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是法家学派的人物,韩非和李斯哪个对后世影响大?
2021-03-23 23:35

韩非是当时众国之中韩国的贵族,此人读遍诸子百家学说,平日特别喜好研究法学,除此之外,一生中所读遍的著作最能令他折服的,举世之中却只有两人,一为黄帝,一为老子。和他同一个时期并且也曾经当过同学的李斯,也是在那个时代纵横一时的人物,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和韩非曾经为了扬名立万,立存于当世,都同时向荀子学习过万人难敌的帝王学。虽然两人学成之后各自混迹于诸侯之中,但似乎李斯的命运比韩非好了很多,最起码他在秦国还有赏识他的文信侯,推举他为一名小官,后来由于他的计策管用,秦始皇也开始重视到这个人。

足智多谋擅于离间的李斯

李斯足智多谋,特别擅于离间之术,在秦国吞灭六国的战役之中,他所使用的权术恰好大行于当时,但大抵天下事离不开「心」,心者才是人世间的王道,无论古圣贤或为王、为帝者,重要者在于立身处世之道可否服人。所谓「恶恶不严者,也必然有其恶于己者,如果好善不亟者,也必然无善于己者」,也就是亚圣孟子所说,没有羞恶之心,非人也,所以有时恶恶即便为君子者也在所不免,但看其心所发如何。

处事于人世间,用圣贤之道说教于人比较简单,但若是以圣贤之道驭驾于人,则较难;要用圣贤之道理,从口里说出简单,但要遵行于圣贤之道,亲躬、亲为则较难;要依圣贤的道理做人处事,这较容易,但如果要用圣贤之道谨慎独处,不欺自心,则困难;以圣贤的道理处理平常的事务容易,假如要用圣贤的道理处理突如其来的变化,则有困难。这些如果可以确实做到,终究称得上是一位笃实之君子,但从古至今称得上良人君子者少矣!

这也是古圣贤人所说,一个人独居寡寝,如果可以无愧于心,人是否会祸起于萧墙,全在于起心动念之间,往往祸害皆来自于盛满,从古至今从未听闻过盛满而不招致衰败者… … 有人看李斯便是这等人物,恃宠而骄,私欲为重,所以虽然秦始皇在世时,每每因为他当时帮朝廷建议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典章制度,但是后来为了私人的利益和明哲保身,他和赵高两个人联合起来谋害秦始皇的儿子扶苏,一起扶助胡亥作为秦帝,但是最终还是被赵高所诛,并且连同他的三族都被歼灭,这便是人心不足,不是为了天下苍生及黎民百姓,只为了一己权力欲望所得到的后果。

相形之下,他的同学——韩非和他所走的路线就有点不太一样

韩非把荀子和老子两个人的思想精髓,特别是对于老子的思想脉络下了极大的苦心钻研,并且参考《道德经》,把各法学家之精华融合后自成一体系。他的主张是为了帮助一个国家的统一,所以为君主呈现如何可以完成霸权主义,并且藉由他的理论,可获得兵强国富的局面。或许正因为他的理论思想吻合秦始皇当时治国所需,而且可以令他完成统一全国的野心,当秦始皇看到了韩非所着两篇极好文章,心中极为欢喜地说:「如果这一生可以和这样子的人坐下来好好地聊一聊,余愿足矣!」 可见韩非当时所写的《孤愤》和《五蠹》是非常令人惊艳的。

韩非和李斯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李斯能言善道,而韩非平日里却沉默寡言,或许这和他从小就有着大舌头有关,可是他的学问和理论却胜过于李斯。韩非虽然贵为韩国的贵族,可是韩王并没有因为他的才华对他有特别的赏识,也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可以陈述自己的抱负。韩非本来对于韩王就不是很欣赏,原因是韩王除了满足于私欲,喜欢独揽朝纲,实际上也不是一位有远见的君主,除了耳根软,再加上无法知人善任,底下净是些唯唯诺诺、谄媚阿谀的佞臣,对于无病呻吟、浮夸不实的戏墨之徒却任以庙堂重位,像如他这般有满腹抱负又懂得针砭时弊的真名士反而被闲置一方,这令韩非沉闷、痛心不已。

他日夜期盼的是举天之下,若是有君主可以赏识他那十几万字的著作,那则是他愿意肝脑涂地、报效之所。日后虽然他得到了秦王的重视,但是伴君如伴虎,让他充分地警觉到自己著作中所言及的,要游说他人是多么地困难,更何况他所面对的是历史上的霸主——秦始皇。也许正如他所说的,在和秦始皇互动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太多君王内心所顾忌的隐忧,而埋下了日后的祸根。也如同他的著作中所讲的,即便他所推动的学说得到了实际上的效应,但是君王很快就会忘记了这是你的缘故,不但吃力不讨好,反而君王会把你视为禁脔。

实际上,以韩非的才学,看过他著作的人,无人会不感佩的,从他所著作的 《孤愤》便足以了解他对法学所认知的深度,在那个时代真的是箇中翘楚。他如果对于整个天下的时事和各国国君的优劣没有一定的认知,也绝对写不出如《说难》这般的著作;如果他没有辅佐贤良君主的才干,他绝对没有把握可以辅佐君王如何辨别忠奸以及如何驾驭、惩治孽臣的方法,所以才有《奸劫弒臣》的出世。

但也由于他对儒学没有真正的崇景,导致于偏颇于法治,到最后无法获得平衡的状况下,连自己的性命都赔上去。从《五蠹》的内容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韩非的确是不可多得的政治观察家,才有办法把当时对政治上有危险的五类人描述得淋漓尽致。虽然他崇敬老子,但是他却只取用「无为」的重点,整个来说构成韩非子的思想体系主要的来源离不开老子、荀子、商鞅、慎到及申不害这些人学术的核心和重点。

关于韩非最后是结局如何?虽然有多种说法,其中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以及《战国策》中的姚贾,因为姚贾是属于韩非最讨厌的纵横流派之徒,见他在秦王面前鼓动如簧之舌,轻易地就取得赏识,封为上位,韩非当然会在秦王面前说三道四。韩非的口吃怎比得上姚贾的舌灿生花,最后骂人的喊救人,姚贾没事,韩非却引来了杀机,且不论他的死,最后史学家的评断如何,但总括一句,并非得以善终,便是韩非的结局。

为什么在今天谈礼仍然会提到韩非子和老子?

我们今天谈礼,为什么会提到韩非子和老子,实际上后代有许多人对于老子的尊崇,甚至于把两人画等号,认为韩非子是继承老子思想大统的人物之一。实际上,韩非子他真正的老师是荀子,而荀子的思想和老子又有着天渊之别,荀子只能说是在孟子以后比较著名的一位大儒罢了!详细了解荀子所主张的思想和后来韩非子所做的论述,其实大部分都有着荀子的思想影子,几乎是脱胎于他的学说,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

荀子所主张的人性本恶论和老子及孔子所说的礼,又极有不同之处,他认为人类对于礼节、伦理方面的表现,其实都是靠后天的教育才养成的,并非来自于人类的本性,并且他也举出了人性无论是在各方面的礼仪、伦理上,都是基于人类的基本欲求和原始本性,最后文饰以后天的文化礼仪,终究不过是为了取其所好而已,无论是君臣、父子和兄弟之间莫不如此。

基本上,只要是人,都会受制于饮食、寒暖和五官所追逐的感欲而行使自然的本能,这中间如果没有好的礼制和礼统作为约束和指引,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国家都会产生混乱,甚至于有可能会有违背纲常的事情发生。所以,他所主张的观点是认为人类的伦常如果要达到孔子所说的尽善尽美,就非得要用儒家所说的礼、义、廉、耻等思想,来转化和制约行使恶念、恶行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焚书的秦始皇爱读什么书?
鼠在所居人择地—李斯-《读懂大师》
韩非之后,暴力学说是怎样上升为国家意志的
儒家的荀子,为什么教出了韩非和李斯这两位法家大师?
国学文化名人之“六子”
语文园地【五】先秦七子及鬼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