓝、蓝绿、豆绿、淡绿色松石鼻烟壶较差。松石的色调不大稳定,接触氧气可能会变色。有些松石鼻烟壶是染色的,而且上蜡。如果接触少许盐酸壶身会产生气泡,则可判断其是人造松石。鉴赏松石鼻烟壶主要看三点:一是颜色,以纯净的天蓝色为最好,蓝绿色和苹果绿次之;二看硬度,以质地坚硬的磁松为最好,铁线松石和面松次之;三看花纹,以松石中含铁线纹饰清楚者为最好。
晶鼻烟壶发。在水晶中有一种发晶,内含纤细毫毛,呈不规则状,恰似人发,具有独特的天然纹理。发晶水晶基本上是无色透明水晶,也有些是茶晶。还有一种碧玺发晶,所含发丝为黑色或墨绿色发状体,分布很不规则。用发晶制成的鼻烟壶具有独特的魅力,发状体应以疏密有致者为佳,水晶本身的质地也要上乘。
琥珀鼻烟壶。琥珀是远古时代的松脂,埋入地下,历年既久,经过地下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变化而生成。用琥珀雕成的鼻烟壶,在品质和色调方面可分成不同等级,价值也各不同。金珀——明净像黄水晶,质优。香珀——具有天然香味,以色佳为贵。灵珀——蜜黄色,凝灵晶莹,透明度高。花珀——透明,花纹黄白相间,似缠丝玛瑙。明珀——红黄色相混,色近松香,颇透明。石珀——黄色、透明,部分石化,又分为蜡珀,但有蜡状感。还有一些性脆色浊而不透明的血珀、浅黄色粗的水珀、色黑的翁珀和色彩含糊的石珀,硬度皆低,不能打磨太光。辨别真假琥珀鼻烟壶,可用一碗清水,再加入二三汤匙食盐,使盐水的比重大约为1:18,将琥珀鼻烟壶放入碗中,真的琥珀鼻烟壶会浮在水面,假冒的塑胶品鼻烟壶则下沉。
清代翡翠鼻烟壶
清代,被视为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像皇帝喜爱的名窑瓷器、图书典籍,王公大臣、文人学士推崇的青铜彝器、碑版法帖,都曾经风行一时。然而,能被上至帝王贵胄、巨贾富商,下至庶民百姓、三教九流接受,具有“三千宠爱集一身”特征的,只有鼻烟壶。它是帝王的珍玩、赏赐的礼物,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贵重礼品。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对鼻烟壶宠爱有加。康熙首开在清宫造办处和景德镇御窑厂制造鼻烟壶的先河,还特邀西洋玻璃匠和珐琅匠到宫廷指导和传授鼻烟壶的创作和生产。雍正对于做出精美鼻烟壶的工匠,下旨给予奖励。雍正八年造办处活计档中记载:由于“画飞鸟宿食雁珐琅鼻烟壶”深得他的喜爱,“赏给邓八格银二十两,谭荣银二十两,其余匠役人等,尔酌量每人赏给银十两。”乾隆对鼻烟壶的制造更是热心不已,并下圣旨指导创作:“鼻烟壶上的花卉画得甚稀,再画时稠密些,俱各落款,钦此。”
鼻烟壶曾经作为皇家礼物馈赠外国使者。清内务府档案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乐,进献教王所贡方物,上赐嘉乐鼻烟壶一个……”俄国彼得大帝遣使觐见康熙皇帝,带来几十件贵重礼品,如貂皮和仪器,康熙则回赠使者每人一件珐琅鼻烟壶。皇帝对臣属如文武官员、地方督抚以及文人名士、盐商富贾,甚至西藏的达赖、班禅赏赐鼻烟壶的,更是数不胜数。雍正曾将一件康熙使用过的鼻烟壶赏赐给浙江巡抚李馥,并对其家人传旨:“将此赐予你家主子供看,传于后代时常瞻仰,如见先帝一般。”嘉庆皇帝于四川陕西等地白莲教起事之际,用鼻烟壶赏赐有功官兵,以激励将士。
皇家的推崇,自然使鼻烟壶身价倍增,达官显贵、商贾名流不仅以拥有鼻烟壶为荣,还刻意求精,互相观赏,以资炫耀。有的人每日更换一种质料的烟壶。有的人所持烟壶虽然质料相同,但是每天更换一种造型;或者按每月的日序,而照数更换鸟虫的数目;或者依天气的阴、晴、风、雨、寒暖冷热来更换鼻烟壶。大贪官和被抄家时就抄出鼻烟壶3000多个。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吸鼻烟、玩烟壶成为清代最时尚的行为,鼻烟壶成为人人必备之具,有些人即使自己不爱好古玩、不收藏古玩,也必须强迫自己嗜好鼻烟,收藏烟壶,以顺应社会潮流。当时友朋会晤之际,第一件事就是互相赠送鼻烟表示恭敬之意,这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礼仪。清代笔记《金壶七墨》记载,浙江一位任观察职务的官员,和同事们到上司的衙门,落座后发现忘记带鼻烟壶了,于是让仆人回去取壶,仆人不一会儿就回来了,取来的却是一只虎子,这事引得同事们哄堂大笑。
由于质料贵重的鼻烟壶价格昂贵,清代投机钻营的人们纷纷用它作为行贿的礼物。传说光绪年间,某大佬欲谋取邮传部大臣的职位,分别花十万两和三万两白银从外国买了蓝宝石和红宝石鼻烟壶,送给西太后和东太后,因为没有给宦官送礼,宦官就在西太后面前搬弄是非,说大佬心里认为西太后不配用红宝石的烟壶,西太后大怒,大佬不仅没有谋得官职,连原来的爵位也被革除了。
北京鼻烟壶
精致的鼻烟壶
北京鼻烟壶,即内画壶,集我国的烧瓷、玛瑙、料器、玉石、水晶雕琢、金漆镶嵌、雕漆,景泰蓝、象牙、竹木雕刻、金属工艺、书法、绘画等各种工艺技术于一身,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的一个浓缩的结晶。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多年后制成的。鼻烟有黑紫、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味道有酸、膻、糊、豆、甜五种,以酸为佳。
相传鼻烟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的。闻鼻烟是嗅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它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等药物作用。康熙、乾隆年间闻鼻烟风行一时,从最高贵的帝王到最底层的贫民,"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民国三十一年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1950年以后,国人基本上不再用鼻烟了,但鼻烟在一些古玩店可以买到。
精致的鼻烟壶
清代盛行鼻烟,应运而生的瓷制鼻烟壶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瓷器类别,斗彩、粉彩、五彩、祭红、抹红、珊瑚釉、茶叶末釉、墨彩、珐琅彩、青花,釉里红,哥瓷、雕瓷、刻瓷等等无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芦形、圆形、瓜果形、双联,人物形等。
康熙时首先烧制的鼻烟壶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釉下彩--青花品种。色彩明快,图案纹饰有龙凤、八骏图、寒江独钓等。布局严谨规范,画工精细,绘制风格与当时画坛艺术相通,造型多为古朴的爆竹筒式。款识多为"康熙年制"双排四字款,不加双圈,笔意浑成,颇具韵味。这一时期的釉里红与红釉器色彩鲜红艳丽,瓷质细腻,造型规矩,也可称为上品。
精致的鼻烟壶
清雍正皇帝胤祯对陶瓷工艺颇感兴趣。这时的瓷质烟壶增加了浆胎青花、斗彩、珐琅彩、天蓝釉、茶叶末釉、炉钧釉、酱釉、素白釉以及青花、釉里红两种釉下彩同运用到一件器物上一次烧成的青花加紫。纹饰图案以缠枝莲最多,松竹悔、桃花、梅花、山水人物、婴戏图等,所绘花卉皆工细纤巧,雍正制品,用色以淡雅著称,釉色清爽,制作极精。
乾隆时期新增加的鼻烟壶造型多种多样。如葫芦式、椭圆、扁方,铺首耳灯笼式、包袱式;瓜果、蔬菜、花朵式、双联式、动物式以及八仙、和合、刘海、抱瓶童子等人物式造型。釉色又有粉彩、红彩、墨彩、胭脂釉、窑变、金釉、仿珊瑚釉、斑花石,松石等。纹饰题材有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万福流云、连庆升级、五子夺魁、百寿图、婴戏图、西洋仕女等。
道光时期的款识,四、六字横排款较多,款识多见于粉彩制品,用红色篆书。同期还出现了私人款,如"道光戊申春行有恒堂制"、"睿邸退思堂制"、"琅琊仙馆"、"松亭"、"竹轩"等,款识都很工整。
成丰、同治、光绪三朝的作品又增加了黄釉墨彩、水墨五彩、白釉刻瓷。造型又有橄揽、秋叶等新品种。图案除沿袭前朝外,粉彩烟壶又有耄耋图、七十三、八十四、歪毛淘气、三羊开泰、岁塞三友(松、竹、梅),官上加官(公鸡与鸡冠花)、太师少师(大、小狮子),印谱、百鹿图,博古图、海狩图、状元及第等,表达了当时人们祈望福、禄、寿的心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传承的过程就是一锅糨糊,漫谈古月轩【真问真答】
清代陶瓷品【国宝赏析】
“古月轩”瓷器的辨伪
“古月轩”瓷器的辨伪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吴霭生作胎,余灶昌填彩,汪晓棠绘制,这家窑口的瓷器有点牛!
鉴别鼻烟壶的一些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