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赓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故事

祖国视点2023-07-19 15:18北京

文/江和平 供稿:八路军研究会

抗美援朝时期,陈赓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代),三次赴朝做出重大贡献,在中、朝人民和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主动请缨赴朝参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之时,陈赓刚从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返回祖国。在此之前的三个月里,他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帮助越南人民进行抗法战争,协助越军总部指挥边界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胡志明称赞陈赓:“老布尔什维克风格”“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陈赓与胡志明在越南

获悉志愿军赴朝参战的消息,陈赓连续数日彻夜难眠,在11月5日的日记中写道:闻悉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我甚兴奋,昨夜为之失眠。”6日又写道:“昨夜失眠,总是考虑着朝鲜战事。”“工作是艰苦与残酷的,我准备贡献我的一切。”

陈赓与胡志明

陈赓认为:新中国迟早要和美帝国主义进行一场较量,否则就不能安心搞建设。而迟较量不如早较量,早打可以打一个美军无准备之战,可以求得有利于我国的和平。

11月29日,陈赓从越南抵达北京,立即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在越南的工作,同时提出请缨赴朝参战。当时同样提出赴朝的还有陈锡联。陈赓为得到党中央的批准,主动做陈锡联的工作说:“你已是炮兵司令员了,走了还得交代工作。而我刚从越南回来,国内工作尚未接受,不存在交代工作的问题,所以我去更合适。”

首次赴朝视察战场

陈赓的请求得到了党中央的批准。1950年底至1951年初,陈赓离开北京,前往成川郡君子里的志愿军司令部,朝鲜战场实地考察作战情况,为正式赴朝指挥作战做好准备。

彭德怀、陈赓、邓华在朝鲜

彭德怀、陈赓、邓华等在朝鲜

1951年1月8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25日至29日,陈赓参加了彭德怀召开的中朝两军高级干部会议。他听取彭德怀的总结讲话,与领导同志交谈,基本了解了朝鲜战争的形势。他得出结论:在战略上,敌军装备虽占优势,但我军依靠灵活的指挥和勇敢顽强的步兵作战相结合,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在战术上,应充分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的长处,敢于大胆迂回、包抄分割打击敌人。同时还可组织精悍勇敢的小分队,深入敌纵深于后方,袭击敌炮兵阵地指挥所,混乱敌之部署和指挥,使其产生恐惧心理,从军事上、精神上打击敌人的士气。

彭德怀、陈赓在朝鲜

彭德怀、陈赓在朝鲜阵地

随后,陈赓在朝鲜前线和后方转了一大圈,深入部队进行考察。他了解到在第二次战役中,我九兵团因严重冻伤给部队造成极大损失时深感痛心。志愿军的后勤运输供应度过了极其危险的时期。他认为:部队缺乏严寒地带作战的经验,在气候奇寒、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的情况下,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充足的后勤保障是要吃大亏的,必须深刻吸取教训。

担任志司副司令员

1951年3月16日,军委中央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6月1日,军委中央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兼第三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为了抗美援朝坚持长期作战,军委中央决定志愿军部队实行轮番作战的方针。陈赓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后,立即飞往昆明,从云南军区选调了一批军、政、后工作干部,在北京组建了第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由于长期作战与劳累,造成陈赓左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腿和踝关节红肿疼痛、无法行动,被迫留京治疗。8月中旬,陈赓腿部刚刚消肿,就拄着拐杖赴朝参战。

8月22日,陈赓到达三兵团司令部驻地大水洞,了解作战情况。当他一瘸一拐地走下吉普车,兵团干部就像见了久别的亲人兴奋地迎了上来,激动地对他说:“第五次战役中三兵团有些仗没打好,个别部队吃了大亏。您来了,我们就该打翻身仗了。”陈赓笑着说:“打翻身仗还得靠大家,个人的力量总是微不足道的。”

23日,陈赓召集三兵团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了解战场形势和作战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指导部队工作。对于60军180师的领导在第五次战役中指挥不当,造成我军最惨痛的损失,陈赓明确表态,功过分明,维护了原则的严肃性(11)

正确制定战略方针

陈赓副司令员9月2日到达伊川空寺洞,3日至10日参加了志司党委常委会和党委扩大会,15日赴志司最后一处驻地桧仓郡任职。(12)

第五次战役后,党中央、毛主席根据朝鲜战场形势,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陈赓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制定了“打小歼灭战”的方案。他要求部队作战应寻找敌军弱点和突出部,集中兵力彻底歼灭其一部,注意消灭敌人的增援和迂回部队,哪怕是一个排或一个连也好。以我军八个军而论,每个军每月消灭敌一个营,一个月就是八个营。如此下去就能很大地削弱敌人,然后再准备大战,对我军一定有利。他的方案得到了彭德怀的赞赏,决定以中朝军队联合司令部的名义下发。实践证明,这种“打小歼灭战”和“零敲牛皮糖”的战法是正确的。(13)

经过认真分析后,陈赓认为:敌人若从朝鲜的东、西海岸登陆,尤其是西海岸登陆,即可威胁平壤及后方交通,危险极大。为防御敌人登陆作战,必须在东、西海岸部署部队、巩固阵地、加宽公路,构筑第二、第三道防线。彭德怀完全同意陈赓的看法,经同朝鲜人民军协商决定:分别成立了东、西海岸联合指挥所,由宋时轮、韩先楚分别担任司令员,统一指挥东、西海岸防御。由于我军的战备充分,防御工事完善,敌人的东、西海岸登陆计划未敢实施。(14)

陈赓、甘泗淇、韩先楚在朝鲜

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1951年7月下旬,朝鲜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水漫溢,铁路公路交通被毁;敌军对我加强了空中封锁,实施大规模“绞杀战”;我军的交通运输线中断了20至45天。志愿军的供给完全依靠国内运输,交通中断是致命的危害。负责后勤保障的洪学智副司令说:“修路工程量太大,只靠后勤部队半年也修不好,只有全军动员才行!”经彭德怀批准,陈赓组织人员研究布置:除一线部队外,每个军、师、团包修一段道路,限期完成任务。他说:这同打仗一样是战斗任务!志愿军二线部队的数十万官兵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在朝鲜军民的支援下,掀起一个规模巨大的修路热潮。苦干25天后,道路全部修通,志愿军的后勤运输供应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15)

志愿军初期的阵地仅仅挖了一些简易的野战工事,难以抵挡敌军数万发炮弹的攻势,以及毒气、喷火、爆破、挖顶、堵口等手段的破坏。陈赓积极支持彭德怀关于部队挖掘坑道的号召,根据淮海战役时我军坑道体系的经验,结合朝鲜战场的作战情况,制定了志愿军坑道工事的规格标准。他要求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各部队充分认识坑道工事在防御战中的作用,切实解决挖掘过程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亲自抽调部队帮助15军在数月内挖成了完整的坑道体系,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950年时敌军杀伤我一人需发射约40至50发炮弹,1952年时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我一人。(16)

志愿军构筑坑道工事

志愿军开展构筑坑道工事后,挖掘工具严重不足。陈赓一方面请国内的工业部门解决炸药和工具急需,一方面组织志愿军部队自己动手解决。部队自设小铁匠炉,收集各种哑弹、弹片、废铁制造工具和器材,去掉敌人投掷未爆炸炸弹的引信,取出炸药用于爆破。仅3兵团12军就建了40多个铁匠炉,8个月内制造工具约1.6万件,修理工具约7.5万件,获取炸药约2万公斤,保证了构筑坑道的顺利进行。志愿军在朝鲜北部250余公里的东、西海岸线上,筑成一条巨大规模的交织贯穿的地下长城,使敌人无数次的进攻以失败告终。(17)

坑道作业在上甘岭经受了考验

不惧病痛坚持战斗

由于敌军的空中优势,志司被迫长期设立在阴暗潮湿的矿洞里。洞内无电靠蜡烛照明,严重缺氧,脚下一片泥泞。为了防止洞顶漏水,在洞里用树枝、木板、茅草搭了一些简陋的草棚。陈赓和志司首长们住在这样的草棚里,除了一张行军床和挂满的军用地图外,没有其他设施。(18)

近30年的戎马生涯,陈赓曾多次负伤,患有心脏病,失眠加剧,常吃超量的安眠药才能入睡。他在日记中写道:“洞居,潮湿又黑暗”,“洞中氧气缺乏,使人头痛欲裂,窒息得呼吸不灵。”但他从不把疾病放在心上,始终忘我地工作,每天看上百份电报,始终忘我地工作。(19)

1951年底,他终因劳累过度、体力不支,被迫回国治疗。(20)

任志愿军代司令员

1952年春,彭德怀因额前生了一个肿瘤,党中央命令他回国治疗。彭德怀提议:由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21)

3月31日,陈赓第三次赴朝到达志司,负责志愿军的全盘工作。他观察问题透彻,分析问题全面,处理问题果断,各项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他非凡的指挥才能令部队上下非常敬佩,王政柱副参谋长说:陈赓同彭老总的性格差不多,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可是认真的,考虑作战问题时,特别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工作没告一段落,饭菜凉了再热是常有的事。(22)

志愿军部队实行轮换作战,新来的部队入朝,陈赓总是亲自介绍情况。各兵团司令员、各军军长到志司来、干部有新的任命、调动或离开朝鲜,他都亲自接见谈话。他关心干部,也重视战士,他说:“现在的部队训练比在国内战争时更重要,那时主要以俘虏兵进行补充,俘虏后经过一点军事训练和短时间的政治教育,提高了觉悟,补充到部队就可以打仗。现在不同了,兵员补充主要靠刚参军的农民,他们不懂打仗就要靠训练。今后部队战斗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平时的训练。”(23)

在“三反”运动期间,陈赓为使该运动在志愿军健康发展,认真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怀疑党内的资产阶级进攻是必要的,但应该相信大多数做经济工作的干部是好的,不赞成为了抓“老虎”而搞凑人数的做法,绝不冤枉一个好人。当得知4兵团的后勤部长阎华翔和后方联络处长高庆魁二人,被揭发因贪污两汽车黄金等贪污问题而遭捆绑殴打时,陈赓深感惊愕。陈赓不相信这二位原部队的老部下有重大的贪污行为,更不相信耸人听闻的两车黄金,便亲自要求重新查清了子虚乌有的事实真相,使他们二人免受不白之冤。(24)

乐观幽默平易近人

陈赓被彭德怀称为“乐天派将军”,他善于群策群力,与战友的关系非常融洽。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他的乐观、幽默永远感染着身边的人。

陈赓不抽烟、不喝酒、不爱打牌下棋,却喜欢聊天、讲笑话、活跃气氛。彭德怀喜欢下象棋,陈赓为了让他适当休息,就叫其他同志陪他下棋。实在没合适的人时,陈赓就自己上阵与彭德怀对弈。但陈赓棋艺不佳,走不了几个回合就难以招架了。这时陈赓就边下棋,边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逗得彭德怀和众人一阵欢笑。(25)

中朝两国人民非常崇敬彭德怀,记者在采访他时总想拍摄一些他的相片。可是只要彭德怀发现记者将镜头对准他时,扭头就走并说:我有什么好照的,去给战士们照相嘛。专程前来摄影的记者无法完成任务,就请陈赓帮忙,陈赓想方设法帮助记者完成任务。彭德怀有个习惯,吃完晚饭常与几位副司令员、副政委边散步边研究工作。陈赓抓住这个时机,事先让记者准备好,然后拉着甘泗淇副政委等围住彭德怀,提出合影的要求,彭德怀只好接受了。(26)

陈赓十分关心部队的文艺工作。1952年春,朝鲜东线文艺工作者去志司汇报演出时,陈赓亲自接见了她们。他一边给演员们削苹果,一边问:“你们说是朝鲜的苹果甜,还是祖国的苹果甜?”演员们笑着说:“都甜。”陈赓说道:“不,我说朝鲜的苹果更甜一些。这苹果里有朝鲜人民的一份情谊,我们要运用文艺形式好好反映朝鲜人民热爱志愿军、支援志愿军作战的英雄事迹。没有朝鲜人民的支援,没有朝鲜人民军的并肩作战,要打败敌人是不可能的。毛主席指示我们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根本道理就在这里。”(27)

陈赓组建军事工程学院

1952年6月,陈赓奉命回国组建军事工程学院。临行前,他连续召开了几天会议,与志司和有关兵团领导个别谈话告别。(28)

13日,陈赓离开志司。他途经平壤时,会见了金日成首相,朝鲜授予他一级自由独立勋章。陈赓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29)

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6月版(简称《将领传》)
《中国人民志愿军人物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简称《人物志》)
(1)《将领传》401-404页
(2)《将领传》405页
(3)《人物志》60页
(4)《人物志》60页
(5)《将领传》405页
(6)《人物志》61页
(7)《人物志》61页
(8)《将领传》405页
(9)《人物志》61页
(10)《人物志》62页
(11)《人物志》62页
(12)《将领传》405页
(13)《人物志》63页
(14)《人物志》63页
(15)《人物志》63页
(16)《人物志》66页
(17)《人物志》66页
(18)《人物志》62页
(19)《将领传》407页
(20)《人物志》64页
(21)《将领传》406页
(22)《人物志》67页
(23)《人物志》66页
(24)《人物志》68页
(25)《人物志》68页
(26)《人物志》68页
(27)《人物志》68页
(28)《人物志》68页
(29)《人物志》69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甘岭大胜,秦基伟坦言:多亏了陈赓的神机妙算
陈赓将军3次入朝作战,战后美军将领坦言:他不是来打仗的
1952年志愿军司令空缺,邓华发急电请粟裕挂帅,毛主席断然拒绝
陈赓大将先后3次入朝,一名美军将领战后感慨:他就不是来打仗的
陈赓先后3次入朝,美军直呼他哪里是来打仗,分明是来修地下长城
陈赓入朝鲜搞战术革新,志愿军变得更加强大,上甘岭击碎美军信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