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劈腿、酗酒、逛夜店,可是人人都爱他

于近日上映的《波西米亚狂想曲》,讲述了摇滚乐队Queen的音乐旅程,尤其突出主唱Freddie Mercury的传奇人生。

Queen,毫无疑问是史上最杰出和最著名的乐队之一,他们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即便不是粉丝,也能在电影院里享受被美妙音乐包围的两个小时。

在音乐之外,影片中呈现的Freddie Mercury的人生片段也具有十足的戏剧性。他是一个极致的天才,也怀揣着深入骨髓的孤独。

与明星不同,巨星是现象级的,可遇而不可求。他们带着独此一份的天赋与“不疯魔不成活”的痴狂,注定名扬四海,也极少能逃开孤独——既然已经把自己献给舞台,就不能再留给某一个人了。

就像Freddie Mercury,他活在音乐里,活在聚光灯下。即便已逝去多年,今时今日的人们仍在电影里共赏着曾属于他的光辉与脆弱。

和Freddie一样的“超级明星”们一贯是影视作品中的宠儿。时间君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几部作品,借以感受他们身上复杂又迷人的矛盾气质。

01

《大门The Doors

 | 豆瓣评分:8.0

 | 上映年份:1991

对广大普通观影群众来说,Freddie Mercury的生活已经是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但这位电影里记录的乐队主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出生于1943年的Jim Morrison,刚好伴随着“垮掉的一代”成长。他不仅热爱阅读“垮掉派”的文学作品,也欣赏法国后浪漫派诗歌以及波德莱尔、兰波等先驱诗人们的诗作,这些作品的风格在日后一直影响着Jim Morrison的音乐和诗歌创作。

1965年,他和其他几位成员一起组建了摇滚乐队The Doors,他们都热爱诗歌和艺术,对人生充满疑问,不知未来将去往何方。

而The Doors这个名字,取自Aldus Huxley的作品 The doors of perception(知觉之门),书名源自于英国诗人Willam blake的诗句:“当知觉之门被打开,人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无穷无尽。”这部介绍迷幻剂的作品,在那个盛行LSD的年代红极一时。后来Jim Morrison走向自我毁灭,也不能说与LSD毫无关系。

他们也将第一张专辑命名为 The Doors 。其阴郁的演唱风格、结构精巧的音乐编排、诗化的词句,使这张专辑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品,也被视为摇滚乐历史上最重要的专辑之一。

Jim Morrison是迷失在浮世里的天才,23岁成名,27岁因吸毒、酗酒而死亡。他就像是《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笔下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带给自己和他人以疯狂和迷茫,又在这些情绪中获得极度的欢乐和虚幻的自由,最后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02

《爆裂鼓手Whiplash

 | 豆瓣评分:8.6

 | 上映年份:2014

《爆裂鼓手》讲述的故事并非真人真事,常人也是真的无法接受Fletcher这样的魔鬼老师。

他擅长近距离输出,以超丰富语料库和超流利口条轻而易举地击溃学生的心理防线。

他还深刻领会洗脑之术,让学生相信:我在帮助你,你是独一无二的,让我带领你走向成功。

影片主人公Andrew偏偏就吃这一套。他一心渴望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能进入Fletcher的正式乐队就令他感到万分荣幸。他会因为Fletcher的粗暴对待而愤怒、哭泣,甚至采取报复性手段,但只要Fletcher对他表示出赞赏,他似乎又可以瞬间忘记所有仇恨。

Andrew自己确实也不是一般人。影片中,他曾向家人表示:

他在乎的是爬上音乐圈顶端,是成名,是“被记住”。为此,他以燃烧生命的方式练鼓。

最后,Andrew终于在舞台上献上让人惊艳的演出,Fletcher向他微笑,观众们向他鼓掌,影片似乎在一片祥和的成功氛围中结束。

但在相关采访中,导演Damien Chazelle表示,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表示胜利的、鼓舞人心的结局。为什么呢?导演没有解释,影片里也并未对两人的关系进行评判。但我们可以看到,以这样的方式获得自己渴望的“成功”,Andrew已经丧失了少年人的天真以及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如同把灵魂出售给恶魔,在他的余生中,只会想要爬得更高、再高,其他事情都无关紧要。

03

《身不在此I'm Not There

 | 豆瓣评分:7.9

 | 上映年份:2007

想必无人不识Bob Dylan,这位前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身上已是光环无数。

这部展现Bob Dylan生平的传记电影,不走寻常路,采用6位演员来扮演他一生中不同的切面。经过这样的拆解,除了使观众更了解他的成长史与跳跃式的心路历程,也显露着来自Bob Dylan自身的一种困惑。

如导演Todd Haynes所说:“多年以来,鲍勃·迪伦从来都拒绝自己以往扮演的角色。他不断地前进又不断地否定自己。我的想法就是用不同的演员扮演同一个人,用差异来诠释这个永远在路上的人。” 

Bob Dylan不是一个花边新闻缠身的“坏”明星。他固然不屑于搭理时代中的所谓“潮流”,但所创作的歌曲又能够与这个时代的青年产生奇妙的共振。

他是诗性的,是一个始终漂泊却又关怀人类的大众偶像。Knockin' on Heaven's Door,Blowin' in the Wind,A Hard Rain's A-Gonna Fall ……这些来自于他的、寓意深刻的经典作品,将永远载入人类史册。

04

《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

 | 豆瓣评分:8.8

 | 上映年份:1982

《迷墙》不是一部主流的正统影片,没有完整的故事线,而是以蒙太奇的方式凌乱穿插情节。既像一出音乐MV混剪,也仿佛是一个不成逻辑的梦境。

影片里的主角Pink Floyd是一个摇滚乐队主唱,他家庭不幸、爱情不顺,还要被公司逼着完成并不喜欢的表演。他试图逃避这一切,但现实并未给他退路,他只能在乐曲中震颤、呐喊,正如同电影海报上那张疯狂扭曲的人脸。

影片外,Pink Floyd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英国的摇滚乐队。《迷墙》这部电影即根据他们的同名专辑The Wall改编。通过歌曲之间的衔接,专辑讲述了一个英国歌手自孩童时代开始的成长过程,被认为带有乐队成员Roger Waters的影子。

无论是电影还是专辑,都将主人公的孤独比喻为“墙”。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用那堵“墙”隔绝来自外界的伤害,也封闭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墙”越垒越高,直到他心里的困惑与不安到达顶点,最终喷薄而出,让他决定不再逃避,勇敢地推倒“墙”,走向外面的天地。而在最后一曲 Outside The Wall 里,又展现了他重新回到社会后的迷茫和无助。

对战争的批判、对社会的不满、对自我的审视……Pink Floyd的作品不仅具有极佳的音乐性,同时也传递着深远的内涵。歌曲中迷惘的气质和反叛的精神,更使他们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精神偶像。

05

《迈克尔·杰克逊:偶像的一生Michael Jackson: The Life of an Icon

 | 豆瓣评分:8.7

 | 上映年份:2011

Michael Jackson可能是这个时代里,对“巨星”或“偶像”的最佳诠释。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独一无二的舞台魅力,成就了一个万众瞩目的巨星。可成为巨星的代价在他身上也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我们都听过他的歌曲、看过他的舞蹈,也多少了解过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丑闻。他的一举一动都仿佛被观众注视着,他的一切都是世人消费的对象。这种感觉好吗?他所拥有的喜爱与恶意相伴,无论他如何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在他存在的日子里,对他并不算温柔。

在这一部纪录片中,通过收集他生前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口中的回忆,渐渐铺开他所经历的那些或光鲜或痛苦的时期。我们也有幸看到了偶像背后的故事。

—今日互动—

在你心中,谁配得上“巨星”的称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视 | 10部最催泪的经典电影,你看过几部?
影单来了|10部撩人又充满夏日气息的电影
影单来了|又话唠,又过瘾的10部高分经典
影单来了|10部片让人心旷神怡的高分电影
刷爆全网的十部热门电影
值得珍藏的十部欧美老电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