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读没懂,重读《走到人生边上》,我顿悟了过好一生的秘诀
花姐爱学习2023-07-17 17:24河北


2005年,94岁的杨绛因病住院。

躺在病床上,她一直在参悟生与死、命与运、精神与肉体最本质的问题。

最后,在与衰老和疾病的斗争中,杨绛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这本4万多字的作品:《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这一生,经历了战火流离,承受了生死分离,也经历了孤独无助。

生活的重担一次又一次地压着,她却以瘦弱的身躯,扛下了所有的苦难。

对于生活,她没有逃避;对于不幸,她从不怨恨。

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中,她只是用平静的笔尖,把自己一生的感受写进书中。

当你读到杨绛的《走到人生边上》时,你就能摆脱苦海般的生活,找到最好的生活方式。

理不争

杨绛在书中写道:

“我这不争,那不争,这也忍,那也忍,无非是保持内心的自由,内心的平静。”

争论是世界上最毫无意义的事情,除了花费时间和精力,对自己没有好处。

杨绛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出国的船上,她听到钱钟书在读法语。

杨绛专攻外语,听到钱钟书的一个发音错误,便直接指出。

谁知钱钟书很不服气,立刻反驳了她。

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任何人。

最后,他们在船上找到了一位法国人,证实了杨绛是对的,钱钟书是错的,

虽然赢得了争论,但杨绛怎么也不高兴,反而因为夫妻不和,倍感不舒服。

从那以后,她决定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与人作口舌之争。

人生不是一场辩论赛,一旦辩论开始,就不再有赢家。

与其在唇枪舌剑中劳神费力,不如退一步,随它去。

保持沉默是解决纠纷和误解的最佳武器。

1957年,年近半百的杨绛先生被任命翻译《堂吉诃德》这本书。

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一字一句地学习,花了20多年才完成翻译。

翻译出来一部分,争议就随之而来。

学术界有不少人批评杨绛的许多翻译方法是错误的,还删除了许多句子,并将其视为“反面教材”。

但面对质疑,杨绛却置之不理,依然自己做自己的事。

有朋友为她鸣不平,杨绛却安慰道:“我一点也不生气,跟他们说吧!”

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由于杨绛使用了“翻译法”,所以语言更加流畅精炼。

最后,争议不攻自破,杨绛的翻译被评为最好的翻译。

《道德经》有一句话,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聪明的人,从不与人争论不必要的。

因为在成人世界里,很多问题不是靠辩护就能解决的。很多事情不是靠言语就能说清楚的。

与其从别人的嘴里得到认可,不如从自己的心里得到平静。

要知道,停在原地与人纠缠,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

学会让步,守住嘴巴,专注于自己,你就是最大的赢家。

苦不怨

杨绛曾在书中感叹: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生真的够苦的。

一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坷。

如果你吃了一点苦,你就变得消极,就会被困在苦海中,无法自拔。

相反,你不要抱怨,尽量保持平常心,一关一关地渡,总能拨云见日。

抗日战争期间,杨绛和钱钟书一家被困在上海孤岛。

由于时局混乱,经济紧张,一家人上下挤在一个地方,住处狭窄。

杨绛出身名门世家,十指不沾阳春水,不得不扮演“灶下丫鬟”的角色。

一大家子人的衣食住行,全靠她自己承担。

平日里,为了买到便宜的菜,她一口气走到了几公里远的菜场。

每次买菜回来,仿佛出了远门,腿软脚酸,筋疲力尽。

但她不叫痛不叫累,还兴奋地告诉钱钟书:

听说某个地方有一个比较便宜的菜场,明天我要早起去买菜。

做饭的时候,她经常把煤烟熏得满眼泪都是,不时还会被滚油烫出来。

她也不顾一切,只是不停地问家人这道菜的味道。

每次得到肯定,她总是高兴地和别人讨论半天,分享自己的烹饪经验。

正如她在书中所写:

“那段时间,我确实吃了很多苦,但我也学到了很多吃苦的技巧,这让我很自豪。”

在艰难的岁月里,杨绛一点也没有抱怨,反而总是微笑着面对,过着美好的生活。

生活中,有些人有不如意的,就满腹抱怨;遇到困难,就怨声载道。

结果,抱怨越多,日子就越差。

民间有句谚语,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怨别人。

君子从不怨恨这个世界,因为他知道,要想让事情变得更好,他必须先改变自己。

既然上帝给你泼了一杯冷水,那就把它加热解渴;

既然生活给了你一个柠檬,那就加点糖榨成汁,仔细品尝。

面对苦难,与其抱怨,不如调整心情。

把抱怨变成向上成长的力量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事不怂

我很喜欢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一句话:

“事情不来,我不主动惹事。事情来了,我也不怕事。

生活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处处担心,心怀恐惧,那还活什么劲啊。”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大事就害怕,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结果,事情还没来,心理防线就崩溃了。

而当你不害怕,不承认怂,就不能乱方寸,冷静应对危险。

正如杨绛在书中所说,我个子小,力气大,什么都不怕。

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士兵经常闯入民宅逮捕市民,许多人被捕后再也没有回来。

一天,日兵冲进杨绛家,高声喊道:“谁是杨绛?”

杨绛淡淡地回答:“我就是。”

他们看了看她,说:“明天来宪兵司令部。”说完就走了。

那天晚上,全家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杨绛像往常一样,倒头睡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醒来,她还特意精心打扮,然后带着一本书,就出去了。

到了宪兵司令部,杨绛独自坐在会客厅的一角看书。

日本人来了之后,看到她如此平静,感到非常惊讶。

随后,他们威胁恐吓,问了很多问题,杨绛从容不迫,应对如流。

审讯结束后,日本人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礼貌地把她送到门口。

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险为夷。

心理学中有一个“墨菲定律”,意思是只要事情可能变坏,它就会变坏。

生活就是这样,你越害怕什么,就会越来什么,你越逃避什么,你就越会遇到什么。

因此,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面对什么样的大事,你都应该有勇气面对困难。

正如诗人苏轼所说:“泰山崩于前,颜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

面对生活的洪水,既然避之不及,就要稳定心态,积极面对。

内心坚强,遇事不怂,自然不会害怕任何危机。

难不悲

在书中的“百岁问答”部分,记者曾问及杨绛至亲的去世。

杨绛平静地回答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生者只希望他们走好。”

20世纪90年代,杨绛的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相继去世。

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瞬间独自一人。

当时,有人去看望杨绛,但当她看到杨绛独自坐在房间里时,突然悲痛不已,拉着杨绛的手不停地哭泣。

但杨绛反过来安慰她说: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么难过吗?

面对生死分离,杨绛并没有沉迷于痛苦,而是尽快收拾情绪,微笑向前。

大部分时间,她独自在家,把时间花在创作上,她翻译了柏拉图的《斐多》,然后写了《我们仨》等经典作品,告别后,她没有陷入太多的悲伤,总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过着充实而富裕的生活。

人生沧海,苦难如影随形,生离死别是正常的。

只有看得开,想得透,才能安抚心灵,抵御命运的痛苦。

正如《岛上书店》所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最痛苦的几年,让生活变得美好而广阔。

如果撑不住,只能陷入悲伤,止步于当下。

坚持下去,所有的痛苦都会变成内心的营养,滋养你的格局,让你不再害怕生活中的任何困难。

在书的最后,杨绛先生写道:“老人的未来是病与死。”

人生的归宿,就是死亡。

那么,这段旅程在生死之间有什么意义呢?

杨绛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说: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

是的,人会经历痛苦,经历迷茫,经历低谷,经历一切的苦楚。

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锻炼灵魂,在苦痛中完善自身。

人生,就是一个在苦难中,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

当你强大到能坦然地面对磨难与困境,生死和无常,你终将迎来更加丰富的人生。

《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中,除了杨绛对于晚年时期应该如何生活的看法之外,包括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婚姻观点,她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作为文坛才女,杨绛一生颠沛流离,历经过黑暗,也曾拥抱过光明,这些经历都没有随着时间的消散成为过去,而是刻画成年轮,成为杨绛最精简的人生智慧,《走到人生边上》本书便是她智慧的象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绛逝世7周年,重读《走到人生边上》,我顿悟了过好一生的秘诀
读懂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才知人这一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季康先生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文学界的一股清流
杨绛:苦过才是生活,熬过才是日子
杨绛:年近90丧女丧夫,熬不下去的时候,不妨听先生一句劝
杨绛:面对苦难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