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十大名相是谁?盛世大唐一半的功劳是他们的
五更天读历史
2020-04-13 18:32

一,“元和中兴”第一功臣:裴度

裴度祖上基因不错,出了很多宰相,他本人先后三次拜相,分别在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任职。晚唐宦官当道,人臣趋奉,元稹等辈奔走门下以求闻达,唯裴度敢于打击这些恶势力。在朋党相争时,他不拉帮结派,为将相二十多年,荐引过李德裕、韩愈等名士,重用过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诗人。

裴度以文章书生入仕,数年之间,渐升至清要之职。适逢时局艰难,他奋发决策、亲讨叛军,成为人们崇仰的中兴名臣。他的样貌平常,但风神俊爽、文采出众,答对雄辩有力,使听者为之震动。当时凡有使臣出使他国,他国的君长必定询问裴度的年岁、形貌,以及是否被天子任用。裴度的威名远播四方,中原、异邦对他都颇为畏服。他的威信名望、德操功业,与郭子仪齐名。裴度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内,以一身维系国家的安危,对时局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选用重臣时,群臣不论“无贤不肖”,无不首推裴度。

二,布衣宰相:马周

李世民对马周的评价: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 马周对事情分析十分快捷,忠贞端正,对人的批评从不忌讳,每次派他办事,多使我满意。他既献出全部忠诚亲近依附于我,我要切实借助于此人,共同办好当前政事。

当然,马周也算是知恩图报,从监察御史开始,前后不过十五年,竟然干到了宰相这一重位。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从第一次见到唐太宗,马周就再没有任过地方官,也没有受过丝毫处分。

三,东方的福尔摩斯:狄仁杰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一时间河北震动。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当时,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城器具。但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孙万荣闻听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就连宋朝皇帝赵匡胤也说过,武则天后来还能被唐代供祭,应是归功于没有杀狄仁杰。为什么这么说,答案来自《新唐书》,武则天将大唐政权给灭了,而狄仁杰通过提拔张柬之等人,最终恢复了李唐神器。

狄仁杰任相期间,先后举荐荆州长史张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才子宰相:岑文本

唐太宗将伐辽东,所有的谋划,都委托岑文本办理。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岑文本从太宗征辽东,因其“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于平常”。唐太宗见了十分担心,对左右说:“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能与我一同返回。”及至幽州(今北京市),得了暴病,太宗亲自前往探视,流着眼泪安抚他。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岁,赠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陪葬昭陵。

事实上,岑文本不仅是个写文高手,同样是个治世能臣。他重视军队建设,居安思危。在皇位继承人选上,高瞻远瞩,上书封晋王李治为太子。当上中书令后,他忧患意识长存,生怕自己不能胜任,有所闪失,损害朝廷的百姓的利益。在家庭教育方面,他更是居功至伟,儿子岑长倩、堂侄岑羲也先后为相,“一门三相”传为美谈。特别是四世玄孙岑参,是盛唐着名边塞诗人,中国人都知道他那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救时宰相”:姚崇

姚崇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任过宰相,无论是政绩还是资历,时人几乎无人能比。然而,这位资历深厚的宰相,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耸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由于清廉,只拿“死工资”,没有灰色收入,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但却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到舆论的非议。中书主书赵诲接受胡人贿赂,因事情败露,被唐玄宗定为死罪,姚崇也极力营救。唐玄宗对此非常不悦,在赦免京城罪囚时,特意在敕文中注明,将赵诲流放岭南。姚崇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并推荐广州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改任开府仪同三司。

唐玄宗虽将姚崇罢相,但对他仍极为尊崇,让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他的意见。 开元八年(720年),唐玄宗封姚崇为太子少保,但他却因病没有接受。

六,史上第一谏官:魏征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唐代笔记《龙城录》里有一则关于魏徵与醋芹的文字,魏徵在朝堂上喜欢提意见,且常让皇帝下不了台。有一天,李世民笑着对大臣们说:“那个山羊鼻子整天板着脸,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动心的东西?”李世民身边的侍臣回答说,“魏徵喜欢吃醋芹”。第二天,李世民赐宴,赏赐的食物中有三杯醋芹。魏徵见了,食指大动,饭还没吃完,装菜的餐具就见底了。李世民说,“你看你看,你说自己没什么爱好,我现在终于见识到了。”被揭短的魏徵回答李世民说:“皇帝喜欢无为(而不是奢靡无度),臣子自然不敢有什么偏好。我就好这一口(醋芹)罢了。”李世民因此感叹好久。

七,“贞观之治”缔造者:房玄龄

学过历史的的人都知道“房谋杜断”,不管是“秦府十八学士”,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房玄龄都是榜上有名。在唐朝开国元勋中,他和杜如晦、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并功第一。在贞观年间,他辅佐唐太宗,执掌政务长达二十余年,是“贞观之治”直接缔造者。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征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

“醋坛子”的由来就是根据房房玄龄和其夫人的故事来的。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晋阳,“醋”也成为唐宫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宫储存极多。据说,唐太宗年间,宰相房玄龄惧内是有了名的。一日,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之际,房玄龄经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几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几分酒意的唐太宗乘着酒兴,便赐给了房玄龄两个美人,房玄龄的老婆却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见房玄龄带回两个年轻、漂亮的小妾,大发雷霆,指着房玄龄大吵大骂,并操起鸡毛掸子大打出手,赶两个“美人”出府。

房玄龄夫人也知此祸不小,勉勉强强地跟随房玄龄来见唐太宗。唐太宗见他们来到,指着两位美女和一坛“毒酒”说:“我也不追究你违旨之罪,这里有两条路任你选择,一条是领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过日子,另一条是吃了这坛'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举起坛子,“咕咕咚咚”的已将一坛“毒酒”喝光。房玄龄急得老泪纵横,抱着夫人抽泣,众臣子却一起大笑,原来那坛装的并非毒酒而是晋阳清源的食醋,根本无毒。唐太宗见房夫人这样的脾气,叹了口气道:“房夫人,莫怨朕用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过念你宁死也恋着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这么个结果,虽酸得伸头抖肘,但心中高兴万分。房玄龄也破涕为笑。从此,“吃醋”这个词便成了女人间妒忌的代名词。

八,被刺杀的大唐宰相:武元衡

在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坐大,唐宪宗李纯是唯一一位敢拿藩镇开刀的皇帝。宪宗为什么这么强硬,就是因为他背后站着武元衡。武元衡是武则天曾侄孙,号称“大唐第一美男子”,是宪宗皇帝股肱之臣。刚担任宰相八个多月,李锜势力就被他一锅端,江南经济得到了恢复。淮西是武元衡烧得第二把火,这使得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很恼火,这厮联合李师道、王承宗等人,公开与朝廷叫板。这还不算,又一个卑鄙计划也将实施——派人潜入长安,刺杀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他很清楚:如果这两个人死了,其他朝臣就不会再言用兵之事了。

武元衡与白居易虽是同僚又是朋友,然而二人还是情敌。武元衡号称唐朝第一美男子,在时任西川节度使的时候与当时的美女诗人薛涛的关系极为暧昧。这让爱慕薛涛的白居易心生嫉妒。武元衡曾赋《赠道者》一诗: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诗人大加赞美欣赏这位美丽的白衣女子,对她的姿色颇为倾倒。

九,理财大师:刘晏

说到唐朝宰相,刘晏名气远不如姚崇、房玄龄等人。不过翻开《三字经》,你就可以找到他:“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7岁被地方选拔为“神童”。8岁被唐玄宗破格提拔,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官员。

更重要的是,刘晏还是一个理财能手。安史之乱后,刘晏在漕运、盐政、常平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在接掌经济大权后,陆续免除了农村一切不合理赋税。对于城市工商业,也实行减税政策。至于做好粮食储备调剂工作,平衡物价,防止谷贵伤民和谷贱伤农,更是他着名的功绩。就像亚当?斯密一样,刘晏非常重视“看不见的手”。在盐务活动中,他放弃了官产官销,而是更多发挥私人和市场的作用。在漕运事业中,他不赞成强制性无偿劳役,把雇用制引入到国家经济事务当中,建立劳务市场,这在当时堪称慧眼独具。史学家将他和春秋的管仲、战国的商鞅、西汉的桑弘羊、宋朝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合称为“中国古代六大经济改革家”。

十,大唐第一传奇宰相:李泌

李泌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诸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可以说是唐代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

他主导了平定安史之乱的“平乱诀”,更策划了横跨半个亚洲、合力绞杀吐蕃帝国的“平蕃策”,皆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决策,直接为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延命百年。

李泌在为相前后,匡正时弊。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国遏制吐蕃,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又能调整官俸、裁减冗员,并妥善安置因乱留京的番邦使者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289年间,最负盛名的九位宰相,缔造了大唐的繁荣昌盛
武则天临死才醒悟,最可怕的人一直就在身边,自己冤杀了李唐子孙
【古今中外】为何说大唐帝国的兴衰史就是山西人的奋斗史?
唐朝十大宰相
武则天向宰相狄仁杰要人才,狄仁杰说了一个名字,大臣们有点吃惊
武则天为什么对狄仁杰百依百顺,是有原因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