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导凭啥动研究生的“奶酪”?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反映该系教授张卓勇克扣学生科研劳务费。张卓勇对此予以否认,称收取劳务费是为设立奖学金。昨天,首师大宣传部工作人员向京华时报记者表示,校方对此非常重视,目前正在调查,会依法依规处理。(1月1日《京华时报》)

据悉,该导师所负责课题于2012年底启动,系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按照规定,参与课题组的研究生每月都有960元的科研劳务费,并准时打到了各自卡上。不过,此劳务费还未捂热,其中的860元就被统一安排打入一个专用账号,变身为所谓“奖学金”。从现有调查来看,“克扣”已是事实,存疑之处在于:这笔巨额“奖学金”的去向,以及导师有无权力动研究生的“奶酪”?

自2013年元月开始,课题组16名研究生按月上缴劳务费,至今积累的“奖学金”差不多近50万元了。关于巨款的去向,导师声称“用作了奖励基金”,而举报学生则言“只在年终聚餐等活动上看到这笔钱有支出,并未得知有学生获得奖金”。其实,孰真孰假,一查便知:研究生上缴劳务费,有银行转帐为据;导师使用了“奖学金”,亦不应空口无凭。若真如导师所说,此款用作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的奖励,似应有相应的佐证:拟定的奖励制度条文,奖金计算依据、以及奖金发放凭证等。

其中有二个疑问首先需要厘清:其一,有研究生怀疑这笔钱最终“暗渡陈仓”进了导师的个人账户。那好,查一查专用账户三年来的资金流向,看看是否有资金流入某个“神秘”账户,不就一清二楚了么?其二,若研究生表示不清楚“奖学金”是否发放过的表述属实,那至少证实,此奖的发放过程是不透明的。由此,需要查明,所谓“奖学金”的发放规则是否公平公正?发放过程是否依规合法?也就是说,在整个规则的制定及施行中,导师有无徇私舞弊之处?

不过,即便最终证实导师是清白的,也未必能让公众释然:即便为奖勤惩懒,锐意改革,初衷可许,方式也不当。诚然,奖学金的发放,有助于调动积极性,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但问题是,涉及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改革,无论是学校统筹安排,还是该课题组先行试水,都应有一定之规,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而不是似现在这般率意而为,更不应处在“保密”状态下进行,乃至连本课题组的研究生都不知晓。

更重要的是,正如学校所言,“劳务费的确是学生应得,不然也不会固定打到学生的账户上”。既然如此,这位导师为何要动研究生的“奶酪”?须知,强制研究生上缴劳务费充作奖励基金,与变相摊派无异。也就是说,奖学金的来源是不正当的。譬如说,让导师也同样如此交出每月的大部分工资,导师会不介意么?当然,研究生自愿捐赠,设立奖励基金,则是另一回事了。

应该说,劳务费变身“奖学金”,与导师在课题组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有关:一般来说,课题组的人财物,都是导师一言九鼎,而研究生只有服从的份。这也是由双方的师生关系所决定的。这些研究生之所以被“克扣”而隐忍三年,就是例证。按说,尊师重道没有错,但应该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更不应因此无视学生的利益。据说,有研究生表示对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可见,在高校课题组的实践中注重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已成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文/徐甫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上研究生之后, 国家会给你发多少钱?
研究生“脱贫”,导师有没有责任?
我国每个月给研究生发多少钱?2019年的准研究生们,都了解过吗?
没有研究生就不能“搞科研”了吗?
读研你可以拿到这些钱,所以考上算是赚到了!
想了解国内名校研究生补助情况 或许你可以看看这29位同学的吐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