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己制怒(转抄@由于个人比较喜欢@)_john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b9c23b01008hqu.html
(2008-02-18 17:18:12)
标签:

教育

                           克己制怒

克己所以制怒,

明理所以制惧。

  ——《宋元学案》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升迁失落,往往使人失去理智……意外的收获使人惊喜,意外的失落使人愤怒。喜与怒总是与一定的人生际遇有关。

感情是可贵的,但不能感情用事。如果说感情能骤然爆出事业成功的力量,那么理智则是通向事业成功的桥梁。感情一旦失去了理智的约束,就难免会把人带人失败的深渊。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河里有一种叫做河豚的鱼。它喜欢在桥墩间游来游去,有时不当心,迎头撞在桥墩上,它便怒气勃发,无论如何都不肯走开。

它怨恨桥墩,它怨恨水流,它怨恨自己……于是,它张开两腮,竖起鳍刺,满肚皮充满了怒气,浮到水面上来,许久都不动一动。

这时,茑鸟掠过河面,一把抓过圆鼓鼓的河豚吞而噬之,享受了一顿鲜美的午餐。

怒,是人从心理到生理的情绪反应。人在发怒时表现为情绪紧张,很快进入“应激状态”。在怒气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的变化:肌肉紧张度增高,毛发竖起,鼻孔开大,横眉张目,咬牙切齿,紧握双拳,进入临战状态。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此刻,人绷紧了每一根神经,调动了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储备,能进发出比平时大得多的力量。一般来说,青年人好胜逞强、血气方刚,情绪波动大,更易发怒。通常情况下,发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给我们的身体乃至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所以我们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克己制怒。

常言道,“急则有关,怒则无智。”发怒时人常常失去理智,因此古人云:怒不可以兴师。《孙子兵法·火攻》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意思是说,一国之主,不能凭一时之愤怒决定兴师,一军之将不可以凭一时之愤怒率众出战。因为怒而兴师出战,很可能决策失误,损兵折将,导致被动。愤怒可以重新欢乐,怨恨可以重新喜悦,但国亡不可复存,人死不会复活。所以,兴师动众,一定要有利则动,无利则止,慎之再慎。

历史上有许多因“怒而兴师”导致的悲剧。楚汉相争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切勿出战,只要能阻住刘邦15日,便是有功。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派兵进抵城下,指名辱骂,画着漫画,污辱曹咎。曹咎怒从心起,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汉军早已埋伏停当,只等楚军出城入瓮,霎时山摇地动,杀得曹咎全军覆没。

因此,对于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来说,一定不要怒而决断;对于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来说,应做到避免怒而行事。明白事理的人都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心情不好,精明的人还要懂得在自己感到不适当的时候决不采取任何行动,要等到能够对自己面临的难题付之一笑,才采取行动。愤怒时不采取任何行动,“三思方举步”,这是容易发怒者避免失误的妙法。一个高明的人应做到使自己尽量少怒,尽可能不怒,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克己制怒的本领。

克己,是制怒的前提。克己就是克制调节自己的激愤情绪。我国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时时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在书房里挂了一块横匾,匾上写着两个遒劲的大字:“制怒”。

影片《林则徐》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钦差大臣林则徐审问洋人颠地时获悉:粤海关督监豫坤和洋人内外勾结,狼狈为奸,破坏禁烟。顿时,林则徐怒不可遏,把茶碗往桌上用力一蹴,“当啷”一声,茶碗碎了。这时,他一抬头,壁上宽大的横匾跃入眼帘——“制怒”。

林则徐由此而警觉,恰当地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第二天,他若无其事,依然热情地接待豫坤,经过巧妙周旋,终于让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门炮台的银两。   从林则徐制怒的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怒是可以克制的。这里主要讲的是克制自己的情感。通过加强自身养,提高文化素质,就可以逐步达到“每临大事有静气”、“猝熊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我国先贤早已认识了怒的危害性和制怒的必要性,因此,他们都强调修身克己以制怒。今天我们认真研究制怒的方法,至少可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要锻炼息怒。怒,一般是短时的生理反应,因此,莎士比亚把怒比为“激情的爆炸”。此刻制怒的关键在于掌握时间,延缓时间消弭“激情的爆炸”,就会使怒平息下来。我们知道,司马光是个有学问有涵养的人。一次,范稹与司马光都奏请皇帝颁布东律度尺的法令,两人反复讨论,书信往返数万言。他们从前在秘书阁任职时,曾经在议论东律方面有不同见解,于是就用下棋来决胜负,司马光一直没有取胜。过了20年,司马光在京,范稹去看他,别的书都不带,只带从前讨论过的八篇东律。他们争论的问题好几天都没有解决,又以投壶来决胜负。这次范稹没有取胜。司马光高兴地说:“大东还魂了!”——他们二位讨论东律为什么以下棋、投壶这些游戏来决定胜负呢?这是为了平息自以为是的傲气。这种傲气很难平息,只有虚心才能讲清道理。如果争论激烈,用词尖锐,则宜暂时停止,待双方心平气和下来,是非逐渐就会明白。

要合理泄怒。怒火中烧,怒不可遏,如果把委屈、冤枉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很可能会抑郁成疾。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终使其发怒而死。当我们泄怒时可以寻找适当合理的方式,因为宣泄是人人都会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合理而又不损伤他人利益,这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涵养程度。

当然,我们讲制怒,并不是不许怒,成为事事无动于衷的胆小鬼。岳飞脍炙人口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表现出正义之怒;钟馗抓鬼的传说中载,“钟馗听说一具鬼子,怒从心生,拔剑就砍”,表现出凛然之怒。这些人性中的合理愤怒值得效法的。我们所说的制怒,是克制在人与人正常交往所不应发之怒,以及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作出智判断的处理方法。

制怒并不像某种技术,一天两天就可以学到,它要经过长的锻炼和修养才能得来。我们要从平时做起,从小事人手,渐学会“制怒”。有一句名言说:“不能怒的是愚人,该怒则

的是聪明人。”我们的内心存蓄着丰富的感情,只要加以利,它就会帮助我们。珍惜正当的怒之感情,把它深深地潜藏心底。这样怒之感情就会像坚实的地壳,内含奔突的岩浆,腾着正义的火焰,只是在必要时才喷发而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愤怒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
(转载) ​人啊,别生气!(句句精辟)
十法制怒可长寿
修身养性的关键在于克己
生气时的7种恶报
感情与理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