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志愿军第四次战役
抗美援朝志愿军第四次战役 又打又准备,终于在三八线站稳了脚跟
兵道争胜看历史2021-12-05 19:22

志愿军经过抗美援朝第一、第二次战役,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争的战局;第三次战役又打过了“三八线”,之后,志愿军在三十七度线停下来。国内《人民日报》发表《祝汉城光复》的社论中提出:“前进!向大田前进!向大丘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朝鲜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前苏联顾问团和朝鲜政府都希望志愿军能够继续进军。

这时,志愿军能否在三八线附近站稳脚跟,巩固胜利的果实,继而继续向南进军,彻底地解决朝鲜问题这个课题就提了出来。

一、战场形势不容乐观,这是个难题

一是我军亟待整补。我军经三次战役的胜利,已取得了一定的对现代化装备之敌的作战经验,士气异常高涨。但是,经三次战役连续作战再加上冻饿,总减员已达9.5万人。减员很大,兵员没有得到补充,已极度疲劳,志愿军一线部队需要补充休整。

二是后勤弱点暴露。随着战线南移拉长,运输线已长达550公里至700公里,在敌机狂轰烂炸下,志愿军后勤遭受严重损失。三次战役共损失了1200多台汽车,仅剩1000多台,粮弹物资运输补给十分困难。朝鲜当地群众余粮有限,难以保证需要;到“三八线”附近志愿军更是无法从当地筹集粮草,一切作战物资和粮草均需从国内运来。此时,志愿军后勤补给能力已到达了极限。

三是兵力对比不占优势。由于敌是机械化部队,我步行追赶不上,未能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志愿军第9兵团尚在元山、咸兴一带休整,我军第一线兵力只有志愿军六个军二十一万余人,人民军三个军团七万余人;而敌人已经得到人员及物资的补充,有二十三万余人(美军7个师、韩军8个师、英军2个旅),我军仅略占优势。

四是敌已完成调整。“联合国军”向南撤退,战线缩短,兵力集中,正面狭窄,自然加强了纵深;半岛地形狭长,对联合兵种作战有利。尤其是补充了大量炮兵(10个野战炮兵营),在此后的战斗中,“联合国军”依靠这些火炮再加上空军战机,发动了“火海战术”,给志愿军造成巨大伤亡。

因此,1951年2月,彭德怀从朝鲜回国后,在军委会议上讲道:

“我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害怕过,但打过三八线以后,一直打到三七线时,我环顾左右,我确实害怕了……

美军几乎是不战而退,……凡战场上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撤退,而不是溃退,那就要十分警惕。……战士们吃不饱穿不暖,空中有飞机炸,地面是美军的坦克大炮,左右沿海是美军的舰队,不下船就可以把炮弹打过来……志愿军随时有遭厄运的可能,我不能把几十万军队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必须坚决地停下来!”

二、敌人变招,增加了我解题难度

李奇微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一是通过前三次战役发现了我方后勤保障的弱点。我军靠自身携带的粮弹发起进攻,只能维持一周左右,被称为“礼拜攻势”。根据志愿军第三次战役后,主动止步于三十七度线的情况,李奇微了解到我军后勤运输线延长,已不能有效地进行作战。二是从1月15日起“联合国军”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发现我第9兵团没有向前推进,估计我军第一线部队未得到补充,兵力不足,短时期内不可能发动大的进攻。因此,李奇微觉得“联合国军”在朝鲜尚可打下去,无须担心被赶出朝鲜半岛,于是很快就稳定了战局。

根据朝鲜战场狭窄的特点,以及志愿军补给的困难,李奇微又改变了打法,着眼于消耗志愿军的有生力量和物资弹药,挥出了一套组合拳。1月15日起,采用“磁性战术”,以1个加强团的兵力在水原至利川之间实施试探性进攻,组织机械化的小部队,每日采取多路小股的方式,在宽大正面进行威力搜索,不停地对我进行小规模的进攻和接触,始终咬着志愿军的后卫。在这样的整个战线上小规模接触交战中,志愿军的弹药物资和有生力量都在急剧消耗。

25日,“联合国军”开全线进攻,在进攻部署上,美军和南朝鲜军混合编组,以美军担任主攻。美军主要在西线,南朝鲜军主要在东线。为防止我军向其侧后迂回,并吸取以往多路分兵、快速推进而被我军各个歼灭的教训,采取主力靠拢、加大纵深、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法。严格控制伪军,将伪军直接交给美军指挥的办法,一面恢复和整顿建制,一面向我进攻。采用以空中打击和地面炮兵火力为主的“火海战术”,大量地杀伤我有生力量。

在志愿军后撤时,乘着志愿军撤退行动因小规模交战和空袭出现混乱,以“特遣队战术”分割、撕裂志愿军的作战队形。同时,美空军采用“绞杀战”战术,加紧轰炸中朝军队的后勤补给线,企图截断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勤补给。

这样,李奇微实施了一种以消耗战为主的体系作战。目的是让志愿军失血的同时,又得不到补血,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死或因后勤保障能力不足而撤回到中朝边界附近。这是美军在二战中惯用的体系作战模式,企图改变战场上的力量对比,甚至改变朝鲜战争的战局。

三、志愿军两条线破解难题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志愿军一手抓作战准备, 一手抗击“联合国军”的进攻,以确保能够在三八线附近站住脚跟,并为春季攻势做好准备。

(一)志愿军全方位准备春季攻势

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前后,毛泽东主席与彭德怀都曾设想,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经过几次战役,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第三次战役前,12月29日,毛泽东主席致电彭德怀指出,打完这一仗“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

为解决战场上后勤工作滞后的问题和保证完成后勤系统的春季攻势准备,1951年1月22日至30日,由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李富春主持,在沈阳召开了志愿军后勤会议。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军委运输司令员吕正操、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李聚奎等出席会议并作了指示。参加会议的除在前线各分部领导、各军做后勤工作的领导外,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负责后方保障的领导也都参加了会议。第13、第9、第19兵团原所在的中南、华东、西北3个军区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一致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把我军后勤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我军以往历史上的后勤工作,向来是取之于前线的方针,现在转变到主要甚至完全依靠后方的供应。这些变化,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性的,不是一时的,而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后勤工作必须适应这个新情况,必须以新的指导思想、新的供应方法、新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作风,来适应这一新的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实现后勤保障观念的转变,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会议决定采取一切措施,建立兵站运输线,改变运输的被动局面。建立东、中、西3条兵站线,负责三八线附近的志愿军的后勤保障。

中央军委确立了“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方针。根据战争长期化的要求,2月7日,决定实行轮番作战,遂令第3兵团、第20兵团和第47军自3月起陆续入朝参战。入朝后,同即将入朝的第19兵团共9个军27个师作为第二番部队。

中央军委还决定加速各军兵种参加朝鲜战争的准备工作。陆续入朝的炮兵计有第2、第7、第8师(均为新装备的苏式火炮),火箭炮兵第21师,防坦克炮兵第31、第32师,高射炮兵第61、第62、第63、第64师。至4月,计2个坦克团入朝参战。

为加强铁道和道路的抢修工作,根据中央军委指示,1951年2月13日,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抢修指挥部,由铁道兵副司令员李寿轩任主任。3月,朝中双方商定设立朝中铁道运输司令部和联合铁道修复司令部,对朝鲜铁路实施军管。铁道兵第2、第3师入朝,担负铁路抢修任务。还从国内抽调工兵第7、第10、第18、第20团陆续入朝,至1951年4月,志愿军工兵部队共达到8个团,担负道路和工程保障任务。

空军于1950年12月下旬,即以空4师在苏联空军的带领下,参加实战练习。1951年1月21日和29日的空战中,第4师第10团第28大队大队长李汉,首开了志愿军空军击落美军F-84飞机1架、击伤2架的记录。中央军委于3月中旬成立了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刘震任司令员。

到3月底,除机场修建比较复杂需时间较长和联合兵种协同战术集训刚刚开始即停止外,其他各项准备,基本就绪。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前,后方供应已基本形成四条固定的供应线和连点成线的部署,并实行了“分段包运”制度,提高了运输效率,物资供应状况有所改善。到4月初,志愿军已囤积粮食3000万斤,弹药3至5个基数。虽然后勤供应情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但已能够保障最低限度供应。

(二)战场上的交手

1951年1月15日,西线“联合国军”发动试探性进攻。18日,东线“联合国军”也开始试探性进攻。此时,正值中朝军队转入休整,准备两个月后发动春季攻势之际。

1月25日开始,联合国军以西线为主要突击方向,由西而东逐步在志愿军200余公里的防御正面上发起了全线进攻。当时,我军正在成川西南君子里志愿军司令部所在地召开中朝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总结三次战役经验,统一思想,准备春季攻势。我察明敌企图后,彭德怀当即于1月27日决定电令各军停止休整,准备再战,并立即把正在召开的中朝两军高干会议改为准备进行第四次战役的动员会议。

志愿军迅速结束休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敌人攻势,争取时间等待后续兵团到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开始进行第四次战役。

此时,中朝联军大部分还在奔赴休整地点的路上,不少部队接到命令后,是在中途掉头直接奔赴战场的。尤其是炮兵部队,根本无法按时到达战场。因此,在后来打砥平里时,面对敌人的坚固堡垒,虽然志愿军战士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但由于缺乏炮火支援,功亏一篑。

此次战役,不仅在技术装备上敌优我劣,而且在兵力数量上我也失去了优势。在此情况下,如果我军立即向北转移,必将过早放弃汉城,这在政治上对我十分不利;但是,如立即反击,制止敌人进攻,也比较困难。

彭德怀对此次战役的后果是很担心的。1月31日给毛泽东主席的电报中曾明确指出:“第三次战役即带若干勉强性,此次战役则带有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

在战役第一阶段,志愿军西顶东反。西线以志愿军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依托野战工事,顽强防御作战28天,钳制了“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使敌未能进占汉城,并有力地配合了东线志愿军主力反击的胜利。2月11日,东线邓华集团按计划发起横城反击作战,至13日凌晨,全歼南朝鲜第8师3个团、美第2师1个营、美军和南朝鲜军4个炮兵营,另歼南朝鲜第3、第5师各一部。由于美军兵力不足,志愿军企图通过歼灭南朝鲜军,使美军陷于孤立,来制止“联合国军”进攻,更好地准备春季攻势。

第二阶段为运动防御阶段。为掩护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的开进集结,第一线志愿军各军和人民军各军团,克服连续作战的疲劳、部队减员未补、粮食弹药供应不足等各种困难,从2月17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两个多月,部署三道阻击阵地,采取兵力配备前轻后重,火器配备前重后轻的防御部署原则,逐山逐水节节阻击的运动防御,并以阻击和反击相结合,有力地迟滞了“联合国军”的进攻,大量地杀伤了敌军,共歼敌5.5万余人,争取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掩护第二番作战部队的开进、展开和预定的运动防御任务,为第五次战役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战至3月31日,志愿军和人民军全线转移至“三八线”以北附近地区。4月15日,新入朝的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分别进至“三八线”附近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重返前线。据此,志愿军各部主力于17日晚主动后移,由原来的节节阻击变成了节节诱敌。

“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部队损伤严重,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志愿军将“联合国军”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未能实现其占领铁原、金化地区的目标。志愿军第二番作战部队已完成战役展开,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

据志愿军副司令洪学智将军回忆,志愿军整个运动防御阶段,没有重大的战斗。我暂时避免大打,因为我未能得到整补,实力大减,要等后续部队上来;敌兵力展开后,也没后劲儿了,也不能大打。就是用“磁性战术”缠着我军,我军就同敌人对峙着。他打他的“磁性战术”,我打我的运动防御,拖延敌人进攻时间,逐步向我预定进攻出发线靠近。他进一点,我退一点,他不进我也不退,他避免伤亡,我也避免伤亡,他避免消耗,我也避免消耗。

美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付出重大伤亡,才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这使美国当局看到,不用说再打到鸭绿江边,就是从三十七度线向“三八线”每推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并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美国国务院此时明显倾向于通过谈判来最终结束战争的方案。

美国政府最后确定在不扩大战争范围的前提下,稳步向朝鲜北部推进,待占据有利的地位后,即“以实力政策为基础”,或与中朝进行外交谈判,或继续其军事行动,以保持美国在亚洲的地位。

通过第四次战役证明,志愿军面对强敌,在兵力优势不大,武器装备落后,且没有制空权,后勤线长的情况下,志愿军是可以在“三八线”附近站住脚跟的,巩固了胜利果实,牢牢地掌握住了战争的主动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总准备发动第六次战役,邓华坚决反对,三条理由说服主席
抗美援朝最惨烈的战役,战士被逼的不断跳崖!
志愿军把美军打回三八线,取胜的关键只有一个
第五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损失有多大?志愿军伤亡7.5万,被俘1.7万
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多少志愿军参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