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马书房
2020-12-20 21:48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种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它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母亲。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姑且叫它做“道”;勉强地形容它,说它是广大无边的;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深远无际,深远无际而又返归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整个宇宙中有这四大,而人是其中之一。

人学习地的厚实涵藏,地学习天的高明宽广,天学习道的本源创生,道则纯任自然,顺规律行事。

老子的启示(一)独立不改,周行不殆

《道德经》五千言中,这是重点章节之一,开篇第一章讲“道可道,非常道”,这一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是对第一章的补充。“道”先于天地而生,与万物浑然一体。简单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道”就存在了,万物都有“道性”,无一例外。

“道”为何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是白天,夕阳西下后是晚上,这是太阳运动形成的现象,太阳并不会因为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而受到丝毫影响,太阳不会改变,太阳的运动轨迹同样不会改变。所以“道”与“道体”已经很清晰的显现在万物之中,本体与表现的状态是一体的。

“道”给人的感觉是清虚的、清静的,因为没有声音和肉眼能看到的色彩,并且辽阔高远。凡人没有到达那个玄妙的境界,并不能真正看到“道”的样子,所以“寂兮廖兮”是老子为我们描述的。我虽然相信老子的话,但具体是什么样子,还有待我们自己深层的探索。

那么“道”是怎么运动的,他说:“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是独立的,超越于所创造的的万物之外,并且道不会随着万物的生灭改变而受影响,外界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万物生生灭灭,起落循环,但是“道”还是那个“道”。

“周行而不殆”,周是遍周之意,无处不在,处处都有“道”,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之处,都有“道”的存在,“道”的运动是永不停歇的。

“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这是对“道”的描述,既然描述了“道”,也是在为人的行为找到一个规律,如果没有这样的觉悟,我们也就不需要学习《道德经》了,人是“道”的载体,学道、悟道的目的就在于所作所为符合“道”的规律。

所以人也要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精神,人格需独立,心不随物转,有自己坚守的原则,不随外界的变化而迷茫,内心要有正确的方向,并且能坚持正确而不改,凡事不忘初心,持之以恒。

“道”是先天地而生,周行不衰,“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为万物的生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这一切现象,深奥且玄妙,老祖宗们只能勉强称呼为“道”,万物都有一个名称才能去描述,就像人的名字。

老子的启示(二)远曰反,返观内照,提升真正的生命能量

“道”太大了,大到无边无际,所以称为大,大又为逝,逝也是大,无限扩张之意,既然无限的扩张,自然是越来越远。但是老子的智慧来了,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远曰反”,我们看着那么大的道,那么遥远,我们怎么能“悟道”呢?

我们应该反着学习,远在天边的道,其实就在我们自身,“生而有涯学而无涯”这是庄子的人生观,庄子看到了道之大,道之远,他说向外的求索,是无穷无尽的。

那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是好?道家说:“反者道之动”,佛家说:“回头是岸”,前面是茫茫的大海,一直向前,落入那海天茫茫的烟波浩渺之中。迷途知反,回头就能看到生命的陆地。“道”就在我们自己这里,反求诸己,反观自省,才有悟道的希望。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有的人犯大错,有的人小错不断,这是由人的秉性决定的。所以夫子说:“一日三省吾身”,如果做什么都对,还需要什么三省吾身,为什么是自省,而不是向外求索呢?

因为无论找多少的理由、借口都不能否认犯错的本体是自己,心是犯错误的根源,无论是个人能力问题,还是认知思维问题,总之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反省。

禅宗北祖神秀大师说:“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心如明镜,却被尘埃浊染。遇到问题、困难,去抱怨,去自怨自艾,这都是毫无意义的,想让人生变的更光明,就要学会时时反省,把心境上的尘埃擦拭干净。

老子的启示(三)宇宙规律

道曰大,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万物都有道性,道大,那么含有道性的万物都可称为大。

佛家说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用现在的现代科学的解释来说,物质的组成是原子,质子,乃至更小的粒子组成。

随着前沿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还会继续发现更微小的物质组成单元,而在几千年前,道家佛家已经通过,悟道的自然方式,看到了组成物质的本质和真相。老子称为“大”,佛祖说:“一沙一世界”。古圣先贤,用他们的方式解释了事物的真相,与现代科学殊途而同归。

人于宇宙而言是渺小的,渺小的如微尘一般,人于自然也是渺小的,人立于天地之间,小小的,但是却有智慧可以效仿天地。

人法天地,有两种解释。《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体运动,周行不息,这是君子当效仿的美德,勤而不息,勇往直前,生机勃勃。地载万物,以其厚为德,人类在这厚土上繁衍生息,吃穿用住,皆为大地的厚泽,人要效仿大地之宽厚与稳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我们精神的支点,是我们灵魂的信仰。

第二种解释,法为法则,为效仿。学习天地,就要在天地的范围之内,法地、法天,生活在天地之间,就不超越天地允许的边界,简而言之,不要破坏生我养我的这片天地,不要去破坏大自然,要好好爱护这片让我们生存的天地。

宇宙中有无数类似地球的星球,不停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转动就如其他天体星球的转动一般,星球的运动方式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在古人对老子的解读中,地法天就是大地跟着大气层在转了,现代人更能体会什么是天体运行,现代都能登月,登陆火星了,自然可以看到更大的天地,就是这宇宙。

人类效法天地,地球被宇宙规律支配如其他星体一样的运行。宇宙是更大的空间,更大的天,老子说天法道,这宇宙的运动,也是根据道的规律来运行。再往深说,在这个维度的空间遵守的宇宙规则是道,更高维度的空间,所遵循的规律仍然将是道。

道具有无穷尽的功能,拥有不可思议的“生灭”力量,生化着万物。

这种强大的力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子说,道法自然,何为自然,自为自在,然就是本该如此。老子说:“道法自然”,佛祖说:“法尔如是”,人在发地,地在法天,天在法道,道在效法谁,老子很明确的说,道是终极规则和力量,不需要效法谁了,“道”本来如此,原来如此,就是这样的,所以称为“道法自然”。

人心乱,便会造作,造作与自然是背道而驰的,不自然的就远离了道,因为道法自然。

我们知道了道是宇宙的内在规律,就要自然的遵循道的规律去做事、做人,而这个遵循自然规律的过程就是在“知常”、悟道,在悟道中看到自己的良知,这一切又都在自然之中,不刻意,不造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一章道德经】人天生与道相连,悟道的人能源源不断地启用大智慧
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老子“上德下德”的区别,揭秘“无为而治”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真学理论--宇宙自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