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职真相:单招考试里的骚操作

春暖花开,各大职业院校已经陆续开始了“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单招考试)的部署工作。单招考试是我们这些职业院校的“特权”,可以在实际的统一高考的时间之前举行独立的招生考试。

现在很多省份的高职大专院校都可以参与单招考试的流程了,但是听说现在学生只要参加了单招考试,就没有权利(其实他们也疲倦、不再考虑)去参加普通的高考了,这点请大家注意!

单招考试实际上是这些职业院校的“抢人考试”,因为全省的单招考试都会在同一天的同一个时间举行,上午是笔试(一份很长的试卷,里面有语文、数学、英语),笔试的试卷是全省统一的,而且无论考生在哪一所院校考试,全省所有大专院校都认可笔试的成绩;下午是面试(我们这些老师面对考场里的学生,问一些问题,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打分)。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笔试+面试的成绩录取学生。

考试现场

每年一到春季,学校就会安排每一位老师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详细的部署考场以及考试的流程管理事项,就像是一场战役。毕竟这种考试确实算得上是一场大型考试了。进入学校的学生非常多,而且这些学生对学校的楼宇结构不了解,容易走错路,错过了考试时间。

上午

试卷里的题目是语文+数学+英语,我没有记错的话考试时间要3个小时。

从我这几年的监考经历里来看,过来参加单招考试的学生的水平确实不敢恭维。很多考生好像如坐针毡,恨不得时间赶快过去(不能太早地提前交卷)。这话确实不太好听,但是我这里是“真相”,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其实广大群众也都心知肚明。

下午

下午是面试。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想通为什么还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面试的场地就是上午的考场,桌椅板凳重新布置一下以后,就让考生在楼道等待。几个监考老师坐在教室里,一个提问,一个记录面试成绩,还要一个在外面招呼学生的进出。

我听说有些院校还会这样操作,让学生面试前提前在一堆纸条里抽一条出来,纸条上就是待会老师要提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要说的话语。

我其实很理解这样的操作,毕竟这些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还是有些欠缺的,阅读量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所以让他们提前准备,待会面试的时候不会太尴尬,他们不会太怯场,我们这些老师也方便打分。

骚操作

专业名称只是在招生时用一下

在招生的那段时间里,学校确实会按照专业为那些高中生讲解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讲解不同专业的特点,适合哪些学生报考。

那些高中生肯定对这些专业是一知半解的,并不会了解这些不同专业在社会上、在职场上的情况。其实他们完全是有机会去了解的,比如咨询那些亲戚朋友、去招聘就业网站去大量阅读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全方位深入的了解专业的细节。

也许是因为这些高中生没有这个意识和自主性,也许是因为就算他们看到了一些关于专业的信息,却无法理解这些信息的真实含义。

其实我当年选择专业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的,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有发达的互联网,里面有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有时刻都在更新的图文信息,有那么多专业人士发布的视频资源,他们完全可以让自己达到看到专业名称就知道这个专业要学什么知识和技能,将来这个专业毕业后要做什么工作的程度。

但是,很遗憾。在很多高职大专院校里,不同的专业名称也就是在招生的时候用一下。学生进入学校就读之后,很多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专业名称就成了摆设。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最突出的有两点:

第一点:高职院校里的代课教师的水平都比较平庸,大家的技术水平仍然处在很基础的水平。

比如只是会用一些编程语言编写一些很基础的代码,for 循环、if-else 判断、函数的使用,仅此而已。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参与或者经历过完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的开发,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也就只能依赖于课本和PPT,离开了这些工具很多教师的课程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而且很多课程的授课时间也就是一个学期,但是很多课程涉及到的完整内容只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是没法讲完的。很多时候课本讲了一半的厚度,也就到了期末考试,这门课期末考试后就结课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助长了教师们的惰性,他们很多人并不会深入的学习专业技术并改进自己的课堂质量。

第二点:校方的管理人员基本都是外行,不懂得技术的演进,也并不会去管理专业技术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大家其实都清楚,高职院校里的管理层(领导)们的情况。不仅他们是外行的这种情况很普遍,而且他们的权利和话语权还很大。在制定专业标准、课程体系、选择课本教材等方面很少或者几乎不给我们这些专业教师参与的机会,也不会认真的执行我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很多时候都是一手遮天,我们教师只是在执行。

以上两点就导致了,他们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提高招生数量,就会跟随社会上流行的技术去开设一些专业,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专业,用这些名字来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反过来,由于学校教学设置跟不上专业技术的要求(机房的计算机配置根本达不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配置和算力的要求,开一个虚拟机后基本上就成了老爷车,有时还会死机),硬件的数量和质量无法与学生人数匹配(整个系只有5个小机器人玩具,而且已经超过了厂家的保修期和软件支持的年限,年久失修,顶多在招生时做一下展览)。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那么一两人一手遮天,他们有一票否决权但又不懂专业之间的区别,就导致课程雷同,每个专业的课程广度足够但深度很难保证。用俗话说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没掌握”。

学校也不怎么抓教师的上课质量,他们思想里的“上课质量”其实指的是上课的纪律(反复强调让教师不要上学生上课玩手机、玩游戏、睡觉、学生上课都要带课本、教师上课的讲义和PPT要完整等等),至于上课讲的是老掉牙的内容还是实用性很高的技术,校方不怎么过问。那么老师们就会有空可钻,敷衍了事也就不足为奇了。没有倒闭教师提高技术水准,那么教师们就可以很踏实的把技术性很强的课讲成“语文课”(念PPT,照本宣科),怎么轻松怎么来。

所以我上面说的两点原因,其实是互为因果的。

现场宣传

上面说的考试那天的情况,其实是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开始部署的。

学校会时不时地安排人员走访一些高中,出差的人员一般有学校招生处的工作人员+某些系部的教师。这些人员会进入到高中,站在高三班级的讲台上为学生讲解高职院校的优势。主要内容有高职院校的校园多么的美丽、居住和学习条件是多么的先进舒适、学校的就业率有多么的高以及毕业生的收入非常可观等等。

然后就该轮到那些随队的专业教师上台了。他们肯定会把自己的专业描述的天花乱坠,专业的发展背景有多么的雄厚,系部里面的授课教师的能力都是工程师级别的等等。

下面在座的学生肯定听得一知半解。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没兴趣听这些,学习中等的学生肯定还想再努把力,拼一个本科。真正听这些话的学生是那些学习处于底层的学生,他们心知肚明自己会走大专这条路,但是讲台上的这些人讲的东西他们也就是听一听,至于这些话语里的真实度,教室里的学生其实是没法、也没空调查的,那就暂时都相信算了。

其实每年学校都会给我打电话,让我跟随队伍去高中去做上述的工作,但是我很清楚里面的猫腻。在我以前的《高职真相》文章里多次提到,我不信佛,但是我不想做违背内心的事,不想随意地欺骗,我想积德行善,我怕半夜鬼敲门。所以今年我又一次以其他事情为由,把进高中宣传的事推辞了。

网上报名

考生在参加单招考试之前,都需要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填报志愿,选择报考的高职院校以及专业。

我听说、也亲眼见过一些同事在这个环节的“狠手”。为了避免录取阶段的混乱,一般学生在网上报名时是要限制报考院校的数量的,一般就是“事不过三”。但是院校里的有些工作人员或者老师为了能多给学校招来一名学生,就假装帮助这些学生进行网上报名操作,把学生的个人信息要到以后,他们便不征求学生的同意,开始了自己的骚操作。

他们拿到学生的登陆信息后,就只登陆到自己所在院校的网站填报了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然后另外两个报考院校的信息就“空着”。等超过了填报志愿的期限以后,那么这名学生到时候就只能来这所院校参加单招考试了,以后也就只能上这所大专了。

懂得一点法律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种骚操作其实是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的。犯不犯法我不知道,但确实够恶心的!

单招考试

又说回单招考试。上午的考试没办法,是全省统一的试题,试卷是高度机密的,打开前是密封的。不过下午的面试,上午的那些警卫、干扰器都撤走了。能看得出来,下午的面试就是学校自己的舞台了。而为考生们准备的一些问题也都比较有意思,举行单招这么多年,这些问题也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变过,我举几个例子:

  • 你的梦想是什么?
  •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请简单描述一下。
  • 请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 你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什么规划?
  • 你最喜欢哪一本书?
  • 请说说你对我们学校了解。
  • 请说一说你对自己报考的专业有什么了解?
  • ......

全部都是这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就算你说你喜欢奥特曼,梦想是一名职业的游戏玩家,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们老师都会面带笑容的鼓励你,然后客气的请你回去等录取消息。然后个别老师会在纸上写上98+的高分,然后絮絮叨叨的说这孩子还这么幼稚。然后继续招呼下一位考生进场。

从我这些年的面试经历来看,就算学生把这些问题回答得非常漂亮,他们进入到学校开始就读后,他们的梦想、规划、专业技术的学习也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有可能和他们面试时的预想大相径庭,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这不是本文要叙述的重点,我会在后续的文章里详细分析。

在我们面试之前,学校已经给我们开过会了,明确的说明,学生的面试成绩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比如面试成绩满分100分,那么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必须在98~99.5之间。呵呵,真是脱裤子放屁啊!那还搞下午这阵势干什么呢?只要上午的成绩出来以后,按照成绩排名录取学生就行了啊。

上文也提到过,有些学生在面试环节其实说不出来什么,要么是因为怯场害怕,要么是因为心里没什么话说。然后我们还要给每一个人给出98+的高分。

解决办法

选专业的时候不要太相信宣传的内容,比如这个专业里有很多获奖的优秀教师。因为这些教师里有一部分人的奖项其实是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无关的,比如现在有很多奖项是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授课环节、讲义教案PPT设计等等这些有关的,这些东西都是外围的包装,有这些东西的教师仍然可能没法把最好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这些教师在评奖时,下面在座的评委很多也都不懂专业技术,所以就出现了上述的情况,教师的话术精彩、PPT很漂亮、上课有提问有学生交流的环节,但是这些东西仍然无法保证教师传授的技能是先进的。这些外围的东西就像是“盲盒”,里面真正包装的是真材实货还是粗制滥造,评奖的评委不懂,教师也不会承认,甚至教师自己都意识不到。

从上述的方面去全方位的了解一所院校这几年的真实情况,尽量改善信息不对称的弊端,真正的做到心里有数的去选择院校和专业。

面对上面叙述的真相,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还是有一些办法可以改善的。

虽然单招考试以及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和人脉,去找找正在这些院校就读或者已经毕业的哥哥姐姐们问问里面的真实情况。还可以找一些长辈、教师等工作人员问问,从顶层去了解这些院校的真相。不过想让这些人说真话可能存在困难,但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就像是我现在在这里为大家描述真相,帮助大家避开里面的“陷阱”。

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但是要注意不要去看那些官方的平台,这些平台是找不到什么真相的。要通过网络上的其他方面,比如贴吧、短视频平台、第三方招生就业数据平台等等。

通过一切可能的办法,了解到这所院校里的这个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哪些。注意不要听咨询的老师口述,一定要拿到靠谱的信息。有了某个专业对应的课程体系,然后去咨询社会上在这个行业里的专业人士,看看他们对这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评价,然后去冷静的择校选专业。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每年也会遇到,就是一些考生上午在这所院校参加了笔试考试,下午就不再露面了,他们其实是去了另外一所院校参加那里的面试了。这种情况很明显,就是这名考生其实并不想在这所院校就读,而是更心仪另外一所院校。这里大家可能有个疑问,如果下午去了另外一所高校参加面试,那所高校如果没有这名考生的个人信息怎么办?这种情况肯定存在,不过大家放心,我们这些院校的“抢人大战”的手段必定别出心裁,没有最狠,只有更狠。我们要把握学校的心思,他们招生若渴,只要考生能来就读,只要他们能办到的,什么优惠方便校方都能提供。就算面试环节没有考生的个人信息,也能临时给某个面试考场塞进来一两个学生的,只要允许,这都是小意思。

这几天我的一个学生的亲戚也要报考高职院校,那所院校的老师给这名考生发消息说只要能去那个学校就读,承诺费用可以优惠打折。看到这,我竖起大拇指真心佩服!这魄力、这胆识、这权利,我五体投地!操作真够骚的啊!

总结起来讲就是,要多掌握院校的真实情况,不要全部相信宣传的内容,要有自己的考量和判断。

那么如果你们因为种种原因,感觉自己选错了院校或者选错了专业,也不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更换高职院校的可能性不大,大家不要妄想了。但是在高职院校内部更换专业还是很有可能的,你们要多打听消息,确认好换专业的可能性、操作流程、截止时间等。只要有机会就去“止损”。

那么如果没法换专业了,但是你又非常热爱另外那个专业,那就在学校内部通过一切机会和资源去自学,自我培养。做一个充满斗志,有很高自控力和执行力的大专生。那么将来的你一定会感激现在这个奋发图强的你的!

结语

在这些学生稳妥妥地参加完单招考试之后,我听说他们很多人就“躺平”了。甚至有些学生连高中的课也不上了。为什么我知道这些呢?因为一般在单招考试前学校会安排人员在学校提供咨询服务,我有时候也被迫地坐在那里给人讲解这些专业是干什么的,里面有哪些课程,以后就业的方向,所以有时会加上学生的微信。

当这些学生躺平之后,他们就开始在朋友圈里发图文了,内容大多是那种“财富自由”的感觉。对这种情况其实我挺理解的,这么长时间都挺压抑的,而且偶尔还要面对身边人的舆论压力和有色眼镜。现在好不容易让未来两三年的学业有了着落,心里踏实了,偶尔释放一下也是可以的。不管在什么层次,我们都有找寻自我的权利!

高职真相,我的主要思想还是为大家描述真相。“描述”为主,还谈不上“揭露”。因为大家都知道的,文中描述的情况其实很普遍,不是某几个院校独有的。这是大环境使然,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这里面的细节,对我们的帮助就已经很大了。

预祝广大考生能够满意自己的选择,在单招考试里顺利考取心仪的分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地高职自主招生新举措
江苏五年制专转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什么意思
关于高职单招,你对它的看法还停留在之前吗?
高职报考三大注意
高职单招和统招到底有多大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