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朝存世554年,为何后世再无人以此为国号?
走南闯北旅行者2024-05-13 15:26山西
商朝存世554年,因重农抑商思想影响,后世避讳用“商”作国号。国号体现政治正统性和文化传统,选择需慎重,既彰显王朝血脉,又赢民心。商朝贡献甲骨文与商人阶层崛起,对中华文明发展有卓越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社会,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朝代的国号往往寓意着吉祥美好,以示其正统合法性。然而,有一个朝代虽然存世长达554年,却再也没有后人敢效仿它的国号。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个国号带有某种不祥之兆?或者它曾经给人留下了什么不好的印象?让我们一探究竟。

1. 国号的由来及其重要性

自从有了文字记载,国家就有了国号。国号作为一个国家的称号,承载着太多的内涵和寓意。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朝代的开端,更象征着一个新王朝的诞生。

在中国古代,新的王朝建立之初,取一个吉祥有力的国号是头等大事。一个好的国号,不仅能彰显王朝的正统地位,赢得民心,更能给予统治者以无上的信心和力量。因此,历代王朝在取国号时都是精心挑选、深思熟虑,希望能选一个吉祥有力、富含深意的国号。

比如说,周朝的国号"周"就来自于周公旦的爵位"周公"。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在商纣王统治末期,他辅佐武王打天下,最终推翻了商朝。武王登基后,就以兄弟俩的爵位"周"为国号,寓意着"助周而治"、"协周同盟"的美好愿景。

再如秦朝的国号"秦",源于秦穆公的封地"秦国"。秦穆公是西周时期的一位贤明君主,他在位期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秦国渐富起来。后来秦国的嬴姓子孙利用秦国的雄厚实力,一统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他们沿用了"秦"这个国号,正是希望能延续秦穆公的治国之道,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

可见,国号对于一个新兴王朝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分量。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政治理念和统治愿景,更蕴含着吉祥和力量的象征意义。一个好的国号,能给予统治者以强大的精神动力,也能赢得民心、凝聚人心。因此,历代王朝在取国号时都是格外慎重和讲究的。

2. 那个存世554年的朝代

说到中国历史上存世时间最久的一个朝代,那就非商朝莫属了。按照史书的记载,商朝一共传了31代君主,从开国君主太祖启到最后一位君主纣王,整整存世了554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罕见的长寿王朝。

商朝的建立,是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的重要标志。相传商朝的创始人太祖启,原是在黄帝时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曾在涿鹿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黄帝册封为"有岷"。后来有岷的子孙后裔就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太祖启了。

太祖启最初在阳翟建立了一个小国,国小民贫,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后来太祖启率领族人东迁,来到了泰息之野,定都于亳,开创了商朝文明的基础。从此,商朝的版图逐渐扩大,国力日益强盛。

到了盘庚时期,商朝已经成为当时中原地区的一支强国了。盘庚在位期间,不断开疆拓土,使商朝的疆土一直扩展到黄河流域。他还下令在洛阳建都,奠定了商朝的中心地带。从此,洛阳成为了商朝的京师所在地,也成为了中国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商朝的鼎盛时期是在武丁和祖乙时代。武丁继位后,大举西征,一直将疆土扩展到了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祖乙则是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他不仅巩固了商朝的疆土,还大兴文教,使商朝的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就在商朝国力强盛的时候,朝野上下也开始日渐腐化。到了纣王时期,纣王荒淫无度,残暴淫虐,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在西伯昌帅师讨伐下,商朝覆灭,一个存世长达554年的王朝就此走向终结。

3. 商朝遗留的两大特色

虽然商朝最终被西周所取代,但它在存世554年的漫长岁月中,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留下了两大独特的文化遗产。

其一,就是甲骨文的发明。甲骨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体系之一,它的发明对于中国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考古发现,早在商朝中期的盘庚时代,人们就开始在牛骨或龟甲上刻写文字了。他们会先在牲骨上钻孔,然后在孔洞里点火,骨质发出"啪啪"的爆裂声后,就可以在裂缝处刻写文字了。这种占卜的方式被称为"卜筮",而这些残存的牲骨就是后世所说的"甲骨"。

甲骨文最初只是一种象形文字,用来记录一些简单的事物。但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意文字,可以记录更加复杂的内容。到了商朝晚期,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完整的语法和词汇系统,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发明,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商朝文明的发展,也为后世的文字演变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甲骨文的出现,汉字就无法诞生,中华文明也就无从谈起了。

商朝的另一大遗产,就是商人阶层的崛起。在商朝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商人阶层应运而生。

这个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已经相当发达,农产品开始出现了剩余。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从事货物的买卖和流通,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职业——商人。

商人们沿着黄河和其他水道,将农产品运往各地,换取其他地区的物资。他们往返于各地,四处经商,推动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的商人甚至还远涉重洋,将中原的丝绸等商品运往海外,开拓了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商人阶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也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的酝酿。虽然在后世的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一直很低,但他们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4. 后世为何避讳"商"国号

虽然商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令人费解的是,在商朝之后的2000多年里,再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效仿商朝,将"商"二字作为自己的国号。这背后的原因,实则颇有些许门道。

自从商朝被西周所灭之后,中国就进入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代。在这个时期,统治阶级奉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而将商业视为一种低贱的职业。

这种观念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周公制定了著名的"周礼",其中就明文规定了"有国有家者,重农而抑商贾"。所谓"商贾",就是指从事商业买卖的商人。周公之所以抑制商业的发展,是因为他认为商人靠的是投机倒把,而不是自己的劳动,这与儒家提倡的"勤劳致富"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这种思想在后世一直延续下来,并且愈演愈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颁布了严厉的"禁奢侈法",限制商人的经营活动。孔子也曾说过"士无渝贷,无冥富"的名言,认为做买卖的商人都是"无耻之徒"。

进入封建社会后,统治阶级对商人的歧视就更加明显了。他们将社会等级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而商人处于最底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任何一个新兴的王朝都不会效仿商朝,将"商"二字作为自己的国号。因为"商"字不但寓意低贱,更代表着一种被统治阶级所不齿的职业。

一个朝代的国号,往往代表着统治者的理念和追求。而在古代农业社会,重农抑商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因此,后世的统治者们自然也就避讳使用"商"作为国号,以免给人以不正之嫌。

5. 国号选择的深层原因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后世之所以避讳使用"商"作为国号,主要是由于古代社会对商业的歧视造成的。但除此之外,国号选择背后还隐藏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国号的选择往往与政治正统性有关。在中国古代,一个新兴王朝能否获得天下人心的拥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正统地位。而国号,就是体现一个朝代正统性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汉朝为例,刘邦在建国之初就将国号定为"汉",寓意要"光大汉室"、重新振兴汉民族的威风。这不仅彰显了他们对华夏文明的继承,更标志着他们是中原王朝的正统嫡传。

再如明太祖朱元璋,他本是一介布衣,地位微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就将国号定为"大明",意在昭示"民族大明"、"光大明室"的宏愿,从而获得民心向背。

可见,国号的选择往往蕴含着统治者对于政权合法性的考量。一个好的国号,不仅能彰显王朝的正统血脉,更能赢得民心、凝聚人心。相反,如果选择了一个不当的国号,很可能会给人以"非正统"的印象,从而失去民心。

其次,国号的选择还与文化传统的延续有关。中国自古就有"尊王攘夷"的传统思想,新兴的王朝往往希望能够继承前朝的文化遗产,从而获得文化上的正统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历代王朝在选择国号时,大都会参考前朝的做法。比如说,汉朝的"汉"字就来源于周朝时期的韩国;唐朝的"唐"字源于周朝时期的唐国。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能够彰显自己与中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而赢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

再者,国号的选择还受到了社会心理的影响。古人对于某些字词往往会产生一些特殊的联想,这种联想又会影响到他们对这些字词的态度和取舍。

就拿"商"字来说,由于它代表了一个曾经腐朽的王朝,加之古人对商业的歧视,所以在后世就形成了一种对"商"字的忌讳心理。人们认为,如果将"商"作为国号,不但寓意不吉,而且还可能给人以"重商抑农"的错误印象。因此,后世的统治者们自然也就避而远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破译,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中国国号反复使用,为何唯独这个朝代的国号,后世再没一朝敢用?
此朝代历经554年,后世却无一朝照搬它的国号,历代皇帝都不敢用
此朝代存世554年,为何后世无朝代用此国号因为没人敢用!
在传说中,宋太祖誓言碑藏于太庙,为何没有流传下来,原因有三点
天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 论:历史的对称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