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外出遇到一名老妪,老太高喊五个字,卫士长立刻带主席离开

前言

有着“人民革命的摇篮”之称的、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陶然亭,位于现今北京市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它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多次游览陶然亭,在那里也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配图|毛泽东

毛泽东在陶然亭被围,政治局不让主席出门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毛泽东去北京的陶然亭搞调查研究。

作为国家主席,毛泽东出行,必须有警卫沿路保护。接到电话后,北平纠察总队赶紧撒路线警卫。这条路哪到哪怎么安排,那条路哪到哪要布置便衣,都早有计划,部队也配有进口车,一刻钟内就能全部安排好。

果然,最后的末班车刚到哨位,毛泽东也就到了。那时,位于北京宣武东南隅的陶然亭一带还叫做外城,荒凉得很,垃圾堆遍地。老舍先生写的话剧《龙须沟》就发生在这一片。

过去陶然亭是乱坟岗子,几百年下来,坟上加坟埋了一层又一层,穷孩子每天背上弟妹来这里挖白骨卖给火柴厂做磷粉。大大小小的芦苇坑里不知淹死多少捡煤渣的孩子。这里地势低,整个西南城区的雨水脏水全往这里流,太阳一晒,又臭又稠。围着陶然亭有很多土房席棚,住着平民百姓。

配图|毛泽东

毛泽东走了没几步,看见有一个手拿钩子的老太太,正在煤渣堆前捡煤球,于是便走过去和这位老人家闲聊,想问问她的家庭情况。

老太太忙着捡煤球,碰上一个人问她这那,也没抬头,随口讲几句。多大多大了,叫什么,一天捡多少……

没想到毛泽东问得十分仔细,嘘寒问暖,问她有儿女吗?都住在哪儿?

老太太心里很纳闷,这是谁啊?怎么这么多话?于是,她抬起她那双老花的眼睛,望了毛泽东一眼,却一时没有认出来,但她觉得这人在哪里见过。又捡了几块煤球,她越想自己越认识这个人,又抬头仔细看。老太太知道这人有很重的口音,不是当地人,那他是谁呢?为什么自己觉得认识他呢?

怔了一会儿,她觉得眼前的高个子很像家家墙上贴的画中人,但她也不敢确定,毕竟,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毛主席会站在她面前跟她聊家常。

过了一会儿,老太太终于确认了,眼前的人就是画中的人。只见她突然大声嚷嚷起来,口中不断重复着:“你是毛主席!你是毛主席!”

听到老太太的喊声,附近的人一下子围了过来,眼看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马上就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了。

配图|毛泽东和老乡聊天

10多分钟过去了,这时候,警卫田汉池跟卫士长讲:“这秩序不太好,地方又比较复杂,不能待时间长。”

“对对。”卫士长也同意。

卫士长是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田汉池是北平市纠察总队的队员,他在步校时是教员,经验丰富。因为老执行路线警卫,彼此很熟,卫士长很尊敬田汉池。

一看差不多了,卫士长就去提醒毛泽东该走了。但是,此时的毛泽东正沉浸在群众们的热情中,他很想多问问大家的生活情况,聊得更多更详细些,这些可都是文件或者报纸上见不到的。

但卫士长可不会依着毛泽东,眼看人越来越多,一会儿万一出问题了可怎么交代?于是,他二话不说,动作干脆地直接上去拉住毛泽东的胳膊就往外走。

毛泽东也不是一直那么“任性”的,此时他也发觉了围观群众越来越多,担心一会儿又出现被围住走不出去的情况,于是便任由警卫员拉着,从拥挤的人群中穿过,迅速往外走。

好在,自家的车就在附近,挤出人群后,很快毛泽东便坐上车离开了。

配图|毛泽东

毛泽东一走,大家才放了心。刚才虽然由警卫把毛泽东团团围住,有坏人不容易下手。但是陶然亭一带毕竟还是太偏,人群中间鱼龙混杂,不保证一定不会有问题。总之,毛泽东不要在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过长,这一点是要十分注意的。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最后一次自由外出就是在陶然亭。

当时,毛泽东这位农民的儿子在麦收时节很想去城外看看麦田,那次也许是毛泽东预见到了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自由外出了,所以他去了不少地方。

看完麦田后,毛泽东兴致很好,又想去龙潭湖看看。从龙潭湖出来后,毛泽东又来到陶然亭。

在陶然亭的时候,有几个蹬三轮的工人看到了他,不过还好,人比较少,没有引起围观。但后来去建国门的古观象台时,就出事了。

配图|毛泽东

毛泽东来到古观象台,刚走了没一会儿,就被群众发现。几个人喊着“毛主席来了!”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不多会儿,好似全东城区的人都围了过来,人挤人,根本走不出去。这下,毛泽东看着这么多人,也没有办法了。

当时,毛泽东的专车就停在城门底下,但由于在场的围观群众太多,车辆无法动用。眼看毛泽东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警卫们只好打电话从家里叫车。

过了一会儿,从中南海派出的车来了,就停在东便门。警卫员按照指示,领着毛泽东挤出人群,来到东便门,这才得以脱身,坐车悄悄离去。

从此,政治局再也不叫毛泽东一个人随便外出了。想当年,刚进城时叶子龙陪他出去吃夜宵又没带钱的狼狈也不会再有了,这样,毛泽东的视野越来越局限在中南海里。

当时,中央政治局掌握着毛泽东的外出权,没有政治局的同意,他是不能随便出门的。后来,这也就成了铁的纪律。

配图|毛泽东

毛泽东对叶剑英说:我遇到一个好人李大钊

毛泽东去陶然亭,是去纪念的。整整30年前,青年毛泽东带着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的请愿代表团来到北京,立即去陶然亭找李大钊。

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时,身无分文,经他以前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介绍,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给了毛泽东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30年后,毛泽东从涿县坐上火车驶入北平,天开始有些发亮,雄伟的城墙轮廓显现出来了,毛泽东感慨地对叶剑英说:“我以前也来过北平,遇到一个大好人李大钊,在他的帮助下,我后来才算成了马克思主义者。可惜呀,他牺牲了,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那时,李大钊住在陶然亭。

陶然亭地处较偏僻的东南城外,历史上就是文人聚集之地。远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这里就是居民村了。到明清时代,这里又成了著名的窑厂址,专烧宫殿城墙的砖瓦石。不少官僚也开始在这里建立私人花园。清康熙年间有一个窑厂监督叫江藻的,在黑窑厂西南的慈悲庵,建了三间西厅供自己休息,并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更待菊黄家酿熟,于君一醉一陶然”的诗句中取意,为自己的3间西厅题名为“陶然”。

于是,这里就叫陶然亭了。

配图|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的“亭”在古书上是小房舍的意思,因此,陶然亭不是亭。

这里地势较高,环境也还有几丛老树形成的幽雅。于是,成了平民百姓秋来登高的地方了。特别是封建时期,北京每3年有一次会试,全国举人云集北京的南城,不少住在陶然亭。清朝末年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也曾在这里商讨过变法维新。孙中山在民国初年也曾来此参加过政治集会。

五四运动时期以至以后,李大钊也看中了这个荒凉的地方,在陶然亭租了一间南房,在这里领导以团结全国青年为目的的进步社团。在李大钊手下任北大图书馆馆员的毛泽东,以及在天津领导爱国学生运动的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先后来到这里集会,并以陶然亭为背景留下了历史照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是在陶然亭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所以,毛泽东对陶然亭的感情不一般。

配图|毛泽东

朱德放弃了陶然亭之行

陶然亭成为公园是1952年以后的事。当时毛泽东去时陶然亭就有个破庙,以及赛金花碑。毛泽东默默看完后,叹了一口气,显出伤感的样子。群众听说毛主席来了急忙拥来,这一次却扑了个空,毛泽东已经走了。

相隔不久,朱德也想去陶然亭看看。虽然朱德历史上与陶然亭并无联系,但他听毛泽东和周恩来念叨陶然亭,就想亲自去见识见识。

马上布置路线警卫吧。

警卫战士一路排到陶然亭。这一下坏喽!上次老百姓见毛泽东没见到,来晚了,这次断定毛泽东还会来,攒足了劲等着呢。很快,宣武区的人差不多全拥向陶然亭,工人店员都不上班了,学生也不上课了,都以为毛泽东又要来。

如此人山人海,哪敢叫朱老总来哟。朱德只好放弃了陶然亭之行。

配图|朱德

张明河对周恩来大叫:你搞什么名堂!

周恩来在陶然亭也有一次经历。

他也是去缅怀陶然亭的。周恩来跟陶然亭的关系不一般,不仅仅是他作为天津觉悟社的代表与李大钊的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几个团体都在陶然亭开过联席会议;也因为陶然亭这里埋葬着他的好朋友——高君宇。

邓颖超后来回忆说:“高君宇与周恩来相识于党的四大期间,两人欢谈甚深,彼此互通了各人的恋爱情报。于是高君宇同志做了我和周恩来之间的热诚的红娘。恩来同志又做了我得见君宇同志的介绍人。”

邓颖超还说:“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和石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配图|高君宇和石评梅的雕像

高君宇和石评梅之墓,就在陶然亭附近。周恩来到北平后,一直想抽时间来这里看看。但是一直忙,好不容易忙里偷闲来到陶然亭,却没想到一下子被附近学校的四五百名学生和群众团团围住。他们围在周恩来身边,欢呼,鼓掌。周恩来非常高兴,亲热地向大家招手问好。

有学生提出让周恩来唱支歌。周恩来笑着说:“好啊,我来指挥,咱们大家一起唱,好不好?”

“好!”几百个声音一致发出一个音。

这时,北平纠察总队的路线警卫打来电话,报告了司令员张明河,说3号又被围陶然亭。(当时周恩来在中央的代号是3号,毛泽东是1号)

张明河立即驱车去南城。

到地方一看,周恩来正优美地打着拍子,指挥群众唱歌呢!唱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后,正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呢。

此时,周恩来站在十分突出的高处,四周是黑压压的人群。简直成了最笨的枪手也能击中的靶子啦!

配图|周恩来

眼看这幅情景,张明河顾不上狂跳的心脏,他气势汹汹地冲进人群,大声喊道:“你们让开,现在家里有事。”众人一看他穿着军装,样子又十分可怕,勉强让出一点路。

满头大汗挤到跟前,张明河对周恩来敬了个礼,压着声音说:“报告,家里有事情,请你回去。”

周恩来听后,招呼着对群众说:“同志们,下次我们再接着唱。”

群众听完自动闪出一条大道,鼓掌欢送周恩来。

在汽车上,张明河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叫道:“你搞什么名堂!这叫我们怎么警卫?”

周恩来知错般地笑一笑说:“下回我注意,但是,你也得原谅我一回,能在陶然亭放声唱歌,这是我和高君宇的愿望。今天实现了,让高君宇听听这壮阔的歌声,他会高兴的。”

以上,便是中央领导人和北京陶然亭的故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玉旺||初始陶然亭
陶然亭  高君宇 周恩来
北京篇:逛陶然亭公园
陶然亭公园里的慈悲庵和高君宇墓
【北京革命遗址】陶然亭慈悲庵
领袖身边的便衣卫队——毛主席进入香山终于忍不住发起火来2022-03-06 07:42·聪颖百灵鸟S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