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挖掘汉水文化廉洁元素 打造中国水都廉政家园
挖掘汉水文化廉洁元素 打造中国水都廉政家园
作者:佚名 日期:2011年10月21日 来源:丹江口市纪委 【字体:

     汉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汉水文化是指汉水流域人民有史以来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古老文化,可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在中国文化的生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汉水中上游的丹江口市,近年来充分挖掘和依托汉水文化中特有的廉政文化资源和廉洁元素,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方式,大力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促进全市形成了“廉荣贪耻”的良好风尚。

  一、古为今用,深度发掘汉水文化中的廉洁元素

  汉水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廉洁、廉政思想,集中体现为上善若水、厚德如山;首创首发、敢为人先;兼容并包、有容乃大;公而忘私、牺牲奉献;太和博爱、厚德载物;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等方面。

  (一)上善若水、厚德如山的精神

  《道德经》在汉水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厚德如山语出“厚德载物”。《周易》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万事德为先,德为才之帅,才乃德之柄,有德才有信,有德才有威,有德才有廉,有德才有位,德高才望重。

  作为境内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和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丹江口市将上善若水,厚德如山作为自己的城市精神,号召党员干部都能够做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等方面做到无私无畏,胸襟博大,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远向上,宽以待人,严以责己,不计得失,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力争在事业与品行两个方面都达到最高境界。

  (二)首创首发、敢为人先的精神

  以汉水为主要根据地起家的楚庄王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更是这种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的典型体现:“不飞则已,飞将冲天;不鸣则已,鸣将惊人”。楚庄王在位时期(前613-前591),曾问鼎周室(前606年),饮马黄河(前597年),称霸中原,“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使楚国成为当时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大国、第一强国;无论是铜器冶铸、丝织品、竹简、帛画、编钟音乐、漆器、哲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天下第一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这里,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了中国第一国教——道教、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大汉朝代,以及中国南方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传统文化瑰宝。愈来愈多的考古发现,雄辩地证明,汉水文化不仅是楚文化的摇篮,而且在整个汉文化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兼容并包,有容乃大的精神

  汉水流域历史上是个移民地区。在汉水流域,传说黄帝时大臣容氏由河北容城逐步移民,形成庸国;周朝时对殷商遗老遗少进行移民,秦朝时对吕不韦部族移民汉水流域,明清两代受李自成和白莲教起义影响,大批流民移民汉水流域。解放后,随着开发建设大三线的需要,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和技术精英大批移民汉江之滨,形成了历史上第六次移民高潮。对于连绵不断、多次大批的移民,就像汉水汇融流域内千川百溪终成滚滚洪流一样,汉水流域敞开了博大宽广的胸怀,一律容之纳之,承之载之,使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并与他们和睦相处,共同繁育生息,最终历时历史地形成了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五方杂处、八音相谐的民族存在、繁衍发展的文化生态和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移民标志着文化的迁移和流动,移民的频繁和移民成分的复杂则意味着文化变迁的频繁和文化构成成分的复杂。由于多次大批的移民,使汉水流域文化积累深厚,层次丰富复杂。不仅巴蜀文化、秦陇文化、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汇集,而且,西域文化、岭南文化、闽浙文化、江淮文化,甚至域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都在这里碰撞、沉淀和遗存。层次的深厚累积和来源的广泛复杂,使汉水文化极富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

  (四)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处处体恤民力,从不挥霍浪费,其“为匏居之台……用不烦官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被史学家称为楚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廉吏”令尹子文,比孙叔敖早两个朝代。刚上任之时,令尹子文看到楚国百废待兴,财政极为困难,于是,“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左传·庄公三十年》)。“毁家纾难”这一成语,就是高度赞扬令尹子文(斗谷於菟)自愿、主动地献出自家的私财来缓解国家的困难,而不惜自己“有饥色,妻子冻馁”(《潜夫论·遏利》)。这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无私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被楚庄王破格重用的令尹(宰相)孙叔敖曾被司马迁尊为“古来第一循吏”,《韩非子》称孙叔敖当了令尹之后,出行是“栈车、牝马”,食用“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常常“面有饥色”;孙叔敖死后家无余财,其妻子负薪以自给。正因为楚庄王以“身治为国治之前提”,才有了楚国的强大、楚民的富殷。

  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既体现在历史上精英人物和领导阶层身上,同时,也更广泛、更突出地体现在汉水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之中。在当代,提起汉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襄渝铁路、丹江口水库。为了配合国家战略调整,支援三线建设,数十万汉水流域人民,义无反顾地捐献出上百万亩良田,砍毁了上百万亩森林,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迁移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创业。如今,将改变中国北方未来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战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经启动,数十万汉水流域人民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第二次移民,又将第二次离乡背井!为了国家战略,为了全局利益,他们无怨无悔!这里所体现的正是典型的公而忘私、牺牲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使汉水文化极富凝聚力和亲和力、牵引力和推动力。

  (五)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首先体现在对人民的观念上。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约公元前11世纪中晚期,鬻熊被周王室封于楚,成为楚国的最早缔造者。鬻熊提出的治国之道就是“以民为本”。“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则提出了“民生”、“民欲”、“民和”、“和众”等治国方略,认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楚国贤相令尹子文(斗谷於菟)也提出了“夫从政者,以庇民也”的执政方针。贤相孙叔敖处处为民着想,一心为民造福,兴水利,救民困,“不得罪楚之士民”。正是在这批历史精英人物的身体力行和大力倡导下,重民、爱民才在汉水文化理念中蔚然成风,形成为强大悠久的传统。

  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也体现在汉水文化哲学上。提起汉水,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巍巍太和山和武当道教,是巍巍太和山和悠悠汉水直接承载和浇灌了中国道教,而中国道教也正是从这里兴起,然后播撒全国。道教文化精神的核心就在于太和!太和首先强调的是一种和,即崇尚天人合一,强调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道家也追求贵人重生,要求世人关注苍生万有、热爱一切生命,普施人间大爱。其实,武当山的别名“太和”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太,至高至大至重者也,和,和平和谐者也,“太和”,即至高至大至重的价值,就是和平和谐,此其一;如果直接按字面意思来解读,那么,“太和”,即太平和谐也,——世界太平,社会和谐,此其二。在这里,道教把太和博爱、厚德载物的精神给我们昭示得实实在在、旗帜鲜明,使汉水文化极富人文性与和谐性。

  (六) 奉先思孝,道德至上的精神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儒家道统认为“孝”是百行之首,《论语》载:“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在古代中国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汉水流域就有五大孝子。汉代“卖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温衾” 的黄香,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这是《二十四孝》中董永一节的记述,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董永与七仙女”神话传说的古文记载之一。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人们创了楚剧《百日缘》、黄梅戏《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更是传唱于民间的经典唱段。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汉水流域人民对孝行美德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有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大孝女木兰、被传为千古佳话、弃官事母的大孝子徐庶都生活在汉水流域。这种注重孝道,道德至上的精神使汉水流域孝子密布、孝风浓重,使汉水文化极富传统伦理性和世俗持久性。

  二、形式多样,大力开展汉水廉政文化教育实践

  丹江口市从本地实际出发,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深入挖掘汉水文化中的廉政内涵,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廉政文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廉政环境。

  (一)利用两个“第一村”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被称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村和“中国南方民间故事第一村”的伍家沟村是汉水文化留给丹江口市的宝贵文化财富。丹江口市充分挖掘其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抓好干部的廉政教育活动。在吕家河民歌村,全村1079人中,能唱民歌2小时以上者120多人,能唱民歌100首以上的80人,能唱1000首以上的有4人,现已搜集整理的民歌达5000多首,记录的曲调有79种之多。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传唱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化民歌,利用丰富的民歌曲调编唱廉政民歌,比如《官山是个好地方》、《妻吹枕头风》、《贪官闹五更》、《党的惠农政策真正好》、《新十劝郎》等新编民歌都充满着时代气息和廉政教育元素,歌颂党的政策和村民的幸福生活,告诫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一心为民。近年来,先后组织120余批次干部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伍家沟已发现民间故事近2000多个,民歌1000余首,已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两集、70万字,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歌谣集》一集、380首民歌的优势资源。我们组织力量对伍家沟故事中的讲述历代清官廉吏的故事进行整理研究、修订充实,并充分发掘整理各种廉政故事,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编印成《伍家沟勤廉故事》,鞭挞贪婪腐败,歌颂清廉无私。同时组织故事能手编排廉政文艺节目,到城区和农村进行巡演,让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几年来,共组织廉政故事会170余场次,接受教育人员5万余人。

  (二)精心打造民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以廉政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为抓手,建立了盐池河山坡锣鼓民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习家店吊子戏民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均州打击乐民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大坝戏曲民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武当山磨针井道廉文化教育基地等六大民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做到六个有,即有固定的场所设施、有丰富的展览内容、有充足的教育资源、有鲜明的教育主题、有必要的创建模式、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几年来,六大民俗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山坡锣鼓、吊子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水文化表现形式编排了一批反映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的文艺节目进行展演,以小品、诗朗诵、歌舞、快板等艺术表演形式创作一批廉政文艺节目,讴歌勤政廉洁典型、倡导廉洁新风,开展全民廉政教育,营造出“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廉政文化氛围。以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创建为契机,通过开展现场观摩会、推进会、演讲会、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示范点和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增强教育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以此推进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突出思想教育,强化道德建设,整合教育资源,营造廉政文化氛围,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遵守党纪法规的法纪意识、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逐步形成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崇尚廉洁、情趣健康的良好风气。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积极创新廉政文化宣传形式

  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采风活动,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挖掘具有鲜明汉水流域中蕴含的廉政文化内涵。同时结合汉水文化的发掘提出开展廉政文化“十进”活动,即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医院、进工程、进专业合作社、进移民安置片区,努力实现廉洁教育的全覆盖。创造性的开展了将汉水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进专业合作社活动,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这一新兴的现代经营组织,保障各类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移民安置片区活动,通过制定廉政文化进移民安置片区工作规划,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推进移民安置片区的廉政文化建设,丰富移民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移民安置片区新环境。积极打造廉政宣传教育精品工程。在土关垭高速路口——城区、老河口与新港交界处——城区、习家店——城区打造三个廉政公益广告展示带,拓宽廉政文化传播平台,丰富廉政文化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地传播廉政思想。

  (四)不断发掘和总结廉政教育新内容

  丹江口市在两次大规模移民迁建中,培育了伟大的移民精神,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勇争第一的创新精神,即变安贫为求富、变守摊为开拓、变求助为自强、变畏难为奋进。丹江口市在移民迁建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舍小家,顾大家,奉献故土为国家”的好群众、好党员、好干部,圆满完成了一、二期移民任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优秀党员干部和群众,如累倒在移民工作第一线的均县镇移民干部刘峙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这些先进典型就是移民精神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丹江口市“移民、扶贫、稳定、发展”四大任务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在宣传移民精神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培育和弘扬两个关键,不断挖掘和实践移民精神,把移民精神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和工作切入点,把培育移民精神纳入全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把弘扬移民精神与学习民族精神、红岩精神结合起来,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通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联欢活动、晚会等群众喜爱的文艺活动,为广大移民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套餐,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娱节目使移民精神潜移默化地根植于群众心中。

  三、强化力度,不断探索汉水廉政文化教育途径

  1、注重规划,增强教育的统筹力。对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殊功能,要结合汉水文化特色,做好长远规划,并分步实施,真正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廉政教育与特色文化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实施、同考核,不厚此薄彼;要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要求和不同教育对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廉政文化教育这一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对干部的教育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明确组织者的责任,细化分解反腐倡廉教育的具体任务,把好关口,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同时,要突出教育重点,以各级领导干部和权力较为集中的关键岗位人员为重点对象,加大教育力度。

  2、丰富内容,增强教育的感染力。要大力开展汉水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结合本地风俗民情与地方特色,通过培训、考察、观光旅游等方式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组织开展编创廉政歌曲、文学作品、文艺节目、公益广告等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特色和优势,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正反典型案例教育,通过案例通报、党纪政纪知识竞赛、以案说纪演讲等形式,做到“警示在先”的政策效应。要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系统整理和拓展充实红色文化、传统特色文化中蕴含的廉政资源,进一步充实廉政内容,形成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并向社会公众开放。

  3、创新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要紧紧围绕反腐倡廉教育,不断挖掘汉水文化中的廉政元素,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展廉政文化旅游业,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吸引力。利用汉水人文古迹举办廉政文艺晚会、廉政知识竞赛、廉政演讲和廉政书画、格言警句展览,挖掘汉水文化名山秀水发展廉政文化观光旅游体验区,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亲和力。同时,要灵活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建立阵地,开辟专栏,增强廉政教育的覆盖面,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4、健全制度,增强教育的持久力。要完善责任机制,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明确分工,做到责任到单位、到部门、到人。要健全督查机制,加强目标和过程管理,定期检查,推动工作。要建立考评机制。认真研究总结反腐倡廉教育考核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完善科学合理考核评价办法,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检查,力求使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状况,以利于调动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汉水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廉洁、廉政思想,发掘、借鉴和倡导这些思想,必将为打造廉洁水都、建设廉政家园提供重要的支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杭州启动“青廉工程”建设 杭州廉政网
宝鸡太白廉政文化建设入耳入脑入心
工作研究
由三月雨协助建设的河南联通廉洁文化教育中心正式揭牌
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会昌: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入民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