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俞平伯先生的《浮生六记年表》

关于俞平伯先生的《浮生六记年表》

 

(本想花些时间把《沈复陈芸年表》做完的。据博友小路兄提供的信息,知道俞平伯先生早已做了《浮生六记年表》,我就此打住,不准备完成它。

俞老先生亦是根据《浮生六记》做的年表,不知是根据何种版本?我手头是2003年湖南岳麓书社出的版本。《浮生》篇幅不长,我对此情有独钟,热情不减,虽然我的《沈复陈芸年表》不继续了。(原本是想按六至七篇的文字做结束的)但是我现对照《浮生》之前四记文字,参以俞的年表,发觉多有疏漏或讹误处。还是想捉几个扳头,我对沈陈生平行迹兴趣颇大,不捉心里不痛快。并不是对俞平伯老先生的不敬,就算是班门弄斧吧。

先贴出关于年月日计算的“扳头”,慢慢再捉)

 

清乾隆28年,公元1763年,1月陈芸出生,1122日沈复出生。

 

(此处俞把阴历年和阳历年搞混了。书中明言“余生乾隆癸未年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是农历年。乾隆癸未年的一月一日是公元1763年的213日。“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芸生于一月是不错的,但应在该年阳历的三月初。这种可能性最大。假如陈芸生于阳历年的1月,那么,当是公元1762年乾隆壬午年,乾隆二十七年,而不是乾隆癸未年也即乾隆二十八年了。细算起来,陈芸出生日期当在1763年的三月初。

如此推算,还出现另一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即沈复出生的阳历年时间问题。其降生当在公元1764年一月份了。所以,如按阴历年的算法,沈陈生于同一年;如按阳历年的算法,芸娘倒真是不与沈复“同齿”的。打西方来的算法弄人!真够遗憾的!

另外有意思的一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恰是这一年离世的。那是公元1763年的212日。这一天是乾隆壬午年,也即乾隆二十七年的最后一天,除夕。因此曹雪芹死期阳历年是1763年,阴历年是壬午年,两者不能混同一年。

俞年表为何会存在日期误注?我揣想,或许还有一个可能性,即我下面指出的,阴阳历两种数字表示没有严格区别,但愿这个可能性大些)

清乾隆31年,1766年,陈芸父亲陈心馀死,陈芸、沈复4岁。

清乾隆40年,1775年,716日,(阴历七月十六日。以下表示年月日的当都是阴历。还有一点须指出,凡涉阴历年月日,当以中文数字表示,而不应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以示两者区别。此惯例当不违背)陈芸、沈复订婚,年13岁。

清乾隆42年,1777年,沈复随父亲稼夫在浙江绍兴,从赵传为师,始游吼山,为游览之始。陈芸、沈复年15岁。

清乾隆43年,1778年,沈复从赵传到杭州,初游西湖,陈芸、沈复年16岁。

清乾隆45年,1780年,122日,陈芸、沈复结婚,年18。(应是17岁。多算了一岁。是否俞都是按虚岁计算年龄的?以下按此类推,都出现多算一岁的情况。这本无可非议。然而,涉及到芸娘寿数问题,就有很大出入了。还有一点,倘若按俞的计算法,套用公元纪年的话,那陈芸不就与沈复不同岁了?)沈复再赴杭州,从赵传受业。隔三月返回苏州。6月夫妇迁居我取轩中。七夕同拜天孙。715日,同时生病后两旬而愈。中秋夕,偕游沧浪亭,是年乾隆皇帝南巡。

清乾隆46年,1781年,秋8月,沈复父亲发疟疾病重,陈芸也患大病。冬月,沈复跟随蒋襄习幕于奉贤,初识顾金鉴。年19岁。

清乾隆47年,1782年,九九重阳节,沈复随顾金鉴寻将来偕隐地,至寒山登高。

清乾隆48年,1783年,春天,从蒋襄初到扬州,备览园林胜地,21岁。顾金鉴死,年22岁。(注:《卷四》,顾金鉴长沈复一岁,22岁卒,故当死于是年。)

清乾隆49年,1784年,春天,乾隆皇帝南巡。沈复随父亲在吴江接驾。陈芸、沈复22岁。夏秋之交,沈复随父亲游幕海宁,到嘉兴和海宁。(注:《卷四》,曾经在海宁陈氏安澜园桂花楼赴宴,故知其去当此时。)

清乾隆50年(1785年),陈芸、沈复23岁。沈复随父在海宁。陈芸得罪其舅舅。(此时芸得罪的是沈父。复陪父亲在海宁,芸寄家书中附一笺给复,沈父看到了,对复言:你媳妇既然能懂笔墨,将来你母亲的家书就交给她来代写吧。

稍后,家里偶有闲言,沈母疑心是芸叙述事情不当之故,所以不让芸代笔了。沈父见来信不再由芸所写,问复:你媳妇病了?复不清楚,去信询问,也不见答复。时间一长,沈父开始发怒了:想必是你媳妇不屑于代写吧。等复回家,才知其中原委。复想替芸在父亲面前作些解释,芸急忙制止说,宁愿被公公指责,也不能失掉婆婆的欢心。终究没做任何自我辩白。

 

清乾隆52年,1787年,陈芸、沈复25岁。沈复应募于徽州绩溪,由杭州溯钱塘江而上。陈芸初生女儿,名青君

清乾隆53年,1788年,沈复从徽州绩溪返回苏州,改业为酒贾。年26岁。

清乾隆54年,1789年,沈复27岁,因台湾林爽文之乱,贩酒亏本,仍游幕于江北。陈芸生儿子逢森

清乾隆55年,1790年,沈复28岁,随父在扬州。因其父亲纳姚氏之女缘故,陈芸开始得罪于婆婆。

清乾隆56年,1791年,沈复29岁,在江北。是否与父亲在扬州,则不得知。

清乾隆45年,1780年,122日,陈芸、沈复结婚,年18。(应是17岁。多算了一岁。是否俞都是按虚岁计算年龄的?以下按此类推,都出现多算一岁的情况。这本无可非议。然而,涉及到芸娘寿数问题,就有很大出入了。还有一点,倘若按俞的计算法,套用公元纪年的话,那陈芸不就与沈复不同岁了?)

清乾隆58年,1793年,陈芸、沈复31岁,菜花黄时,偕客游南园。夏618日夫妇偕游吴江,夜泊于万年桥下。冬1010日,沈复跟徐绣峰经商于粤,溯大江入江西。1122日,沈复的生日,抵达南安。1215日抵达广州,住靖海门内度岁。

清乾隆59年,1794年,沈复32岁,正月在扬州帮船上冶游,前后约四个月,费百余金。

    (时沈复正在广东,不可能施分身术在扬州冶游的。此处“扬州”显系“广州”之误。

   沈复在前一年,乾隆五十八年,也即公元 1793年十月十日去广东经商;第二年,乾隆五十九年夏天始返乡,他在广东呆了七八个月。而非“前后约四个月”。

    另外,卷四文内有“正月既望有署中同乡三友拉余游河观妓,于是同出靖海门,···先至沙面。”等句。靖海门和沙面,均是广州地名,也可间接证明,冶游之地是在广州)

  夏5月,由原路赶回,7月到苏州。其父亲到萧爽楼招陈芸返回家中。

清乾隆60年,1795年,沈复33岁,住在青浦。中秋日,夫妇随母亲游虎丘。陈芸始遇憨园女18日二人结为姊妹。

清嘉庆元年,1796年,沈复年34岁,仍住在青浦。憨园女被有力者夺去,陈芸旧病复发。(注:《卷三》自识憨园,年余未发,而推测。)

清嘉庆2-4年,1797-1799年,沈复35-37岁。居家闲赋,与程墨安开设书画铺。

清嘉庆5年,1800年,陈芸、沈复38岁,仍闲居,817日,与客游无隐禅院,归来后作《无隐图》一幅。陈芸用10天尽力绣《心经》一部,而病加重。12月,家庭结构变化,26日五更天,夫妇往无锡东高山,住华大成家,在此度岁。

清嘉庆6年,1801年,陈芸、沈复39岁。正月24日,女儿青君到王氏家为养媳。儿子逢森入市场学贸易。(青君到沈复表兄王荩臣家为童养媳,逢森经有人夏楫山推荐出门学贸易,都是在沈陈去无锡华家之前匆忙做出的安顿之举。现在既知两人去无锡是“时庚申之腊二十五日也”,那么,庚申年是嘉庆五年,也即公元1800年,而非嘉庆六年1801年。我遍寻是书,未找到片言只语明示或暗示青君到王家的具体日期,此处的“正月24日”不知从何而来?)沈复到江阴,20日又去靖江索债。遇风雪,甚狼狈。25日返回无锡,2月到上海,归途中顺便游虞山剑门,登山巅。后去扬州,为贡局司事,代理笔墨。

清嘉庆7年,1802年,陈芸、沈复40岁。沈复在扬州,8月接到芸书信,说要来扬州。在扬州先春门外,租赁临河屋子两间。冬10月,陈芸带婢女阿双到扬州。12月,沈复被司事裁员。

清嘉庆8年,1803年,陈芸、沈复年41岁,(我以为,陈芸的寿命就是40岁多一二个月)芸于春天2月,发血疾。沈复又到靖江借贷。婢女阿双席卷逃跑。330日,陈芸死于扬州。厝棺材于扬州西门外金桂山。沈复以卖画度日。秋9月,代幕于江都县,在张禹门家度岁。

清嘉庆9年,1804年,沈复42岁。春三月,其父亲稼夫死亡,沈复奔丧返苏州,夏天,移居禅寺大悲阁。秋7月,赴崇明岛。归来后去东海永泰沙,10月回来。

清嘉庆10年,1805年,沈复43岁。春正月与夏氏家人游灵岩、邓尉。为夏介石画《幞山风木图》12册。99日随石韫玉溯江西上,住湖北荆州刘氏废院度日。

清嘉庆11年,1806年,春二月,由荆州到樊城,登陆后拐弯去潼关。沈复44岁。夏四月,儿子逢森死亡,卒年18岁。冬10月,随石韫玉眷属赴济南。石韫玉赠送其一小妾。第三卷《坎坷记愁》到此结束。

清嘉庆12年,1807年,沈复45岁。春二月,住在莱阳。秋天随石韫玉到北京。第四卷《浪游记快》到此结束。

清嘉庆13年,1808年,沈复46岁,作《浮生六记》第四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浮生六记》百年研究述略
【书海夜航】《浮生六记》+《西线无战事》
理想的爱情
共情《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
​有书共读,《浮生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