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赌上国运的一战?未来四十年社会大变局,碳中和如何描绘中国盛世

2020年,中国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目标,一下子把全世界给震撼住了,这个宏伟的目标,就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就是将我们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环保手段全部吸收,实现净零排放。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极端气候频发,二氧化碳成为了全球必须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令你想不到的是,这也能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用来大做文章。

早在12年前的哥本哈根会议上,西方国家就给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设下了陷阱,联合国气候变化组织IPCC,拍拍脑门就定下了直到2050年,全世界只能再排放8000亿吨二氧化碳的量,接着,27个发达国家,总人口才11亿左右,就妄想分走接近一半的排放权,来满足他们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耗和人民奢侈的生活,而剩下的5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只能分到一半多点的量,其中就包括中国。

那时候我国正处于工业上升期,必然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权,就等于遏制了我国的发展速度。面对这种强盗方案,我国气候与地质学家丁仲礼院士提出了激烈的反对,他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无论是人均碳排放还是历史累计碳排放都远远高于中国,狠狠地戳穿了他们的嘴脸。后面才有了丁院士这个名场面。

时过境迁,为什么如今的中国开始提倡环保减排甚至定下了碳中和这么宏伟而艰难的目标呢?

一方面,气候问题是全世界都迈不过的一道坎,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过去那些二氧化碳排放密集的中低端产业需要一场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碳中和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我国对能源结构的新布局,发展绿色能源是摆脱石油体系的关键一战。 届时,将会有大量从事高污染产业的工人失业,同时也会催生出大量新兴的就业岗位,会有大批高排放的企业被淘汰,也会有大批绿色企业迅速崛起,可以说,这是中国赌上国运的一战,未来几十年,碳中和将是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事情,甚至没有之一!那么,它将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和赚钱的门路? 哪些行业会被淘汰,哪些行业会迅速崛起? 中国将如何布局来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

买卖碳排放权

接下来,咱们先从一场特殊的交易说起。

7月16日,我国碳市场首笔交易撮合成功,16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卖出了790万元。二氧化碳排放权竟然被当做商品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了,这个碳市场是怎么运行的呢?

我国碳市场首笔碳交易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先确定整体碳排放目标,然后给交易体系内的企业分配额度,这些企业就可以在碳市场上自由交易他们的配额。如果企业成功减排,那么它用不完的碳排放额度就可以卖给那些排放量大额度不够用的企业,从而实现获利。

举个例子,假如A企业每年的排放额度是10万吨,它通过节能减排最终只排放了8万吨,那么剩余的2万吨配额就可以在碳市场上兜售,这时候,假如B企业扩大生产, 超额排放了2万吨二氧化碳,那么它就需要在碳市场上购买A企业的额度。也就是说,将碳排放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管控,从今以后,减排的企业通过出售额度甚至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国外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特斯拉,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赚了15.8亿美元,比它2020年的利润还要翻一倍,相反,排放大的企业就会增加成本,未来他们赚的钱可能还不够买碳额度,以此来倒逼企业节能减排。

这种模式再进一步,就不只是企业间的交易了,目前全世界都在积极探索将个人碳减排量纳入碳市场,也就是说,未来你的碳资产也能在这里买卖获利。说简单点,你的每次低碳行为都在为你赚钱。

过去,提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这些更像是在空喊口号,而未来,如果个人碳资产纳入交易体系,它将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赚钱的手段,甚至会产生很多职业,这肯定比空喊口号有效得多。

这还只是对你个人的影响,实际上,碳中和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要更加深远。

产业转型升级

丁仲礼院士在中科院学部年会上指出,碳中和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三端发力的体系,分别是能源供应端,能源消费端以及人为固碳端。

其中,能源供应端就是尽可能地用非碳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发电。我国首批纳入碳市场的2000多家企业全都是发电企业,为什么他们首当其冲?

原因就在于,我国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占了总发电量的70%以上,以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为例,一吨甲烷就相当于25吨的二氧化碳,庞大的电力供应每年都会排放巨量的二氧化碳,要实现碳中和,首先就要削减能源供应端的碳排放,通过碳市场刺激传统发电企业转型,开发新能源。

开发出哪些新能源?风能,光能以及核能。

其中,我国的光伏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这些年又集中火力大搞电动车,这两者正好一个是能源供应端,一个是能源消费端。而使他们结合起来的技术桥梁,就是我国领先世界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光伏发电后通过特高压输送到电动车消费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别小看电动车这个闭环,它足以引起不小的产业革新:

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一个发动机上万个零件,养活了成千上万的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往往一家汽车厂商进驻某个地区,那个地区的工业就会迅速被带动起来。过去,国产车在汽车发动机这一块一直是个短板,难以超越欧美和日系,但电动车直接把发动机这一重要部件砍掉了,电池代替了发动机,所有为汽车发动机配套的厂商,包括零部件工厂,刀具厂家,甚至测量设备厂家,都将面临转型或者淘汰。而如果你从事这些行业,真该好好想想自己十年后的工作着落了。当然,这背后也隐藏着一个重大的机遇,那就是对于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未来的电动车市场,我们极有可能走在世界前面。

那么,这场转型升级背后,新的就业岗位从哪里来呢?你发现没有,现在的电动车越来越多地聚焦在了智能化这一块,有点像手机,早期手机的功能是打电话,但发展到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APP,成了娱乐产品。电动车似乎也有这样的趋势,当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可以猜测,将来汽车肯定会有更多与驾驶无关的娱乐功能出现,从而制造出一大批新兴的就业岗位。

而电动车只是碳中和路上的一小步,新的能源结构还将引申到各行各业。以工业为例,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电力,有色金属,等六大产业耗能最大碳排放最多,已经对石油资源产生了高度依赖,无论你身处在哪个行业,都要注意了,未来如果你的企业没有提前布局,转型升级,将很有可能被社会淘汰,不过也不要灰心,在这场转型中,必然也会有一批发展高新技术的企业拔地而起,跟着时代潮流是你未来三十年要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赌上国运的一战

而在国家层面,气候问题是全世界绕不过的一道槛,不仅我国提出要搞碳中和,美国和欧盟国家也是如此,美国提出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鉴于美国过去在气候问题上的反复无常,这个目标能否实现都是个未知数。引用丁院士的话就是:“对美国,还得走着瞧!”

过去,西方国家一直对中国进行舆论抹黑,说中国是碳排放大国,说中国的承诺不够雄心勃勃,可要说雄心勃勃,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碳达峰了,设定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际上有80年的时间给他们准备,而我国预计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从达峰到中和,只给自己留了30年的时间,这样还不够雄心勃勃吗?

根据巴黎协定,发达国家应该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实际上,它们不仅没有提供过任何帮助,美国还限制了我国的光伏产业,最终,我国不仅要靠自己解决大量的技术难题,还要应对西方国家的舆论抹黑。

所幸,咱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本领一向没让人失望过,这一次咱们又是排头兵,中国的碳中和势在必行。

对于中国来说,碳中和的过程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整个过程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大转型,会掀起一场巨大的革新,要完成这个大转型,就必须在能源供应,能源消费和人为固碳三端发力,还需要巨量的资金,大量的新技术作为支撑,而如果顺利地跨过这一步,咱们就是王者。届时,我国大西北凭借风光发电,很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新的能源中心。

40年的时间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并不长,在座的你也有可能见证历史,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丁仲礼院士作为国科大校长时,给大学新生写的一封语重心长的信,在此与你共勉:

亲爱的同学们,在科技领域,我们的国家曾长期落后。

一百余年来,通过几代读书人的不懈奋斗,

我们已经开始从跟跑阶段向并跑阶段过渡。

我个人预估,我们大概只需要二十年到三十年的努力,

就能过渡到领跑阶段。

你还不到二十岁,将是完成这个历史性跨越的亲历者和贡献者,

生逢其时,何其幸运!

——丁仲礼


参考资料:

1.《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丁仲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
“碳达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来了解下
张玉卓:神华如何进行清洁能源转型
29 现在做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郑新业:突破“能源不可能三角”|中企荐读
中国发现的“超级煤田”,面积接近台湾省,位置究竟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