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国成功破解联盟的举措与启示



  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地处周王朝西部的诸侯国秦国曾遭受过一个由南至北的“链条式”的国际政治与军事联盟的长期遏止和围堵,并曾遭受若干次军事联盟的直接威胁。在长达200多年拉锯式的纷争中,秦国最终胜出。

  战例一

  秦国遭受遏止的第一次国际联盟为公元前333年苏秦建立的以赵国为中心的国际联盟。

  针对此次联盟,时为秦国大将的公孙衍采取的策略是:通过进攻挑头的赵国,然后看哪些诸侯国先派兵救赵,再对那些派兵救赵的诸侯国予以军事打击。不过,这一政治与军事战略意图被当时尚为客卿的张仪否决。张仪认为,崤山以东的六国联盟刚刚结成,秦国势必不能突然一下子将其瓦解,相反,在秦国对挑头的赵国予以军事打击的同时其他诸侯国如果从不同方向对秦国进行牵制或进攻,比如韩国从宜阳、楚国从武关、魏国从河外进军或牵制,齐、燕派兵增援,秦国将四面受敌。张仪认为,要瓦解以赵国为中心的国际联盟,最好的办法:一是拉拢与秦国最近的魏国,派特使重赂魏国,使联盟内的其他诸侯国对统一联盟的结成产生疑心;二是与处于五国后背的燕国联姻,制造一种让联盟内的其他五国有“受到燕国背后偷袭”和“受秦、燕腹背夹击”的战略态势,让五国虽然有表面上的联盟,但实际上不敢轻举妄动有实质性动作。

  最后,秦惠王采纳了张仪的建议:派特使将之前从魏国攻取的七座城池归还给魏国以改善秦魏关系,魏国为礼尚往来,将公主许配给秦太子,两国邦交改善;与燕国联姻;用土地贿赂齐国,让齐、魏攻赵。整个形势促使刚刚结成的六国联盟内部出现分裂,赵国不仅孤立,反而遭受联盟内部成员的军事打击,赵孝成王严厉责备始作俑者苏秦,致力于组建国际联盟的苏秦逃离赵国去往燕国,整个联盟宣告破产。

  战例二

  秦国遭受遏止的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国际联盟为公元前318年崤山以东六国与秦国北方的义渠部落结成的以楚国为首的军事同盟。

  宰相张仪在“齧桑之会”(前 323)中获得崤山以东六国正在秘密组建统一抗秦的“合纵”联盟的情报后,秦国采取的战略举措:一是宰相张仪亲自实施瓦解“合纵”联盟的“连横”战略:自行免去秦国宰相之职前往魏国,其主要战略意图是让离秦国最近的魏国脱离六国联盟而与秦国结盟,将魏国树立成六国附庸秦国可仿效的榜样。张仪进入魏国后的主要策略:第一,混淆魏国君臣“到底应该与秦国改善关系,还是与五国联合起来统一遏制秦国”的观念,提出“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的主张;第二,利用准联盟内部的齐、魏两个邻国之间的摩擦将执意主张“欲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魏国宰相惠施驱逐,让魏惠王采纳其“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的主张,脱离六国联盟而倒向秦国。二是在战争开始之初(前 318)对处于燕、赵、魏、楚后方的齐国展开政治游说,使其犹豫不决,在联军会师时停停走走拖延时间,牵制整个联盟中的其他各诸侯国(为防范齐国趁其后防空虚时在背后偷袭而心神不宁)。三是派兵奇袭挑头的楚国军队的后勤保障系统——粮道,致使带头国楚国的几十万大军无粮,楚国首先撤军,联军即行瓦解。

  战例三

  秦国遭受围攻的第三次较大规模的国际联盟为前296年齐国孟尝君组织的以齐、韩、魏三国为主,赵、宋为辅的五国联军。联军主动出击,军抵函谷关。

  对于来势汹汹的联军,秦国采取的办法:一是提前在外交上改善与赵国的邦交,重用赵国使臣楼缓,争取本身摇摆不定的赵国保持中立;二是通过东周国的大臣韩庆从中斡旋,利用齐、韩、魏三个相互邻壤的诸侯国之间相互牵制的利害关系劝说孟尝君放弃“联军直接对秦进行军事打击”的念头(《战国策策西周策》),瓦解主盟国齐国的斗志;三是在决战时作出暂时妥协和让步,避开锋芒,让联军内讧——将攻占的原属韩国的西河之外、武遂归还韩国,将封陵归还给魏国。由于得到秦国的好处,韩、魏退出,加上齐国孟尝君心理的退却,联盟旋即瓦解。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次大规模势均力敌的军事同盟,西周国国君(前 256)、东周国国君(前249)曾分别企图再次组建列国军事同盟共同抗秦,魏国信陵君(前 247)、楚国春申君(前241)组织了小规模的军事联盟。由于秦国充分利用了前几次联盟瓦解的时间空隙,采取了拉拢原联盟成员对另处于孤立的单个诸侯国进行各个击破的行动,使得原联盟中的单个个体和整体军事实力大为下降。战国后期西周国、东周国、魏国和楚国的联盟企图,遭受了秦国直接而正面的军事对抗和反击,并遭到灭国。

  点评

  秦国成功瓦解列国联盟并突出重围的战略举措,对当代中国这样一个原本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与和平发展却不断受到国际联盟裹挟与遏止的国家选择和调整政治与军事战略,有积极而正面的启示。具体而言,至少有如下三点值得参考和借鉴。

  一是采用“连横”来化解“合纵”。这一战略举措的前提是,认识到任何国际联盟本质上是一个“弱联盟”。联盟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利害考量,这一点决定了所谓的国际联盟绝不可能铁板一块。比如,与秦国邻壤的韩、魏、楚、赵权衡利弊的角度,与燕、齐这两个与秦领土不邻壤的诸侯国会很不一样。其次,瓦解国际联盟,不能止步于“拆散”,而要更进一步将“被拆散”的个体争取成为自己的友邦或盟友,而不是一直孤军奋战。在张仪的“连横策”中,非常关键的策略不是止步于拆散“合纵”联盟,而是将“合纵”联盟中的魏国争取到秦国的阵营,这一举动使得表面上严丝合缝的联盟出现无法弥补的缺口。

  二是采用“远交”的政治外交战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战略中的“远”不是指距离,而是制造一种远、近“夹击”的战略态势,使联盟内部的个体对联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或使联盟内的个体有后顾之忧而摇摆或退出联盟。近代属于“远交”的例子,如冷战中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盟的瓦解战略,不是与“北约”的主盟国美国改善关系,而是与处于美国腹心之地的古巴结盟,并部署导弹以牵制和威慑美国及其主导的国际联盟。

  三是采用“各个击破”的“近攻”军事手段来呼应“远交”和“连横”的政治外交战略。秦国的主要做法是在“连横”和“远交”的基础上,拉拢并驱使原联盟中的成员打“代理人战争”,或直接与其一起对挑头组建联盟的诸侯、参与联盟且与秦国邻壤的成员进行各个击破式的武力打击,并让其元气大伤而不致自己遭受反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七雄的国运都是多少年?最长不是楚国,最短的基本上都能猜对
影响中国的85位名臣———张仪
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的优劣,把握时势不如洞晓人性?
大秦名相张仪: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合纵”与“连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三十三)合纵与连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