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是太极图的文字版

《道德经》是太极图的文字版

—-中国易经普及中心浙大《易经文化创新应用》课题组

为更好的完成教育任务,2012年“中国易经普及中心”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商管理培训中心成立《易经文化的创新应用》课题组,在完成浙大工商管理培训中心继续教育任务的同时,课题组为探索“易经的起源”,于2013年6月对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进行考察,和有关天文专家就“天文历法和河图、洛书、太极图”进行研讨,并在中国最先进的郭守敬望远镜的进门处,发现了河图洛书和太极的图案,给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受到了重大启发。在2013年7月、8月连续二次对杭州玉皇山下南宋时期所建的“八卦田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课题组太极研究室主任、主任中医师范仲毓老师带领同仁查阅了《皇帝内经》、《相对论》、《孙子兵法》、《温病条辩》、《类经》、《四书五经》、《周易全解》、《运气辩证》、《修辞纵横》、《难经》、《史记》、《河洛理数》、《道德经》、《引力理论》、《医宗金鉴》等51部文献资料。经课题组综合研究、分析、对比、考证得出结论是:《易经起源于太阳地球的公转运动》。

二零一三年十月十九日,农历九月十五,中央网络电视台华人频道即时向全球报道了科研成果;http://www.hrtv.cn/newskbao/8305.html

依据我们对“太极图”中间“S”线的科学破解,我们发现了宇宙星体运动的“太极螺旋基因”,并从宇宙起源的角度提出:《道德经》是“太极图”的文字版; 《道德经》是“心经”的道教版;《心经》是“道德经”的佛教版。

一、太极图外面的“八卦”在远古时期代表着什么?

在中国的道教的活动场所,都有“太极八卦图”作为道教的图腾,我们课题组通过和天文专家的研讨,发现了外圈的“八卦图”:是人挂在地球上,看太阳的升起和降落;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运动,使地球上光照产生变化,进而使地面上温差产生变化,是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最早纪录太阳光照温差变化的符号标记。用来代表阳的爻线是(—)读“阳”,是由于太阳光照是一条直线,没有遮挡。用来代表阴的爻线是(- -)读“阴”,是由于太阳光照的直线被云层或树或房子或地面挡住,而有影子,所以中间断开。

乾卦相当于现在的夏至,坤卦相当于现在的冬至,离卦相当于现在的春分,坎卦相当于现在秋分。震卦相当于现在的立春,兑卦相当于现在的立夏,巽卦相当于现在的立秋,艮卦相当于现在的立冬。而每个卦里又包含着三个节气,这样“八卦”就有现在的24节气的内涵。我们把公元前“N”个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所测日影长短列表如下:

夏至:日影长一尺六寸         冬至:丈三尺五寸;
小暑: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小寒: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大暑: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大寒: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立秋: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立春: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处暑: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雨水: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白露:六尺五寸五分小分五;   惊蛰: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秋分:七尺五寸五分;         春分:七尺五寸五分;
寒露:八尺五寸四分小分一;   清明:六尺五寸五分小五;
霜降:九尺五寸三分小分二;   谷雨:五尺五寸六分小分四;
立冬:丈五寸二分小分三;     立夏:四尺五寸七分小分三;
小雪:丈一尺五寸一分小分四; 小满:三尺五寸八分小分二;
大雪:丈二尺五寸小分五;     芒种:二尺五寸九分小分一。
冬至:丈三尺五寸;           夏至:日影长一尺六寸
365.25天回归,每个节气之间相差一尺左右。

在古代不具备精确测量仪器的远古时代,对尺度记载已是相当的了不起了。八个大节(每个卦)之间相差三尺:
立春–春分差三尺,春分–立夏差三尺,
立夏–夏至差三尺,夏至–立秋差三尺,
立秋–秋分差三尺,秋分–立冬差三尺。
立冬–冬至差三尺,冬至–立春差三尺;
《周髀算经》验证了远古祖先用三根爻线,来代表在“四立”于“二至二分”之间
的八个用作标记的卦图,每个卦用三条爻线寓意为日影“相差三尺”,近古的祖先把每个卦又增加了三个节气,结果是一年中产生24季节变化,对于指导古代的农业生产,是非常科学的依据。在杭州“八卦图遗址”中的“授时图”,保存着四季八卦十二月,是对农业生产的播种收割的具体定位指导。

所以我们发现:八卦图是远古时期代表着早期的天文历法。(图一:太极八卦与四时八节图)

二、竖着看中间的“太极图”在远古时期代表着什么?

我们再来看里面的“太极图”, 在天文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用“晨昏线”的概念来看南北两极的光照变化:

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北极圈24小时白天,越往极点白天越长,到了北极是半年白天,叫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南极圈24小时晚上,越往极点晚上越长,到了南极是半年晚上,叫极夜现象。在两个半球上的光照昼夜弧的变化,冬至日与夏至日相反。

所以我们发现:“太极图”中间的S线竖着看,是地球南北两极,晨昏线冬夏二至“昼弧夜弧”的光照变化图。太阳与地球两极光照变化图,间称—“太极图”。(图二:南北极光照变化图)

三、横着看中间的“太极图”在远古时期代表着什么?

我们同样在天文专家的帮助下,把太阳光照在地球上的光照直射点,在世界地图上进行了标注,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行进路线是一个横放的“∽”线:

节气 经度 纬度   节气 经度 纬度
立春 315 -16°21″  立秋 135 +16°21″
雨水 330 -11°29″  处暑 150 +11°29″
惊蛰 345 -05°55″  白露 165 +05°55″
春分 +00 +00°00″  秋分 180 -00°00″
清明 +15 +05°55″  寒露 195 -05°55″
谷雨 +30 +11°29″  霜降 210 -11°29″
立夏 +45 +16°21″  立冬 225 -16°21″
小满 +60 +20°10″    小雪 240 -20°10″
芒种 +75 +22°36″  大雪 255 -22°36″
夏至 +90 +23°27″  冬至 270 -23°27″
小暑 105 +22°36″  小寒 285 -22°36″
大暑 120 +20°10″   大寒 300 -20°10″

天文意义上的S曲线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以赤道为中心线每年所经过的运动轨迹,这条S曲线古人称之为黄道.”黄道吉日”一词由此而来,两个波峰分别为冬至,夏至.整个S曲线一共分为24等份,那即是我们一直沿用的24节气.这是S曲线的真正内涵.因为太阳直射点的S形运动,导致地球上的一些生命现象,如某些植物的茎叶是S形的,人体的脊椎是S形的,地球上35亿年前的螺旋藻也是S形的,这是宇宙全息地影响着地球生命的结果,在中国的传统《易经》文化里,叫做“天人合一”,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叫做“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这种螺旋现象,我们称之为“太极螺旋基因”,是生命的起源。

所以我们发现横看“太极图”的S线,是太阳光照在地球上的直射点24节气的连线。(图三:地球上太阳24节气直射点走向图)

四、《太极螺旋基因》是宇宙生命万物的本源!

我们在和天文专家研讨中,发现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也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一年,在时间上是365.25天,表面上从立春又回到立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地球沿着黄道面在作圆周运动,它运动的黄道轨道的圆周长度一年是9.7亿公里,但实际上地球一年绕太阳运行了117亿公里。这107.3亿公里的路,地球是怎么走的?最近的俄罗斯天文学家“希望团队”,发现了这个秘密。(图四:重阳宫的双螺旋太极图)

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当八大行星绕太阳在公转运动的同时,太阳系本身也在作“前进”运动,太阳带着行星以及他们的卫星们,在往前走。也就是说:八大行星在绕太阳公转的循环运动的同时,太阳带着它们前进,把八大行星的循环运动,变成了螺旋前进的循环运动。

再来看我们的祖先的“太极图”:(图五:标准的“太极八卦图”)

太阳光照在地球两极的变化,形成一个S形的螺旋循环运动;

太阳光照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以赤道为中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作S形的螺旋循环运动;(图六:35亿年前的螺旋藻,图七:DNA的遗传密码是双螺旋S形的,图八:人体的脊椎是S形的)

在北半球,太阳移动到北回归线23°26′夏至点的时候,是S线的阳极点,是太阳光在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界限,这个时候恰恰是南半球S线的阴极点。过了夏至,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太阳移动到南回归线23°26′冬至点的时候,是北半球S线的阴极点,是太阳光在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限,这个时候恰恰是南半球S线的阳极点。冬至过后,太阳光又开始逐渐北移,到夏至时,再次直射北回归线。螺旋循环,运动不息。它们是一个“阴阳”的统一体,互相对立,互相依存,又合而为一,密不可分;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相当于易经里的“无极生太极”;“一生二”相当于易经里的“太极生二仪”;“二生三”相当于易经里的“二仪生八卦”;“三生万物”“冲气以为和”,相当于易经里的“八卦生大业”。

从“太极图”的实质我们看到:太阳和地球的以及太阳系星球的这种螺旋循环运动,始终是互相转化,运动中变化,变化中平衡,没有停止,没有尽头。老子说:“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視之不見,名曰夷;听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复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老子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周行而不殆”的“周行”本意就是循环运动,特别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只有用螺旋循环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这个“逝”去、离“远”而又“反”回。等等。

太阳光照在地球上,使地球上有了万物生机;但太阳不是为了“爱万物”而光照地球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螺旋循环运的动,这种运动产生万物的生长老死、花开花落、成败得失、与螺旋循环运动有关;但老子称为“道”的这种螺旋循环运动,不是为了万物的生长老死、花开花落、成败得失而运动的。所以这种运动没有爱恨,没有对错,没有好坏,没有美丑,没有上下,没有长短,没有大小。老子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等等。

星球的这种螺旋循环运动,使阳光照大地而万物生,使沧海变桑田而旧换新;虽然它是自然而然的,但它恰恰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年的365.25天没有骗我们,春去春又回没有骗我们,四时八节寒来暑往没有骗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骗我们;老子说了:“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情;其情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等等。

宇宙星体的“太极螺旋基因”,产生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都有它必然的发展规律,有长必有老,有弱必有强,有生必有死。老子又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等等。

五、《太极螺旋基因》是哲学的起源!

“太极图”中的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转化、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物极必反、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合一思想,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随处可见:“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等等。

六、《太极螺旋基因》中物极必反与治国之道!

老子提出“物壮必老”思想,与“太极图”中的物极必反思想是一致的。对目前国际形势大的战略格局变化走向,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的这种顺应自然思想,对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候王”,好好学学,必将造福人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之。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等等。
六、《太极螺旋基因》与《道德经》反腐倡廉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里,很多章节是对为官者说的,他老人家用朴素的宇宙观,阐述了为官之道,要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為盜夸。非道也哉!”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等等。

七、老子写《道德经》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我们考察访问了鹿邑县老子故里,和灵宝市“函谷关”、西安东楼观和西楼观、户县重阳宫;寻访老子讲经台、炼丹炉,登上八卦顶;拜访了当代道家第一高功任法玖老人家,对老子西行的路线进行了“寻根问道”,我们西行取经的收获是:

老子的祖先是“巫师”,十六岁就能背《周易》,懂得宇宙运动的自然规律;

老子在周为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有博览群书的机会;

老子登望天台“观天象”,是当时的天文学家;

老子同时是一个修行者,平时也有高深的打坐的功夫,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修炼打坐的要纲。

总结老子写《道德经》的思想基础,他的自然宇宙观的哲学理论,来源于《易经》的太极八卦“天人合一”理念,和对当时周王室衰败的分析。老子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天下(周朝)乱象丛生的原因,是违反了“道”的自然规律。

而《道德经》的自然宇宙观、《道德经》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德经》清静无为思想,《道德经》的对立统一思想,《道德经》物极必反思想,《道德经》的反腐倡廉思想,《道德经》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道德经》的无为治国思想,都可以从道家“太极八卦图”的图腾,得到解读。所以我们的结论是:《道德经》是太极图的文字版。

—-中国易经普及中心浙大《易经文化创新应用》课题组

导师  谢陆鸣2014.3

原文链接:《道德经》是太极图的文字版,转发请注明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起源(十):太极图横看S线是24节气的连线
《世界论》首次揭秘道德经的“道”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说阴阳而不说阳阴?
何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走近易经真相——太极图图示的解析
何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WOR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