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维,上善若水,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

后世人们一提到唐诗,首先想到的是李白与杜甫,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天才,一个是地才。

其实,在唐诗的国度里,还有一位大诗人能够与他们两人相提并论,这就是王维。如果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的话,那么王维就是人才。要知道,二十一世纪最缺什么——人才!

李白千秋神话,气韵飘逸,杜甫格律精湛,一代诗宗,王维佛法自然,博大精深。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也是唐代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没有之一,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人,人称“诗佛”。

诗人取名字都是有来历的,尤其是像王维这样牛逼的人,不比现在叫什么萌萌、欢欢的,很是随便。

我们把王维的名与字连在一起,就不难发现,叫“维摩诘”。这个维摩诘究竟是何方圣神呢?

维摩诘,乃是大乘佛教的一位居士,是著名的菩萨,不同的是,人家都是在寺庙修行,可这哥们却是在家里修行,所以称其为“在家菩萨”。

毫无疑问,王维是人家的铁杆粉丝。由此我们知道,王维在早年时期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他也喜欢在家修行。

对于佛教,王维受禅宗影响较大。禅宗乃是汉传佛教中众多的宗派之一,创始于菩提达摩,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武学的创立者,兴盛则在禅宗六祖慧能时期,那段有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即出自六祖慧能之口。

禅宗经过慧能的改造,成了世俗化的中国式佛教,与世俗并不冲突,早年的王维依然是士人,有着积极进取的一面。

确切的说,王维是个天才,与小他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时均聪慧过人。并且,王维早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新唐书》上说他“九岁知属辞”,所言不虚。而王家本身也算是官宦世家,王维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曾做过官,尽管官职不大,基本就是司马级别的,但也算是书香门第了。到了王维这一辈的时候,可就厉害了,王维官居尚书右丞,其弟王缙在晚年时还当上了宰相。当然这是后话。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王维来到长安,因诗文好、颜值高,一到长安便立刻引起巨大轰动。当时的王公贵族们都以能够结识小王同学而感到万分的荣幸,这其中就包括宁王、岐王等超级大伽。王维也经常跟着这哥俩到处宴游,参加各种文艺沙龙活动。尤其是岐王,最是附庸风雅,雅爱像王维这样的文章之士,当时的王维那叫一个少年得志,风华正茂。

但王维并没有忘乎所以飘飘然起来,而是广交朋友以积累人脉,以便在接下来的科举考试中扬名天下。

果然,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年仅二十一岁的王维高中进士,并且还是个状元。要知道,唐朝的进士录取率是非常低的,人家老杜(杜甫)考了大半辈子都没考上。

关于王维是如何考上状元的,《集异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估计家里那是相当有背景的,他使人走通了当朝公主的后门。这个公主呢,不是别人,她正是武则天的孙女、唐玄宗的同母胞妹,权势很大,人称九公主。这位九公主便授意京兆府主管考试的官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也就是状元。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

看来这个托关系走后门历来都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都有,唐朝当然也不会例外。

而这时侯的小王同学也即将应试,也想争这个解头,便对岐王说:大哥,我想作为解头被推荐。岐王头大了,想自己的权势哪里比得上皇帝的亲妹妹九公主呢?可这个岐王偏是个爱才的人,觉得王维有能力当这个“解头”,便想了想,终于让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美男计。

这一天,岐王让王维带上自己的得意诗作十篇,并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很华美的衣服。小王穿上后,那叫一个帅,风姿绰约,顺便还带上了他心爱的琵琶。岐王便以酒乐来为公主奉宴为名,带他来到了公主府。

小王一到,立刻就引来了别人的注目。

“乖乖,这小伙子长得真俊嘞!”

公主看到后,眼睛一亮,便问岐王:“这位帅哥是谁?”

岐王说:“乃是我府中的一名乐师,精通音律。”说着,便让王维为公主弹奏新曲。

好,等的就是这句话。我们的小王同志开始表演了,只见他轻抚琵琶,声调哀切,片刻之间就让满堂的宾客为之动容。

公主也动容了,直接问王维:“这是什么曲子?”

王维起身答道:“是《郁轮袍》。”

公主感到十分惊奇,非常高兴。坐在一旁的岐王看形势一片大好,便说:“我的这位乐师可不光是精通音律,至于文章诗词那更是了不得,我敢说简直就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公主惊讶万分,不太相信,便问王维可有诗歌,拿出来大家看看。

王维将准备好的诗歌献上。公主一读,果然了不得,还说这些诗都是她读过的,一直认为是古人所写,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是你这位帅哥所写啊。

公主便让王维更衣,不再把他当伶人看待了,而是将其奉为座上宾。

王维再接再厉,继续表演,只见他仪表堂堂地坐在那里与其他宾客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且语言风趣幽默。最终,王维以其渊博的学识、风流的谈吐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当然也包括公主。

岐王看戏演得差不多了,王维这个小伙子呢,着实表现良好,堪称演技精湛,现在只差关键的最后一步了,便对公主说:“如果此人能够成为今年京兆府的第一名,那真是国家的荣幸啊,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公主说:“那为什么不让他去应试呢?”

好,就等你这句话,“这位俊才放话说了,不得京兆府首荐,绝不应试。可是我听说您已经嘱咐好,要把这个‘解头’给张九皋。”

公主笑说:“嗨,那是因为他人求情,哪里是我要给那个张九皋啦。”

好,大局已定,公主便对王帅哥说:“你要是想当这个解头的话,我当全力推荐。”

就这样,王维做了解头,就此一举登第。

关于以上这则故事,很多学者予以辩驳,认为是假的,《唐才子传校笺》也是这么认为,理由很简单,早在唐景龙三年前后,张九皋就已经明经及第,何故又于开元七年至京兆府求举呢?

但不论故事真假与否,王维都是以“状元”身份及第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进士及第之后,王维的第一份工作是太乐丞,就是搞音乐的。应该说,这个官职对于刚刚走上仕途的王维来说已经不小了。只是可能一开始当官,王维并不适应,干出了一件出格的事情来,为伶人舞黄狮子,最终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在济州待了整整四年,于开元十四年春才离开。此后,王维开始潜心修佛。

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张九龄先生担任宰相。

我们都知道,这个张九龄可是个大好人,不仅举止优雅、风度翩翩,而且选贤任能,唯才是举,是个杰出的宰相。这样,他自然也就看上了很有才华的王老弟。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王维被他提拔为左拾遗。

这时期的王维还是有点激情的,便暂时放下了经卷,积极参与朝政,为人民谋福利,也想像张九龄老大人那样,做一个有作为的好官,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来称赞张九龄老大人的政绩。

可惜好景不长。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我们亲爱的玄宗皇帝开始有点老年痴呆了,他听信李林甫的谗言,将亲爱的张九龄大人给罢免了。第二年,又将他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这样,李林甫先生便顺利地当上了宰相。从此,光耀中国历史的大唐盛世慢慢落下帷幕,开始由盛转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即将破灭,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灾难性的战乱。

关于李林甫这个鸟人,不用笔者说,大家也都知道,乃贱人中的贱人,烂人中的烂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他“口蜜腹剑”,看似笑容可掬,实则包藏祸心。

李林甫之所以能当上宰相,完全是因为他的马屁神功,很会拍玄宗皇帝的马屁,那是一拍一个准。同时,他还是一位忽悠界的绝顶高手,我们的“黑土”赵本山大叔跟他一比,那绝对是小巫见大巫。他的嘴巴那就跟抹了蜜糖一样,把患了老年痴呆的唐玄宗哄得昏昏糊糊的,而他的内心深处呢?却是极度阴暗,估计是少年时缺少母爱。对待政敌那更是心狠手辣,随时都准备捅对方一刀子。

这样的人做了宰相,朝廷里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的王维对于张九龄大人的被贬感到十分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要知道,人在江湖,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

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秋,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去慰问刚打了胜仗的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

这是王维第一次出塞,眼界大长,脑洞大开,在此途中,王维还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堪称千古绝唱。香菱妹子在《红楼梦》中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可见王维的描写能力。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出南选。

唐天宝年间,王维混得是风生水起,官是越当越大,逐渐升迁,历任左补阙、吏部郎中、给事中等职。

但这时的王维对当官渐渐失去了热情,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要求有所作为了。那这是为什么呢?主要还在于这时的大唐王朝在走下坡路,政治上由清明走向黑暗,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盛世也已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这一切都使得王维对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同时,他又不愿一下子离开官场。他就这样沉浮着,上班了就去一下,下班了就回家参禅,要么就是约上几个和尚瞎扯——他过起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此期间,他的母亲崔氏去世。王维悲痛欲绝,伤心不已,马上便辞去了官职,回家守孝。在这守孝的三年当中,由于过度悲伤,导致我们的大诗人骨瘦如材,差点没死掉。

应该说,王维与他的母亲感情很深,受他母亲的影响也很大,王维之所以能够成为“诗佛”,之所以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完全是受他母亲的言传身教。

不错,王维出身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中,根据王维自己所说,母亲崔氏参禅念佛三十余年。正是在他母亲的熏陶之下,我们的王维才走上了参禅礼佛的道路。

世事难料,就在王维一心一意准备做他的“诗佛”时,平静被打破了,因为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一事件的发生,使得整个唐王朝由盛转衰,也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由中原地区移向南方。

这件大事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鉴于此事不仅影响了唐朝的兴衰,更是与多位大诗人的命运休戚相关,笔者有必要在这里详细叙说一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二十万反唐。当消息传到唐玄宗的耳朵里时,我们的这位皇帝老儿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事实上,安禄山之所以有这个实力反唐,那完全是由于唐玄宗的养虎为患所导致的。

好,下面我们就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一下:

安禄山,何许人也?史书上说他是胡人,准确地说,应该是营州柳城的杂种胡人才对。营州柳城,就是今天的辽宁朝阳。他爸虽是胡人,可他妈却不是,他妈乃是一突厥女子。一个胡人和一突厥女子杂交,安禄山便横空出生了。

大家想想,出生在这么一个家庭当中,估计从来就没有受到过什么正统的教育,更别提什么孔孟之道了,能把自己的大名写出来那就已经很不错。就这么个人,脑子里哪有什么忠君爱国的思想,其血液里流淌的必然是欲望和贪婪。他只知道,一旦有了势力,自己便可以当皇帝的,可以像他干爹唐玄宗一样,想干嘛就干嘛,金钱美女,应有尽有。

概括地说,安禄山之所以能飞黄腾达,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杂种胡人安禄山虽说出身不好,也不认识什么孔子孟子,但他的马屁神功却很不错,在忽悠方面尤其厉害,也很善于投机钻营。比如,他有一次入朝拜见唐玄宗的时候,竟信誓旦旦地对玄宗皇帝说:“臣若不行正道,事主不忠,虫食臣心。”

看看,这个毒誓发的,多狠,我如果反叛的话,就让食心虫把我的心给吃掉。玄宗皇帝一听,那是大为感动。

杂种胡人安禄山不仅会发毒誓,他还很会讨皇帝的欢心。应该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得到唐玄宗的信任,还在于他有一项独门绝技——装憨卖傻。比如有一次,安禄山看见太子了,他竟不拜。旁边的人都在说他,他却说“臣愚蠢,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有太子”。

玄宗一听,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很高兴。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那点破事了,对于这位杨大美人,玄宗皇帝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又怕摔了。

安禄山见皇帝如此宠爱杨贵妃,便拜我们的杨大美人为干妈,虽然他比这位大美人还大十几岁。杨贵妃年纪轻轻的,竟有了这么大一干儿子,尽管他是个杂种。

此后,当安禄山每次进宫觐见的时候,总是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玄宗皇帝感到很奇怪。安禄山就说了,番人先母后父。玄宗听了很高兴,他觉得这样憨直的番将能够让自己放心,便大胆地把东北边防重任托付给他。

番人先母后父笔者不知道,笔者只知道,北方不少少数民族都流行着这样一种习俗,那就是当自己的老爸一死,自己便要娶下老爸的所有老婆,这应该就叫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吧,当然自己的亲生母亲除外。

第二,开元盛世的繁荣,让我们的玄宗皇帝飘飘然起来,自我感觉那是好的不得了,秦始皇算老几,汉武帝也就那样,现在还是看我痴情三郎的吧,他开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每年都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来四处征战,这样也就养大了安禄山这只憨态可掬的猛虎了。

钱穆先生在他的《国史大纲》中就说:“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成长,自然要扑到唐朝的内陆来。”

最后,安禄山的成功还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天宝年间的“好宰相”李林甫同志。这个家伙自从把张九龄给赶走之后,特别害怕别人来抢自己的宰相宝座。

唐玄宗时,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有些朝廷重臣往往会被派到地方上去担任节度使,如果他在担任节度使的过程中,干得比较出色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被调到朝廷里担任宰相。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的李大人当了宰相,他可没有宰相轮流做、明天我让你的高风亮节。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他给唐玄宗出了一个馊主意,对越来越老年痴呆的唐玄宗说,让那些目不识丁的胡人专任地方大将、节度使,而安禄山就是个胡人,并且还是个杂种胡人。

毫无疑问,像安禄山这种目不识丁的胡人,即便在地方上干得再出色,也没有可能入朝为相的,这样,他李林甫的宰相之位就稳如泰山了。

在这里,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的李大人可不是为了帮助他安禄山。虽说我们的李林甫同志很坏,但像安禄山这样的杂种胡人他是看不上的。可怜我们的安兄,想拍他老人家的马屁都拍不上,没办法,人家瞧不起。非但如此,安禄山还非常惧怕这位老奸巨猾的李大人,自己的那些个雕虫小技可以瞒过别人,瞒过那个越来越糊涂的唐玄宗,可休想瞒过我们的李大人。充其量,你安禄山不过是只小狐狸罢了,可我们的李大人,那可是只久经沙场的老狐狸。所以,每当安禄山见我们的李大人时,总是感到很紧张,明明是大冬天的,他却总是会汗流浃背。

应该说,李林甫在世的时候,小狐狸安禄山还不敢轻举妄动,可当天宝十一年,李林甫死后,安禄山便无所顾忌了,新上任的宰相杨国忠同志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杨国忠算个鸟,不就是靠他堂妹杨贵妃嘛。

以上便是安禄山得以手握重兵的原因,再根据他的逻辑,既然有这个实力当皇帝,那自然是要当的,于是他就造反了,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纠集二十万雄兵反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刚开始的时候,叛军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

玄宗皇帝带着杨大美人狼狈出逃,准备前往四川避难。而我们的大诗人王维,由于没来得及跟随,被叛军给抓住了。可怜我们的王全才就此沦落为叛军的阶下囚。

虽然说,安禄山矬人一个,肚子里也没有多少墨水,但他却非常喜爱那些有才、肚子里有墨水的人,比如我们的大才子王维。但王维多少还是有些气节的,不肯与安禄山这种人渣为伍,他就服药装病,装起了哑巴,总之就是不说话。安禄山安排他到洛阳的菩提寺静养,再逼他投降,逼他当伪官。

王维没办法,既不想死,可也不想当伪官,所以他很痛苦。

有一次,安禄山在凝碧池大宴宾客,来赴宴的人多半都是些人渣,只见他们一个个小人得志的模样,整个国家都被这些个人渣给毁掉了,可这些人渣却在这里寻欢作乐、歌舞升平。

作为昔日的太乐丞,我们的王大音乐家感到很委屈,感到很悲伤,就写了一首诗,叫着《凝碧宫》: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以此来表达自己思念故主、思念以前朝廷的心境。可能王维自己都不知道,正是这首诗在后来救了他一命。

唐至德二年十月,唐军收复东都洛阳,王维等三百余名伪官皆被押赴长安,等候发落。很多人也都在攻击王维,说他曾经为叛军服务,按理当斩。王维便拿出了这首诗,说明自己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唐肃宗看过以后非常高兴。加上当时王维的弟弟王缙正担任刑部侍郎,他那可是一路跟随皇帝出逃的,他说了,我自愿不当这个官,以此来换取我兄长的性命。

最终,我们的大诗人王维幸免于难,唐肃宗仅仅贬了他的官,出任太子中允一职。再后来,淡泊无欲的王维渐渐地又升上去了。

唐乾元中,王维历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后又转为尚书右丞,所以,王维世称“王右丞”。

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一代大诗人王维去世,终年六十岁。

王维死后不久,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他对当时的宰相王缙说:“爱卿的哥哥真是个人才啊,他乃是我大唐天宝年间的诗人之冠,一代文宗,朕经常在宴会上听到他的大作。如今他还存有多少文集?爱卿可以全部呈上来。”

王缙无奈的说:“我哥哥在开元年间的时候,尚存有诗歌一千多篇,可是经过安史之乱以后,现在大部分都已遗失,经各方收集,才得到四百余篇。”

的确,据后人考证,诸多唐诗在近千年的岁月中都已散失,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全唐诗》,应该不到整个唐诗的三分之一。但无论如何,唐诗的影响力传承了千古,至今不衰。

唐诗,在经历初唐王勃、杜审言、陈子昂等人的沉淀下,终于迎来了最高峰。王维,作为盛唐诗坛最先登场的一位大诗人,与孟浩然开山水田园诗派,成为盛唐两大诗派之一,对后世影响至深。

说到盛唐诗坛,就不得不说说李白与杜甫了,可以说,他们三人共同组成了盛唐诗坛难以逾越的三座高峰。但遗憾的是,王维与这哥俩基本没什么交集。王维与杜甫无交集很好理解,两人相差十二岁。就当时的世俗地位而言,亦是千差万别,杜甫在长安落魄潦倒的时候,王维正坐在别墅里跟一群僧人在扯淡。但说到李白与王维无交集,则让后世的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以及莫名其妙。

说来也确实奇怪,只要略知唐代文学史的人就不难发现,李白与王维,作为同时代的两位大诗人,竟在自己的诗文中只字都未曾提到过对方,甚至在正式的文献当中,也找不出他们之间交往的任何痕迹,这就不得不让人疑惑了,这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他们可是同一年出生的,差一年相继去世,李白两度入长安时,王维也都在长安;还有就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基友孟浩然。按照中国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来推理,朋友的朋友也应该成为朋友才是,或者至少也应该有过交往吧,可这两个家伙倒好,非但没有成为朋友,甚至没有任何交往的痕迹,压根就没有过交集,搞得他们似乎不在一个时代似的——这简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斯蒂可芬之谜了。

这两位仁兄老死不相往来是有很多原因的,下面笔者就来分析分析:

首先,他们的性格反差太大。大家都知道,李白先生狂得没边,又爱炒作,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个天才,别人都是蠢才;还爱喝酒,喝高了以后又爱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而王维的个性呢?则与李白完全相反,王维是文静型的,是儒雅型的,他的生活中充满了雅趣。还有,人家不爱酗酒,要知道人家可是“诗佛”,万一那哪天酒喝高了,冲撞了佛祖,那可怎么办?

其次,一山不容两虎。李白一向自视甚高,尤其在写诗上,虽说李白与杜甫堪称唐诗的双壁,但当李白名扬天下时,我们的杜先生还真是有点藉藉无闻。要知道,人家李白可比杜甫大十一岁,在李白面前,杜甫那就是小弟弟级别的。

可正当李白先生要做“独孤求败”时,王维出现了,王维在当时的诗名可丝毫不逊于他李白。唐代宗就说过王维乃是天下文宗,更何况人家王维还是个全能的艺术家,琴棋书画什么都能来。

同一年出生,都是诗坛大腕,都混官场,可比性太多了,这就有点火星撞地球的意思了,就好比是当年的鲁迅与胡适,谁也瞧不上谁。李白自视甚高,不愿意主动接触,淡泊的王维自然也就不会主动了。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空白就此留下。

其实,你哥俩只要随便搞搞,哪怕只是写上一首诗来相互唱和一下,那就算是文坛的千古佳话了,足以让后世的人们激动好几天。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王维的诗歌成就:

作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无论是五言还是七绝,都写得一级棒,其五言诗更是独步天下,连李白都靠边站。在王维仅存的四百多首诗当中,流传下来的名句名篇数不胜数。

比如山水田园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终南别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汉江临眺》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辋川庄作》

笔者认为,王维应该是古代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总体来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清新淡远,意境优美,诗如画卷,美不胜收,艺术性极高。此外,王维的一些五言诗禅意十足,浑然一体,无一丝一毫烟火气,令人惊叹,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再比如边塞诗,除却上面一首著名的《使至塞上》之外,还有: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出塞行》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

此外,王维还写过一些很深情的有关咏物、爱情或送别的诗,可谓是清新淡雅,感情真挚,下面也与大家一同来分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思》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我们的林妹妹教香菱妹子写诗,林妹妹首先只向她推荐了三个人的大作,这三个人就是李白、杜甫还有王维,可见王维在唐诗中的地位。

那为什么说王维是全能型的艺术家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开开眼界,看看什么叫着全才:

第一:画

王维的绘画造诣那是相当高的,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们要清楚,人家苏东坡也是个大画家,是个内行人,如此评价王某人的画,可见他的画造诣之深。的确,王维的意境悠远,而且看画还能看出诗来,真是不简单。

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称王维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也就是说,他是盛唐时期最牛的画家。非但如此,王维还是后世公认的文人画的南山之宗。

所谓文人画,就是那些个文人们先画一幅画出来;然后在旁边写上一首诗或词什么的,而且写的这些个字,都非常具有艺术性,都称得上是书法;再盖上自己的大印,算是完成了。也就是说,这个文人画,是集文人的画、书法、诗词、篆刻于一体的一种绘画形式。举个例子,我们的唐伯虎同志就擅长这个文人画。

第二:书法

俗话说,书画不分家,王维的书法也是很有名的,虽然无法与同时代的颜真卿相比,但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书法家。

第三:音乐

从《集异记》这个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王维的音乐造诣了,而且人家蒙公主照顾,进士及第后就当上了太乐丞,就是为皇室宫廷培养乐队的人,你说这音乐造诣能不高嘛?

据说有一次,有一个人弄到了一幅奏乐图,但不知其名,王维见到后,立马就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后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第四:佛学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苑咸在《酬王维序》中称他为“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没办法,人家家里跟佛是有缘的,确切的说,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他自己都说了,我去世的母亲曾参禅礼佛三十多年,并且喜欢住在山林里,免得外人打扰,且吃的都是些粗茶淡饭。而王维自己在四十岁之后也开始淡泊名利了,也不好好做官了,而是深居简出的,其晚年更是过得如同那寺庙里的僧侣一般。

据记载,晚年的王维,住在自己位于长安东南的辋川别墅里,既不吃肉,也不穿华美的衣服,每天一下班便跟一大帮僧侣聚在一起,还供他们饭吃,吃完以后开始玄谈,也就是扯淡。没人的时候,他便独自一人焚香而坐,模仿着唐玄奘的标准姿势开始参禅念经,直至去世。

在去世之前,王维还写信作别昔日的朋友们,劝诫他们要多多地礼佛修心。

第五:唐诗

王维最杰出的成就还是写诗。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唐朝最杰出的三位大诗人乃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这三人。若是要放在古代的话,恐怕就不是这样的排名了,应该是李白与杜甫,第三名很可能就是王维。现代的人们可能觉得,王维的诗艺术性虽极高,但社会性却要比白居易差一点,所以,我们的白老爷子最终把王维兄给挤下去了,我们的王兄也就只好名列第四。

若是放在盛唐时期来搞一个排行榜的话,恐怕情形又不一样,可能就连“诗圣”杜甫都排不上。自古以来,文无第一,就当时来看,王维似乎与孟浩然齐名,无人与李白齐名。若是非得整一个排名,那么笔者愿意这样排: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和崔颢。

实在是有些遗憾,我们的“诗圣”杜甫先生在当时来说并没有多高的诗名,直到他晚年的时候才小有名气,真正把他推到与李白齐名那是在中唐,而北宋时老杜的地位才被推到了至高,并最终与李白并称。

单就开元的诗坛来说,笔者更愿意将王维与李白齐名,虽然这两个家伙老死都不相往来。

作者周慕白,男,三十而立,作家、半吊子编剧、自称是影评人,笑侃无边春秋,笔讨峥嵘岁月,热爱生活,热爱美女,热爱一切的真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瘦客——杜甫的精神图腾
李白和王维:两大绝世天才因她关系冷漠?
李白和杜甫说:在盛唐,有一个人比我俩都红……
不管你有多不愿意,安禄山也都是你老乡!看安史之乱有多乱!
王维:从燃系到佛系。
他是盛唐第一男神,不服来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