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农事 | 有图有真相之草莓病害图谱(上)

草莓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一般生长在拥有温暖天气的地区,不耐寒冷。小编整理了完整的病害,记得收藏和转发哟~

1、草莓枯萎病

草莓青枯病系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是草莓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草莓栽培区均有发生,青枯病菌寄主范围广泛,除草莓外,还危害番茄、茄子、辣椒及大豆、花生等100多种植物,以茄科作物最感病。

草莓青枯病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栽植初期。发病初期,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绿色未变而萎蔫,叶片下垂似烫伤状。起初2~3天植株中午萎蔫,夜间或雨天尚能恢复,4~5天后夜间也萎蔫,并逐渐枯萎死亡。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色腐败。

防治方法

生物用药

1、预防:

A、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

B、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6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2、治疗:

A、稀释倍数:奥力-克青枯立克按500倍液稀释使用,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①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

②栽植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田作物轮作,效果更好。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④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重茬田于定植前打眼熏蒸消毒,每100平方米施用氯化苦3升。施药后以塑料薄膜覆盖,7天后种植。

2、草莓疫霉果腐病

在我国分布较普遍,内陆水浇地发生尤其严重。有的地方田间种苗在冬前就因烂根死亡,或越冬后开花期死亡,花、果期连续多日低温多雨时,病菌侵袭花、果穗而使田间花、果穗成批急剧变黑枯死,或浆果干腐。

该病在草莓根、花穗、果穗、蕾、花、果及叶上均可发生,根发病由外向里变黑,革腐状。早期地上不显症状,中期植株生长差,略显短小,到开花结果期如遇干旱,则植株失水萎蔫,浆果膨大不足,色暗无光泽,果小、味淡、汁少,严重时死亡。叶、花序和果穗染病呈急性水烫状,迅速变褐至黑褐色死亡。青果被害,出现生淡褐色水烫状斑,并迅速扩大蔓及全果,果实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似皮革,故亦称为革腐病。熟果则病部稍褪色失去光泽,白腐软化,呈水浸状,似开水烫过,有臭味。制果酱或果冻、果汁、果酒时混入病果,会使加工品产生苦味。

农业防治

(1)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生长势强,坐果率高,耐寒、耐荫、抗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等的抗病品种,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种苗。

(4)移栽前3天,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带土移栽、带药移栽,移栽时汰除病、弱苗,这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5)幼苗盖墒前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结合苗情,如果生长势弱,可加入0.3%的尿素。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病害都是高湿引起的,要注意。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移栽前穴施或沟施防病治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2)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3)大棚栽培的,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对棚膜、土壤及墙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喷药,进行消毒灭菌,并适当放风排湿。

(14)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

3、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草莓产区发生较为普遍。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蔫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患病治疗

1、预防方案:奥力-克-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奥-力克-速净按150—200倍液稀释喷施。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育苗地要严格进行土壤消毒,避免苗圃地多年连作,尽可能实施轮作制。

③控制苗地繁育密度,氮肥不宜过量,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抗病力。

④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及老叶以及带病残株,并集中烧毁,减少传播。

⑤对易感病品种可采用搭棚避雨育苗,或夏季高温季节育苗地遮盖遮阳网,减轻此病的发生危害。

⑥药剂防治。

4、草莓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在我国草莓栽培区广泛发生。

草莓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大多发生在老叶上,叶柄、果梗、浆果也可受害,叶片染病初期,出现深紫红色的小圆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为直径2~5毫米大小的圆形或长圆形斑点,病斑中心为灰色,周围紫褐色,呈蛇眼状。危害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叶片枯死,并影响植株生长和芽的形成。果实染病,浆果上的种子,单粒或连片侵害,被害种子连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丧失商品价值。

防治要点:

①摘除老叶、枯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将残、病叶集中销毁。

②定植时清理草莓植株,淘汰病株。

③实行水稻、草莓轮作制度。

④药剂防治。

5、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由半知菌亚门树疱霉菌属侵染所引致。

主要危害叶片,叶斑近圆形,直径2~4毫米,边缘紫褐色,中部黄褐色至灰白色,后期斑面现小黑粒,此即为本病病征(病菌分生孢子器)。

防治措施

预防方案:速净按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速净按300—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

更多业内新闻、日常农事天气指导、农技百科、田间大小事尽在“今日农事”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inrinongshi 长按可直接复制)

【今日农事】APP

一款智能种地帮手APP,开启农业新变革!为种植户提供天气、土壤、种植技术、植保方案以及农资产品介绍的全能帮手。(安卓手机请到各大应用市场或手机助手下载“今日农事” ,苹果手机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IOS上线后抢先下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草莓病害(下)
病虫害图谱之——史上最全【草莓病害合集】有图有真相 4
大棚里栽培的草莓,在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要点有哪些?
草莓病毒病原来还有四种类型?得了基本没救,预防才是关键!
草莓病害防治技术
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