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柳,你所不知道的生命答案

文学的世界里,烟柳落红,都是诗人的吟咏;宗教的世界里,一花一叶,都是佛祖的神谕。植物有其自己的灵性,这里有植物知道的生命答案。

一枝一叶总关情,所以诗人吟咏着: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杨柳,自古以来就因其柔美如女性的形象得到大众的喜爱。人们拿“弱柳扶风”来比女子的娇弱之态,拿“芙蓉如面柳如眉”来描画眉黛间的风情。

柳如是如柳

柳如是

杨柳,在人们眼里早已化身为绝代风华的温婉女子,伫立于河畔之上。

某个阳光洒满窗台的午后,书桌上投下的那一片阴翳有没有引起你对窗外世界的关注?

某个清晨,有没有惊叹过花盆里的那颗外来的不知名种子顽强向阳的生命力?

当我们驱车经过一片花海,赤足踏上一片柔软的草地,有没想过这朵花这株草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植物是不为人知的复杂生命体。它们看过了这么多的日出日落,经历了这么多的寒来暑往,纵然无法移动,却能信步风中,穿过亿万年流经的岁月,积淀出一套自有的生存信条。

在植物“眼中”,有着与我们同样昼夜交替的时光;在植物“指尖”,人类构成了他们感知的世界。一只成熟的苹果能够催熟一篮泛青的香蕉,一片受伤的叶子能够警告身边刚冒的新芽,一道数日前的伤痕能够指导枝干生长的方向。可见,植物是有灵性的。

在众多的充满灵性的植物中,有这样一种植物,是春天最早的信使,发芽于初春,飞絮于四月;她软柔下垂、万般姿态,随风飞扬、婀娜多姿;她就是文人墨客笔下最多情的精灵——杨柳。

杨柳,多情却似总无情

据统计,“柳”是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次数最多的植物。杨柳据说是隋炀帝游汴渠两堤时,御笔亲赐堤岸上的垂柳姓杨,之后,杨柳一词便流传下来,并非杨树和柳树的并称。古代诗歌中的杨柳、杨、柳,指的都是垂柳,多生长在河边及园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垂柳枝条千万条,软柔下垂,随风飞扬,婀娜多姿,为文人墨客喜爱,多见于具有雅趣意境的诗画中。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冯延巳《清平乐》

杨柳只具有离愁与怀人的意象吗?

翻阅唐诗中发现,杨柳还是诗人兴发的历史哀伤,咏史吊古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杨柳。唐代著名诗人韦庄曾在金陵的台城凭吊:“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李商隐的《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朝代更跌,物是人非,前朝的宫殿成为一片废墟,而杨柳依旧一岁一枯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杨柳,神话赋魔力

少时,《西游记》里也有杨柳的身影。身穿一席白色衣裙观音菩萨,头戴白色纱巾,左手托盛着甘露神水的宝瓶儿,右手持杨柳枝,蘸着甘露,向人间挥洒,解救人世的疾苦。幼时的我们曾好奇那纤纤柳枝的魔力,甚至在儿童游戏里总一个有魔法的形象借折来的柳枝施展神奇魔力,甚是好玩。

为何是杨柳枝?我想,这是基于千年来民间流传的杨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记得一篇文章说,垂柳启发人类开发出了阿司匹林(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垂杨柳中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柳酸)。

杨柳不仅赋予诗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还解除人间的苦痛,安慰落寞的心灵,从物质到精神,柳树对人益处多多。

杨柳——柳芽闹早春

在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柳芽冒上枝头,应该算是早春最早的信使。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郑愁予《错误》

折柳报春,亦是人间佳话。正如柳浪闻莺的短文收尾处引用的一首诗:“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绿成荫;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杨柳——柳絮柔似雪

四月春季是柳絮飘飞的季节,那一粒粒的种子都是一颗颗微小的生命,犹如蒲公英茸茸的小伞飞扬在四月的天空,如冬季的雪,如一片片的梦,轻舞飞扬,划过天空落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

白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

那些飘飞的柳絮,宛如鲜活生命的一缕缕魂魄,落到碧绿的草坪上,落在茂密的树林里,落在潺潺的小河里,落到拥挤的马路上,落在城市每一寸美好抑或贫瘠的土地上,落到哪里,那里就是故乡。她们匆匆在天空划过短短的一瞬,生命如午夜昙花,让人怜惜;她们义无反顾地飘散四方,不知前方是天堂还是地狱,落得干净磊落。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似雪般温柔浪漫的精灵们在风中任意玩耍嬉闹,飘落之处就像盖了一层柔软的棉絮,远看白茫茫的一片,仿佛下了一场温暖的春雪。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轼·《东栏梨花》

杨柳——柳枝多姿亦多情

《咏柳》中的柳枝被喻为万条垂下的“绿丝绦”,即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美丽可爱,既不娇柔做作又能恰到好处体现春风的灵动。

世界上没有一种树能像杨柳那样富有灵性,她会通过特别的“枝”体语言,与你进行感情交流。所以,无论在哪个季节里,你只要一见到她,心里就会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波动。也许正是她这种超越植物本身的灵性,才拨动了诗人和画家的情怀。

自古有一句俗语: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见柳枝顽强的生命力。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她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

杨柳多情,其美与那些向上生长的花木都不同。虽不能像红杏能长到“出墙”,不能如古木能长到“参天”,杨柳却有惹人爱的低垂柳枝。并且,杨柳长得越高,其枝垂得越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助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她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杨柳——园林庭院的伴侣

在古代的诗画中,凡涉及江南春色的,也大多会有杨柳的影子。所以在江南人的心目中,杨柳不仅是个婀娜的少女,也是一位文静的书生。

西湖美景总少不了纤纤柳枝作为前景来烘托诗意江南的韵味,一枝飞柳,凝神半日,这就是西湖边上的最幸福生活了。

西湖柳

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中写道:“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越调《天净沙·春》 中“杨柳秋千院中”,宋词《真珠帘》中的“院落秋千杨柳外”均可见庭院与杨柳形影不离。仿佛有了杨柳的陪伴,庭院园林便多了几分或诗意或温柔的灵性。

无论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杨柳,还是观音菩萨手中挥洒的柳枝,抑或是西湖边上的垂柳;无论是二月的柳芽,还是飞扬的柳絮,抑或是婀娜的柳条、折断的柳枝,均体现了杨柳的诗意般的灵性,这种灵性是神话或文人墨客赋予植物的;也是因为这灵性,杨柳才用各种姿态传达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我们观察着森林,也被草原打量;我们细嗅蔷薇,体味也被玫瑰捕捉;我们拍了拍西瓜,双脚却被瓜藤缠绕。植物的过去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她们见证了沧海桑田,见证了兴衰更迭,见证了人归于寂。我总是不禁在想:如果植物有语言,或者我们有足够灵敏的耳朵,也许可以听到“一棵树的故事”,那该有多么精彩。

去抚摸眼前叶片上的经纬吧,用我们特有的关怀与爱,找寻植物生命的意趣。若能这样,那清朴自然的杨柳,又何愁能不浓绿成荫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浦塘诗苑・第344期】八柳咏春同题同韵三十二首
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2
李商隐咏柳诗札记
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多重意蕴
清明与柳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