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的“丑”,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认知

书画君记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美的对面究竟是什么呢?是丑吗?那么当美人迟暮,当花朵枯萎,她们就变丑了吗?


我想许多人的答案是未必吧,她们依然很美,那是另一种不同于我们寻常定义的美,但绝不是丑。


而今天所写的赵冷月先生,他的“丑”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认知。




赵冷月独树一帜的“丑书”已过去了三十年

有人说看不懂,有人质疑,有人赞赏

无论如何,书法界都无法忽略他的存在

他的“衰年变法”创造了一代书风

给书法界带来了太多震撼


这种震撼,在于他走到了我们认知的对面

却带给我们同样震撼心灵的感受

于是我们迷惑,不解,惊慌,矛盾

最后才看清楚一些最初的本质





他让你反思,什么才是书法里的美


你脑子里早早就有了一个确定的公式

美的作品应该是怎样怎样的

所以看到赵冷月这公式以外的书法

很多人先下了一个“丑书”的判断

再论证“丑到极致便是美”,划一个圈回到了“美”的原点




但是,就像美人迟暮,花朵枯萎

不同于世人所欣赏的绽放的美,就是丑了吗?

美的对面,不是丑,那究竟是什么呢?


苏州邓尉有四裸柏树,名叫“清、奇、古、怪”

赵先生曾以此为例说,书法也有这四美

“清是命脉,有了清,才有奇、古、怪,这就是雅

倘若没有清,那么奇、古、怪,就不美,就是俗

俗是什么?俗就是病!”





大概这就是为什么他晚年仍执意变法的原因

从幼年习书开始,他一生都沉醉在书法里

几乎每日临池,到了70岁仍雷打不动

还有更多的时光,都花在了思考书艺上

但恰恰是这样,他不知不觉中已陷入俗套了!


因为太了解规范的“法度”,他被框在里面

拿着一把尺子,去度量自己

写着讨人喜欢的书法,无法随心所欲

所以,他要让自己从这危险的漩涡里走出来




即便是今天,他的书法观点和实践都未必能被理解

更何况是三十年前的社会?

可以想象他在当时面临的重重阻力

但他仍以一己之力冲破一切,这种勇气

是“造次于斯,颠沛于斯,虽千万人吾往矣!”


所以,书法里有法度吗?

他说,“真正的法度,充满随机性,存在着变幻

在这其中孕涵着无穷的生命力”





他也说,“书法的难能,在于它的无法”

细细体会,这两句话并不冲突

就像,那位把木佛劈了当柴烧的丹霞禅师

曾说“佛这个字眼我一辈子都不想听”

他也没有错,那是醍醐灌顶直指人心的棒喝


在这有与无里,你才能真正去体会

什么是书法的生命,而佛在哪里




这种禅意美,就体现在他变法后的书法里

脱离所有帖与碑的包袱,和所有笔法墨法的羁绊

他随心而欲,心到笔到

线是自在自为,不加修饰,返璞归真

正如他自己所言:“豪华落尽见真淳。”


这种返璞归真的拙美,谁又能说不是大雅呢?




孙过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用来形容赵先生的衰年变法,也许再合适不过

但他仍觉得,时间不够,还不够

“对自己来说 ,或许八十岁才是一个开端罢”


在病床上不能写字了,他仍然想的是书法

他叫阿姨把字帖平摊在面前,仔仔细细地读帖

手不能翻页,就用头摇动来示意阿姨


直到他去世时,右手指仍保持执笔的手势

就这样,走完了他87岁的一生

留给世人永远写不尽言不尽的书法



赵冷月 (1915—2002)
名亮,堂号缺圆斋,晚号晦翁,浙江嘉兴人。曾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其晚年提出“松绑”艺术观,在“有法”和“无法”中寻求自我,在创作中又力求“破法”,对中国当代书法创作带来重大影响。这位独树一帜的海派书法家创一代书风,被誉为上海书坛的骄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但开风气不为师 | 赵冷月书法刍议
【鉴 赏】孙慎行行书《佛家语八条屏》 ■李金豹
胆!胆!胆!——可是写出来的作品还是相当理智。一起来看看鲜于枢《论草书帖》高清
学习书法如何去俗韵
书法的“法”如何理解?
曾翔|千万不要把出帖当作一种方向,应该把入帖当做一种追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