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导读]李叔同出家以前在学校任教,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工作能力还是挺不错的,为何他放弃当时拥有的一切,决定出家呢?

揭秘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李叔同出家以前在学校任教,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工作能力还是挺不错的,为何他放弃当时拥有的一切,决定出家呢?

李叔同图片

那么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呢?他是在现实中不如意吗,还是对红尘之事感到很烦恼呢,还是向往佛教的思想呢?

一是现实不如意,之前就说他在学校任职,他当过图案教员、音乐教员,在杂志社当过编辑,他的工作涉及得很广,包括美术、文学、音乐等等,他的才能和学识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是他工作不顺心,才想到出家,可能性不大。

二是对红尘之事烦恼。他的家庭状况很好,父辈为他留下一大笔家产,他妻子的娘家也很富裕,他在生活上应该没有烦恼。

三是对佛教的向往。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到中国,到李叔同时期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发展得非常成熟,中国历史上爱好佛家文化的名人不在少数,比如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连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就是爱好佛教思想之人,年幼的时候受父亲影响,对佛教有好感。后来接触到佛家教义,被深深吸引,觉得追求红尘名利都没有意义。这应该就是李叔同坚决出家的原因。

李叔同出家后,一心一意专研佛家教义,几乎走遍中国东南地区的绝大部分城市去传播佛经。他的作品也受佛家思想影响,意境高远,非普通人能够达到。

所以说关于李叔同为什么出家,只能说是他看破了红尘,一心钻研佛教去了。

李叔同圆寂的地点

弘一法师,原名叫李叔同,他是中国文学和佛学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文学和佛学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和影响力。弘一法师在1942年的9月圆寂,在泉州的一家叫不二祠的温陵养老院里的晚晴室里去世。

李叔同雕像

李叔同圆寂的时候有两件事情值得后人深思。第一件事是李叔同圆寂之前写下了一个名为“悲欣交集”的帖子。这个帖子不论是从这句话的本质,还是因为弘一法师写的字上的境界,都能让我们看到一位得道高僧在生死面前超脱忘俗的心境。弘一法师要表达的虽然悲伤但是也很欣喜的意思用墨宝表达了出来,这四个字耐人寻味。第二件事是弘一法师嘱咐自己的弟子,在他死后火化遗体的时候,不要忘了在他的骨灰坛子下面放上清水,为了不让路过的小虫子蚂蚁被火不小心烧死。弘一法师出家后严格遵守佛门戒律,且有一颗善良、悲天悯人的心肠。弘一法师活着的时候坐在藤椅的时候总是先摇动一下位置,免得藏在里面的小虫子被压死。

有一种说法是活着的时候怜惜蝼蚁的生命并不稀奇,因为这是对修道的人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像弘一法师这样的,就是就要圆寂了还是惦念着世间的生灵,告诫自己的弟子不要杀生,这份细腻的心思只有大慈大悲的得到之人才会有。所以弘一法师不仅因为他文学上的成就,更是因为他的这份心境,所以才让世界上的人敬佩。

李叔同儿子是谁

弘一法师,原名叫李叔同,在中国非常有影响力,是文学界的大家。在李叔同早年没有皈依佛门的时候结过婚,第一个妻子是听从母亲的安排迎娶的津门茶商的女儿俞氏。李叔同儿子有三个,都是和俞氏生育的,但是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还来不及取正式的名字。

李叔同旧照

李叔同和俞氏生的第一个儿子只取了乳名叫葫芦,后来,李叔同和俞氏在1900年生了长子,取名叫李准。接着,四年后又生了小儿子李端。哥哥李准的身体不适很好。在1905年的时候,李叔同的母亲王氏在上海生病去世,李叔同带着家里人送葬回到自己的老家天津。而李准因为在回去的轮船上受了海风,就患上了哮喘病,一到了冬天就会犯病,怎么治也治不好。也因为这个,影响了李淮的婚事是由小媒提的亲。

李叔同在1918年的时候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在那时候,李叔同和俞氏的第二个儿子李瑞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在李瑞慢慢长大的时间中,李叔同曾经给他们兄弟写过两封信,可是都是在给他们的二伯父写的信上面另外附上的,上面没有称呼也没有署名。根据李瑞的回忆,李叔同在他上中学的时候写了第一封信,信中写了李叔同自己已经出家当了和尚,希望他们一家人也能吃斋信佛,而且要用功读书,长大了以后能为教育贡献一份力量。据说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和他也生了一个儿子和女儿,但是没有现身过。

李叔同儿子大多不是夭折就是声明不显,历史上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李叔同徒弟是谁

李叔同徒弟有哪些呢?其一丰子恺原名丰润,生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九日的浙江省嘉兴,死于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享年七七岁。

丰子恺图片

李叔同徒弟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的画家、散文家,从小就对画画非常喜爱,一九一四年入浙江师范学校读书,在恩师李叔同门下学习绘画和音乐,李叔同影响了他的一生,一九二一年去往日本学习。一九二二年创办立达学院,二五年正式成立。七七事变后带全家逃难,一九三七年他的《漫画日侵华史》出版。丰子恺他用一生完成他的师傅李叔同的承诺《护生画集》。

李叔同徒弟其二刘质平,原名刘毅生于一八九四死于一九七八年,享年八十四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长寿老人了,他是海宁盐官人士,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一九一六年在浙江师范学校读书,结识了李叔同,被李叔同收做弟子,在师傅李叔同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一九一八年夏天回国。刘质平的一生不平凡,一九二三年他编写《唱歌教本》出版。一九二六年出版了《开明音乐教程》,而后几年又有多部作品得到出版。刘质平在作曲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不但作曲做的好,在音乐理论上他很好的提出了音乐教育的长处和短处。

丰子恺和刘质平都和李叔同有着不解之缘。他们都是李叔同看重的好徒弟,二人无论才气还是人品都是让后人敬重的。

李叔同生平简介

李叔同简介主要是李叔同一生的简要介绍。他生活的时间是1880年到1942年。祖上是浙江人,后来到天津,父亲乐善好施和爱好禅道对童年的李叔同产生很深的影响,父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他留下很大的家产。

李叔同图片

1898年,李叔同听从母亲的命令和俞氏结婚,女方是做茶叶生意的商人家庭。同年六月,发生有名的百日维新事件,他认为康有为关于变法的言论是正确的,遭到当时朝廷中人的迫害,他无奈之下,带着家人到上海。

1901年,李叔同在上海有名的南洋公学读书,老师是蔡元培。学校也是新旧思想激烈竞争的地方,学校领导不给学生阅读书籍和报纸的自由,学生和学校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蔡元培是支持学生的代表人物,多方争取后都没有效果,蔡元培带着部分学生和老师离开南洋公学,其中包括李叔同。

1905年,李叔同到日本留学,他学习的是美术系油画专业,同时抓住机会学习音乐,还和一帮中国学生一起创造话剧社“春柳剧社”。

1910年,李叔同回到中国,在天津当图案教员,第二年当音乐教员,第三年任报纸的文艺编辑。1918年,李叔同结束他的教书生涯,在杭州落发为僧,开始到东南沿海的各个城市去讲经。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他还把佛法与抗击日军结合起来,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

从李叔同简介可以看出李叔同擅长的方面很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任何一样在该领域里面都是翘楚,战争的缘故,留下来的作品很少。

李叔同作品有哪些

李叔同是个多领域都很有成就的名家,他的作品涉及美术、音乐、文学、书法和话剧等等,他的作品由于战乱,多有流失,保存下来的不多。

李叔同图片

李叔同绘画方面的作品,比如《自画像》,1911年创作的,高是60.6厘米,宽是45.5厘米,画中的李叔同是半身像,眉毛浓密,眼睛很有神,鼻子很大很挺,嘴巴上方留着胡须,留着中分头。这幅油画是他在日本画的,他曾经到日本留学,学习的是油画专业。绘画作品中还有一幅很出名,就是《半身裸女》,画中女子微闭着眼睛,脸部线条很柔和,躺在一张椅子上,椅子上铺着绿色的毯子,女子半裸上身,衣服褪到肚脐的位置,衣物是和绿色极为相反的红色,她的手里拿着一把团扇。这幅画收藏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是馆内的镇馆之宝。

李叔同音乐上的作品有好几首,最有名的是《送别》,小编本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他的这首歌,描写的是古道边的长亭里,朋友之间要告别,远处是绿草连天,太阳快要西沉,再不分别就要天黑了,今天分开后,就各自奔天涯,喝完最后剩下的一点酒,就再见吧,以后难得再相聚,希望彼此都能保重。这首歌的传唱度高,是因为世间的人一生中总会经历过几次难忘的离别,《送别》恰好唱出了离人的心声。

李叔同的话剧作品《茶花女》是中国人自己编演的第一部话剧,他创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他把话剧带到中国,给当时的中国文学领域带来很大的影响,是我国话剧事业的先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
弘一法师(李叔同)作品拜赏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作品欣赏
弘一法师李叔同书法作品欣赏
看弘一法师早中晚期作品,越写越超凡脱俗
弘一法师生前最后一副书法作品,只有四个字,竟然写在这上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