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辛弃疾的传奇人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年少成名、文武双全、战无不胜,曾以50人于五万人军中抓走敌方将领,他一辈子都想着投身沙场,但是最后一世武将梦却入文人书。

世人只道他诗词一世无双,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个武将梦,这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著名诗人,论外貌,“目光有棱,红颊青眼”;论身材,“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论谋略,《美芹十论》被后人所推崇;论豪迈,他曾经写下“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样的诗,何等豪迈;论柔情,他也写下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还能偶尔客串一下人生导师,写下“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论地位,官至江西福建安抚使;论财富,千山别墅。

他像极了每个男神中的英雄梦,“沙场秋点兵”意气风发,剑拔弩张之下冲阵杀敌,少年英雄风头一时无二。

1140年南宋的国土摇摇欲坠,金国铁蹄南下宋国是招架不住,这个时候大宋皇帝还在奸人秦桧的诓骗下继续给金国割地送钱,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一生都在抗金的岳飞,南宋一时间找不到能打的将领,更不要说北伐收服山河。就在这一年,辛弃疾在四季如春的济南出生了,此时的济南已经是金国的领土了。

辛弃疾从小看到的就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金人,国已不国,家以不家。

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辛弃疾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国家,日日钻研兵法,勤练武术,苦读文书,少时的辛弃疾就已经在自己的钻研苦读之下练就了一身文武双全的本事。

1162年,也就是手勤义端的第二年,辛弃疾作为义军代表奉诏南下和南宋进行联络。他这一走,军中出事了,一个叫张国安的叛徒杀了义军的带头大哥耿京投奔了金人,并且以此封了官领了赏。

这个消息传到了刚刚完成任务正在返程途中的辛弃疾耳朵里,气的辛弃疾快马加鞭,带着五十个兄弟回到山东。

辛弃疾每隔几里就留下两三个兄弟,让他们在此接应,面对兄弟们的不解,辛弃疾充耳不闻继续这么安排下去。

到了张国安所在的军营里,辛弃疾身边只剩下两三人。

后半夜,辛弃疾很礼貌得走到门口和守夜的士兵表达了他要找张国安,张国安听说辛弃疾来了,一瞬间吓得冷汗直冒瞌睡,忙问手下辛弃疾带了多少人,听说只带了两三个人张国安一下放心了。

辛弃疾假意想投靠张国安,趁张国安不注意抓住他的衣襟一提,转手就是一剑。

22岁的时候他一战封神一战成名,连皇帝都夸他是少年英雄,至此,归附南宋朝廷的他也开始了仕途生涯。

辛弃疾刚一上任,便满怀热情地想为祖国收复失地,于是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一篇又一篇关于北伐的建议递给皇帝,但是全都石沉大海了。

因为当时的王公贵族、朝廷官员全部都沉迷于享乐当中,得过且过,谁都不愿意去打这场战争。

辛弃疾是归正人,归正人是指从金国归附而来的宋人,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思来想去还是将辛弃疾派到地方去当父母官比较稳妥,维持社会治安整顿民风就可以了。

哪个有志向的豪杰受得了这样的羞辱,但是呢,辛弃疾就可以,让他去治理城镇他照样有勇有谋完成的非常出色。

但是当朝的官员为难他又再次把他调到了战火涂炭的滁州当领导,滁州本来是个穷地方,但是辛弃疾用半年的时间就盘活了当地的经济,让整个滁州开始蒸蒸日上。

官员们一看为难不了他又把他调到了江西剿匪,本来是个烫手山芋,辛弃疾三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

之后又被调到湖南,创立了飞虎军。史书上记载飞虎军雄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当时的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和,一派是主站,主和派占整个朝廷管院的大部分,而主战派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人。

辛弃疾作为当时风头无二的年少将军,又是坚定的主站派,朝廷官员们自然要为难他,必须把他调到更边远的地方去做更困难的工作。

据统计,辛弃疾被频繁调任了将近40次,每一次官职最短几个月最长也不过两年。

岁月一点点流逝,辛弃疾也在逐渐的变老,即便是自己不断地调任,做着和行军打仗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辛弃疾也从来没有停止表达自己的愿意为国上阵杀敌的、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上呈皇上的书信甚至都到不了皇帝的手上。

辛弃疾气这个诺大的大宋竟然没有一个血性男儿,国土沦丧竟然整天吃喝玩乐,一群奸臣竟然蛊惑皇帝继续求和。

悲愤交加之下,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恨铁不成钢的诗,他在《水龙吟》中写道:“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总是想起年少时抗击金人的激情岁月,看着自己满头的白发感慨万千,但是辛弃疾这种讽刺朝廷的诗写的太多了,辛弃疾自然就成了更多人的眼中钉。

1184年41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了,这一罢直接罢了他整整十年,虽然后来又任命了他几回但是都逃不过被弹劾罢官的命运。在官场沉浮这么些年,辛弃疾早就明白了自己的作风自己的思想是绝对不能被那些人所接受的,也做好了归隐的准备。于是就建了一个房子,自己取名叫稼轩居士,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辛弃疾除了写忧国忧民的诗以外,也开始尝试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和读书感受的诗。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料我应如是”这种清奇婉约的诗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但是就算是归隐田园他也放不下对家国的,辛弃疾想打仗,想收复失地,想到自己做梦都是带兵打仗,可是一觉醒来才发现多年已经过去了,自己也已是白发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也是出自这个时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此时的辛弃疾已经47岁了,从20岁那年归国以后除了剿匪,没有再让辛弃疾掌过兵。他心里是郁闷的不行啊,他想要收复山河,他要为大宋尽忠,他想要让自己这沸腾了整整二十多年的的一腔热血洒在大宋的山河之上!

但是,没有人给他机会,从皇上到大臣,大家都不想北伐,只想苟安一方好好享乐。

辛弃疾无奈只能在家写诗,写来写去只有两种,一种是描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便是沙场之间的事,他好像爱上了在这种感觉,好像在纸上写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自己就真的回到了当年带军抗击金军的那个时候一样,一番热血只能挥洒在纸上。

在他47岁那一年宋高宗驾崩,北伐看似有望了,辛弃疾拉上朱熹开始讨论光复大计,年纪大了又怎样,我一样能为大宋后收复失地。这就是辛弃疾,无论现实多么不堪,他依旧对自己的理想坚定不一愿为国家九死而不悔,可惜这次还是没能如愿。

几年过去,陈亮去世了,又几年,朱熹也去世了,为数不多和自己一样抱着北伐理想的老友一个个离开了,可以想象他有多绝望,少了几个老友的念念叨叨,北伐更加成了一番空谈。

我们无从考证这一年辛弃疾在干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在这一年喜欢写诗的辛弃疾他没有写诗,报国无门虚度年华,那是何等的绝望啊。

公元前1203年,63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带兵北伐,他等了一辈子的北伐调令终于来了!

这一次听到消息的辛弃疾怒目圆睁容光焕发,毕生的梦想就要实现在眼前了,他开始筹措粮草准备训练士兵整治军备,然后一举北伐。

但是辛弃疾发现,他的命令一点用都没有,根本调不动一兵一卒,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的任命自己就是个摆设,朝廷只是想用他的名声来吓唬敌人,所以他的建议全被否决了。

他还记得一辈子年少从军,五十人于大军之中生擒叛徒的风头一时无二。仕途坎坷,但他总能用自己的才能屡次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他文韬武略,天纵英才是开创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他横刀立马,骁勇善战,是一位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他赤子之心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护。

辛弃疾,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工业自诩,曾经做梦都想收复中原,但是最后壮志难酬。

他一生都想戎马建功收复河山,到了最后,现在问起学生们,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会告诉你辛弃疾是一个大诗人大词人,所有人都记住了辛弃疾的词写得好,但是又有谁知道他心里有多苦呢?

辛弃疾想留在历史上的绝不是这个名号。

1207年,在最后的悲愤和痛苦当中,这个几乎一生都在醉里挑灯看剑的男人丢下他的宝剑走了。

我觉得“英雄”二字足以形容他的一生,之前看到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岳飞是这样的人,辛弃疾也是这样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民族的延续。

希望大家以后在听到辛弃疾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只是知道他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词人,还能由衷地说上一句,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将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陆游、辛弃疾:英雄末路的寂寞与悲凉
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乾坤,却被6次弹劾,都是因为这三个致命缺点
本该沙场霍去病,奈何从文辛弃疾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你可知他还是南宋著名将领?孤军擒贼战功赫赫
猛然觉得我们当真是幸运的
试论辛弃疾的爱国情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