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情的结局是什么?”“是死亡。”

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非常有权势的国王。他有些想法很有远见,有些却让他的人民受尽苦头。

国王想建立个公共竞技场,他觉得这会是一个完美的审判场所,罪犯受到惩罚还是全身而退,由他自己的选择决定。一个人被指控有罪,他的未来就在公共竞技场裁决。

所有人都聚集在竞技场上,国王坐在高处稍稍示意,座位下一扇门被打开,罪犯从这扇门里走出来,进入竞技场。在国王正对面有两扇门,紧紧相邻,一模一样。受审的被告必须径直走向这两扇门,打开其中一扇门。当然,全凭他自己的意愿。

如果犯人人打开的门中出来的是一只饥饿的老虎 ,这个国家最凶恶的野兽,他会立刻被撕碎。这位嫌疑人的命运也就确定了。接着丧钟悲鸣,雇佣来的哭丧者们嚎啕大哭,围观群众垂头丧气,为这个人的惨死而悲痛万分。

不过,要是犯人打开另一扇门,走出来的会是位专门为其挑选的美人,那么为了庆贺犯人获得“清白”,即使他已有家室,或已订婚,也得立刻和美女结婚。

国王不容许自己这个“伟大的”赏善惩恶方式受到阻碍。牧师、歌手、舞者相继走出,为犯人和美女举行婚礼。喜钟欢响,人群欢呼,这位“清白的”被告带着新婚妻子回家,众人将鲜花撒了一路。

这就是国王维护正义的方法,公正性看上去无懈可击。当然被告无法知道哪扇门后是美女,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全然不知下一刻自己的命运是惨死还是结婚。

有时猛兽是从这扇门冲出来,有时是从另一扇门出来。

这个方法非常非常受欢迎。人们在大审之日聚集在一起,他们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会是一场血腥的残杀,还是欢愉的婚礼,这个假设让所有人都兴致勃勃。

连有“思考”权的上层阶级也不会指责这样有失公允,他不是自己选的吗?

国王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她在很多方面都像极了她父亲。国王将她视若掌上明珠。

公主偷偷爱着一位英俊勇敢的年轻人,但他是一介平民,而非生于权贵之家。一天国王发现了女儿和年轻人相爱,马上将他关进了监狱。并选好日子在公审场决定其生死。

这当然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在此之前,还从未有平民敢爱上国王的女儿。

审判日到了,民众纷纷聚集在那。国王和他的臣子坐在看台上,一切都准备好了。国王发出指令,王座之下的门打开了,公主的情人走进了公审场。

年轻人高大英俊的相貌引起了人群中的一阵赞许和焦虑。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完美的年轻人就生活在他们之间。怪不得公主会爱上他!他落得这般田地,真是太糟糕了!

年轻人一进公审场,便转身向国王鞠躬,但他并没把这位统治者放在心上,而是把目光集中在公主身上,她就在国王旁边。

自从国王决定在公审场审判她的情人那天起,公主就满心挂虑。

公主比所有人都拥有更大的权力、影响力和更强的个性,她也做过别人没做过的事。她已经掌握了两扇门的秘密。她知道哪扇门后是老虎,哪扇门后有美女等着他。

她也知道门后的女子是谁,是王国里最美的女人之一。公主从前时不时就看到她一往情深地望着自己的情人,跟他搭讪。公主恨透了门后那个女人。

她的情人回头注视着她,他们四目相对,她就在那里,在一大群焦虑的脸孔中,她的脸色愈显苍白,年轻人看出公主知道门后的秘密,他早料到她知道答案。

他唯一的希望就在于公主能成功解开这个秘密。现在他知道她成功了,他一脸焦虑地示意道:“哪一扇?”这对公主来说已经足够清楚了,仿佛他站在那里喊出来一样。

公主抬起手,向右短促而快速地指了一下。除了她的情人以外,谁都没有看到,因为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公审场上的他。

年轻人转过身,迈着坚定的步伐快速走过空旷的场地。每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屏住呼吸,注视着年轻人的一举一动。只见他走向右边的门,把它打开了。

现在,这个故事的高潮到了:从这扇门中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女?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令人无限遐想和深思的问题,门后究竟是老虎?还是美女?

短篇由美国作家弗兰克,斯托克顿于1882年创作发表。这篇由怪异情节、大胆想象以及留白结尾所构成的故事一出版就吸引了无数人对其结局进行解读,揣测。“The Lady, or the Tiger.'在后来也常常被用于形容把人置于无法选择和困顿局面的,“两难境地”。

我们不妨发挥想象力,试试解答这个细思恐极的问题:公主会指向老虎还是美女?

这个问题我们想得越多,就愈加难以回答,因为它指向人性深处的阴暗和自私,还有爱情的本质。

当然你不能全凭自己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而是要从公主的处境出发。“绝望和嫉妒交织在一起, 像火一样煎熬着公主的心”。

指向老虎,等于亲手将恋人判处死刑,并将亲眼看着他在自己面前被野兽撕成碎片,不复存在。但也意味着,至少可以保留着和他相处的回忆,他也将永远只属于自己。

“多少个日夜,不管是清醒时还是在梦魇中,只要她一想到自己的情人打开对面的一扇门,而门后等待着他的是一只牙尖齿利的老虎,她就开始陷入强烈的恐惧中,两手掩着脸。”

指向美女,恋人免于一死,更好的是,可以和这位容貌和家世都只稍逊于公主的美人幸福生活在一起。但公主也将永远被嫉妒和绝望折磨着→她将自己的恋人拱手相让,并且送给了自己最憎恨的女人。

“而更多时候,她想到的是情人打开另一扇门后的情形。当她看见他打开门后是美人的那扇门,他欢欣雀跃时,她就咬牙切齿,撕扯自己的头发。她看见他跑向那个女人,看见他俩成婚,一起踏着花径离开,欢呼的人群尾随其后,她独自的悲泣被淹没其中,想到这些,她的心就痛苦至极。”

爱情的排他性,占有欲和自私都可能驱使公主选择野兽,但她对年轻人的爱,还有身为一国公主的教养,善良和怜悯也可能驱使她选择美女。

这个角色我们不由想起在政治和个人幸福中挣扎痛苦,并选择牺牲个人幸福以求和平的最佳案例,童贞女王伊丽莎白。

但是这里还有另一个关键,年轻人自己的选择。

他是百分之百信任公主的么?他了解公主的为人么?如果他百分百信任公主,便是将自己的生死全权交给对方处置。

但如果他有自己的判断呢?他们其实是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相应选择的。公主最终指向右边那扇门,而年轻人对这个指示并非完全被动,他同样可以在电光火石间走向反面。

但他的选择更有双重意味,他的违背可能有为爱殉情的寻死之心→ 知道公主也许会放过自己,而刻意选择反面,非她不娶,宁可被野兽撕碎。

还有另一种可能,年轻人始终保有对她的怀疑和提防→“她身上有着国王残忍的血液' 认为她会宁可杀死自己,也不会将自己拱手让人,基于这样的理解,他会在最后一刻走向反面,这样的选择对公主来说无疑也是毁灭性的,年轻人不仅看穿了她,并且背叛了他们的感情。

伍迪·艾伦的电影中常有这样的主角,在生死存亡关头,自保和利益大于一切。

《赛末点》中的男主,利用自己的相貌和谈吐爬进上流社会,却对这种生活感到困顿,转而追求同样来自社会底层的失意女演员。

但不伦恋即将败露的时刻,在热恋情人和保持住上流社会的生活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这个从未涉足罪案的年轻人自制自导了一场“完美谋杀”,甚至在枪杀恋人时,为了制造意外假象而故意喊住她,让对方看到自己,从而能自然流露出惊恐的表情。这样阴毒而细腻的心思,仿佛之前那个费尽心机将情人追到手,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的痴情汉,根本不是一个人。

当然电影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求生欲真的能盖过感情么?你对伴侣的信任程度又是多少呢?如果你的生命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时,你还会百分之百的相信TA么?我们常常看到男女在恋爱中互相“测试'对方的例子,“妈妈和我掉进水里救哪个”,'口红断掉了会不会再给我买一根',这些问题其实简单又容易回答,只消顺着对方的喜好猜测即可,但上面这个问题呢?你们会怎么回答?

如果你是公主或者这位年轻人,告诉我,你会如何选择呢?

说完了爱情在这场审判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再来看看更深的问题→这种公开的审判,是公平的吗?

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提出了两项正义原则:一是平等的自由。二是“差别原则”和“机会平等原则”。

文中国王的这种审判方法看似公平,实则野蛮而缺乏人性,国王制定的规则并不能使真正的罪犯被绳之以法, 给嫌疑人带来正义。

首先,,该规则是根据国王的喜好,而非根据法律原则,在这个王国里,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是听天由命的, 一旦有人被指控犯罪,无需足够的证据,不给对方辩解的机会,只要国王认可这种指控,这位被告便会被扔进公共审判场中接受审判,一切全由运气决定。

这种不管是非,不负责任,先将事情提出供大众“吃瓜”“讨论”的行为,大家觉得熟悉吗?

一个无辜或者被误判的人,需要面对和罪犯一样的选择,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会丢失性命,并且他没有申诉和反抗的权利。

真正的罪犯反而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不受任何惩罚,不难想象如果这是一个现实中存在的审判规则,将会煽动多少人铤而走险。而对那些已婚的,已有恋人的无辜者或罪犯,门后的国王强行指派给他们的美女,对他们也并非奖励而是种折磨,还有门后等待的那位美人,她也将被动接受这种裁决。

而对场外观看着审判的平民,他们既没有意识到审判的残忍和不公,也没有对此感到愤怒和不解。反而用这种热切的,狂热的看戏,一拥而上的参与方式,给本该理智冷静的审判增加不必要的戏剧效果。但这个故事的核心就在这里了,观众,那些场外目睹着审判的人,心底里,其实是并不在乎罪犯是否有罪或清白的,人们需要看到的是“形式上的公开审判”,“他人的命运巨变”。

当人们看到进入审判场的年轻人“高大帅气”,便对他产生恻隐之心,认为“难怪公主会爱上他”。不难想象,若是容貌丑陋,身体残缺者,观众也会潜意识里认为他是有罪的。

这个故事中理性和客观完全不存在,但每个人却都病态的维护着这种“公正”,只能说故事中这位国王,深谙人们的心理,判决需要的是狂欢式的表演,而不是真正的“正义”,他懂得如何煽动人民的情绪,替他裁决。

现实中我们并不会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吗?一个国王的喜好会变成审判生死的标准吗?当然会。

前段时间将豆瓣卷进洪流当中的《流浪》一星五星事件,就是一个个人喜好上升到裁决标准的最佳案例。

我们可以很直接看到当“个人喜好”被上升到道德甚至正义,理性的层面上时,这个竞技场,将会发生多么荒谬的事情。

遭殃的不仅仅是豆瓣APP。失去理智的人更加将那些公认的科幻佳作全部“差评示众”,以“平衡”,维护正义。

我想,像我一样删掉了《流浪地球》的评分,并默默发誓不再参与国产片评分的人恐怕不在少数,从各方面来说,流浪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贺岁佳作,从一上映起就斩获各方好评,甚至引起全民关注科幻现象,我也一度是心甘情愿为其打高分的“自来水”。

可一旦对某个作品的喜好变成了具有政治倾向的“表态度,表立场”,异己的都要消灭,我们的喜好,爱憎,甚至生存都将不再自由。现在这场闹剧已经完全背离了电影的意义,成了每个参与者泄愤和表态度的狂欢。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讲师,田洁老师,在豆瓣时间的青椒学院专题中开设的课程《切断你习以为常的想法——认知世界的15个思想实验》中提出了这几个问题:

“我可以理性地选择吗?”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反省和思考的问题。所有有理由的选择都是理性的吗? 在选择偏向或憎恨某个事物时,你的选择理性吗?不带有私人情绪,不包含嫉恨和妒意的指责,真的有吗?

人又是怎么认识到哪一种选择是理性的?有没有可能对于某一个问题,存在一个理性的解答方式,但是凭人的的思考能力,却永远没有办法把握到那种理性呢?

在理性选择理论当中,对于理性的理解十分形式化、简单、和明晰。大致地说,理性只是一个选择主体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基于已有的信息以最有效的方式,最大化地去实现自己【划重点】的利益和偏好的理性。

这种对于理性的理解,被哲学家们定义成'工具理性”。理性选择理论家们希望,根据这种定义,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信息充分的前提下,我们总是可以找出最理性的那个选择。如果不可以的话,要么是因为信息的不充分,要么是因为选择主体的理性能力不强。或者翻译成俗话,理性是那个总是能够帮助我们在不受骗、不犯蠢的情况下作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和标准。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冷静的好好想一下,驱使自己做出选择的是什么,愤怒的是什么,激动的是什么,能对此做出理智的反应,而不是任由情绪泛滥,便少一份被他人控制,被煽动,被利用的可能。

当然如果我们能更明白和理解他人的选择,行为,想法,我们也将明白驱使对方做出这些事的核心是什么,这样我们就能放下心中的不满,暴怒,能够在一场场情绪和美女与老虎的屠杀中,更好的听从内心的声音,更自由的思考和生活。

▼ 豆瓣时间年度巨献☞《青椒学院》

14位高校青年教师,14个最接地气,最前沿的学科命题,覆盖9大知识领域。

不用去大学讲堂,不用翻亢长的论文和巨著,在这里就能走进高校名师和青年学者的讲堂,聆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

14个课题里,总有你的疑问,怀疑,不安和痛苦,也有你想得到的答案。

全部14门课程加起来只要199!豆瓣时间青椒学院专栏亦可以分开单独购买。

感到孤单,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妨听听《萨特来信——存在主义生活书》;

对消费主义社会感到疲惫,对买买买和现代社会爱情的物质化感到失望,可以听听《不完美生活指南——品位幻象下的消费社会》;

仿生羊会做梦吗?我们有天会被机器人所统治吗?可选择《科学在左,人性在右——科技伦理的10个哲学反思》......

要知道,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极好,又极坏的时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让我们被动接受着更多以我们的经验,本能很难消化的事情,这个时代逼着我们除了保护自己的身体以外,更要保护好我们的灵魂和我们的心。

不被侵蚀,控制,虐待。在信息时代的狂轰乱炸中保持清醒,这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幸好我们有这些前辈。希望大家能循着这些声音得到一些平静,自由和救赎。

祝安度春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斯托克顿 :美女,还是老虎
选择老虎还是美女?他竟然无法做出判断
【?攻略】8种重要证件丢了怎么办?最全补办攻略!
周润发和梁朝伟落水,你要救谁?| 阿信荐书
秦建鸿 | 碧海青天夜夜心
高考快到了,为孩子们看看全国高校文 理 工学科排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