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历史上认可的二十五位明君,谁才是你心中的第一名?

      2022-11-30 19:01 来源: 梧桐树下听雨声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自诩功盖三皇五帝,自称皇帝开始,一直到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共计2133年,总共出现过494位皇帝,但是能够担得起明君之名的也不过二十五人,今天带大家来认识一下这二十五位皇帝,看看谁才是你心中排第一位的明君。

一、「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反秦灭楚,定汉之功」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

刘邦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历代史学家对其多有称赞,如毛泽东评价他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三、「无为而治,韬光养晦」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

刘恒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

汉文帝刘恒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

汉文帝曾经亲自为母亲薄太后尝药,深具孝心,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四、「承前启后,共创盛事」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

汉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五、「拓土开疆,威名远扬」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功业甚多。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其远徙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六、「覆莽兴汉,文治武功」光武帝——刘秀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秀统治期间,社会生产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光武中兴”。

七、「诛灭外戚,永元之隆」汉和帝——刘肇

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东汉第四位皇帝,9岁登基,在位仅18年。

刘肇在位期间,西域都护班超曾派人西使大秦(罗马帝国),至西海(波斯湾),为汉使所达最西之地。在位时期,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八、「统一中国,太康盛世」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晋朝开国皇帝。

司马炎在位初期,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 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咸宁五年(279),发动“晋灭吴之战”,实现全国统一。

九、「一统南疆,开创刘宋」宋武帝——刘裕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十、「圣人可汗,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

隋文帝在位期间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

十一、「开唐首功,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十二、「拓土开疆,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唐高宗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657年)、灭百济(660年)、灭高句丽(668年)。高宗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

十三、「一代女皇,震古烁今」武周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毛泽东评价武则天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十四、「中兴唐室,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唐玄宗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十五、「励精图治,一代英主」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

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十六、「黄袍加身,一统中原」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十七、「守成明君,仁宗圣治」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家将其统治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十八、「统一全国,推行汉化」元世祖——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及元朝开国皇帝,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

忽必烈是少数能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其在位期间,建立包括行省制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注重农桑,倡办学校,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马可·波罗尊崇其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史家赞其统治“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致治之隆,庶几贞观”。

十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明朝开国皇帝。

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开始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二十、「功绩彪炳,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

在外交上,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二十一、「监国永乐,富民强兵」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朝第四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蒙古,朱高炽都以太子的身份监国,朝无废事。

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二十二、「明朝贤主,弘治中兴」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明朝第九位皇帝。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

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评价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二十三、「改金立清,奠基之功」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位之后,励精图治,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皇太极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

二十四、「收复台湾,平乱拓疆」清圣祖——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三征噶尔丹。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同时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

二十五、「勤政务实、为国为民」清世宗——雍正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

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明君简介(上)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盛世”,“之治”,“中兴”
中国最有作为皇帝排行榜!绝对精彩!
中国古代十大明君
都是篡位的明君——一个百世流芳,一个饱受诟病
越南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岁登基,61岁驾崩,越南版的千古明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