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穴位用法(转)

肋间神经痛特效穴——阳陵泉

肋间神经痛,俗称“叉气”或“胁肋痛”,咳嗽会使疼痛加重,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方法:阳陵泉(健侧)用3寸毫针刺入后捻转进针,针尖向上,使针感向上传导,留针30分钟,10分钟念针一次,一般一次见效,2—3次痊愈。
阳陵泉:在腓骨小头之前下部,是足少阳胆经的会穴,也是著名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统治一切筋病和肝胆的各种疾病。因为胆经自头至足地循行着,其中在躯干部,有一支线自锁骨上窝向下走胸,过横膈膜,联络肝脏,入于胆循行胁里,它直行的脉,从锁骨上窝向下至胸部过季胁,肝与胆相表里,肝经的分布自足上行,联络于胆,过横膈膜,散布于胁肋部,所以刺阳陵泉治肋间神经痛就是根据经络系统循经取穴的一种远导针法。

若以草药则木香 .郁金泡水服.两服愈!亲验之方.

我对耳穴有一定研究,也常用耳穴治病.耳为肾之窍,属肾,五行属水.常用耳穴配手穴,脚穴,体穴,全息穴,反应点治疗疾病,效果非凡.只是我研究的重点是自病自疗,耳穴自取很多人难以掌握,故发帖较少有耳穴.手穴应属火,向上,配耳穴效力强劲.值得深研.另:耳穴单穴如脑干治头痛点到痛止,肺穴治咽喉肿痛点到肿消痛止,尤其是酒后咽喉肿痛特效等等.贴压耳穴也相当有效.如冬季泪流不止,医院,药物均无办法.贴压耳穴当天不再流泪,几次即可治愈.

自制压丸(转自陶站长的耳穴网)
    取小米或任何类似大小之硬而不锐之物,置于直径约半公分的胶布(尤以各种止痛膏布为佳)上,即成。必要时,应将用做压丸的物品清洁和消毒,以免因按压过于用力造成皮肤破损后导致细菌感染。
"用生姜(汁)、辣椒(汁)、风油精、清凉油、松节油、止痛膏、代灸膏等擦拭或粘贴耳穴,也常有效,特别适用于孩童和老人或不宜影响“尊容”的教师、艺人等。"

 

我接觸耳針是就讀台灣高雄醫學院時,我們的附屬醫院,請來了日本專家,表演針灸無痛拔牙,引起我強大的興趣,那是將近三十五年前的事了。後來吳惠平博士現場表演刮耳緣出血立止腰痛,更讓我興趣勃勃,在他送我的吳惠平針灸學中,有耳針的資料,是我最先接觸的資料,也接觸到歐洲發展的歐式傳統耳針療法,書中說治療坐骨神經痛,一次根治,更引起我躍躍欲試的衝動,因此第一個坐骨神經痛的患者,就嘗試使用,結果收到意外的效果,因此一直成為我針灸配方中的一部份。
耳針使用,針向;方位、刺激量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首要因素,補瀉的效果由此而定。
劇烈牙痛其實只要牙痛點往下斜刺,就可止痛,比牙醫還快。
神門最主要作用於腦神經系統,有安神止痛之功,應用非常廣泛

神门穴有镇静安神,止痛作用.是止痛要穴,也有泻火解毒,降气镇咳作用(痰多者不宜用).可治癫痫,高血压.与皮质下,枕构成镇痛消炎三要穴.

耳穴的分佈雖然來自於全息論,但確有各種不同的派別,就我所知,歐洲式的耳穴、中國式的耳穴,以及以神經幹分佈的耳穴圖就有極大的出入,我手上擁有的十餘副掛圖,就都穴位不同,因此執著於穴位的位置,是一種著相的行為,不值得採取。保健上,以觸哉页雒舾悬c即可哂谩N页S玫亩ǎc你所列出的三張圖,都有極大的出入,但那並無關緊要,只要有效即可。

「頭臨泣」治脅痛

冬至﹝2006/12/22﹞那天,我一同事突然無法工作。
具體是右脅痛,疼痛得她無法用滑鼠操作電腦。

在旁邊的我細問她,發現疼痛是在右胸最下一條肋骨中間,也就是足太陰脾經腹哀穴的附近。

我想起少陽經的足臨泣可以治脅痛,馬上幫她找痛點,卻未有痛點。
轉而幫她找頭臨泣,在頭右邊的臨泣,終於發現了明顯的痛點﹝即腹哀的附近﹞。

當時沒有針,也無艾條,只好用手指幫她揉按。既按痛的左邊頭臨泣,也按右邊的。
才過七分鐘,她的疼痛開始緩解。15分鐘後己可以開始工作。

下午三點三小憩,我問她如何?她說雖可工作,但右脅的痛點還有余痛,
我想起可以右病左治,隨後給她揉按左邊的痛點。並囑她回家晚上回家可多按幾次這些穴位。

到第三天周日﹝12月24日﹞,電話告訴我:已完全不見痛了。
「頭臨泣」治脅痛,如此速效靈驗!

然,
「寒勝則痛」,如頭臨泣痛點用艾灸,效果會更快,更好一些。

头临泣Head-LinqiG.B.15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配伍]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配大椎、间使、胆俞、肝俞治疟疾。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附注]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足臨泣
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临泣。《圣济总录》名足临泣。属足少阳胆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输(木)穴。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和足背动、静脉网,第四跖骨背动、静脉。主治胁肋痛,目眩,偏头痛,目外眦痛,乳痈,疟疾,月经不调,足跗肿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腰眼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在 “ 带脉 ” 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少阳胆经穴位​(43)侠溪
【丘墟穴】丘墟穴位位置图、按摩手法及作用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经典
治疗失眠的穴位
【穴位图】足临泣,调理头痛、腰痛、眼疾、胆囊炎
厉兑穴精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