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治沙技术世界一流,塔克拉玛干或将被消灭?藏水入疆有必要吗

沙子也能变成土?

我国独创的黑科技引发轰动,可以把千倾沙漠变成万亩良田。

这种神秘的技术究竟是怎样发明出来的?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用了此等技术是不是也能变成绿洲呢?这样一来,“藏水入疆”工程还有必要吗?

藏水入疆

技术原理

很多沙漠并不缺水,我国八大沙漠,其中三个都在黄河边上。

绿化沙漠最大的难题在于沙子存不住水,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土壤微粒之间都有作用力。

这种力好比我们掰手腕,双方之间的力让两个人的手紧紧的扣在一起,因此土壤能够构成一个整体,达到保水、保肥和透气的作用;

然而松软的沙子之间没有这种束缚力,所以一吹就散;如果能够在沙子中间加一种粘合剂,可不可以赋予沙子类似土壤的力呢?

众所周知,沙漠是一种难以有效治理的地形,沙漠地区一般干旱少雨,植物在这样的地方难以存活;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仅是沙漠的面积就占了13%,面积更是高达130.8平方公里。

他们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单单一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就比三个浙江省还要大,如果能够将沙漠变成良田,能养活多少中国人啊!

塔克拉玛干

如今,这些沙漠呈现出大幅度扩张的趋势,他不停地吞噬周围的绿洲,并且以每年几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持续扩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推出了一种独创的黑科技。直到这时,世界各国才如大梦初醒一般,原来沙子也能变成土吗?这项技术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沙子“胶水”

国内科研界一直默默地在这个领域深耕,功夫不负有心人,易志坚教授及其团队终于研发出了把沙子变成泥土的方法。他从植被中提取了一种纤维粘合剂,只要把这种粘合剂放进沙子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原本质地松软的砂粒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不仅沙子可以变成土,还能滋养微生物。

易志坚

易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结构的改变十分重要,他不但能够改变沙子的外部质感,还能让沙层变得能够储水,这样一来,无论是降雨的水还是浇灌的水都不会直接渗入地下,植物也可以从中获取光合作用所必需的水分。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只需要加入适量的水,金黄色的沙子就变成了深褐色的土壤,就算用手抓起来也不会散开。更优秀的是,这种神奇胶水只需要添加一次,沙子的结构就会越来越接近自然土壤,植物成活后还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沙漠变成绿洲岂不是时间上的问题?

如今,这项技术已经获得了15项发明专利授权,每亩治理的成本约为1500元到5000元。这种技术在以前闻所未闻,所以一经推出就引起了极大地轰动,但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不小的争议。

打破质疑

不少西方学者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沙漠治理最关键点在于缺水,只要能大量浇水,植物一定能够长出来,中国人不想办法引水灌溉,只想着在土壤上面做文章,简直笑话!

这种不屑深深伤害了研究人员,易志坚团队立马进行了小范围的实验,他们先在阳台和屋顶进行实验,收到结果反馈后在重庆附近进行更大规模的实验;

在实验的土壤中,他们先后种植了玉米红薯等农作物,没想到效果相当显著,实验特别成功。时光转瞬即逝,经过四年的试验后,团队决定放眼更大的区域,沙漠治理的实验终于可以正式开始了。

治沙人团队来到乌兰布和沙漠进行研究,他们势叫沙漠变绿洲,没有房屋,沙林人就挖地窖,住帐篷,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就徒步背着仪器搞勘察。他们种植的植物并非传统的沙生植物,而是沙漠中难以看见的高粱、苜蓿、西红柿和西瓜等农作物。

仅仅一年时间,沙漠中出现了一片宽约800米、连绵近3公里的茂密绿洲,种植出了一般田地里根系更为发达的各种茂密植物,长势喜人。

试验地所在区域还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植物、昆虫。动物在内的小型生态圈,青蛙和野兔栖息其中,好不快活。沙漠变良田在这里初步实现了。要知道,团队初步来到这里的时候,沙漠里荒凉的连一株枯死的植物都找不到,除了沙子还是沙子

沙漠中可不同于普通实验田,风沙就像洪水一样狂卷,尽管在这种环境下,种子还是顽强地发芽了。什么都不长的沙漠,一旦生长,什么可口的东西都能在土里顽强地钻出来。除了长势喜人外,项目的生态安全性也初步得到了印证

法定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在今年的四月份和7月份出具了两份报告,报告表明试验地的样本中,铜、锌、铅等18项指标全部合格;试验地沙土中微生物数量与日俱增,部分已接近正常土壤标准,亘古不变的沙漠绽放出生命的颜色

研究团队不满足于此,他们在乌兰布和一块更为广袤的沙漠上继续着梦想。在研究团队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沙漠披绿,帮助更多人的梦想变为现实。

56岁的薛飞斌是普通的农民,让家人的生活变得好些,是他最大的梦想。无奈,随着年龄的增大,几乎没有可以接纳他的工作,一个月做些零碎散工,挣个两三千块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即便这样,他的生活条件也没有太大的改善。研究团队的到来,为他的生活照进一丝光明。

薛飞斌在研究团队这里获得了一份新的工作,隔三差五地为试验地浇浇水、施施肥,一个月也能挣个五六千元,这里还管吃管住,一想到孩子在学校能吃好了学费也有着落,薛飞斌的脸上也洋溢出简单而幸福的笑容。

一个中国人突发奇想的念头就是这样低成本、高效率地将沙漠变绿洲。该成果目前已在中国科学院刊物《中国科学》和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上发表,狠狠地打了某些外国学者的脸。

易志坚

塔克拉玛干沙漠

有了这种厉害的技术,塔克拉玛干能不能沙漠变良田?藏水入疆这样的大工程是不是不用再规划了呢?塔克拉玛干被消灭,究竟是福还是祸?

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动沙漠,一个沙漠的面积能和德国或者日本的国土面积相媲美,并且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纬度与华北平原的纬度几乎相同,我国华北平原居住着超过4亿人,但塔克拉玛干却黄沙漫漫,荒无人烟,是我国国土上最为荒芜的地区。

缺水是沙漠的一大特点,塔克拉玛干也一样,据专业人士计算,这里的蒸发量每年可以高达1000到3000毫米,然而这里的年降水量平均只有几十毫米。想把这里变成绿洲,难比登天。那塔克拉玛干完全没有变绿洲的可能吗?

实际上,塔里木盆地有着丰富的地下水,因为这里的地质构造本身就是盆地地形,盆地的周围全都是高山,来自高山的冰雪和降水在进入盆地的沙漠地质后 就会渗入到地表之下成为地下水。

研究人员发现,塔里木盆地的地下水资源甚至比贝加尔湖的蓄水量还要高。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巨大,这里虽然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一直开采下去水位必定会下降,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再加上抽水需要大量的电力投入,改造前期,经济上并不划算。

如果在沙子上加入易教授的沙子粘合剂,效果如何呢?

2020年,科研团队将实验场地拓展到新疆和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这一次他们在沙漠上种植高粱、有着多次成功的实验,这一次实验对于团队来说并不困难。经过漫长的改造后,高粱长得高,产量也让专家们很震撼。

经过田间测产,高粱的平均亩产为614公斤,这一测产数据是全国高粱平均亩产的2倍左右,这个成绩已经非常不错;除了种植高粱,研究团队还在塔克拉玛干种植了部分牧草,希望通过这些产业助力当地发展畜牧业。

在这种技术的帮助下,藏水入疆,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自古以来就有一个真理,人傍水而居,只有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文活动,所以塔克拉玛干在地下水、沙子粘合剂和藏水入疆的多重作用下一定可以变成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到那时,我们的祖国不仅是土地的利用面积增大,还有望变成粮仓,这绝对不是夸张,三个浙江省大的塔克拉玛无论是种植农作物或者养殖,都可以为全国提供丰富的资源,除了内部消耗还可以出口,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另外,当沙漠变成绿洲,美丽的塔克拉玛会变成一个天然氧吧,这里必定会聚集上千万的人发展经济,新疆地区的经济也能得到快速发展。关于藏水入疆也有人持否定态度,他们觉得治沙是为了防止沙漠化,但是沙漠成绿洲了,可能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关于此问题,你们怎么看待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头条
点沙成土——看!他们把沙漠变成绿洲
藏水入疆,沙漠变绿洲。
引藏水入疆,会使罗布泊重现生机,沙漠变绿洲成为旅游胜地吗
塔克拉玛干沙漠突发洪水,沙漠或变绿洲,西北有望宜居么?
沙漠中为何有绿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