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大禹功德 弘扬大禹精神
              
     
纪念大禹功德   弘扬大禹精神
 

   前言

   具丘千年今犹在,大禹精神传万载。作为大禹治水“导河入海”、大功告成之地——山东省禹城市,地处鲁西北平原,距省会济南40公里,是省会济南的“卫星城”。

   天地人间,沧海桑田。禹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蕴涵着丰厚的大禹文化土壤和历史积淀。可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大禹率众治水于此“导河入海”,大功告成。唐天宝元年(742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改祝阿之称为禹城,沿用至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一九九三年,禹城撤县设市;二OO五年,被国家轻工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功能城”。 

   这里,也许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才使禹城物华天宝,绿野飞虹;这里,也许留下了诸多的名人足迹,才使禹城人杰地灵,经济振兴。走进禹城——那巍峨的禹王亭、峥嵘的古汉槐、玲珑的宋代八棱碑、凝重的金代大铁钟,无不令人感佩古人,触景生叹;那“一步两眼井”的神奇、“三步两孔桥”的精巧、“公主坟”的故事、“状元匾”的传说,都将使人顿生遐思,浮想联翩……

   走进禹城——那游人如织的“糖城广场”、规模宏大的高新园区、耸入云霄的电视铁塔、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怎不让人忆昔抚今,感慨万千;那碧波荡漾的新湖公园、雕梁画栋的禹王大殿、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新洁美兼具的农舍田园,定会使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有机融合;古老历史与未来远景,在这里延续连绵。历史、现代和未来,将三者顺延连接,就是一首激越昂扬的历史交响曲,就是一部震撼心魄的人类发展史。

   大禹精神昭示后人,创新发展再谱新篇。学习大禹明德,弘扬大禹文化,不仅是继承发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推动历史、激励后人亦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因此,学习研讨大禹文化,既是进一步深入发掘、充分利用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重要举措,也是学习了解历史、传承古老文明、发扬优良传统、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方法,而且对于宣传禹城、促进发展、扩大对外影响、推介招商引资等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夏禹身世

   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生活于公元前21世纪,初为部落首领,因尧喜其绩,乃封夏伯,故称伯禹,史称夏禹、戌禹、夏禹王,亦称神禹,尊称大禹是也。

   禹之父名鲧,鲧的父亲为帝颛顼,颛顼的父亲昌意,而昌意之父乃为黄帝。如此说来,大禹即为黄帝之玄孙。《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己……”,其母莘氏女,是为修己,于尧戌寅二十八年(公元前2127年)六月六日生禹于西川之石纽乡。《史记.六国年表》载:“禹兴于西羌”。据研讨考证,大禹出生地为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境的禹穴沟,迄今禹诞4134周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确定,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禹为夏代开国之君,夏代始年即禹开国之年,同为公元前2071年。鲧治水九年未功,遂被诛杀于羽山。禹承父业,受命治水。禹二十又四率众治水,“居外治水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毕工时为三十六岁。帝舜荐禹于天,代行摄政,治平苗乱。十七年而帝舜崩,禹是年五十三岁,“三年丧毕”的第二年,禹“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是时,即公元前2071年,禹时年为五十七岁。《史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禹在位之第十年秋八月亡于会稽,时为公元前2062年,寿年六十六岁矣。文献记载,大禹死后归葬于浙江省绍兴市南的会稽山麓,留下世代祭禹的圣地大禹陵。

   二、洪水滔天

   天地茫茫,宇宙洪荒。远古时期,当帝尧作部落首领时,大地之上,滔滔洪水泛滥,淹没土地,冲毁庄稼,进而“怀山襄陵”,咆哮翻滚着围住高山,漫过丘陵,逼得人们扶老携幼,逃到山洞藏身;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们,像鸟一样在树上搭起木架巢居。苍茫大地一片汪洋,有不少人葬身洪水,“人或为鱼鳖”。如此,人们既饱受海侵水淹之苦,又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孟子.滕文公上》有这样的描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盛,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意思是说,在尧舜的时候,天下还不安定,洪水为灾,四处泛滥,草木密密麻麻地疯长,鸟兽成群地繁殖,粮食颗粒无收,飞禽走兽则危害人民,到处都是凶禽猛兽的足迹,人民面临着灭顶之灾。于是,尧在众臣的推荐下任用鲧治理洪水。鲧是夏后氏部落的首领,办事果断而刚愎自用。他在临行前,胸有成竹地对尧说:治不好洪水甘愿受罚。洪水在奔腾、咆哮着,鲧不停地命人挑土运石、造堤筑坝,企图将滔滔洪水挡住。无奈,水势太猛,受阻后如笼中困兽左冲右突,结果使灾情更加严重,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其状惨不忍睹。九年光景,鲧虽然沥尽心血,但洪水未息,功用不成。那时,尧已年事甚高,自知力不从心,便将首领之位让贤于舜。舜继位后忿鲧治水不利,给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便将其免职,发落到羽山,后将其处死。随之,舜纳众臣之意,任用鲧的儿子禹承父业,治理洪水。

   三、沐风执雨

  “茫茫九州,维禹甸之”。大禹治水,历时十三年,足迹踏遍九州。当时夏的行政区别有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荆州。因此,《左传·襄公四年》有“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之说。《尚书·吕刑篇》说,禹平水土。《史记·夏本记》说,夏禹治水“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禹在治水中,遵循客观规律,秉承自然法则,顺天地四时转换之宜,循“五行”生克制化之常;弃“堵”与“埋”之弊,取“疏”与“导之法,因地制宜,疏堵结合,凿山泄洪,理水东流;大禹在治水中,自己“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撵”,劳身焦思,注重实践;率众涉万里路,攀千重山,无私无畏,克难排险,“开九州、通九道、陡九泽、度九山”;大禹在治水中,恶衣服,菲饮食,卑宫室,尽力于沟洫;重民主,播教化,行善政,造福于黎民。他“服不精细,食不重膳”,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禹在治水中,兢兢业业,身先士卒,亲为实干,躬身为民行劳苦。闻乐不听,冠挂不顾,履遗不蹑,立志为民解水害;大禹在治水中,抱风揽月,风餐露宿,战狂风,斗恶浪,英勇顽强;锁蛟龙,惩怪兽,降魔伏妖;三山五岳遍留足迹,大江南北辉映身影;他忧民治水,克己奉公,水患消除,“地平天成”。大禹治水成功,使疆土东濒大海,西及沙漠,南北贯通。至此,人民安居,天下安定。大禹的一生,是人类向大自然宣战的一生,他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实践,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宁折不弯精神的化身吗?

   四、过门不私

  “娶妻有日,过门不私”。大禹自二十多岁始即兢兢业业忙于治理洪水,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当大禹一路风尘地来到涂山,遇到涂山氏女娇,也许是天作之和,二人一见钟情,互生爱意,但因治水事业紧迫,大禹又匆忙地巡视灾情、治理洪水去了。禹“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桑台”。在女娇期冀的目光中,大禹因巡视和治水来到涂山。二人互诉满腔衷肠,在桑台部落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吕氏春秋》载:“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日,复往治水”。意思是说,大禹与女娇结婚只有四天,便无暇新婚燕尔、儿女情长,毅然告别女娇,舍小家为大家,公而忘私地踏上治水征途,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理洪水事业中。他率领治水大军转战南北,曾几次路过家门,都是“过门不私”,没有回家看看。

   日月交替,光阴荏苒。直到儿子生下来,他也没有回家看一眼,深恐耽误了治水大业。《史记》载:大禹说,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在辛日结婚,到甲日(只有四天)这天就出外治水了,即使后来生了启,我也没有能亲自爱护教养他,所以才能完成治水的大功啊。当人们让他给儿子起名时,他说就叫“启”吧。启的意思就是继续上路治水。

  《史记.河渠书》载:“禹抑鸿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真可谓:“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江淮河汉”。舜曾称赞大禹说:“能治水成功,行声教之信,成绩最大。勤劳于家,尽力发展农业,节俭于家,卑居薄食。只有禹功绩赫赫,却从不居功自满。”公而忘私是人类社会的崇高美德。作为开国之君的大禹,身体力行地践履了这一美德。沧海桑田,世事巨变。今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公而忘私伟大精神的代名词,仍然在熠熠生辉,传承光大。

   五、神功千古

   禹城是大禹治水最终“导河入海”、大功告成之地。禹城境内的禹息故城、禹堤遗迹、漯河(徒骇河前身)和具丘山(禹王亭)四大古遗址,彰显着大禹在此战天斗地、导河入海的历史足迹。

   禹息故城。旧志云:“‘禹具何哉?谓禹者治水尝登之,以望水势,而八年于外,地平焉,天成焉。以故县号禹城邑’”、“禹息故城寰宇记载,故城祝阿县南三十里,有废禹息故城”。禹息故城,是指埋藏宝土息壤的老城。大禹治水在此建禹息城,并以此作为“导河入海”的施政指挥中心。夏商时属九州之兖州,周朝封为祝国,春秋战国时改为祝阿,唐天宝元年(742年),取禹息故城之意,改祝阿县为禹城县。 据考查,禹息故城位于禹城市伦镇偏西南处,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800多米,占地面积880000平方米。一九九六年冬季,考古试掘发现,禹息故城建在炎帝后裔所筑高国城址上,再往上又有高唐故城。因此,推断此处为三座古城相互叠压,禹息故城当居其中。

   禹堤遗迹。民国《禹城县志》载:“郡国志.禹王堤在博平县西南渰家坡经茌平城北断而复续蜒入长清禹城境内”。初考,禹堤(禹王堤)遗迹在禹城市张庄镇黎吉寨村西。

   古漯河。史料载:大禹在兖州率众疏导开挖了漯河、济河、黄河为主的疏水航道。古漯河源于河南省的浚县,途经高唐、禹城、济阳、沾化,“而注之海”。现穿流于禹城市区的徒骇河,既是古漯河故道。“浮于济、漯,通于河”。远古时代的济、漯、黄河是融会相通的。大禹为察水势、降水患,曾乘船穿于漯河而往返禹息故城与具丘山间。

   具丘山。清嘉靖《禹城县志》载:“具邱,城西十里,世传禹治水筑此,以望水势。俗曰:十里望。”旧志云:“大禹治水时到过禹城,为察看水势,率众聚土成丘,留下一块高十仞、广倍之的土山,后人称之为‘具丘山’”。考古证实,此为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前人撰写《禹迹亭》文称:“禹邑城西有台,名曰禹台。……禹疏九河尝登之。”一九七四年,在具丘山发现了灰土层,并陆续出土了石铲、石斧、陶纺轮、蛋壳陶片、卜甲等古人遗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当年,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禹“登具丘而王天下”。清朝禹城知县曾九皋,代表黎民百姓之心愿,挥笔写下“神功千古”四个大字,以念大禹治水之伟业。伟哉大禹,“万世永赖”。

   六、立国兴邦

   拓土兴邦兆胄裔,开物成务启文明。大禹,不仅是华夏民族的治水英雄,而且也是奠基立国的伟大先祖。他的一生,一半在原始社会度过,一半在奴隶社会度过。他给旧时代划上句号,为新时代拉开序幕。他是一个跨越时代的伟大人物。

   他的一生有两大功业,一是治水,二是立国。治水——奠定、确立了立国根基;立国——巩固、发展了治水成果。他治洪水,定九州;扩疆域,抵外侮;上承禅让,传承炎黄尧舜之风范;下启世袭,开创华夏文明新时代。他征三苗、攻有扈、杀防风、会诸侯,处处显示了一代帝王运筹帷幄的非凡气度;他铸九鼎、置百官、建都城、立贡赋,桩桩体现了古代君王治国兴邦的雄才大略;他兴夏历、立衡器、制刑律、选贤能,件件表明古代先贤志士的聪明才智。他还坚持了“贤无遗野”,纳言听谏、“封有功,爵有德,恶无细而不诛,功不微而不罚”;他发展农业、教民稼樯;遍施仁政、协合万邦,把多元化的华夏建成了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国家。

   因此说,大禹不仅是华夏先民中的治水英雄,也是一个实现多民族统一的历史巨人,更是一个谋福祉、创世纪的开国圣君。真乃:“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

   七、禹魂长留

   “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明代万历三十二年,禹城邑人在具丘山上修建了“禹迹亭”,翰林院人士刘士骥作记,以颂扬大禹治水功德。清康熙五十年,乡民吴以暹、吴以达兄弟二人倡建禹王阁,知县曾九皋置祭田地54亩;雍正二年,改建丘上,并改称“禹王亭”,亭内立禹王塑像,知县曾九皋作《禹亭记》。清雍正二年,禹王亭再次整修扩建。明清时期,此处香火旺盛。每逢重阳节,人们都来此赶庙会。因此,也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来朝拜,留下许多瑰丽的诗文和动人佳话。清代皇帝乾隆南巡途经禹城,曾赋诗:“神禹治水乃最神,当时犹至入徒骇……”。后因战乱和“文革”数次被毁,禹王亭几经修复。

   一九七七年二月,此处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龙山文化遗址。禹城市委、市政府应海内外人士之愿望,顺百姓父老之民心,为纪念大禹功德,弘扬大禹精神,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捐助下,自一九九六年起,先后重建了禹王殿和禹王亭,以表禹城人民对大禹功德的祭奠和敬仰。二OO一年十月,组建了“禹城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并于二OO二年四月,禹城市与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包括台湾地区、前来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达60余人,发表论文62篇。经过研讨、论证,会议达成共识:禹城为大禹治水“导河入海”、大功告成之地。从而,进一步确立了禹城在大禹文化研讨活动中的历史地位。二OO三年九月,编辑出版了具有重要资料性的《神功千古》一书,全面记述了大禹在禹城治水的故事、传说等。

   八、古城新韵

   巍巍禹王亭下,滔滔徒骇河畔。昔日大禹治水“神功千古”,今朝禹城人民续写新篇。中共禹城市委、禹城市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凝神聚力,勇往直前,与时俱进,奋力突破,抓经济、搞改革、思发展、干事业,使禹城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巨大变化——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经济建设蒸蒸日上,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大上工业,上大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300家;贺友集团列全国人造板制造业第一名,通裕集团列全国摸具制造业第一名,龙力、福田、保龄宝集团雄距全国淀粉糖行业20强,禹城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功能糖、环保型人造板、羊绒半精防和大豆蛋白生产基地,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十大规模企业聚集园区”称号,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市。贺友牌中密度板被认定为中国品牌产品;二OO二年九月,禹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OO三年二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二OO四年十二月通过省科技厅认定,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市的省级高新区。高新区已发展成为“三糖一药一机一木一黄金”高新产业的主要载体,形成了以功能糖为主的“三大一高一名一外一群体”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二OO五年九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发酵工业协会授予禹城市“中国功能糖城”荣誉称号。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禹城市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秸秆养畜十佳示范市;水产养殖被列为全省渔业标准化基地;被评为全省农业产化工作先进市。村村通自来水率达到?以上,村村通有线电视率达到?;被评为全省城市管理规范化先进市。(这是禹西生态与农业观光园。园中分为:休闲区、生态区、养殖区三个区域,其中有小西湖、迎宾山、小赵洲桥、百果园、生态效益林、千亩莲池、鱼鸭混养、淡水白鲳和万头养猪厂等景点十余处)。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发展势头良好,重点本科增量、增幅均列德州第一名,中考优秀人数列德州首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多次获得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市)”称号;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被德州市政府授予“振兴德州体育贡献奖”;各类保险金发放率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乡镇敬老院健身成为全省亮点;计生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连续5年未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市”。同时,被命名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萧归曹随,承前启后;古城新韵,谱写新篇。禹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擎理想的旗帜,坚定前进的步伐,坚持“团结得更紧、工作得更实、发展得更好、前进得更快”方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为把禹城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特色、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韵味、优美人居环境的现代化功能、园林式风格、生态型布局的新兴城市而努力奋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禹治水的真正目的,实在颠覆三观
山东禹城:做活做强特色文化产业
说说禹城的来历
禹城老城四城门名称由来
禹划定九州吗 - 世界历史网
庄焕东:迟迟揭秘的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